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大武汉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5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二 9月 15, 2020 4:29 am

根本原因是邓小平是刘伯承二野的政委,武汉军区主力43军54军是林彪四野的嫡系部队,20军是粟裕三野的嫡系部队。20军43军54军都是中国陆军甲等军。10大主力30%,都在武汉军区,而且武汉军区空军有当时中国唯一的空降军15军,可见当时武汉军区的地位。一般认为,中国陆军有十大王牌军队,分别是43军、38军、13军、1军、27军、47军、20军、39军、42军、54军。其中,隶属于第四野战军的最多,分别是38军、39军、42军、43军、54军和40军。另外4个王牌军,1军属于一野,13军属于二野,20军,27军则属于第三野战军。中国重装王牌集团军,分别是38集团军,39集团军和54集团军。


武汉军区的六位司令员,张才千,王必成,陈再道,三位都是湖北麻城人。杨得志,湖南醴陵人,开国上将。论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时间,也只有许世友可以与之相媲美。武汉军区第二任司令员曾思玉,江西信丰人,开国中将,活了102岁。周世忠,湖北红安人,开国少将,当过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30年前,武汉军区被撤销,中央军委就发现武汉仍然存在巨大的军事力量,这些军事力量仍然控制这大半个中国的军事命脉,控制这全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总后勤部就在武汉成立后方基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分散在武汉三镇的军事保密单位逐步被公开,武汉在全军的战略后勤保障地位被确立,以武汉为中心的战略物资保障供应被中央军委认可,成立-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势在必行。武汉--拥有庞大的军工企业,被装(军)工厂,油料战备仓库,绝密战略弹药库等保密军事单位,这些战略军事后勤物资,能通过武汉的50个火车站和长江运输能力,快速运到中国的任何地方,保障军队的正常训练和作战,一旦开战,武汉将成为中国的战略中心,指挥中心,保障中心。此外,中国空降兵第15军(简称“空降15军”),隶属于中国空军,1993年1月由广州军区空军划归军委空军直接建制领导,这个军为满员空降兵编制,是直属中央军委的战略预备队。代号95829部队,军部现所在地为湖北孝感。其中著名的黄继光连就在驻武汉市黄陂区的45师。武汉黄陂空15军45师是全军唯一全机动作战部队。武汉15军原为中国二野主力部队,在朝鲜战争中以顽强著名,尤其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大功,为王牌部队之一。

1950年9月中国空军陆战第一旅在河南开封成立,下辖4个狙击营,以及战车、迫炮、加炮各1个营,还有高射机枪、工兵、运输、通信、侦察、警卫、汽车7个连,另设有一个教导队,全旅共五千余人。将原国军伞兵第3团部分投诚人员作为该旅的技术骨干。同年12月将该旅扩编为空军陆战第一师,几经易名在1957年4月正式改称中国空军空降兵师。1961年,空军司令刘亚楼从陆军送选的三支骁勇劲旅中,一下就选中了十五军,从此,十五军就赢得了中国惟一的空降军的殊荣。为保障空降兵执行作战和训练任务,中国在1964年10月组建了一个运输航空兵团,配属空降兵建制,但是该运输航空兵团主要配备班级的苏联制安-2和国产运-5 小型运输机。当时的中国空降作战主导思想,是在敌后实施破坏和袭击为主的骚扰战,作战单位以营以下的小分队为主。因此,该空降军在编制、装备、训练上均以步兵为主,仅配备轻武器,当时配备最重型装备为120毫米迫炮,所以战斗实力有限。1969年3月,中国与前苏联在东北乌苏里江珍宝岛发生严重边境武装冲突,中国军事战略环境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同年6月毛泽东巡视武汉,特别召见空降15军军长和政委询问空降兵情况,并指示中国军方加强空降兵建设。同年12月,15军开始充实员额和车辆,增编火炮和导弹等武器,于是战斗实力、压制火力、反战车、防空和机动能力都获得增强。同时,中国还首次将直升机团编入空降兵序列,进一步加强了15军的空中机动能力。

空降兵第43师,代号95900部队,驻河南开封

第127团,代号95985部队,为空降摩步团

第128团,代号95982部队,为空降摩步团

第129团,代号95936部队,为空降炮兵团

空降兵第44师,代号95971部队,驻湖北广水

第130团,代号95964部队

第131团,代号95918部队,为空降炮兵团

应山场站,代号95832部队,44师师属场站

空降兵第45师,代号95942部队,驻湖北黄陂

第132团,代号95963部队,为空降炮兵团

第133团,代号95944部队

第134团,代号95969部队,为空降摩步团

通信团,代号95857部队,驻湖北孝感

航运团,代号95825部队,驻湖北孝感

特种大队,代号95848部队,驻湖北孝感

武装侦察大队,代号95401部队,驻江西南昌

教导大队,代号95816部队,驻湖北广水

编辑本段荣誉上甘岭特功八连——第45师第134团8连

黄继光连——第45师第133团2营6连

刘华清连、红三连——第44师130团某连






开国少将回忆:陆军15军改建空降兵前后

一篇由开国少将、时任15军军长的赵兰田将军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再现改建空降兵前后的岁月。

1961年3月14日,中央军委决定陆军15军改建为空降兵,成为空军的一个兵种,名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15军,空军原空降兵师也编入15军序列。

当时,我任陆军第15军军长,廖冠贤任军政委。我们和党委其它成员一起,在空军党委、武汉军区党委的领导和机关指导下,带领和组织部队园满完成了这次改建任务,使部队顺利地实现了由陆军向空降兵跨军种的转变。

陆军第15军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部队。1947年7月为适应战略进攻形势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由太行军区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经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和锻炼,战斗力提高很快,尤其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国威,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柴云振等著名战斗英雄和3万多名功臣。改建前,军下辖44、45、29师三个师。

这次改建又是一次适应形势需要的战略转变。我们直接接受任务是在这一年的4月初。1961年4 月2日,武汉军区来电话,通知我和廖政委到军区开会。来到军区,陈再道司令员向我们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决定:将15军军部和44师、45师改建为空降兵,归空军领导。并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军区希望我们我愉快接受这次改编,坚决听从上级命令,发扬15军的光荣传统,搞好改建和今后的工作,最后说:空军刘亚楼司令员已经来武汉,下午在军区招待所找你们谈关于改建的具体问题,要给你们当面交待。

军区招待所座落在东湖之畔,珞珈山下的曹家花园。下午1点多钟,我们乘车赶到招待所。这里是我们过去经常来开会住的地方,但这次来,感到心情大不一样,这次来是要接受一个新的重要任务。从现在起,部队将要开始重大的转变,很多新的工作任务,需要我们带领部队去完成。

刘司令员见到我们,热情地握着我们的手说:我代表空军领导欢迎你们,他招呼我们座下后,首先向我们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改建空降兵的决定。接着他毛泽东主席在50年代我军进入建军新阶段初期提出了建设一支现代革命军队的宏伟目标,讲到现在制定的积极防予的战略方针;从当时面临的国际形势,讲到中央军委采取大力发展空军、海军和特种兵的重大措施和适当减少步兵和普通兵员的数量,努力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他说:把你们15军改建为空降兵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的。这次改建,是我军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一个很需要发展,是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解放台湾,对付帝国主义侵略,准备打仗的需要。

刘司令员接着又讲:空降兵是统帅部的战略部队,它在战略防御、反攻;在局部战争,全局战争中,都是一支强大的突击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兵发挥了重大作用。过去我们只有一个伞兵师,不能成为一个兵种。我们国家国土辽阔,一个空降师太少了,空降兵要扩大,这次改建是要建立一个新兵种。

我们听了心里很振奋,但也有些纳闷,全国哪么多部队,为什么选我们15军改建?刘司令员象是摸到了我们的心思一样,他说:“这次改建为什么选到你们15军,这也是经过挑选和比较的,15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你们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在中国,而且全世界都知道有个15军。作了比较后,军委就定下来了”。你们改建,15军的番号就不改了,就叫空降兵第15军。15军负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新兵种的历史使命,中央下决心拿一个军搞空降兵,你们要争气,更有雄心壮志,要有独创,为解放军创造性地建设一个新兵种。你们要提出个口号,要上下一心,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这次由陆军改建为空降兵,时间紧,牵扯面广,人员调动数量多。从时间上看,到6月1日,我军就正式归军委空军和武汉军区空军领导,前后只有1个多月。从售货员变动上看,改建和外调数量很大,这是我军组建以来所没有过的,由陆军改为空降兵的军是军部和44师、45师(均不含师属高炮营及炮兵团的榴炮营).共 14645人。有一个师(29师),一个团(军炮兵其干团),5个营分别调归军委炮兵、武汉、济南军区、第一军等5个单位。共10175人,从武器装备上看,全军将调出各种枪支9420支(挺),各种火炮346门,各种车辆644辆,军马370匹。任务相当艰臣这给组织工作和思想教育都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和难度。

为了确保改建和外调任务的完成,我们首先抓了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工作。4月3 日,在我们接受任务的第二天,就迅速召开了军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军委对我军改建整编的重要批示。4月4日至11日,军用8天时间召开了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四级干部会议,会上,我传达了中央军委、空军党委对部队改建的一系列批示精神,进行了动员。尔后,组织干部深入进行讨论,重点引导大家从两个方面提高认识:一是从为人民解放军建立新兵种的高度来充分认识这次改建空降兵的重大意义,增强完成历史使命的责任感。二是从回顾15军所经历几次重大转变的历史,充分认识加强党委领导和发挥政治工作作用,是完成转变的重要保障。会议结束时,廖冠贤作了题为《高兴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空降兵而奋斗》的总结报告。会议号召全军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和空军党委的指示,上下一心,有决心,有创造性,发扬15军的光荣传统,胜利完成改建任务,把新兵种建设好,随时完成党和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武汉军区党委、空军党委对我们部队改建非常重视和关心。4月4日,武汉军区钟汉华政委、孔庆德副司令员、叶明主任和武汉军区空军龙道权政委亲自参加了我军四级干部会议,并作了指示。4月25日,空军吴法宪政委,副司令员徐深吉及武汉军区空军傅传作司令员专程来我军,对如何认识改建整编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展开的方法、步骤作了进一步的指示。

改建和外调工作是同步进行的。遵照空军党委关于“要首先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的指示,从4月22日起,各师在召开五级干部会议之后,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改建整编动员。军党委要求深入传达贯彻军委和空军党委关于改建空降兵的指示,实现“三个做到”“三好”和“四个满意。”即:第一做到人人都了解改建和调动的意义和目的,认识到自己担负的光荣任务,便之情绪饱滿,心情愉快。第二做到人人服从命令,不讲价钱。第三做到各种手续办理清楚,不留悬案。三好是动员好、交接好、团结会师好。四满意是领导、上下、自己、人民群众都满意。从而达到走者愉快,留者安心。

在普通动员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针对面临不同任务的部队,分别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巩固前段普通动员的成果。在改建为空降兵的部队中,干部战士总的对当空降兵,可以坐飞机上天跳伞,感到很荣幸和新鲜,但也有不少同志有想法,有的年龄大一点的同志认为空降兵需要年轻、身体好的,一改建,自己在部队干不长了,还不如不改;有的干部担心从陆军到空军,要从头学,不好领导;还有一部分同志对跳伞感到神秘,担心有危险。针对这些思想反映,在教育中,注意从空降兵这一兵种和重要性激发大家的光荣感和树立干好空降兵的事业心,从回忆15军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怕困难的光荣传统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经过反复的教育工作,不论是改建和调出的部队,都思想稳定,情绪高昂,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在抓思想动员教育的同时,移交前的准备工作随之开始,认真对交接单位的人员、军马、武器装备、器材、后勤物资、营房营具、农副业生产进行清理和登记,准备有关说明签定材料和交接时应准备的材料,做到准确、清楚,不错一枪一弹一人一马。

5月31日,总参谋部批复公布了空降兵部队番号,从6月1日起,我军正式归军委空军和武汉军区空军领导,29师调离我军建制,归武汉军区直接领导,原空降兵师调归我军领导,番号更名为空降兵第43师。

43师是我军最早的一支空降兵部队,它是由各军区、野战军抽调一批战斗英雄和模范的班排干部组建起来的,它为空降兵的发展摸索了经验,培养了骨干,奠定了基础。为了增进了解,我们邀请该师政委丁钊、副师长刘农畯来军部向军、师领导介绍这支部队创建和目前开展训练的情况,还组织其它两个师的师团干部到开封进行参观学习。

7月1日,在军部孝感隆重举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40周年暨空降兵成立大会。这标志着在党的领导关怀下,改建空降兵的任务胜利完成,空降兵已由原来一个师扩大为一个军,开始进入新兵种建设的阶段。

部队根据空军党委所批准的空降兵暂行编制进行了整编,军下辖43、44、45师,共计18881人。增编和扩建了一些新的单位,43师增编了2 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和通信营、工兵营、卫生营、侦察连、防化连;军和44、45师增编了气球队。整编后,每个下辖3 个步兵团、一个坦克火箭炮团、下个气球队。军机关设司令部、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司令部下作训、侦察、伞训、通信、科研、工兵、防化、装甲、军务、机要、管理等11个处和一个办公室。司令部还下设通信营、工兵营和气球队等直属单位。政治部下设秘书、组织、宣传、干部、保卫、法院、检察院、群工、青年、直工等10个处。后勤部下设组织计划、政治、财务、军需、军械、保伞、车管、油料、卫生、管理等10个处和管理科、生产办公室。

整编后,军的领导是:我任军长、廖冠贤任政委,副军长齐丁根、张显扬、方铭,副政委王新,参谋长孙济云,政治部主任卫景濂,后勤部长蒋瑛,副参谋长梁仁魁,副主任聂济峰。军党委组成后,廖冠贤任书记,我和王新任副书记。各师的主要领导是:43师师长赵登程、政委丁钊;44师师长邓天福、政委张洪;45师师长张治根、政委李尚文。

部队改建任务的结束,这只是走向空降兵的第一步,建设这一新兵种的任务更复杂、更艰巨。由于跨军种的变化,使我们在组织指挥、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军事训练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

当时,我们虽然观看了一些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降兵实施空降、机降的电影和资料,请43师的同志介绍了关于部队进行空降训练的情况,但是对如何建设空降兵,在我们心里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面对这种情况,军党委成员认为,空降兵独此一家,没在现成的经验,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而且更重要是从长远考虑,从兵种建设高度,独立的去研究和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仅1961年4月至9月党委先后3 次召开全会,反复学习和理解中央军委、空军党委对空降兵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讨论和研究了空降兵建设的方针、原则,制定了空降兵的近期规划。向全军发出了“团结奋斗、掀起新的学习热潮,尽快变外行为内行”的号召。

我们组织部队着手进行的第二项任务就是完成伞降训练任务。1961年7月,军党委专题研究了伞降训练场地建设和伞降训练两个问题,决定以孝感机场和八一农场、滠口农场为训练基地抓紧建设。同时发挥43师在伞降训练中的种子和骨干作用,先培训干部和伞降兵技术人员,为部队普及及跳伞打下良好的基础。9月5日,空军司令部电示我军在编制未定之前先组建伞训、保伞机构,为使伞降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紧密结合,伞降训练由各级作训部门统一掌握。在军师作训部门增设副处(科)长和参谋人员,军师还新设了保伞处(科)。

为了给部队全面伞降训练准备条件,培养骨干,军党委决定分期集训干部和伞勤人员,当年在开封就集训了750人,占干部总数的23.1%。1962年,又分三批集训了排以上干部。由于长期在陆地生活,对空中跳伞,部分同志有畏惧心里,大强度的地面动作作训使人感到苦累。在训练中,我们组织部队学习我军英勇顽强不甘落后等传统作风,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让43师的老跳伞骨干介绍经验,进行示范跳伞,很快地部队叫响了“地面苦练”和“空中精跳”,的口号,许多同志指着跳肿的双腿,风趣地说:三肿三消,才能上九霄。通过集训,干部学会了跳伞动作,掌握了一般跳伞技术,并能对部队组织实施实施伞降地面训练,伞勤人员能够独立担任部队伞降教练和组织实施空中跳伞,在伞降技术达到手拉手开伞水平。尔后,以战备值班部队营发下分队干部、战士的顺序,铺开了跳伞训练。.

为了使兵种建设一开始就走上正规化,我们重视了对空降兵建设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根据空军党委十次全会所批准的空降兵军暂行编制,本着利于训练、工作、作战的原则,我们研究制定了整编方案,对组织机构和武器装备又进行了调整。军还成立了以一名常委负责,由15名师团干部和机关人员组成的空降兵教令教材编写小组,用一个时间完成了空降兵战术教令、空降兵伞降教令、空降兵训练大纲的编写工作。

总部和空军党委对部队改建后的工作非常关心,副总参谋长张爱平在1964年下半年亲临部队考察,现场解决问题。空军余立金政委、成钧副司令员专程来我军,同我们一起研究空降兵的体制、装备等问题。总参训练部还召集我们去北京参加训练会议,对空降兵的训练和建设及时予指导。

根据空降兵空降敌后的作战特点和空军首长要把空降兵建成钉子部队的指示精神,我们在军事训练、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组织方法都注意适应未来空降作战的需要。在政治思想教育上,重点突出孤胆作战、不怕牺牲和一声令下立即出动的教育;在训练上重点抓体现快和达成突然性。在训练重点上,狠抓200米的过硬功夫的训练,主要突出三点:一是灵活机动的战术思想,果断顽强的战斗作风;二是五大技术熟练的综合运用;三是严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一致的战斗力。展开了一兵多用,一专多能的训练,大大提高敌后生存能力,为了锻练部队,提高干部的指挥能力,在湖北随县我们组织了一个加强营,在有战斗背景情况下的跳伞演习,初步探索了空降战斗的经验。尤其是在1964年全军开展群众性大的练兵运动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官兵的练兵热情,把空降兵的训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部队的军政素质和战斗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各种战术技术尖兵和优秀指挥员。1964年7到8月,我们选拔了219人组成5个专业代表队,代表空军地面部队,参加了全军各兵种在河南信阳举行的比武和表演,在汇报表演的25个军体项目中,7个被评为一等,12个被评为二等,在17个个个项目中,被评为一等的7人,二等的35人。其中127团一炮连炊事班,以优异成绩获得空军首长授予的“战斗化炊事班”光荣称号。

1967年8月,我从空降兵调到新的工作岗位,虽然离开了15军,但对这支部队的成长壮大一直都很关注。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空降兵已经成为一支包括运输航空兵、步兵、炮兵、导弹、摩托以及其它专业技术在内的新兵种,成为能在各种地形、全方位执行空降兵作战任务的一支很需要机动突击力量。







1977年-1985年武汉军区部队代号

[武汉军区20军司令部-]-[33600]
[陆军20军直属炮兵团-]-[33602]
[陆军20军直属高炮团-]-[33604]
[陆军20军直属坦克团-]-[33606]
[陆军20军58师司令部-]-[33610]
[陆军20军58师第172团]-[33612]
[陆军20军58师第173团]-[33614]
[陆军20军58师第174团]-[33616]
[陆军20军58师炮兵团-]-[33618]
[陆军20军59师司令部-]-[33630]
[陆军20军59师第175团]-[33632]
[陆军20军59师第176团]-[33634]
[陆军20军59师第177团]-[33636]
[陆军20军59师炮兵团-]-[33638]
[陆军20军60师司令部-]-[33650]
[陆军20军60师第178团]-[33652]
[陆军20军60师第179团]-[33654]
[陆军20军60师第180团]-[33656]
[陆军20军60师炮兵团-]-[33658]

[武汉军区43军司令部-]-[33700]
[陆军43军直属炮兵团-]-[33702]
[陆军43军直属高炮团-]-[33704]
[陆军43军直属坦克团-]-[33596]
[陆军43军127师司令部-]-[33720]
[陆军43军127师第379团]-[33722]
[陆军43军127师第380团]-[33724]
[陆军43军127师第381团]-[33726]
[陆军43军127师炮兵团-]-[33728]
[陆军43军128师司令部-]-[33740]
[陆军43军128师第382团]-[33742]
[陆军43军128师第383团]-[33744]
[陆军43军128师第384团]-[33746]
[陆军43军128师炮兵团-]-[33748]
[陆军43军129师司令部-]-[33760]
[陆军43军129师第385团]-[33762]
[陆军43军129师第386团]-[33764]
[陆军43军129师第387团]-[33766]
[陆军43军129师炮兵团-]-[33768]

[武汉军区54军司令部-]-[33900]
[陆军54军直属炮兵团-]-[33902]
[陆军54军直属高炮团-]-[33904]
[陆军54军直属坦克团-]-[33582]
[陆军54军160师司令部-]-[33970]
[陆军54军160师第478团]-[33972]
[陆军54军160师第479团]-[33974]
[陆军54军160师第480团]-[33976]
[陆军54军160师炮兵团-]-[33978]
[陆军54军161师司令部-]-[33980]
[陆军54军161师第481团]-[33982]
[陆军54军161师第482团]-[33984]
[陆军54军161师第483团]-[33986]
[陆军54军161师炮兵团-]-[33988]
[陆军54军162师司令部-]-[33990]
[陆军54军162师第484团]-[33992]
[陆军54军162师第485团]-[33994]
[陆军54军162师第486团]-[33996]
[陆军54军162师炮兵团-]-[33998]

军区直属部队

炮兵二师(确山,34450)

28团(34452) 29团(34454)30团(34456) 44团(53804) 51团(34468)

高炮六十三师(郑州,34460)

627团(34466) 628团(34468) 629团()

高炮七十一师(随县,34470)

631团(34472) 644团(34474) 645团(34476) 646团(34478)

坦克十一师(驻马店,33580)

42团(33584) 43团(33586) 44团(33588) 装步团(33576)炮团(33578)

坦克十三师(武汉,33590)

49团(33592) 50团(33594) 51团(33596) 炮团(33598)

步兵二十九师(武汉,34560)

85团(34562) 86团(34564) 87团(34566) 炮团(34568)

舟桥32旅(黄冈,34660)





武汉和湖北为何属中部战区辖区?

据中国军网2020年1月29日报道:中部战区总医院在武汉展开全面救治工作。这次疫情的发生地湖北境内的武装力量,属于中部战区辖区,在改战区之前属原广州军区辖区。那么,湖北境内的武装力量历史上曾属于哪个军区?为什么划入中部战区?

华中军区时期

194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第十二兵团)进行汉浔间渡江作战,从武汉至九江间横渡长江。5月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至22日,先后攻占附近的咸宁、通山、鄂城、大冶、阳新等地。5月2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湖北军区成立,李先念任省府主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5月22日,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武汉警备司令部在汉口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武汉军管会)隶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为武汉解放初期军事管制时期的权力机关,统一领导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工作,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副主任陶铸任武汉军管会正副主任。武汉警备司令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兼,隶属武汉市军管会,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兼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司令,陶铸为政治委员。担任警备任务的部队有第一一八师、第一五三师和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

6月7日,为加强对进军中南部队的统一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军区宣布成立,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治委员,邓子恢任第二政治委员。16日,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为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下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团和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军区。

注意:此时的湖北军区不是湖北省军区,是二级军区。当时实行四级军区体制,即在中央局相应的区域设一级军区(大军区),在中央分局相应的区域设二级军区,在省和行政区设三级军区,在地(专)区设军分区。各级军区均以所在区域的地区或地点命名。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辖的一级军区共5个,即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华中军区、西北军区。

1949年7月14日,第十二兵团调离,由第一五三师师部兼武汉警备司令部。8月16日,武汉市军管会撤销,武汉警备司令部隶属华中军区。

中南军区时期

根据中央军委1949年12月26日的决定,1950年1月1日,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于汉口改称为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主要领导人无变化。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五、第二十一兵团和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军区及特种兵、军政学校等,共150万人。当时汉口为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湖北军区、武汉警备司令部驻地。

1950年4月,第四野战军机构取消,但番号习惯上沿用到1954年,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改称中南军区。1950年9月31日,第一五三师改组为中国人民公安第九师兼武汉警备司令部。

1952年7月,中南军区领导机关由汉口移驻广州市,林彪任司令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罗荣桓、邓子恢、谭政任政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关防

到1954年,经调整合并,全国仅保留山东、福建、云南、西藏、新疆5个二级军区,其他省军区均为三级军区,中南军区所属的湖北军区也由兵团级的二级军区改为军级的三级军区。

武汉军区时期

1955年2月11日,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党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设置情况,国务院、国防部发布“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决定将6个大军区改划为12个大军区。

1955年5月1日,根据国务院2月11日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解决原中南军区辖区过大、腹地纵深过长、战时不便指挥的问题,以湖北军区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兼湖北军区,陈再道任司令员,王任重任政治委员,负责统一领导指挥河南、湖北两省军区和驻该两省境内的陆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军区机关驻武汉市。

新组建的武汉军区位于华中地区,辖区只有两个省,是当时较小的大军区之一,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没有边海防的军区,而武汉军区处于多个方向的战略腹地,因此赋予了战略预备队的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关防

1955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原一、二、三级军区统一改称军区、省军区,全军由原来的四级军区体制改为军区、省军区、军分区三级军区体制,武汉军区兼湖北军区改称武汉军区兼湖北省军区。

1956年7月改由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湖北省军区,武汉军区免兼湖北省军区。1957年5月,为执行中央军委关于裁减军队数量、提高军队质量的方针,武汉军区撤销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湖北省军区,改称湖北省军区,隶属武汉军区。

1967年8月,空降兵第七二五○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进驻武汉,兼武汉警备区,受武汉军区领导。1969年12月,以武汉市人民武装部为基础,组成新的武汉警备区,接替空降兵第七二五○部队兼武汉警备区的任务,并主管全市的民兵、兵役工作。武汉警备区隶属于湖北省军区。

从1955年到1985年这30年,湖北省军区都属武汉军区建制。

广州军区时期

1985年6月,为适应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并解决现行军区体制存在的战役纵深浅、独立作战能力弱、机构重叠、后方部署重复等问题,中央军委决定将11个大军区调整为7个大军区。

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合并整编大军区的命令,撤销武汉军区,分别与济南军区、广州军区合并。河南省军区和驻河南省的部队划归济南军区建制;湖北省军区和驻湖北省的部队划归广州军区建制。调整后的广州军区,由于湖北省的划入,战区范围扩大,兵员充足,物质资源雄厚,战役纵深加大,提高了独立作战能力,更符合战略区要求。

此后,湖北省军区属广州军区建制。

中部战区时期

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正式成立,原七大军区撤销。中国军队由此进入“战区时代”。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五大战区均为正大军区级,归中央军委建制领导。

军区改战区,是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出发,根据我国安全环境和军队担负的使命任务确定的。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履行联合作战指挥职能,统一指挥战区内的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部队,担负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

调整后的战区,由于数量减少,地理区域有所扩大,每个战区内均辖5~6个省(区),增加了战役纵深和资源储备。

其中,中部战区以原北京军区(划出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和原济南军区的河南、原兰州军区的陕西、原广州军区的湖北辖区合并而成。辖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等7省市,面积930187平方公里,人口34246万(2017年底),在五大战区中人口最多,领导和指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等7个省市境内的武装力量。

中部战区领导机关驻北京,战区陆军下辖第81集团军、第82集团军、第83集团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河北省军区、河南省军区、山西省军区、陕西省军区、湖北省军区。

中部战区辖区与原北京军区相比,整体上南移了不少。京、津、冀、晋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是华北军区和北京军区辖区;豫、鄂两省在战区调整中变动最多,六大军区时属中南军区,十三大军区时属武汉军区,七大军区时分属济南、广州军区,一直处于战略预备队位置;陕西省原属西北军区、兰州军区,传统上一直属于西北地区,但从中国版图上看陕西正处于中心,中国地理坐标中点就在陕西省中部泾阳县。将这三个省划入中部战区,战区腹地已达中原、关中和江汉地区,资源充沛,即可担负拱卫首都重任,又便于支援其他战区。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5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二 9月 15, 2020 4:32 am

一、东北野战军五大主力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主要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挺进东北的部队组成。1946年10月与新四军3师7旅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同年11月改称第43军),陈光为第一任司令员(军长),7师机关改为6纵机关,追根溯源,43军军部及部队主体是来自山东渤海根据地。

陈光的资历非常老,红军时期就是我军著名战将,抗战时期曾当过5年的八路军115师代师长,具备大将的资格,但从到东北后一直都在走下坡路,就是这个6纵司令员,也仅仅当了3个多月。建国初期,陈光在广东以反党罪名被撤职,开除党籍,押送武汉长期关押,1954年6月含冤去世。1988年,中共中央撤销了强加于陈光头上的“反党”结论,恢复他的党籍和名誉。

陈光的悲剧,主要还是在于个人性格刚烈,脾气火爆,自行其是,不善于处理与上级和战友的关系,又不听劝,最终惹下祸端,英年早逝,实为四野第一悲将。不仅陈光,43军历任军长(司令员)中,第三任黄永胜,第四任李作鹏,这两位的命运也是在建国后跌宕起伏,令人扼腕。

43军(6纵)在解放战争中,是四野的五大主力军之一,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北战南征万余里,以伤亡3.2万人代价,歼敌近18万人。其所属部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经常担负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战略行动和作战任务,具有很好的传统和作风。东北军区曾评价:“6纵是个比较老的部队,战斗基础巩固,战斗经验较多,为东北部队中之野战主力军”。

二、有两个师是头等主力师

该军的3个师中,127师(16师)是赫赫有名的铁军师,前身是井冈山红4军、红1军团第2师,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抗日前线创下平型关大捷,也是我军序列里少有的既当过八路军又干过新四军的部队。379团是解放军的老祖宗,团史比军史还长的叶挺独立团。380团是红1师第2团,1连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建立了我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东北军区评价:“该部队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拼仗。有朝气,雷厉风行,但也存在简单化、对新战术研究与掌握不够。是东北各野战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128师(17师)源自渤海老7师,是著名的攻坚老虎师,林彪曾三调该师打四平、打锦州、打天津,解放海南岛时又创下木船打退兵舰的战争奇迹,取得了四野师级作战单位歼敌数第二、缴获敌武器装备数第一的辉煌战绩。东北军区评价:“该部队历史不算很老,战斗作风顽强,进步快。善于夜战及村落战斗,战士很勇猛,长于使用爆破,攻坚力最顽强。1947年夏季攻势之四平攻坚战斗中,参加主攻,纵深战斗13昼夜,在战术上颇有成果。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为头等主力师。”可以说,43军王牌军的资格就是127师和128师这两个头等主力师打下的。
129师(18师)前身是1945年9月组建的渤海军区独立旅(又称渤海新编师或第8师),冀鲁边区著名的回民支队和铁帽子五连就在该师。东北军区评价该师:“战斗作风有突击性,善于村落战斗及爆破技术,具有攻坚战斗经验。”

三、第一次撤销番号

1950年夏,海南岛解放后,朝鲜战争爆发,40军北调参加抗美援朝。43军则奉命展开于琼州海峡两侧,巩固国防,建设海防。1952年7月,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遭到失败后,美国阴谋唆使台湾的蒋介石袭占海南岛,牵制我抗美援朝力量。为确保海南,增强防卫力量,43军主力(128师此前一直留在海南)从粤西重返海南,与海南军区合并,改称海南军区兼第43军,以统一指挥海南一切武装力量。1952年10月,129师师部调给海军,组建中南海军西营基地,44军132师入琼划归43军建制。

1960年12月,为减轻困难时期海南人民负担,127师奉命脱离海南军区兼第43军建制,出岛调防粤北,归广州军区直接领导。1961年8月,总参通知广州军区,决定撤销海南军区兼陆军第43军番号,凡冠以第43军番号的部队,都改为海南军区番号。这是43军番号第一次撤销,但它的军部早已与海南军区合编。
因此,43军第一个军部的延续就是现在的海南省军区。令人叹息的是,海南省军区追溯前身只认本土的琼崖纵队,外来户没有位置。类似的还有新疆军区11师把前身也只放在了陕北红军身上,而似乎忘了由红四方面军主力第4军改编的八路军385旅曾在1946年4月并入该部,寥寥记上一笔了事。

43军的番号没了,128师也等于没了娘,3年后,该师也离开海南调到广东惠阳,划给了42军建制。42军以前在东北时是无法与主力军划等号的,这么一尊大神,如何安置?干脆请去开发农场,围湖造田,128师一时多少落寞。

四、重新组建43军,参加对越作战

60年代中后期,美国侵越战争“南打北轰”、步步升级,严重威胁着我国广西、云南的安全。中央军委做出援越抗美的战略决策,除派遣工程兵、铁道兵、高炮部队等外,还在云南方向将13军列入预定入越抗美参战第一梯队,在广西组建一个军部,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3军番号。当时广州军区的4个野战军,41军、42军、55军都在广东一线,47军在湖南,而广西则是空白。

1968年7月下令筹建43军机关,来源广泛,从军区机关、各野战军、桂林步校、后勤分部等抽调人员组成,因此这是一个老番号、新军部。广州军区直属的127师、42军的128师又回到娘家,另将55军的220师(原广州军区边防师,前身为42军125师,就是当今宣传甚广的杨靖宇支队,1969年9月改称129师)也调了来。1968年9月,复建后的43军军部在广西柳城县(后又移至柳州市)正式成立,军长张荣森,出身四野48军,之前曾为127师师长、42军军长。政委王文德是43军的老人,当过128师师长和42军副政委。

1969年10月,43军奉命由广西柳州移防河南洛阳,执行战略预备队任务,隶属武汉军区。没人会想到,10年后,43军又拉回广西,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时任军长褚传禹、政委赵双选。当时的副军长张万年兼127师的师长,1981年提为43军军长,以后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上将军衔,是43军历任军政首长中升迁地位最高的。

43军在这次边境战争中,主力用于禄平、谅山方向作战,129师及军坦克团配属给42军,用于高平方向作战。连克禄平、东溪、七溪等县城,直抵谅山外围,攻占了谅山东南5公里之迷迈山要点,共歼敌5269名,其中毙4991名、伤177名,俘101名。本军伤亡和失踪2339名,共有6个单位和8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43军的战绩列东西两线9个军歼敌排行榜中第5位,其毙敌数则高于第4位的42军,该军毙敌4605名。也高于同军区南下参战的第54军,该军歼敌4433名。

1983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和武汉军区的指示,43军进行编组合成集团军试点,武汉军区炮兵第2师、坦克第11师、高炮第63师改隶第43军编制。编组合成集团军,是我军陆军部队组织体制的重大改革,是加强诸军兵种合成,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43军编组合成集团军(试点)后,所属部队有:陆军第127、128、129师、炮兵第2师、坦克第11师、高炮第63师以及军属坦克团、炮兵团、高炮团和第150中心医院,全军共约7万余人。

对于军史中的这段描述,笔者认为存在两个问题:1、在试点前,43军刚刚完成精简整编,127师执行陆军师(北方甲种)暂行编制,128师和129师执行陆军师(北方乙种)暂行编制,截止到1983年1月,全军共精简兵员7852人。至于转隶的3个兵种师,在编制人数上与陆军师无法相比。因此,6个师中,除127师外,其余5个师均不会超过1万人。至于军直属的团、大队、医院,人员就更少了。因此,这个全军7万人,是值得商榷的。

2、150中心医院的前身是野战第132医院。该医院改番号是在1983年9月8日,根据武汉军区(1983)司务字第152号文件,仍执行团级权限。因此,在3月的试点方案里,只能是野战第132医院,至于写上150中心医院只是后来的一贯称呼,印象深刻,毕竟从1983年到去年再改番号为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已整整35年。

五、王牌军的历史划上句号

1984年7月至1985年5月,43军所属侦察分队组成昆明军区第2侦察大队,共800余人,参加云南老山、者阴山侦察作战。近一年的轮战中,共歼俘越军182名,中央军委授予127师侦察连“英雄侦察连”称号,129师侦察班长张柱兵“捕俘英雄”(俘敌5名,毙敌8名,绝对牛人)称号。现在著名的左手敬礼的武警少将丁晓兵也出自129师侦察连。43军侦察大队的战果和荣誉,为首批赴滇轮战5个侦察大队之首,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43军辉煌战史上的最后一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体制编制重大改革,邓小平宣布裁军100万。武汉军区撤销,所属驻豫部队划给济南军区。在驻豫的3个野战军中,虽然43军所属部队历史最老,战功最大,又编有3个兵种师,为集团军试点,但其军部却是在1968年新组建的,按照留老去新的原则,保留20军和54军,整编为集团军。撤销43军的番号,所属部队分别改隶新成立的20集团军和54集团军。

设想一下,如果1961年没有第一次撤销43军的番号,而是老军部脱离海南军区,一直保留到1985年,那么,在这次大裁军20军、43军、54军的博弈中,出局的恐怕就是54军了。再如果,1950年北调赴朝的不是40军,而是43军的话,那么43军无论在哪个军区,都将是无敌的存在。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5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二 9月 15, 2020 4:44 am

在1949年四个野战军整编后的序列中本没有第54军,该军是由第44军和第45军合编而成的。

1952年,随四野南下并驻守广东的第44军和第45军奉命入朝,接替兄弟部队驻防。以第45军军部及第134、135师和第44军130师(前身为抗日战争中的冀中军区主力部队)合并,撤销哪一个军的番号呢?

因两军都是功勋卓著的部队,相执不下,最后有周恩来作主,原两军番号同时取消,取两军的尾数“5”与“4”编为第54军,由名将丁盛任军长参加抗美援朝,第54军由此诞生。

现 下辖160,162师和127师(原属43军),装甲11师,

一个炮兵旅和一个高炮旅(2000年更改为二炮部队),一个集团军炮兵旅。

(相当于6个整编师)

下属127师
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原为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后来以此为基础组织“八一南昌起义”,成为我军的建军标志,后来朱德元帅带领该部队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因此后来被称为“朱毛红军”,是以后的红4军、红一军团,在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在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时期,都是我军中头号一等一的王牌主力部队。1979年,127师参加对越南自卫反击(当时师长是张万年,后来军委副主席),攻占重镇谅山,五战五捷,击溃越军主力部队。在127师光荣历史上,先后涌现朱德元帅,林彪元帅,粟裕大将,肖克上将,杨成武上将,杨得志上将,黄永胜上将和彭明治中将,吴法宪中将,梁兴初中将,李作鹏,王东保,张池明等著名将领。毛泽东主席,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聂荣臻元帅,谭政大将,罗瑞卿大将,也先后在该部队从事政治思想工作。

下属160师(原130师),
1952年参加过抗美援朝,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作战,1962年参加对印度自卫反击战,在东线将印军打得溃不成军。

下属162师,
前身是长征红军第九军团。1979年参加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势如破竹,是当时打得最好的几个部队之一。

下属集团军炮兵旅
即原161师,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出色。

现在54集团军编制水平仅次于38集团军,是装备最为精良、战功最为卓著的先进部队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27师前身是孙中山的“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即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后组织“南昌起义”,并为中共红一方面军主力;

162师为长征时期的红军第九军团;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都是我军中头号一等一的王牌主力部队。
1952年10月,第四野战军奉命整编,第45军军部、直属队、第134师、第135师

第44军第130师、第131师第391团等部在广东惠阳合编组成第54军。

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原两军番号同时取消,取两军的尾数“5”与“4”编为第54军。
丁盛任军长,谢明任政治委员,吴瑞山任副军长。

原第44军第130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0师,蒋润观任师长,
姚国民任政治委员,辖第388、第389、第390团;

原第45军第134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4师,张晓冰任师长,
蓝文兆任政治委员,辖第400、第401、第402团;

原第45军第135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5师,任思忠任师长,
韦统泰、陈德志任副师长,辖第403、第404、第405团。

1953年2月由军长丁盛率领入朝作战,入朝后130师参加了金城战役,
停战后全军驻扎在朝鲜,为战后朝鲜重建立下过汗马功劳,
1958年7月随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回国,
并马不停蹄立即奔赴西北、西南地区参加肃匪作战;

1959年开赴西藏,参加西藏平叛作战;

1962年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第130师在军部指挥下取得“瓦弄大捷”,
给号称参加过二战、击败过“沙漠之狐”隆美尔军团的荣誉部队
印度主力第4军以歼灭性打击,威名声震印度军界,

1969年调驻河南新乡;

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战争西线战役;

1985年,第43军主力第127师(师长张万年)转隶第54集团军
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集团军。
第54集团军军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
原部队代号为54774部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1521部队,
直属前济南军区,为甲类集团军。
全集团军8万9千人。

--------------

在八十年代的裁军中,第43军随武汉军区一起撤销,主力第127师转隶第54集团军。所以,组成今天第54集团军的各师,尽是原林彪第四野战军属下的精锐部队:127师(43军127师、原四野6纵16师),130师(44军130师、原四野7纵19师),162师(45军135师、原四野8纵24师)。原属54军的第134师和43军的128师转为武警部队序列。

四野的7纵与8纵

7纵:

第44军的前身是晋察冀部队和新四军第三师,解放战争中编为四野7纵,由邓华上将指挥。该军先后参加了四平街、锦州、天津等战役。1952年该军主力130师编入第54军入朝后,44军军部入编海军改为南海舰队。第130师是抗战爆发后在冀中地区组建的八路军第3纵队,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平原抗日游击战争,著名的“回民支队”就是这支部队的一部分。一九四二年日寇调集重兵发动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后,冀中主力部队陆续转入外线,其中有六个团由吕正操带领撤到晋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根据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吕正操带领约一个团的冀中子弟兵进军东北,出关后部队壮大为保一旅,由邓华率领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后来编为邓华纵队的第1师,即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师。在解放战争中,19师参加了血战四平街、锦州战役和天津战役,擅长城市攻坚。平津战役后该师编为第44军130师,直捣广东。

8纵:

第45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即著名的"瑞金团"。长征前夕扩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就是著名的“奴隶将军”罗炳辉。在长征中著名的“四渡赤水”中单独活动于黔北川南,迷惑调动敌军,掩护主力顺利突破重围。1936年奉中央军委命令,红九军团改编为红三十二军,与红二、六军团一起组成红二方面军,北上与中央红军(第一、三军团)会师陕北。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后编为警备第一旅,驻守陕甘宁解放区的关中分区。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编为热辽纵队,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即即著名的“黄永胜纵队”,黄永胜任司令,邱会作任政委,是东北解放战争中冀热辽战区我军头号主力。组建不久,以弱胜强,取得辽西三战三捷,赢得秋季攻势的胜利。在锦州战役中,由段苏权接任军长,因种种原因没有打好。入关后黄永胜调回该军任军长,在天津战役中十分出色,第135师首先一举突破民权门,而后全军以勇猛动作插入市区,与第38军胜利会师金汤桥,将天津南北守敌一举割裂,赢得战役全胜。南下以后,在衡宝战役中,135师(师长丁盛)大胆插入敌后拖住敌军主力,为全歼桂系四个主力师起了关键作用,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李宗仁慈白崇喜起家部队)。衡宝战役结束不到一个月,45军的指战员就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镇南关(今友谊关)。

由“叶挺独立团”到今天的127机械化师

第54集团军第127师的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可以说是解放军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北伐战争中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34团,即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中连克贺胜桥、汀泗桥,血战武昌城头,赢得“铁军”美誉。大革命失败后,该团又成为我党最早武装,经历过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是红四军、红一军团的骨干部队。解放军名将林彪、粟裕、萧克均出自这个团。

南昌起义时,这支部队编为第25师73团。起义以后,陈毅任团政治指导员。在逆境中,这支部队顽强坚持下来,在发动了湘南暴动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奔向井岗山。在艰苦的井岗山斗争中,部队编为工农红军第4军第28团,是当时红4军的骨干,王尔琢、林彪先后任团长。在开辟中央苏区的斗争中,这支部队整编为红1军团第4军,林彪任军长,罗荣桓、罗瑞卿先后任政委。以后部队又整编为红1军团第2师第4团,耿飙、王开湘先后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

在长征路上,该团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战功卓著。抗日战争爆发后,该部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杨得志任团长,邓华)任政训处主任。1940年前后,其主力奉命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司令员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政委吴法宪(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执行挺进华中任务。皖南事变后奉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新4军第3师第7旅,转战苏北抗日根据地。在著名的刘老庄阻击战中,该旅一个连八十二名勇士顽强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最后全体壮烈牺牲。被延安《新华日报》誉为“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抗战胜利后,奉中央军委命令,该部千里进军东北。在恶劣环境下,作为主力参加了著名的秀水河子战斗,开东北我军歼灭美械蒋军的先河,大大振奋了我军的士气。在参加四平保卫战后,部队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16师,师长为梁兴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参加了解放东北的历次大战。在辽沈战役中,该师在兼任师长的李作鹏(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指挥下,大胆机断,一举切断了美械蒋军精锐廖耀湘兵团的退路,为全歼蒋介石五大精锐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取得辽沈战役决定性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参加平津战役后,部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随后千里南进,横扫中南大地。一九四九年十月,这支英雄的部队胜利解放了她的诞生地——华南首府广州。随后该师又奉命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先后两次强渡一个加强团突破敌海空严密封锁的雷州海峡,为战役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后该师参加了广西剿匪,海南国防工程建设。

1979年在师长张万年指挥下参加了中越边界自卫反击作战,圆满完成作战任务。一九八五年百万大裁军,第43军建制撤销。但基于第127师显赫的战史和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建制被保留了下来。如今这支部队已经改装成为机械化步兵师,驻守在中原古都洛阳,属下的379团,就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

屯兵中原的战略预备队

在八十年代的裁军整编中,原第55军撤销,主力162师并入135师,为了照顾被裁部队的情绪,改用162师的番号。整编后的第54集团军被列为甲类集团军,全军实行四个师的编制,属于全军战略预备部队。

属下的127师和162师装备的都是我军一流的机械化装备,130师是混成师,都部署于京广陇海线上,与第15空降军毗邻,战时可以实施快速投送,是我军最靠近台海前线的战略预备队。第54集团军还辖有装甲11师、军属陆航团、电子对抗大队、特种兵大队、防空旅、地炮旅、工兵团和通讯团等技术兵种,全集团军8万9千人,镇守中原,向北增援北京,南可驰援南京、广州战区,是担负战略任务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集团军的主要作战和保障部队只要6小时即可动员完毕,投送至北京或台海前线只需15小时。

--------------

第四野战军第44军130师军史沿革
第130师前身是1945年10月组建的辽吉军区保安第1旅,

1945年12月,该旅撤离沈阳时仅有保1团和保3团,保安1旅旅部以晋绥第32团团部为主,

以晋绥教导团第一队部分干部组建成旅部,旅长马仁兴,政治委员邓东哲。

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

参加了四战四平、东北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湘赣、广东等战役战斗,

是唯一参加过四次四平攻防作战的部队。

19师“战斗积极性高,攻坚力顽强,最善于爆破,执行命令坚决,不怕伤亡,进步甚快,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师”。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

师长徐绍华,师政治委员邓东哲

------------



解放军陆军第54军历任军长


(辽沈战役之后)

丁 盛

第一任
1952.10-1955.12
39-42岁
少将(1955)
1982.10开除党籍
1932年入党
1930.06参加革命
1913-1999.09.25
享年86岁
江西于都人
原陆军第45军军长
-----------


欧阳家祥

第二任
1955.12-1957.09
46-48岁
少将(1955)
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
1932年入党
1931年参加革命
1909.09.22-1980.08.31
享年71岁
江西吉安人
原陆军第54军副军长
调任第20兵团参谋长
------------


丁 盛

第三任
1957.09-1964.09
44-51岁
少将(1955)
1982.10开除党籍
1932年入党
1930.06参加革命
1913-1999.09.25
享年86岁
江西于都人
调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


韦统泰

第四任
1964.09-1969.06
47-52岁
少将(1964)
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
1939年入党
1938年参加革命
1917-2013.06.27
享年96岁
山东曹县人
原陆军第54军副军长
------


韩怀智

第五任
1969.06-1980.05
47-58岁
中将(1988)
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
1938年入党
1937年参加革命
1922.04.21-2003.04.27
享年81岁
四川冕宁人
原陆军第54军副军长
调任总参谋长助理
--------------
下略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5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五 9月 25, 2020 7:12 pm

1978年12月7日中央军委召开会议,任命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为东线广西军团总指挥,下辖5个野战军、3个炮兵师等;调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担任西线云南军团总指挥,下辖4个野战军等。整个前方配备兵力达56万,参战和支前民兵民工达百余万人。并于8日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决定和命令。为了防止苏联出兵援助越南,军委命令“无论战果如何,我军攻克高平和谅山后不得恋战,即行撤回”。又任命李德生为北方战区总指挥,辖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军区兵力。对越作战的指挥中心设在北京西山,总指挥是邓小平,副总指挥是徐向前。2月17日我军在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越南虽有准备,但准备不足,认为中国最多是当年打印度的规模,但没想到来势如此之大,火力如此之猛。越军正面对抗中国的主要是四个师(3师、346师、316A师、345师)和一些地方部队。我军不但没有打出军威,反而暴露了太多的问题。台湾的国防部长说:以解放军在越南的表现来看,我们保卫台湾不成问题!战后邓小平成功获得了党、政、军大权,华国锋被赶下台。


越南陆军的最大编成单位是陆军军,基本作战单位是步兵师。在为期28天的整个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期间,越军部署在河内附近以及北方边境地区的步兵师共有9个。其中直接位于我国云南和广西当面的步兵师有6个:分别是隶属于第二军区的316A师(位于平卢地区),345师(位于老街、柑糖地区 );隶属于第一军区的3师(位于同登、谅山地区),346师(位于高平地区),338师(位于亭立地区),325B师(位于先安地区)。此外,作为越军总参谋部战略预备队的第1军,其308师拱卫河内,312师部署在北太省,320B师部署在宁平省。在战争进程中,越军为了确保河内的门户谅山市,还以327师和337师北上增援该方向作战。因此,在边境地区与我军作战和在战略纵深之内作为总部预备队的越军步兵师,一共有11个。这批部队在越军步兵师中所占的比例为34%,也就是说,部署在北部战场的越军步兵师占比为三分之一,不是他们的主力。那么这个时候,越军的主力在哪里呢?在其西南战场,正在入侵柬埔寨。自1975年以来,越南和柬埔寨边境冲突持续不断,终于在1978年12月25日演变成了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越军为了速战速决,集中了18个步兵师以及15个团(旅)、1个航空兵师,共约20余万人的兵力,分为五路,对柬埔寨发动了全面入侵。越军此战进展相当迅速,在第19天就基本上控制了柬埔寨的主要城镇和交通线,可以说,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曾担任越共党报《人民日报》副总编的越南战争老兵裴信上校回忆说,战争开始后裴信和越南总理范文同、越军总参谋长文进勇一起在金边。他说当时越军6个精锐师都在柬埔寨,在北方抵抗中国军队的是省级地方部队。在越南即将调遣精锐部队北上的时候,邓小平决定收兵。战争期间越南总理范文同说,“仅靠我们的地方部队,中国侵略者就被打败了,很惨”,“过一段人们就会看到我们胜利的规模以及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看到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失败及其影响。”


在越战期间,全越南成建制的部队中,有六支王牌主力部队,它们分别是304师、308师、312师、316师、320师和325师。在美越战争期间这六支部队从真正的抗战中磨砺出来,是当之无愧的王牌部队,在整个越南战场上功勋卓著。当时越南不仅和中国交战,和柬埔寨方面也在开战,越南的三个王牌主力都在柬埔寨战场,无法抽身,而国内只有308、312和316三支王牌军队。越南的真正主力部队并没有投放到中越战场上,也是中国能迅速的结束战斗的原因之一。在越南国内的几支部队中,308师是实力最强悍的,作为越军第一主力步兵师,发展较早,在美越战场上名声大振,数次击败美军,这支军队中很多士兵都曾获得过“战斗英雄的称号”。在美越战争结束后,这支王牌军队被调往春梅地区进行布防,以当时美国正规军的训练方式来打造这支部队。在越南挑起中越战争后,这支部队作为战略预备对,防守驻扎在河内地区,这个时候苏联对越南大力支持,为越南配备了大量的装甲武装装备,首先也是被装备308师。该师是越南的第一支机械化装甲部队,战斗力十分强悍,是当时六支王牌主力师之首。


On 7 January 1947, its first regiment, the 102nd 'Capital' Regiment, was created for operations around Hanoi.[8] Over the next two years, the first division, the 308th Division, later well known as the Pioneer Division, was formed from the 88th Tu Vu Regiment and the 102nd Capital Regiment. By late 1950 the 308th Division had a full three infantry regiments, when it was supplemented by the 36th Regiment. At that time, the 308th Division was also backed by the 11th Battalion that later became the main force of the 312th Division. In late 1951, after launching three campaigns against three French strongpoints in the Red River Delta, the PAVN refocused on building up its ground forces further, with five new divisions, each of 10–15,000 men, created: the 304th Glory Division at Thanh Hóa, the 312th Victory Division in Vinh Phuc, the 316th Bong Lau Division in the northwest border region, the 320th Delta Division in the north Red River Delta, the 325th Binh Tri Thien Division in Binh Tri Thien province. Also in 1951, the first artillery Division, the 351st Division was formed, and later, before Battle of Dien Bien Phu in 1954,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it was equipped with 24 captured 105mm US howitzers supplied by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e first six divisions (308th, 304th, 312th, 316th, 320th, 325th) became known as the original PAVN 'Steel and Iron' divisions. In 1954 four of these divisions (the 308th, 304th, 312nd, 316th, supported by the 351st Division's captured US howitzers) defeated the French Union forces at the Battle of Dien Bien Phu, ending 83 years of French rule in Indochina.


“他们的四大 苏联装备王牌师(316A师,8师,13师,27师)中有三个投放在与我军的作战中,结果一个被全歼,两个遭重创。”所谓四大苏联装备王牌师完全是YY之说,首先当时越军装备杂乱,以苏、中、美式武器混装,没有什么单独的苏械部队。13师和27师都不存在,8师是普通作战师。越军战后在苏军帮助下,组建了四个机械化步兵师:304 308 320 390。“既没有进行全国总动员也没有调集最精锐的王牌部队。主要以广 西云南两地的边防部队为主,加派了兄弟军区的一些战斗骨干,总数不过是20多万人,”我军参战的主力是正儿八经的野战军,边防部队只占很小一部分。参战各军中:11军、14军隶属昆明军区,13军、50军隶属成都军区,41军、42军、55军隶属广州军区,43军、54军隶属武汉军区。参战总兵力为55万人。





1979年2月12日,中央军委下达《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命令》,决定于2月17日拂晓,从广西、云南方向同时发起对越攻击战。攻击的主要方式采用了传统的“人海战术“。

据记载,1979年2月17日凌晨,集结在云南和广西的中共30万大军开始对老街、芒街、谅山、孟康和高平等越南重要城镇发动地毯式炮击,随后约60万中共军人在26个缺口越过边界杀进越南,整个战线长达1,200公里,呈扇形深入越南约20公里的区域,在不到2天时间里占领11个越南边境市镇。

但是由于中共军队推进太快,以至于前后部队失去联系,以及地面炮火支援已到达极限,中方遂停止前进。同时,越军的强烈抵抗也出乎意外,刚和美国进行完战争的越南军队战略战术娴熟,令中共军队伤亡惨重。

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虽然遭到顽强抵抗,但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打到凉山。而当时越军无暇北顾,约20万精锐部队陷在柬埔寨,这是全部越军的三分之一。北部只有地方部队和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兵约10万人。此外,有5个正规师呈扇形保卫河内。越军用“以退为攻”的战术,当中共部队撤退时,越军就开始进行反击战。

另一方面,中国军队在撤退回中国的过程中,回收了部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资,并对越南的村庄、公路、铁路施行破坏。越南某著作记录的损失包括了428家医院、735所学校、8万顷农田被毁和40万头牛被抢走或杀掉。

结果是:中方于3月5日开始撤军,16日撤回中国境内。中越双方都宣称“获胜”。中方称“教训了越南”﹔越方称“打败了中国侵略”。关于双方军人伤亡数字,据非官方数据统计,战争共造成中方2.6万人战死、3.7万人受伤,越方3万人战死、3.2万受伤,伤亡的平民更以10万计。

不过大陆媒体根据收集的资料记载,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死伤人数大约12万人左右。





1979年的中国,来自北方苏联的军事压力始终不减,而苏联又在1978年与越南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因而中国在出兵越南时始终不得不考虑苏联的因素。尽管后来中美蜜月期时,美国向中方披露的评估报告称,苏联远东驻军需要花费长达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才具备进攻中国的能力。

由此,在当时中国的陆军中,沈阳、北京、兰州、新疆四大军区直接担负防御苏联进攻的职责,南京军区监视台海,能够抽调参与越南作战的,只能是与越南接壤的昆明、广州两大军区,当时中国军内似乎也有动用昆明、广州两军区一部就足以攻下越南首都河内的声音。

不过,中国解放军一向讲究集中优势兵力作战,在昆明、广州两大军区野战军倾巢而出的情况下,仍抽调了临近的战备任务相对较轻的成都军区、武汉军区野战军参战。实际上,武汉军区与广州军区、成都军区与昆明军区都有着共同的渊源,一个都源于四野、中南军区,一个都源于二野、西南军区。

在中越东部战线,即广州军区广西省方向,当时广州军区下辖的3个步兵军——41、42、55军全部投入对越作战,另抽调武汉军区43军、广西省军区独立师参加东线作战。谅山战役开始前,又从武汉军区抽调54军作为战役预备队,战役开始后又增调武汉军区20军58师以及成都军区50军148师、150师参战,不过150师直到撤退阶段才进入越南。也就说,在东线中国投入了7个步兵军共计18个步兵师的野战部队及广西省军区1个独立师的地方部队。

在中越西部战线,即昆明军区云南省方向,当时昆明军区下辖的两个步兵军——11、14军同样全部出动,临近的成都军区下辖的两个步兵军13、50军也全部出动。其中,50军3个步兵师一份为二,最精锐的149师作为云南方向的预备队,148、150师配属广西方向;11军原有31、32、33三个步兵师,33师参加朝鲜战争回国后划归济南军区26军并改番号为76师,是当时中国少有的仅下辖两个师的步兵军,因而抽调云南省军区独立师配属作战,战后直接编入11军,授予33师番号。也就说,在云南方向中国投入了4个步兵军共计9个步兵师的野战部队及1个独立师的地方部队。

整个1979年中越战争期间,中国在两个方向动用了4个大军区10个野战军共计27个步兵师的野战部队及两个独立师的地方部队,加上配属的炮兵、通讯兵、舟桥部队、铁道兵、边防部队,动员的支前民兵、民工、翻译等,通常认为总人数有40万。此外,中越边境地区高炮部队、空军以及南海舰队,始终处于战备装备,监视越南海空军。





中国79年对越战争是胜是败?

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美国空军战争学院张晓明博士,从他的著作回顾1979年邓小平发起中越战争的得失。

(注:美国空军战争学院张晓明博士撰写的《邓小平的持久战:1979年至1991年中越军事冲突》一书2015年出版发行。他在书中介绍了中国方面对当年中方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中越之战的看法。)

问:在你写这本书的时候,你觉得1979 年这场战争还有什么是看不透的吗?

答:从中国这方面来说,对1979年的战争没有什么看不透的神话传言。当然,在海外没有历史学家能得到中国这方面关于这场战争的完整记录。尽管如此,历史学家们还是可以找到大量中方的资料,从中方的角度来探讨1979年的中越之战。

例如,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行动结束后的报道有很多,报道中包含了中国军队是如何准备和进行这场战争的,以及中方和越方人员伤亡情况。因为各种原因,这些报告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比如战场上的混乱状况,和因为战斗激烈导致记忆误差等。但这些资料对历史学家的益处是不可否认的。

相比较越南方面的资料而言,越方很多关于 1979 年战争的问题仍有如神话。例如,从战略上讲,为什么黎笋(Le Duan)在越南统一战争后要把中国当作头号敌人?从技术上讲,越南军方如何评估自己在中越战争中的表现?我读了一些越军部门的历史,有太多自我吹嘘,以有限的事实来塑造于己有利的历史。

问:你对中国方面的材料档案做了深入研究。1979 年,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邓小平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

答:我在我的书的第二章"邓小平与中国的战争的决定"里回答这个问题。促使邓小平发动这场反对越南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这场战争是邓小平当时就苏联对中国威胁做出的反应。邓小平认为,因为苏联的持续军事扩张,经济状况的恶化,其国内俄罗斯和其他少数民族矛盾加剧,莫斯科将在 1985 年发动对外战争。河内与莫斯科结盟,使得邓小平相信:苏联的威胁不仅来自北方,也来自南方。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很多场合反复说,对这种情况中国必须要采取行动。

这也是在邓小平越来越担心美国在越战后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力量和影响都在下降之际做出的判断。因此,邓决定和美国联手对抗苏联。因为这项政策强调对抗,北京对待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危机采取了强硬和军事的态度。中国领导人认为,对越南进行一次惩罚性的攻击,将会打击苏联的全球扩张战略。最终,中国领导人可能对苏联的威胁做出了过度反应。然而,邓小平认为当时苏联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影响邓小平做出和越南开战决定的第二层因素包括中国国内政治和不断发展的中美关系。首先,中国人在越南多年的抗美战争中做出牺牲后,越南"挑衅"中国行为,特别是越苏结盟,让中国人深受侮辱,希望要惩罚过去盟友的背叛。

此外,中越边境冲突搅动着中国人的情感,使得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达成广泛的共识,支持邓小平和他发动战争决定。

其次,邓小平的考虑是多方面的:北京已经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与此同时还面对着苏联不断增长的威胁。中国决定对越开战主要基于邓小平对中国的战略形势判断,其焦点在于苏联的扩张对国际安全意味着什么,以及中国应该为保持世界力量的平衡承担什么责任。

邓小平认为,与西方结盟会反对苏联的扩张会证明中国的价值,以此作为回报,西方将以资金和技术帮助中国进行经济改革。

此外,当时中国党的领导权之争,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内部派系之争的存在,成为促使邓小平愿意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的催化剂。在他看来,这样做会为中国争取到国内外的支持,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建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最后,邓小平的性格和他的独断的领导风格也在中国的战争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使用武力来解决国家之间的危机始终是一个选项。战争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促使人们相信对另一个国家使用武力是必要和正当的时候,大背景起到重要作用。中国 1979 年对越南的战争也没有例外。因为当时各种复杂的因素加在一起,让邓小平相信对越南动武是必要的。因此,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问:根据您的评估,谁赢了这场短暂的战争?

答: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标。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如何定义北京在 1979 年的目标。中国公开的声称,这场战争是为了给越南一场"教训"。很多人认为"惩罚"是一个目标,然后就此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在这场短暂的战争中伤亡惨重意味着它未能"教训"越南。但我在书中表明不同意这种简单化的推理。

对邓小平来说,"教训越南"不只是给越南发出信号,也给苏联、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清楚地发出了信息。对中国武力攻入越南,越南的反应是将其北部边境森严壁垒,继续敌对中国、并严重依赖苏联的金融和经济援助的政策。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反应是,自 1979 年以来,似乎比以往更有兴趣从金融和技术上支持中国的经济改革。美国并不认为中国是个威胁,即使没有把中国当作盟友。美国也因此得以在冷战最后十年里,集中所有资源去击败苏联。

而在中国国内,邓小平不仅巩固了他的政治权力,也同时能够在国内实施他的经济改革议程。

而苏联发现自己在冷战的最后十年里陷入困境。一方面它继续在全球与美国竞争,也同时面临着来自亚洲的中国的挑战。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越南和苏联都陷入比中国困难得多的境地。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终于在80年代末意识到,它无法再继续支持越南了。越南不得不转向中国,承认其自 1978 年以来的政策错误。最终,中国从政治上和战略上打败了越南。

战争的输赢不能仅以战场上的表现来评定。即便如此,中国也是在实现了它的几个关键性战术目标后从越南撤出军队,包括攻占了越南边境三个省会城市,重创越南军队并严重破坏了越南的资产。中国军队确实在这样短的一场战争期间受到重大人员伤亡。这一结果并不理想但中国领导人容忍了这个结果。但是,我怀疑越南士兵的表现比他们的中国同行更佳。目前缺乏研究的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仍然没有从越南方面获得有关这场战争的一些确凿事实。总之,这场战争应以其全面结果评估,而不是各场战斗的结果。

问:从中国的高级官员看来, 1979 年这场战争得到什么教训?它是否还能联系到中国的未来战略吗?

1979 战争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其在战争中的表现做出全面评估,总结了几大经验教训。包括缺乏情报、因为大批越南民兵部队参战,中国军队未能发挥大部队优势,步兵、炮兵和坦克兵部队的协同和合作很差,过时的老式指挥、控制和后勤支援系统。所有这些经验教训证实了邓小平的担心: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未来现代战争中将暴露出无能和不足。继 1979 年的战争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改革,旨在提高其能力,应对一场有苏联这种敌人的更大规模战争。

从1985 年开始,北京已经不再想像与苏联的战争将必然到来。而仍在进行的(中越)边界冲突让中国领导人相信,中国军方应专注于如何打赢中国周边地区发生的高科技局部战争。到今天,这仍然是中国的战略眼光。中国将永远不会再像1979年那样,打一场只有陆军参战的战争。然而,1979 年战争的教训仍然适用于正在转变成一支真正的现代军事力量的解放军。在未来,如果中国为保卫比如台湾或有关南海的领土之际,解放军将会投入空中、 海上、 陆地、 网络和太空的所有力量。同样,我认为,中国未来也不会再像1979 年那样针对一个邻国使用武力。我们对中国1979 年入侵越南事件的理解,只有把它放在冷战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答案。

问:现在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记住,或者说遗忘了这场中越之战?

这个问题难以得到明确的答案。1991 年,北京和河内似乎达成了默契,禁止这两个国家公开讨论这场战争。随着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这项禁令近年来已变得无效。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让参战老兵和他们的家人互相联络。网上可以看到很多个人的战争故事和回忆。其中有些还在官方的媒体上发表。近年来,到了2 月 17 日和 4 月份的一些纪念日,他们成百上千人自发到广西和云南曲,举行追悼仪式,凭吊战争中牺牲的人。多年来,1979年战争老兵群体得到的社会关注很少。但去年退伍老兵组织了几场抗议后,(中国)颁发了新的国家规定,提高退伍军人津贴和扩大了津贴的发放人群。

还有一个社会现象是,许多中国人喜欢用 1979 年的战争来评论目前的中国和越南之间的领土争议。从北京官方的角度来说,这场战争可能没有多少可纪念之处。因为它和习近平领导的中国的主旋律不合,现在的主旋律是关注政治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只要经历战争的一代人仍然活着,这场战争的记忆就不会被中国人遗忘。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的中越戰爭,又稱為「懲越戰爭」,中共方面則定名為「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是人民解放軍所進行的最後一場境外戰爭。據說中共發動對越戰爭的動機有四:第一,由於越南親蘇聯的立場,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欲教訓這個共產主義小兄弟;二是此時中美友好,中共與美國甫建交,所以欲打越南給美國人出氣;第三是救援遭越軍入侵的柬埔寨紅色高棉政權,迫使越南撤軍。最後一點是,鄧小平欲藉由對越南用兵,鞏固其國內政治領導地位與對於解放軍軍權的掌握。

對越作戰的總指揮為鄧小平,副指揮為徐向前,指揮所開設在北京西山。在500公里的正面上,區分為東線廣西軍團總指揮(徐世友)與西線雲南軍團總指揮(楊得志),分別統轄5個野戰軍、3個砲兵師,以及4個野戰軍等,總兵力達56萬人,參與支前的民工更達百萬餘人。中央軍委顧慮蘇聯可能出兵援助越南,下令「無論戰果如何,我軍攻克高平和諒山後不得戀戰,即行撤回」。

2月17日,解放軍全線展開突擊,越南雖有準備,但是低估了解放軍投入的兵力,加以越軍最精銳的部隊都在柬埔寨,所以解放軍攻越部隊立刻攻入越南境內。20日,解放軍攻陷老街;23日,陷諒山門戶同登;25日,攻克越北重鎮高平。3月4日,拿下諒山市,河內震動。3月5日,越南政府發布全國總動員令,同日中共即發表撤軍聲明,16日前所有解放軍部隊撤離越境,對越自衛反擊戰告一段落。

由於本次戰爭目標設定本就有限,當解放軍拿下了諒山之後即行撤軍,算是已經達成了戰前的計畫構想,故中共宣稱對越自衛反擊戰獲得了勝利。實際這仗將解放軍的諸多問題給打了出來,其中尤以十年文革政治意識形態掛帥,對於軍事專業所造成的戕害,最是嚴重。

基本上解放軍遭遇到的並非越軍最精銳的部隊,即便如此,越南軍隊才剛結束越戰數年,上下累積了充分的戰鬥經驗,相對而言,解放軍過去10年間的文革動盪,光突出政治,很少從事軍事訓練,尤其缺乏山地、叢林戰與夜戰訓練,而裝甲部隊與步兵間的協同作戰也很差。解放軍只能發揮無產階級革命精神,行人海戰術的密集隊形衝鋒,故而犧牲極大。

解放軍為了取得迅速的勝利,大量投入裝甲部隊行穿插包圍。然而忽略了越北山區與熱帶雨林的地形,並不適宜裝甲部隊運動,加上越軍的強韌抵抗與大量布置的雷區障礙等,進展極為緩慢,越軍主力多在解放軍合圍前撤離。由於步戰協同不良,坦克的損失很大,約有200輛坦克遭到擊毀。為了讓步兵能夠跟上坦克的前進速度,步兵搭乘於坦克之上。步兵還將自己用背包帶綁在坦克上,以避免從坦克上掉下來,結果遇到越軍伏擊時不及下車應戰,就被打死在坦克上。於是被擊毀的坦克上面,綁著4、5具步兵戰士遺體的景象,所在多有。

戰場上到處都是越軍佈下的雷區,解放軍的排雷設備不足,戰情緊急時只好動用人肉排雷,犧牲很大。通訊設備落後,各友鄰部隊相互連繫配合不好,遭友軍砲兵所傷時有所聞。而後勤部門措施不足,面對意想不到的大量傷員,不能及時後送,即便完成後送,也因醫務人員缺乏,救治不力,導致傷員大量死亡。

原本解放軍乃是游擊戰的祖師爺,越軍還要向其祖師爺學習,結果這仗一打卻發現,越軍經過幾十年的戰爭經驗,其進行游擊戰的技術已經大大超前於解放軍了。越軍善用毛澤東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訣,打不贏時就化整為零遁入山林中,等到解放軍戰鬥部隊通過後,再鑽出來打游擊,擊殺解放軍後方人員,造成解放軍補給上的極大困難。

越南人全民皆兵,對解放軍實施了「人民戰爭」。對越南人而言,中越戰爭乃是抵抗入侵者,全民同仇敵愾,故越軍打得十分兇狠。穿著便服的男女民兵隱藏為平民,成為不起眼的潛伏戰士,在解放軍毫無戒心時發動攻擊,造成解放軍極大的傷亡,此種戰法老美在越戰中即已經嘗試過了。所不同的是,中國大陸甫經歷文革動盪,對於人命本來就不看在眼裡,不像老美這般瞻前顧後。這時上面的命令下來了,凡可疑人員,無論男女老幼,一律格殺勿論。加以在戰鬥中解放軍傷亡極重,部隊都殺紅了眼,更是厲行「三光」(殺光、燒光、搶光)的焦土政策,據親歷者言,其慘烈殘酷的程度難以形容!

本次戰爭中也暴露出了解放軍戰場指揮的問題。當時的解放軍並未賦予軍銜,軍服均無階級標示,在戰場上無從辨識出誰是指揮員。尤其是部隊被打散後,失去建制的戰士找不到長官,往往成為烏合之眾。有的部隊指戰員犧牲後,來接任的指戰員軍服上無任何標示,戰士根本不認識,很難有效指揮。這些狀況所產生的混亂,也是解放軍本次戰爭中遭受高傷亡的原因之一。

總而言之,對越自衛反擊戰把解放軍多年來的陳窠弊端給打了出來,解放軍只能憑恃著數量與火力優勢,使用蠻力壓倒越軍;加以最初戰爭所設定的目標本就有限,所以解放軍還能在越軍將最有戰力的部隊自柬埔寨撤回以前,宣佈勝利而從容撤軍。本次戰爭中解放軍顯現出來的總總脫序現象,導致了鄧小平於1983年所發動的大規模軍改,以對解放軍進行徹頭徹尾的全面改造,使能適應新時代下的更嚴苛挑戰。

中越邊境戰爭事實仍進行了十多年左右,但這時戰鬥的規模僅限於邊境上老山、法卡山等要點間的進退攻防,除了將全國部隊輪流調來參戰,以體驗實戰情境外,並無太大的意義。一直到1999年12月30日,中越雙方簽訂《中越陸地邊界條約》,邊境戰爭才正式告一段落。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5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五 9月 25, 2020 7:52 pm

经验丰富、久经战阵的越南士兵在开战的头3天曾让中国军队伤亡惨重,10名中国师团级军官陨命,超过整个战争中师团级军官陨命人数的一半,尤其是在高平地区,越南的游击队把中国的后勤运输部队打得非常狼狈。越南人的伏击、偷袭战术也曾经给进攻的中国部队造成相当大的混乱,13军、43军、54军等中国的作战部队甚至发生了中伏时军官扔下部队逃跑的事件。战争行将结果时,中国的50军更是发生了团级军官带着士兵投降的丑闻,50军被围的1个营有219人被越军俘虏,而越南军队任何1个团都没有被俘那么多人。


第50军448团遭遇越军,退路被切断,团部不负责任地作出了各单位分散突围的决定,结果陆续被越军分割包围,共失散542人,丢失各种***407枝,其中200多人被俘,包括团参谋长、营教导员及十多名连排长。有的干部带领连队集体投降。某部队一个连队,行进中遇到二十多人的越军小股部队,结果指挥官扔掉部队自己跑了回来,还造假自残住进医院,部队基本被越军打光。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5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五 9月 25, 2020 8:04 pm

美国拉拢和诱导中国惩罚越南


  最初中国与美国的战略合作仅仅限于两国联合支持民主柬埔寨对抗越南,从而阻挡越南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扩张和渗透,中国并没有准备直接对越南动武。美国也没有奢望中国与越南两个同志加兄弟的社会主义国家会反目为仇和兵戎相见。美国只是希望军事和经济援助中国,通过加强中国军事实力来间接军事援助柬埔寨。而美国则加强在泰国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援中国在柬埔寨阻挡越南扩张的后盾。
  1、美国授意法国向中国出售C-160运输机和小羚羊武装直升机
  中国与柬埔寨并不接壤而且山高水长,中国要向军事援助民主柬埔寨,首先要解决空中运输问题。中国空军当时装备的伊尔-18和三叉戟等老飞机都面临到寿命退役,而安-26和安-24等运输机要飞出国门向东南亚地区投送军事力量又显得脚短手短。中国急需能向柬埔寨进行空中运输的中型运输机。
  1978年中旬,美国同意法国向中国出售由法国和德国联合生产的C-160运输机。由于C-160只装备了两台涡桨发动机,实用升限不高,不能满足中国对西藏高原军事运输的需要。中国希望美国提供装备四台发动机的,实用升限高和载重量更大的美国产C-130运输机。但是,美国政府借口受到巴统委员会的限制,暂时无法直接向中国提供更先进的美国C-130运输机。中国认为C-160也同样属于巴统委员会的限制,为什么可以卖给中国?C-130为什么就不能卖给中国?
  后来中国民航租赁的方式引进了两架C-130民用版运输机作为进藏空中运输的需要。由于美国提供的两架民用版C-130运输机阉割得太厉害,不适合进藏空中运输。后来苏联主动向提供适合进藏的图-154运输机和民用客机。
  1978年法国同时运到北京某军用机场的还有“小羚羊”武装直升机。
  2、美国向中国赠送了两套先进的电子战监听设备
  当年,美国出于监视苏联的需要,免费向中国提供了两套先进的电子监听设备。要求安装在中国新疆地区,重点监视苏联中亚地区(当年美国对于苏联中亚地区缺少监听手段),获得的情报中美两国共同享用。当年中国最主要的威胁来自陈兵百万的苏联大军对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威胁,新疆距离中国内地太遥远,中国想守也很困难。所以,中国要求把两套美国提供的电子监听设备分别架设在新疆和东北两个方向,共同监视苏联在中亚和远东的军事信息。美国最初不同意,中国坚持要在东北架设一套,否则,美国就干脆别在中国搞电子监听了。因为中国对于苏联在中亚的军事活动并不十分感兴趣,而且美国这些电子监听设备对于中国自己的军事情报也存在危险。
  美国绕过巴统委员会和美国国会,向中国秘密提供的这三套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在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与中国在共同抵制苏联入侵阿富汗方面形成了新的同盟关系。美国把原来设在新疆的两个电子监控站进行了升级换代,在新疆北部的奇台和南部的库尔勒建立了两个高规格的永久电子监听站。
  苏联与阿富汗的战争打了十年,苏联以失败告终从阿富汗撤军。但是,设在新疆的这两个电子监听站仍然在继续运行。2009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布莱尔专程来到北京秘密参加中美电子监听站30周年庆祝典礼。
  3、美国向中国提供了急需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
  1978年中国的主力战斗机还是歼-6,仅有的几十架歼-7(苏联米格-21早期型号中国组装版)主要部署在华北保卫首都北京。而越南空军虽然数量比中国少,但是飞机性能比中国主力战斗机好。苏联向越南空军提供了最新型米格-21(性能比当时中国的歼-7优越很多),苏联还向越南提供了一个中队的米格-23先机战斗机,并且还配备有新一代空空导弹,再加上新一代雷达。中国空军有几千架战机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越南空军新一代米格-21和米格-23在性能上好过中国。
  中国自己研发的歼-8已经完成主要试飞任务,处于定性和小批量生产阶段。由于歼-8原型机外形基本上与歼-7相同,都是采用头部进气,头锥太小了难以安装雷达和火控系统,头锥太大了又影响进气量,在高速大仰角拉升时容易出现喘振。特别是最初装备两门30MM航炮开炮时,浓烟会进入机头进气道,造成空中停车,只好撤除两门航炮。而配套的空空导弹又不能跟上飞机研发进度。形成了有高空高速的新型飞机,没有配套的武器系统的尴尬局面。
  为了拉拢中国对抗苏联和惩罚越南。美国先是默许法国透过巴基斯坦向中国提供了法国产的空空导弹,中国开始仿制空空导弹。在苏联向越南提供大大超过中国中国歼-7的米格-23先机战机后。美国和法国同时向巴基斯坦出口了大量的法国产R-550空空导弹和美国产响尾蛇空空导弹。由于巴基斯坦进口中国的歼-6都是换装法国或者意大利的火控系统,巴基斯坦装备的中国歼-6都可以发射法国的R-550空空导弹和美国的“响尾蛇”导弹,而且巴基斯坦用歼-6发射导弹把印度空军打得落花流水,成功击落过印度的MIG-21战机。所以,法国和美国产的的空空导弹成为中国新一代歼-8的应急武器系统。最初生产的小批量歼-8主要用于高空侦察和截击米格-23使用。
  4、美国向中国提供了炮校雷达和反坦克导弹
  在1979年1月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中苏关系和中越关系却越来越紧张。特别是中越边境局势持续紧张,边境冲突时有发生。而越南入侵柬埔寨和进军东南亚的态势也越来越明显。这时,美国一边催促中国采取果断措施惩罚越南,一边加紧向中国提供对越作战急需的装备和物质。
  中国是陆军大国,火炮是中国的主要武器,如果对越作战,火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缺乏炮校雷达。1979年,美国为了让中国放手惩罚越南。美国悄悄向中国免费提供多部炮校雷达、反坦克导弹、红外线夜视仪等中国急需的装备和物质。美国军用C-141运输机在夜间把这些装备运到北京某军用机场,我们的飞机再直接转运到前线。作者本人有天夜航回来,发现停机位被一架黑色大型运输机占了,只好滑到其他地方停机。走到黑色飞机跟前一看,才发现这是一架美军的C-141运输机。一会地勤来了,将美军飞机上的装备转运到我们的运输机上。凌晨时分美军C-141起飞走了。我们随后执行紧急任务,把这些武器装备直接分送到广西和云南前线。
  美国炮校雷达在对越还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中国两家军工厂拆解了两套美军炮校雷达进行仿制。从此,中国炮兵的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仿制的美军的反坦克导弹,现在也是中国陆军的主战武器装备。
  四、中国并没有做好进入越南武力惩罚的准备
  美国多次向中国建议:中国应当惩罚越南和阻止越南向东南亚扩张。中国虽然赞同美国的建议,但是,中国最初并没有准备动用武力惩罚越南。一是中越两国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相同,大的战略目标相同,不能中了美国的利用共产党打共产党的计策。二是中越两国是多年的同志加兄弟,两国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多年抗击美军,现在要突然转弯联合美国打越南,很多高级干部和大多数将士的思想一时还转不过来弯。三是中国认为切断对越南的援助和切断苏联对越南援助的陆上通道,已经可以起到很有效的制裁作用了。如果美国能提供通道和远程运输工具,中国可以武装援助柬埔寨兄弟,既保卫了中国的小兄弟柬埔寨,又达到了阻止越南吞并柬埔寨和老挝的目的,还有效阻隔了越南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扩张的通道。所以,中国最初并没有准备同越南打仗。
  1、中国军队迟迟没有配备越南北部军用地图
  中国前线部队虽然早就做好了防御性的战略部署。但是,最初中国军队没有考虑进入越南领土去军事打击越南,没有计划直接同越南发生军事战争。所以,中国在广西前线和云南前线的作战军队并没有配备进入越南作战的军用地图。本来应该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要入境军事惩罚越南,肯定要提前给各个参战部队配备最新的越南北部军用作战地图。否则,中国部队无法在越南境内有效作战。
  1978年11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时间最长和历史意义非凡的会议:“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最初是由党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华国锋主持,会议进行到中途风向改变了,导致华国锋党政军大权旁落。中越两国兵戎相见,也已经无可避免了。
  1978年11月23日,中央军委召集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空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二炮司令部、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等单位,讨论制定惩罚越南的军事计划。总参谋部、广州军区、昆明军区都觉得战役准备时间太紧张,南方旱季又即将过去,雨季到来之后就无法有效展开大的战役。按照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建议先军事援助柬埔寨抗击越南,广西和云南东西两线先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等待秋季时再从容不迫地打一场有准备和有实际收获的惩罚性战争。
  这个建议没有得到中央军委的认可。总参谋部、广州军区、昆明军区联合修改作战计划,决定利用我军强大的炮兵群和远程大炮的威力(中国的大炮射程远远超过越南炮兵装备的大炮和缴获美军大炮的射程,当时中国富拉尔基兵工厂生产了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大炮,已经装备野战军部队,压着越南炮兵打可以稳操胜券)。利用几十年备战囤积下来而且快要报废的炮弹砸向越南,一是既出了一口恶气;二是边境炮战不会给双方带来大的伤亡,以后两国都好再见面;三是轰轰烈烈地打上一个月,正好把准备报废的炮弹处理掉(处理过期炮弹既危险又费资金),同时也好向美国人交差。
  中央军委最初采纳了第二个方案。由于美国在中美建交公报和台湾问题上讨价还价,美国要求中国应当有实际震撼效果的军事惩罚行动,美国强烈建议中国军队出动地面部队,才能阻止越南向柬埔寨和东南亚扩张。作战计划再次修改:选择靠近越南边境的几个目标,争取用3-5天,歼敌1-2个师。最后决定采用地面部队穿插到越军边防部队的背后,四面合击边境线上的越军,打一场速战速决的边境惩罚性战争。第三个作战计划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美国方面也很满意这个计划。
  1978年12月7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并于12月8日向全军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决定和命令。军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东线司令部(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担任东线总指挥)和西线司令部(杨得志上将由济南军区调任昆明军区司令员任西线总指挥),军委副总参谋长杨勇上将担任军委前线指挥部协调组组长,三位开国上将负责联合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和部署呈报中央军委。全军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空军航空兵34师向各大军区司令部派出值班专机,中国对越作战正式拉开序幕。美国卡特政府看到中国终于有了实际行动,喜出望外,美国方面立即与中国方面磋商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和提供军事援助等事宜。
  1978年12月9日,军委副主席邓小平亲自委任许世友上将为东线(广西方向)总指挥,委任杨得志上将为西线(云南方向)总指挥,并颁发了书面的委任命令。中央军委批准了总参谋部提交的最新作战计划:选择靠近越南边境的目标,争取用3-5天,歼敌1-2个师。中央军委要求: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随后中央军委向陆海空三军和各大军区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略展开命令,参战部队开始紧急向中越边境集结部队。
  由于中国军队已经多年没有派遣地面作战部队深入越南抗美战争,中国军队当年主要是出动高炮部队、雷达和通信指挥部队、铁道兵和工程兵部队,中国没有制作在越南北部山区作战的军用地图。苏联军队倒是有越南全国的军用作战地图,但是,苏联不可能提供作战地图给中国。中国军队如果没有可靠的军用地图,地面作战部队如何深入越南境内去打仗?!面对地图资料不全的难题,中国又无法进行空中测绘和实地测绘,眼看中国出动地面部队深入越南境内的作战计划面临泡汤。
  关键时刻,美军的军用卫星提供了越南北部边境地区的卫星地图,中国根据美国提供的卫星地图资料,结合中国原有的老的地图资料和边防部队缴获的越军地图资料。反复核实后紧急赶制了第一批军用作战地图。1979年1月2X日航空兵34师的飞机执行紧急任务,向前线指挥部紧急运送了几吨深入越南作战的军用地图。才解了入越作战的燃眉之急。
  2、中国空军没有做好深入越南北部的准备
  中国空军虽然在广西和云南及其周边机场集结了庞大的机群,但是这些机群绝大部分主要还是歼击机和少部分强击机,空军的主要作战任务还是遂行国土防御作战。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在白宫邓小平同美国卡特总统成功举行会谈之后,中美就惩罚越南达成重大战略共识。中美领导正式共同拍板决定:由中国派出地面部队进入越南北部边境惩罚性打击越南,美国则调动包括航空母舰和战略核武器在内的威慑力量牵制和压制苏联军队,确保苏联军队不乘机寻找借口对中国北部边境动武报复。
  有了美国卡特总统和美国军方将领全力压制苏联大军的保证之后,中国对苏联百万大军压境的担心有所缓解,1979年2月初,中国才最后下决心派兵进入越南进行有力的军事惩罚行动。为了支援深入越南的地面部队,就必须准备轰-6等大型轰炸机对越南北方军事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大规模轰炸。空军的轰炸机群转场开始进入前线轮战机场。
  1979年2月14日航空兵34师紧急空运南京军区空军、兰州军区空军、北京军区空军的轰炸机引导组去前线机场。轰炸机引导组上前线就是做好了出动轰-6等大型轰炸机群深入越南领空实施地毯式轰炸的作战准备。14日空军引导组送到前线,16日夜间穿插部队秘密进入越南,留给空军轰炸机和引导组磨合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显然中国军队并没有提前做好深入越南作战的准备,中国军队仓促进入越南作战主要还是来自美国的需求。
  3、空军36师轰-6撞山 师长光荣牺牲
  1979年2月17日,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中国军队清晨的万炮齐轰把越南军队打蒙了,因为越南军队也没有料到昔日的老大哥中国真的下狠手军事惩罚他们。由于越南主力部队抽到到柬埔寨方向作战和保卫首都河内,留在中越边境的主要是非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但是,恰恰是这些熟悉环境的地方部队依托有利地形采用游击战法,中国正规部队一时难以适应和很难对付。
  东线和西线司令部都考虑出动空军轰炸机对越南的重要据点实施轰炸。由于越南地方部队的建制比较小而且比较分散,出动轰-6等大型轰炸机就需要采用新的战法。再加上越南空军白天的防空火力比较厉害,越南地方部队没有雷达和夜视设备,夜间防空能力比较弱。所以,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研究一套专门针对越南地方部队分散小目标的新战法。
  航空兵36师是中国装备轰-6最多的轰炸机部队。主要遂行大规模战略轰炸任务和战略核打击任务。面对的越南地方部队和分散的小目标。轰-6等大型轰炸机夜间、超低空、小目标连续轰炸是一个高难度的新课题。师长梁平带头首次试飞新战法。师长亲自担任机长,团长担任驾驶员,配备领航轰炸科长和主任、通讯射击科长和主任,集中了全师的主要专业骨干和精英带头攻克这个大难题。
  轰-6等大型轰炸机夜间对于小目标轰炸本来就有难度,再加上是夜间超低空轰炸难度就更大了,再加上还要对多个小目标实施连续轰炸,难度非常大。当年的老式轰-6的航电系统还比较落后,遂行这样复杂的轰炸任务很困难。
  1979年2月19日深夜,值班机组被叫醒,执行紧急任务,送空军副司令吴富善去空军36师。梁平师长机组在19日夜间攻克超低空小目标连续轰炸难题训练时,轰-6飞机不幸撞山,包括师长在内的6名机组成员全部罹难,六位烈士将永远激励空军将士勇敢作战。由于武功机场大雾,达不到飞机夜间降落的气象标准,机组待命到20日早晨,降落场气象条件好转才起飞送空军吴副司令去36师。
  大量历史事件,从侧面说明了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准备时间太短,军事准备不够充分,2月初才在美国白宫确定下最后作战方案,但是旱季即将结束,只好在攻下凉山之后,一马平川直逼首都河内。但是,关键时刻美国提供的情报和建议左右了军事计划,3月5日中国方面仓促宣布3月15日前从越南撤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打也是美国、要撤也是美国。中国跟着美国屁股后面转,吃亏上当的总是中国。
  五、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敲定武力惩罚
  当年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一万辆坦克,三千架作战飞机,压得中国喘不过气来。印度边境也一直不平静,西藏和新疆也不稳定。美国在南朝鲜和日本的驻军对中国东南方向也是一大牵制因素。台湾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战略包袱,台湾经常惹是生非,花样百出地搞台湾独立、搞“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中国当时已经是四面楚歌声了,国际战略大环境已经非常恶劣了。如果中国再在中越边境对越南开战,中国仅有的西南大后方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中国迟迟不愿意按照美国的要求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美国人不得不丢卒保车,抛弃台湾诱使中国武力惩罚越南。
  1、美国决心拿台湾当诱饵,诱使中国武力惩罚越南
  当年谁最想惩罚越南? 美国人比中国人着急,一是美国人咽不下在越南惨败的恶气,二是美国绝对不能允许越南在东南亚继续做大。所以,美国人拿台湾当诱饵,用台湾作为交换筹码,换取中国武力惩罚越南。
  为了让中国放心台湾问题,美国一边压住台湾,一边在两岸制造和平气氛。中国如果要在南边同越南交火,一旦打大了,除了地面部队与空军协同作战之外,海军也必须参战。越南国土狭窄,又有漫长的海岸线,越南海军又最薄弱,如果中国真想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越南问题,从海上进攻和登陆,把越南截成几段分割围歼是最好的战略战术。
  当年中国南海舰队是中国海军中力量最薄弱的舰队。在越南战场动用海军,就需要从实力强的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抽调军舰南下支援北海舰队。为了抵御苏联对东北和华北的军事威胁,不能从北海舰队抽调舰艇,只能从东海舰队抽调舰艇南下。
  当年中国海军的远海作战能力还比较薄弱,空军战机的腿还比较短,东海舰队南下的舰艇难以出岛链从台湾外海航渡到南海舰队。只能穿越台湾海峡,依托强大的岸基防空和反舰力量,在陆基航空兵部队的保护之下,调动到南海舰队。
  美国一再向中国保证:台湾方向平安无事,台湾海峡风平浪静。但是,中央军委对于台湾和台湾海峡仍然不放心。1978年10月1X日,航空部34师专机任务:送总参作战部李部长带队的三军联合考察组一行几十位将领沿海实地看地形(主要是浙江和福建沿海和台湾海峡)。
  飞机在东海舰队的普陀岛转了几圈后,就沿着浙江外海飞向台湾海峡。飞临东引岛时飞机专门压了一个坡度,几十个将领挤在一边舷窗看东引岛。岛上红旗飘飘,还以为是大陆的岛屿,仔细一看才是台湾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
  在美国的压制之下,当时台湾国民党军队没有乱动,台海局势总体比较平稳,我军在福州军区和南京军区部署的军力也很强。再加上美国为了让中国放心在南边动手惩罚越南,驻日美军和驻南朝鲜美军停止了针对中国的军事活动,转而集中兵力压制俄罗斯在远东的海军和空军力量。
  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率领陆海空三军司令部以及二炮司令部等高级将领去台湾海峡实际看地形、对福建前线的战备情况实际调研、对沿海整体空防和海防进行综合评估之后认为:战时东海舰队的舰艇可以穿越台湾海峡支援南海舰队对越作战。这对于1978年11月23日制定对越作战计划和12月7日中央军委作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2、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是美苏争斗的结果
  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了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又在1978年11月3日苏联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扩张。苏联与越南的全面合作搞得风生水起,美军遗留得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又让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资本主义国家不寒而栗。美国人急火攻心又无能为力。
  正好这时中国最高领导层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同中国改善关系。现在有外国人认为是中国1978年三中全会后,美国认为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得大门,所以,美国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鼓励中国对西方世界开放和进行改革。其实这些外国人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这段历史。
  1978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途就出现了重大变化,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实权已经在12月初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华国锋做检讨后平稳交权,邓小平悄然复出。美国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国的新变化,欢欣鼓舞。美国人把握时机,以最快的速度同中国敲定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公报的主要内容。
  在中央工作会议1978年11月15日闭幕的第二天(16日),中美同时宣布《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在1979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人在关键时刻舍得丢卒保车,“断交、废约、撤军”一气呵成。
  中美两个大国突然戏剧性地走地走到了一起,当时给苏联的压力也非常大。苏联在中美苏大三角中的地位立刻变得不妙。苏联也看清楚了美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时的美国下的这步棋,已经不仅仅是惩罚越南和遏制越南向东南亚扩张了,美国人在布一个更大的局。只有越南人没有醒悟过来,还敢在中美宣布建交的大战略变化的情况下,于1978年12月25日贸然出兵柬埔寨。
  3、 1979年春节大年初一邓小平副总理紧急访问美国
  美国时间1978年12月14日(中国时间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刚结束),美国总统卡特从白宫向中国新的掌门人邓小平发出访美邀请。令卡特总统感到意外的是,邓小平先生在24小时之内就迅速作出了决定:接受卡特总统的邀请,计划春暖花开时访问美国。大家注意12月15日是在中共中央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显然,美国总统卡特此时已经获得邓小平成为中国新的领导人的准确信息了。
  1978年12月25日,越南军队突然开始全面入侵柬埔寨。越南18个师20余万人的精锐部队,从柬埔寨东北方柬越边境为突破口发动闪电式突袭。柬埔寨没有想到红色越南大哥真的会共产党打共产党,毫无军事斗争准备。本来柬埔寨的军事力量就不是越南的对手,再加上越南和美苏同时做工作,三管齐下策反了柬埔寨军队的师长兼高棉省委书记的韩桑林等一批重要军事将领,柬埔寨的整个防线顿时突然溃败。1979年1月7日中午民主柬埔寨政府匆忙撤离首都金边市,撤至柬埔寨西部的柬泰边境。红色高棉建立的民主柬埔寨被红色越南颠覆,整个柬埔寨被越南占领。
  风云突变,此时此刻,中国和美国都感觉到了东南亚局势的严峻和紧张,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迫切需要早日当面进行战略磋商,共同商讨和最后敲定大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惩罚措施。中美领导人原来商定的在春暖花开时节进行的访问,但是现在柬埔寨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要对越南实施武力惩罚,眼看旱季已经过去一半,雨季一来大的战役就无法展开,所以,中美领导的会晤提前到大雪纷飞的严寒时节紧急进行,而且是在中国的春节期间进行(这在中国也是非常少见的紧急安排)。
  1979年1月28日是中国农历春节大年初一,这一天中国新领导人邓小平(访美时的公开头衔还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启程紧急访美。由于要跨洋洲际飞行。空军34师的三叉戟专机航程不够,执飞这次专机飞行任务的北京民航管理局局长徐柏龄,飞机是民航进口美国的波音-707。
  4、中美领导在椭圆形办公室共同拍板武力惩罚越南
  1979年1月28日美国卡特总统在白宫,以外界认为超隆重的仪式鸣礼炮19响破格接待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其实,美国并没有破规格,而是以邓小平没有公开的实际职务相符合的规格安排接待标准。
  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期间与美国总统卡特进行了三次会谈。在出席国宴之前,卡特总统与邓小平副总理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进行了小范围的非公开会谈。会谈的内容是这次访问的核心:越南问题和苏联问题。其他问题双方联络小组和官员早已经谈妥了。只有双方最关心和最迫切的越南问题和苏联问题,需要两国领导人当面会晤和拍板。
  中国方面认为:中国的基本态度还是以停止对越援助和中止苏联陆上援越物质过境等对越南影响很大的经济制裁为主;中国正在大力军事援助柬埔寨的各派抵抗力量,在柬埔寨消耗越南军队;再就是准备在中越边境中国采用万炮齐轰,对越南进行一场震慑性的边境地区的军事打击,既达到了军事惩罚的目的,又可以避免双方人员大量伤亡。
  美国方面认为:中国仅仅采取这三条惩罚措施对越南的惩罚力度有限,无法快速和有效地遏制越南在柬埔寨和东南亚的军事威胁。美国坚持只有中国出动地面部队进入越南形成高压态势,才能把入侵柬埔寨的越南军队拖回来,才能缓解东南亚国家的担心。当然,美国也提出要把进入越南的中国军队控制在一定数量内,深入越南的范围也要有所限定。
  中国方面认为:苏联与越南刚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中国出动地面部队进入越南,苏联有可能在中苏边境惹是生非,这对中国东北和华北形成军事压力。而且,苏联已经向越南派出了海军舰艇,帮助越南巡航北部湾。
  美国方面保证:在中国惩罚越南期间,美国三军将会进入战备状态。美国战略导弹部队和海空军对苏联军队将会实行威慑性巡航。美国第七舰队派出舰艇进入北部湾和日本海,对苏联海军实施压制。而且,美国将以明码下达命令,确保苏联收到美方的军事威慑信息。
  中方同意采用美国坚持的派地面部队进入越南进行惩罚行动的计划。但是,战争规模应该限定在边境战争的范围内,战役名称定为:“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而且美国只能暗中帮助中国军事惩罚越南,美国不能公开出面支持中国出兵。因为这毕竟是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武斗,对整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负面影响的,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也会有消极影响。如果美国公开卷入或者公开支持惩罚行动,就会造成中美联手欺负越南的印象这就不好了,中国也不好向第三世界国家解释。中国军事惩罚越南还是应该以越南反华排华和挑起边境冲突这些有目共睹的理由为好,也不要提越南入侵柬埔寨和威胁东南亚。
  美国认为中国的这些考虑比较周全。美国国内的反战声浪也比较高,美国也不方便明火执仗地再次卷入越南战火中。美国只在暗中帮助和协助中国,对于美国民众也好交代,对于美国盟友也好交代。卡特说:这好办,由美国政府起草一个声明,明天再次会面时,公开宣读:美国不支持用武力解决边境问题。
  中美双方领导人在美国白宫椭圆形总统办公室里最终拍板敲定:中国与美国战略合作,中国出动地面部队在旱季结束之前,对越南进行惩罚性军事打击。美国三军负责牵制苏联军队,美国不动声色地支援中国军队军事惩罚越南。
  中美两国领导人都非常满意这次小范围会谈的成果。随后,两国领导人步入宴会厅,在国宴上共同举杯,庆祝中美两国战略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天上午,卡特总统当众一字不漏地向邓小平宣读了一封公开信:美国反对中国对越南实施惩罚性军事打击,希望两国和平解决边境冲突,希望其他国家不要插手中国与越南的冲突。中美这段公开戏演完之后,两国高官立即商讨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和科技领域的合作计划,以及美国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等项合作。
  六、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得与失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这场战争的得于失。
  1、与美国战略合作惩罚越南,有利于后来的改革开放
  1979年2月5日(美国时间),邓小平副总理结束访美,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是中美建立了实质性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对于中国以后的改革开放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中国第一次从美国获得了实质性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最主要的敲定了中美战略合作,共同惩罚越南和共同遏制苏联。为11天后揭开的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好了基础,坚定了信心。开启了中美在情报交流和军事领域的合作的大门。
  1979年2月6日至8日(北京时间),结束访美的邓小平顺道访问日本。邓小平向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通报了访美情况,并就中日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形势、亚太地区以及双边关系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稳定中日关系,有利于中国军事惩罚越南。
  中国军队已经多年没有打仗了,这次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大大锻炼了部队。部队通过实战总结了大量现代化作战经验和不少教训。
  2、美国报苏联军情 中国仓促撤军
  1979年2月16日,中国穿插部队开始向预定地域隐蔽穿插,1979年2月17日(农历己未年正月二十一日)凌晨, 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20多万中国大军(包括9个军,29个步兵师),从广西(东线)和云南(西线)两个方向同时对越南北部边境6个省11个县发起进攻。我军万炮齐轰,火光冲天,顿时把还在睡觉得越军打瞢了,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空军在东线和西两线集结了一千多架战机,前线机场部分战机起飞,沿着边境我方一侧空中巡逻,随时准备打击来犯敌机和需要时对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南海舰队部分战舰进入北部湾巡航和保卫石油平台和维护航道安全畅通。
  越军在边境线上并没有部署主力部队,由于越南占据了有利地形,具有多年实战经验和丰富的山地游击战经验,中国军队以强打弱和稳操胜券的这场边境战打得却非常艰苦,特别是在打高平等城市时,打得很不顺,中途不得不进下来整顿和从各个野战军抽调火焰喷射器连“火烧老鼠洞”。
  经过战火的洗礼,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中国军队后来越打越好。3月4日,中国军队胜利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歼灭了沙巴地区的越南军队。我军经过很大的代价拿下凉山之后,边境地区的主要阵地已经完全被我军占领和控制,遥望越南首都河内已经是一马平川,我军先头部队已经直逼河内。
  战争的天平完全倒向中国。作为战略盟友的美国一方面对中国取得的胜利感到高兴,已经达到美国人最初设计的战略目标。同时美国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美国担心中国现在节节胜利,越打越顺,首都河内已经无险可守,门户大开,越军主力又陷在柬埔寨不能及时驰援,如果中国军队继续这样打下去,很快就可以攻占越南首都河内。
  一旦中国迅速攻占越南首都河内,这会在东南亚掀起更大的波澜,这会在东南亚造成中国更加可怕的“另一种骨牌效应”,东南亚国家很可能全面倒向中国。所以,美国正式要求中国军队停止推进,尽快结束军事惩罚行动。
  当时在前线的解放军将士们坚决反对仓促撤军,牺牲了这么多战友,眼看胜利在望,仓促撤军对不起牺牲的战友,坚决反对立即撤军。东线指挥部和西线指挥部和军委协调组的将军们都一致认为:中国军队即使要撤军,各路大军也应当再往前推进几十公里,兵临河内城下,把越南打服气了之后再撤军。
  但是,美国的压力接连不断,美国的情报接二连三。一会儿说苏联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开始调动了;一会说苏联报复中国的战斗命令已将下达到苏军团级指挥员了;一会吓唬说已经监听到苏联核打击计划了;一会威胁说美国国内不愿意直接同苏联对抗,如果中国再不撤军,一旦苏联军队动手,美国难以援助中国;等等。
  当时苏联在中国边境线部署了超过一百万机械化部队、三千多架先机作战飞机、1万多辆坦克,中国东北和华北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面对美国人达到美国的战略目的之后就立即毁约,关键时刻出尔反尔和赤裸裸的威胁“美国可能撒手不管”等多种压力下,中国政府在3月5日仓促宣布单方面停火,在3月15日前从越南撤出全部中国军队。当时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司令员对仓促撤军非常不满,在南宁X山指挥所里气得直骂娘。半途而废的边境战让对越军事惩罚效果大打折扣。中国军人流血又流泪,教训很深刻!
  1979年4月26日,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因为对越作战等问题专程访问中国,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对刚刚结束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作了经验教训总结。邓小平对基辛格说:“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们惩罚越南的时候,能够再往纵深前进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我们已经占领了沿途所有的防御工事,到河内一路上已经没有防线了。我们的兵力足够,可以一直打到河内”。基辛格回答说:“是的,当时乘胜拿下河内并不难。但是那可能就超出我们的共同商定的计划以外了。邓小平笑着说:“虽然中国并不一定要占领河内,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再前进30公里,这样战略效果会更加理想。”。
  3、苏联没有对中国采取行动 中苏关系保持稳定
  苏联支持越南在中苏对抗中选择站在苏联一边,苏联支持越南向东南亚扩张。但是,由于当年社会主义苏联与资本主义美国争夺霸权才是最主要目标。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苏联虽然也很不满。但是,苏联即使在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战争的情况下,还是采取了克制态度。因为苏联清楚地知道,如果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推进美国的怀抱,并不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也不符合整个共产主义阵营的利益。
  1979年2月17日,中国真的对越南开战,越南政府没有估计到,苏联政府也没有估计到。从当时截获的越南领导层与前线的通讯往来信息,从越南领导人惊慌失措的与苏联领导人不知所措的通讯中,可以看出越南和苏联当时都误判了中国的决心和勇气。
  越南领导人2月17日晨,紧急向苏联领导人求救。苏联领导人并没有马上回复,而是首先直接询问了苏联远东军区司令部。当得知中苏边境没有发生冲突后,苏联领导人松了一口气,知道中国的军事行动只是惩罚越南,并不是针对苏联。苏联领导人这才询问越南领导人,河内是否受了到空袭?当得知中国没有出动飞机,河内也没有受到空袭的回答后,苏联领导人给越南领导人的回复是:保持镇定,坚守阵地,不要让战争升级,不要出动空军和海军。苏联领导人并没有立即承诺向越南提供军事支援。
  后来苏联见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遇到了阻力,战役进展迟缓,越南从柬埔寨和南方调回了几个师保卫河内,解放军虽然在前线集结了1000多架作战飞机,但是,在战役最艰难的时候解放军也没有出动空军支援地面部队。苏联方面判断,这场中越边境战的规模有限,苏联不必直接卷入,留下一个中苏和好的锲机。所以,苏联军队一直保持正常,没有提升苏联远东部队的战备等级。解放军攻克高平和谅山等越南省会城市之后,苏联封面仍然按兵不动。只是苏联外交部提高了谴责的声音。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5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六 9月 26, 2020 2:01 am

香港浸会大学欧洲文献中心主任、军事问题专家杨达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1975年越南统一后开始排华,这是中国担心的一个问题。刚开始时越南在刚刚统一的南方将比较富有的华人排走,后来连北方的华侨也被排走,中越关系开始恶化。此外,在南中国海上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也是中越敌对的原因。”

据颇具影响的澳大利亚“时代报”在当时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大批华侨被迫逃离越南。该报在对为数众多的难民进行采访后得出结论,河内要对争端负主要责任。越南北部的难民潮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1978年达到高潮。在排华浪潮中,华裔政府官员被解职、独立开业的商人被迫停业,华人学校被关 闭。在所谓的战略要地,华人要接受“忠诚测试”,直至被驱逐。而在南部,大约3万家华人商店被迫关闭。在政府的授意下,富有的华人被迫缴纳多达数百万美元 的出境税,并被赶上破旧的渔船驶向怒海。

此外,越军在中越边境不断骚扰。因此,中国在阐述战争理由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自卫反击战”。但是,看一看当时出版的“新德意志报”就会了解到当时的国际 舆论对这场战争的反应: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责中国入侵越南,为数众多的西方国家也持同样观点,亚洲国家如印度、日本和蒙古等也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苏联则 更不用说。当然,中国在打这场战争时对苏联并非全无顾忌,但军事问题专家杨达认为,中国之所以敢对越南动手,而不怕中苏边境出现战事,部分原因是由于苏联 把注意力转向阿富汗问题。

1979年2月17日,中国解放军动用20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向越南一 方推进约40公里。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 地带,适合中国装甲部队作战,越军再也无险可守。但中国军队没有将初期战果保持下去,与其说是出于限制冲突扩大的政治考虑,不如说是装备不足所致。

杨达对两军装备情况进行了对比:“那时候解放军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中走出来,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不强,在攻打谅山、老街等其它边境城市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很大。比如说解放军的坦克很容易就被越军打垮了,坦克质量很差,有的炮弹不会爆炸,有的炮兵部队在战争头一天所发的炮弹的数量比过去20年所发的都要多。 而越军方面1975年越战刚刚结束,作战经验丰富,手中握着缴获美军的装备、苏联援助的大量军火、以及过去中国的支援。所以如果在打下谅山之后进一步行动,对解放军是很不利的。”

从武器装备上来说,越军士兵当时普遍装备AK冲锋枪,而中国士兵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空军方面,苏联援助的米格21和米格23歼击机已是越军制式装备,而同时期中国还在使用歼6,即米格19。

杨达也谈到了中国军队暴露的问题:技术上来说,1979年时中国军队作战的方法还跟50年代差不多。中方没有出动空军,因为那时候的飞机,特别是歼击机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白天可以作战,其它时候作战能力不强。现代化的战争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解放军不可能在越南有什么做为。

对中国人来说,1979年中越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昆明军区在对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总结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许多中国人至今都还记得电 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描述的浴血场景,电影所宣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背后是无数士兵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昔日媒体称颂的影响已无人再提起。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中国军队牺牲939人,支前民工64人,山头被炮火削平几公尺,地表阵地一片焦土。

西方媒体在关于中越战争的报道中指出,中国解放军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这种战术在越南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军队曾尝试发动联合兵种进攻,但均未成功。高级参谋人员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毫无准备。中国军队从未真正建立起进攻的理论,虽然能够实现有限的目标,但在重武器装备和用兵理论方面同越南人相比大为逊色。

举个简单、但却令人无言以对的例子:中国军队的军服没有军衔识别符号,指挥官都是从本单位挑选出来的,士兵籍此来辨认自己的指挥官。作战中指挥官阵亡后, 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士兵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长官,由此产生的混乱状态也是中国军队遭受伤亡的原因之一。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央军委下达集结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万军人奉命集结在云南至广西的772英里的边防战线上,二十五日,我军完全封锁中越边境全线。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军炮兵部队数十万发炮弹摧毁了越军表面阵地有生力量,我步兵部队全面进攻,直到我军攻下谅山,深入越南40多公里,从2月17日至3月5日宣布撤军,短短17天,双方合计伤亡10万以上,日均6000人,用血流成河来描述这场边境战争绝不夸张。

  1、首战两天伤亡4000多人

  2月17日6时25分,我广西至云南772英里边防部队阵地,以猛烈密集的炮战开始轰击越军阵地,持续近一个小时的炮轰,基本摧毁了越军表面阵地的有生力量,我军坦克部队配合步兵开始向越军阵地纵深推进,然而,我军猛烈的炮战并没有致命打击消灭久经战火熏陶的越军主力,我军步兵遭到了越军的顽强抵抗。由于我军深受文革乱军的影响,单兵素质,远不如越军,加之我军大部队行径作战,伤亡巨大。17日,东线部队在我军炮兵的猛烈炮轰之后,开始了友谊关突破,然而,无论是基层指挥员,还是战士,都缺乏实战经验,战士冲击时队型过于密集,越军的炮火,自然是会钻进我军战士的躯体,伤亡惨重。17日、18日,我人民解放军部队广西和云南战场,传来两天伤亡达4000多人的消息,而且战场大批伤亡人员出现,更使我军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深刻,我军前线指挥机关和中央军委震惊了,中央军委和东线指挥许世友,西线指挥杨得志,命令我军后勤部门增加部队加大抢运伤员的战斗,把战场伤员运回后方治疗。我军进入实战初期,死亡率确实相当高,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一般只有十几个人,一个班剩下不到一两个人。我军前线指挥机关面临战场现实,善打游击战的许世友,立即改变作战部署,直到2月底以后,我军的伤亡才逐渐减少。

  查阅1983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档案,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歼灭越南正规军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我军伤亡2。7万人,其中阵亡将士为六千多人,负伤战士为2。1万多人。但从另外的资料显示:中越伤亡总数近乎相等,中方约6万多人,越方不到8万人。但中方伤亡中,伤者占大多数,死亡仅6000余人。越方则死亡率很高,死亡人数约近5万人。

  2、500多名烈士不是倒在敌人枪口下死亡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阵亡将士六千多人中,有五百多人并没有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死在了当时解放军自己的劣质武器手中。文化大革命时期,部队受到冲击,兵工厂生产质量下降,武器低劣,结果在战场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尖刀连,我军士兵的手榴弹扔过去不爆炸,冲锋枪开两下就卡壳,甚至炮弹在炮膛里就爆炸的事情非常多,许多战士都因此牺牲了。在受伤战士中,因自身武器质量问题而负伤的战士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3、中越自卫反击战为什么不进攻河内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动用20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以伤亡惨重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地带,适合中国装甲部队作战,越军再也无险可守。但是,我军刚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中走出来,单兵素质差,指挥员合成指挥能力低下,武器装备落后,综合作战能力不强。我军的坦克质量很差,很容易就被越军摧毁,发射的炮弹不会爆炸,有的炮兵部队在战争头一天所发的炮弹的数量比过去20年所发的都要多。而越美战争刚刚结束,作战经验丰富,他们使用的是握着缴获美军的装备、苏联援助的大量军火和过去中国支援的军火,越军士兵普遍装备AK冲锋枪,而中国士兵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战士就连钢盔都没有装备,我军一个四O火箭筒阵地遭越军炮击,弹片就从班长李建国右侧耳朵上缘将半个头顶削去,脑浆崩了一地,当场牺牲。越军炮兵尤其了得,打得奇准不说,炮的单口径就比中国军队使用得大,且射程远,威力大。

  1979年,我军就吃了越军远程炮火的大亏。我军的通讯指挥系统极其落后,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水平。东线军区前指许世友司令下令:“歼灭之!”的命令,传到下面却变成“原地组织防御”,致使歼灭目标越852团经过扣屯以南公路溜出重围,导致穿插迂回高平敌西侧后的战术企图归于失败,就是一个大笑话。空军方面,苏联援助的米格21和米格23歼击机已是越军制式装备,而同时期中国还在使用歼6,即米格19。因此,在攻打谅山、老街等其它边境城市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很大。所以,在打下谅山之后进一步行动,对解放军是很不利的。从中国军队暴露的问题来看,1979年时的国军队作战的方法,还跟50年代差不多。中方没有出动空军,因为那时候的战斗机,特别是歼击机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白天可以作战,其它时候作战能力不强。现代化的战争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空军不可能在越南有什么作为。

  1979年中越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昆明军区在对对越自卫反击战总结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多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也许中国人至今都还记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描述的浴血场景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背后是无数士兵生命的代价。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中国军队牺牲939人,支前民工64人,山头被炮火削平几公尺,地表阵地一片焦土。

  西方媒体在中越战争的报道中指出,中国解放军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在越南付出了巨大代价。我军高级参谋人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毫无准备,在重武器装备和用兵理论方面同越南人相比大为逊色。我军士兵在战场上只认识自己的指挥官,作战中一旦指挥官阵亡后,军服又没有军衔识别符号,士兵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长官,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和混乱状态,使得我军遭受伤亡。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我军装备确实是不如越南。再说我军是深入敌国,补给不便,越军则是守株待兔,毫无后顾之扰。加之苏联空军侦察机在越南我军阵地上空的频频侦查,北方中苏边境事态紧张,国际社会舆论中国侵略越南,所以,中国军队在攻下谅山之后不再进攻河内,立即撤出越南是明智之举。

  1986年岁末,我随四川政府新兵运送团到达云南前线,旨在慰问刚收复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战斗的部队官兵和把新兵送到部队。我到过开远、建水、蒙自、屏边、金平、文山、马关、麻栗坡等边防一线,观看了一个个在建的烈士陵园,感受了依旧弥漫的战火硝烟,聆听了官兵们的悲壮英雄事迹,记录了我军官兵许多鲜为人知的英雄壮举,但也留下了文革乱军前线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惨痛教训。二十年后的清明前夕,我再次到云南重访,拜谒了部分南疆烈士陵园,凭吊了陵园中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聆听了一些解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残酷的军事内幕。在这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这些已经在陵园静静地躺了30年的英灵们的英雄壮举,再次激起我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中越战争真实残酷战况……

  老山守卫战役中的一连官兵,仅存他一人炸瞎了双眼外,其余全部牺牲。

  我军的152榴弹炮群对最前沿作战起了很大作用,凶猛的火力摧毁了越军大量有生力量,但是也必须正视:越军的炮火也打得同样凶,我方不少的军队和人员因此成片成片地“消失”,连尸体都找不回来!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5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六 9月 26, 2020 2:16 am

很多年来,国内一直有种论调,认为我军当年不该打到谅山就“宣布撤军”,而是应当乘胜“直捣河内”,甚至要扶植对中国友好的黄文欢上台,建立由中国控制的越南傀儡政权,从而一举解决南部边疆隐患。不得不说,这种观点与客观现实的距离有点远。就军事上说,中国军队当年要直取河内,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会冒着极大的风险。

东线广州军区部队于3月4日打下谅山后,整个形势是这样的:高平方向第41军,第42军,第43军129师,第54军160师、162师正沿4号公路织成一面长达180余公里、总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的巨大包围网,在全力清剿战区内的残敌,打通撤军回国道路。为加强力量尽快结束清剿,广州军掌握的最后预备队第50军150师、第20军58师也相继投入到高平方向。许世友手里还有第55军163师、164师、165师,第54军161师,第50军148师,加上禄平地区的第43军127师、128师,共有7个步兵师在谅山及其东南附近。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激战,各路部队都已是人困马乏,后勤也极需补给。装甲部队有第55军坦克团、第54军坦克团和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3营,其中第55军坦克团连战同登、谅山,战损严重;第54军坦克团没有大规模参战,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3营在战斗中无损失,都还保持着战斗力。从谅山到河内,走1号公路要153公里左右,沿途还有比较长一段山地。中国军队恶战方息,要立即发起攻击恐有困难,后勤、炮兵向前运动也需时间,至少要休整和补充几日。

而河内方向,防御力量有越军中排名第一的步兵308师及生产师320B师,还有一些炮兵、坦克、防空、工兵、通信等师、旅单位。紧急情况下,防守太原的步兵312师也会向河内驰援。此外海防附近还在奉命待机的步兵329师。为防万一,黎笋已下令急调侵略柬埔寨的越军主力第2军返回北方进行防御,还求助苏军动用了一个安-12运输航空兵大队,将步兵304师从柬埔寨向河内地区分批紧急转运。此前向谅山增援的步兵337师先头52团在同登南侧遭到中国第55军痛击后,师主力在谅山西南侧猬集不前,与紧急北上的步兵304师会合,企图建立野战防线,阻止中国军队向河内挺进,并伺机发动反击。同时,越南实行了全国战争总动员,号召全国适龄男、女公民参加民兵游击队、民兵自卫队,真正是全民皆兵。苏联也动用空军和民航紧急向越南运去了20架战斗机、400多辆坦克装甲车、400门身管大炮、50门BM-21火箭炮、100多门高射炮、数千枚SA-7防空导弹和800多具RPG-7火箭筒,这些兵器将大量布署在首都河内周围。

越南之所以敢于南北两线为敌,其后盾是苏联,双方签订有军事联盟性质的条约。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以来,苏联领导层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试探后,终于开始进行军事部署。1979年3月,苏联远东军区开始进行军事动员。此后到3月26日,沿中苏、中蒙边境的苏军六大军区都开展了战斗准备,并从后贝加尔军区、远东军区和驻蒙古集群抽调了20个诸兵种合成师、空降师和航空兵师进行联合演习,出动坦克2600多辆和900架飞机。另外,苏联还从预备役部队中动员了5.2万人,并征用5000辆民用汽车加强运输。这次演习的重头戏放在蒙古境内,有6个摩步师和坦克师、3个航空兵师、2个航空兵旅和其它协同部队参加了演习。期间,苏军飞行员的总飞行时数超过了5000小时,投掷和发射了1000枚航空炸弹和导弹。为了给中国人“加深点儿印象”,苏军近卫第106空降师在蒙古南戈壁省举行了大规模伞降演习,内容是苏联空降兵从蒙古机场起飞后,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就可空投到北京上空。当时苏联政府驱逐了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一些工作人员,而且故意不让他们乘坐飞机,只允许坐火车回国。当他们快到达中蒙边境时,就会发现大批向东开进的苏联坦克纵队。显然,苏联是在向中国炫耀武力,并加紧进行战争准备。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5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六 9月 26, 2020 2:22 am

信口开河、满身硬伤——指谬高晓松《晓说》20140221 期《对越自卫反击战三十五周年》

讲真,一个搞音乐的讲战史,他敢讲也就罢了,你也敢信?他犯的错,都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样的基本事实,即俗称的硬伤。这些硬伤绝非无关大雅,不少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很多吃瓜群众特别是高粉还把这些不实之词当做科普到处传播,以讹传讹,误导大众。全世界哪家的科普是这样满身漏洞的?不要侮辱科普这两个字可好?**
高晓松的义务帮闲请先搞清楚什么叫基本事实,什么叫细节,然后再出来摇旗呐喊敲锣打鼓不迟。**

52 分钟的节目,挑出来 20 几个明显的错误,奉劝以后凡是看到他吹历史,赶紧换台。

1,“奠边府战役的总顾问团团长是陈赓大将。”

陈赓于 1950 年 7 月 7 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代表(不是军事顾问团团长!)前往越南,帮助越军组织边界战役,11 月 4 日返回南宁。 奠边府战役期间,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是原三野 10 兵团政委韦国清!1956 年 6 月回国主政广西。

2,“越南北方大约只有 3 个正规师,后来又从柬埔寨前线调来 3 个正规师,”

1979 年中越战争爆发时, 越军在河内附近和北部一共部署了 9 个作战师、8 个生产师、2 个训练师、30 多个独立团和 1 个空军师。而直接位于我进攻正面的有 6 作战师:316A 师位于平卢 345 师位于柑糖 3 师位于谅山 346 师位于高平 338 师位于亭立 325B 师位于先安(战中 327 师、337 师、197 团、46 旅独立营向谅山增援),15 个独立团,30 余个独立营,54 个公安屯,约十万余人(不含数量庞大,但无法统计的民兵)。利用山高、谷深、林密、洞多的地形特点,构筑工事,储备粮弹,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3 月初,越军第 2 军的 304 师和 325 师确实从柬埔寨赶回到了谅山以南,但并没有发起反击。3 月 8 日,55 军从谅山城区撤至扣马山、395 高地一线,为了打敌反扑,专门等了三天,结果呢,越军不敢上来嘛。

3,“9 个军打过去,6 个军都是广州军区的”

11 军、14 军隶属昆明军区,13 军、50 军隶属成都军区,41 军、42 军、55 军隶属广州军区,43 军、54 军隶属武汉军区。

4,“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是 55 中将,不配和许世友平级指挥。要调一个平级的杨得志上将来。犯了临阵换帅的兵家大忌,导致云南方向打得不够好。”

王必成之所以会被换掉,主要是他在昆明军区司令员任上卷入云南的派性斗争很深。文革时云南的群众组织分为两派:八二三无产阶级派简称八派、毛泽东主义炮兵团简称炮派。王必成支持炮派,而 13 军、14 军的主流都支持八派。听老人讲,13 军回到云南,八派群众欢欣鼓舞,14 军的同志也很高兴。打仗首重上下一心,才能指挥顺畅,八派的部队打越南,怎么可能让炮派的王必成来指挥?如果不打仗,王必成可能不会走。但是大战在即,主力又是支持八派的部队,那么王必成必然要离开。 八派 14 军在文革中进行了两次大的军事行动:镇压滇西挺进纵队和沙甸平叛,结果偏偏这两个事件后来都给平了反。搞得 14 军灰头土脸,严重影响了士气。炮派王必成走了之后,14 军上下兴高采烈,再加上新上任的杨司令解散了所谓的学习班,让大家回去好好准备打仗,全军士气顿时为之一振。 至于云南方向打得怎么样嘛,可以说并没有受到所谓换人的影响。因为我军在实力上占据压倒性优势,换不换人其实无关紧要。代理杨得志职务的张铚秀也很好的履行了作为战役指挥员的职责。

5,“杨得志上将红军时期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是杨成武,2 师 4 团,22 勇士。杨得志是 1 师 1 团团长,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17 勇士。

6,“杨得志在蒙自机场给营以上干部作动员,后来又生了病,西线作战由张铚秀指挥”

哪有这么简单?1979 年 1 月 1 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和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对调,已经率部进行了两个月作战准备的王必成突然被调走,杨得志出任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西线总指挥。1 月 7 日,杨得志乘飞机抵达春城,和王必成进行工作交接。杨得志见到王必成后说 “我向军委提了建议,还是你合适些”。王必成回答 “你也熟悉情况,还是执行命令吧”。云南方向的作战指挥就由杨得志正式负责起来。期间杨得志亲自勘察了 3 个军出击地域的地形,听取部队的情况汇报,审修作战方案。特别是 1 月 14 日,杨得志陪同副总参谋长杨勇、何正文、总后副部长张贤约到前线视察部队,检查战备情况,在四连山上拍板,以红河为 13 军和 14 军的战斗分界线,两个军分别在西岸和东岸作战。2 月 17 日,战役发起,西线部队突破红河、南溪河,接连攻占老街、谷柳、保胜、西罗楼等要点,进展顺利。21 日,军委指示昆明军区:要在柑塘地区打一个大仗,打一个恶仗,歼敌万把人。就在这大战在即的时候,杨得志突然的胃病突然发作引起急性左心衰,就此被迫离开指挥位置,职务由副司令员张铚秀代理,一直到自卫还击作战结束。

7,“一二三四野战军以及华北野战军”

华北的 3 个野战兵团直属军委指挥,并没有独立的统一的领率机构,不能称之为华北野战军。2011 年 2 月,出版的该部战史就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部队战史》而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战史》。

8,“四野一直排到 54 军”

55 军到哪里去了?55 军在 79 年作战中共歼敌 10509 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 16% 和 18%,以上指标均位居参战部队首位。时任军长朱月华,代政委郭长增。

9,“梁光烈调到昆明军区辅助杨得志”

梁光烈时任武汉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并未参战。

10,“41 军、43 军都是最后进攻海南岛的部队”

和 43 军一起打海南岛的是旋风部队——40 军。

11,“一直打到最远处的谅山”

谅山距离友谊关 18 公里,高平距离那坡县、龙州县均约 70 公里,哪个更远?

12,“高平作战计划和济南战役计划一模一样”

高平战役是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进攻作战,济南战役是城市攻坚作战,作战样式完全不同,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13,“我军装备不占优”

越南由于自身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基础薄弱, 武器装备自行研制、定型、生产、列装的能力极低,主要依靠外援、外购和战场缴获。1979 年的时候,只能说越军主力部队的步兵轻武器优于解放军(这点长处在解放军优势兵力面前已不复存在),在重装备技术兵器上(以炮兵为例),越军是根本无法和解放军相比的。

越军一个班:40 火 班轻机枪 M79 榴弹发射器各一,冲锋枪六,如果不满员,减少冲锋枪。 解放军一个班:冲锋枪三,半自动四,班轻机枪一。

越军军区炮兵团(二军区 168 炮团):85 加 122 榴 107 火各 12 门 越军师炮团:105/122 榴 85⁄76 加 共 36 门

解放军预备炮兵师所属团:152 加榴 / 130 加 / 130 火 / 122 榴 / 122 加 36 门 解放军军炮团:152 加榴 12 门 122 加 12 门 85 加 18 门 解放军师炮团:107/130 火 18 门 122 榴 24 门 85 加 18 门

越军:师属以上炮兵 9 个团 解放军:师属以上炮兵 48 个团 话再说回来,没有弹药的武器就是摆设,中越两军的弹药供应水平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打仗比的是几支冲锋枪还是大口径火炮?

14,“我军装甲兵部队好几天找不到了,步兵到了目的地,装甲兵还没上来,最后在一个河边找到了,因为过不去河。离进攻出发位置就几里地”

43 军坦克团(-3 营)和 42 军坦克团在向东溪穿插的途中,确实出现过把桥压垮和遇到过水障的情况。但是估计高晓松从来没有听说过装甲兵有运动保障队这个单位,而运动保障队就是用来克服障碍的。穿插途中的小河并没有耽误装甲兵太多的时间,42 军坦克团 17 日 19 时进至东溪。43 军坦克团 1 连 9 时 50 分进至东溪,全营 10 时许到达,2 营则于 18 日 8 时到达。哪门子的几天后还在河边徘徊? **而且正好相反,攻占东溪的恰恰是装甲兵而不是步兵,43 军坦克团 1 营到达东溪后 3 个小时,步兵才跟了上来。
**
15,“把步兵绑在坦克上进攻”

穿插东溪的坦克快速梯队由 126 师 376 团 1 营 1 连、2 营、3 营和 43 军坦克团(-3 营)、42 军坦克团 2 营组成,376 团 1 营 1 连搭乘 43 军坦克团 1 营 3 连,376 团 2 营、3 营分别搭乘 43 军坦克团 2 营和 42 军坦克团 2 营。43 军坦克团 1 营 1 连为尖兵连,不搭乘步兵,于进攻发起后 2 小时 55 分攻入东溪(2 月 17 日上午 9 时 55 分),提前 5 分钟完成任务。中国坦克部队从布局突破沿崎岖山路迅速突入东溪,完全出乎越军的意料,越民也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坦克,还向坦克招手致意。 至于搭乘坦克的步兵损失较大的情况,是上午 8 时许两个 2 营进至那岗、那悦附近时,遇到越军用树干、大石块设置的路障和道路两侧由 40 火箭筒、轻重机枪组成的交叉火网的猛烈射击,步兵伤亡 80 余人。这次损失主要是因为步坦协同中步兵如何搭乘坦克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是人多,一台车上挤了 20 几个人,最多的搭乘了 26 人;二是方法不当,用背包绳把步兵和重武器绑在坦克上。结果遭到越军袭击时,步兵来不及下车战斗,坦克也不易发扬火力。 这种情况很快就被纠正,只是特例,不是普遍情况!

16,“山顶有越军一个排防守,我军用一个团进攻。”

有一个词军盲都不知道:战场容量,即作战区域范围内所能容纳和展开兵力兵器的最大数量。一个排就能守住的一座山能有多大?附近能容纳一个团?而且如果是海拔较高的山峰,越军的战术手段是扼守山腰和山脚,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道路,因为在山顶既不便于观察也不便于发扬火力。进攻一个排的越军阵地,我军通常的兵力为一个连,三比一的兵力优势,足够了。再科普下一个团的进攻正面和纵深:3-4 公里和 0.5-1 公里。

17,“我军穿的都是胶底帆布的解放鞋”

普通解放鞋占一部分,主要还是经过加固的防刺解放鞋。

18,“攻克谅山打得很艰苦,我军遇到了越军的精锐部队,被越南反包抄,伤亡很惨重。”

进攻谅山是硬碰硬的攻坚战,当然不容易。但越军是处于被动防御的态势,且其兵力远远逊于我军,所谓反包抄是无稽之谈,我军伤亡也只是越军的一半。

19,“撤军过程到边境后,把不穿军装的民兵释放。”

在战斗过程中,我军确实释放过一些越方民军,但并不是全部释放。最后交换俘虏时,我国交还给越南的民军俘虏是 471 人。

21,“150 师是丙种师”

60 年代,我军曾经执行过大中小师的编制。1975 年底开始执行甲乙种陆军师和摩托化师编制,没有什么丙种师。

22,“从北方来了大量老兵”

当时补充参战部队的老兵来自三个军区:济南、南京、福州。济南军区是北方,但和南京、福州之比起来,是少数。

23,“取消军衔之后导致指挥混乱”

这个问题要重点说明。军衔和指挥没有必然联系!

军衔的鼓吹者们,可以说是没有共军战史的常识,军衔如果那么重要,共军从土地革命战争一直到抗美援朝战争,都没有军衔,那是怎么由弱到强,夺取天下,把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的?共军战史已经证明了,军衔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和指挥稳定没有必然联系。所谓没有军衔导致指挥混乱,不过是他们自己脑补的产物而已。

那么,没有军衔的共军是怎么保证指挥不间断的?答案很简单,却没有多少人注意过,就五个字:干部代理人。

战前,要指定各级干部的代理人,以防战斗中干部伤亡导致失去指挥。干部代理人的人选,要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宣布,要在营以上干部会议上公布,让干部战士都做到心里有数。战时一旦干部出现伤亡,代理人立即接替指挥。代理人也全部伤亡了又怎么办?共军的做法是号召非代理人选挺身而出,自动接替指挥;或者由上级临时指定。

比如: 117 团 2 连在代乃阻击战中先是和 116 团 6 连并肩战斗,尔后继续坚守五天,打退号称 “王牌” 的越军 316A 师 148 团 12 次冲锋,毙敌 291 人,阵地始终屹立不动。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 “守如泰山英雄连” 荣誉称号。我们来看看该连在战斗中是如何调整组织的:连长林贤睦牺牲后,副连长王顺蛟接替指挥;王顺蛟牺牲后,2 排长杨金洪代理;杨金洪负伤后,由从后面赶上来的副连长李玉明接替;李玉明不久也负伤,3 排长靳涛挺身而出指挥全连坚持战斗。在五天阻击战中,2 连先后有 14 个正副班长代理排长指挥,及时指定了 15 名战士代理正副班长。 115 五团 3 连在攻占 215 高地时,在九名干部有六名伤亡的情况下,1 排长王久林挺身而出,及时调整组织,部署战斗,指挥部队坚守了已占的阵地。 120 团 7 连 1 排攻打 3 号高地,带队的副连长刚冲上去就中弹牺牲,排长接替指挥,排长牺牲后,政委指定 1 班长指挥,保证了 1 排没有失去指挥。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多看点战史,对这一制度就不会没有印象,把军衔和指挥扯到一起的,只能说明对解放军战史的无知。

或许有人要问,你说的都是本单位的情况,熟人之间的情况,要是不同单位的陌生人遇到一起,没有军衔怎么识别指挥员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是陌生单位需要临时协同,解放军的做法是各单位领导碰头自报职务,由职务最高者负责指挥。举个最典型的例子:

361 团后勤二梯队和部分战斗连队人员 2 月 18 日晚被阻于宗梅吊桥以西,当时一共有 298 人,来自 19 个单位,还有 100 多掉队的民工。陌生不陌生?够陌生了吧?但人家是怎么做的?不是因为陌生就各自为政,而是马上开会成立临时党支部,推举 100 迫击炮连指导员为书记,在他的主持下组织防御,各单位干部分工负责,彼此协同,当晚打退越军 3 次进攻,歼敌 65 人,尔后安全归队。看到没有?陌生是不是问题?

主动挺身而出是解放军历来主张的做法,在危急时刻,怕的不是因为陌生而互不服气争执不休,而是怕无人负责大家都送死。只要有人敢于站出来,大家都会自觉服从命令,毕竟谁也不想乱作一团坐以待毙。同理,就算有军衔,能识别等级最高者,可是他不敢站出来,这个时候军衔的作用连一张卫生纸都不如。

24,“150 师 448 团回撤时被分割包围,被迫分散突围”

448 团之败究竟是怎么回事? 448 团这次失败,是 1979 年损失最大的战斗,共有 542 人失散(被俘回归 219 名),丢失各种枪支 407 支。 被围的是 2 营,不是全团,增援的是 1、8 连,总参战兵力一个半营。 从条件上来说:敌情不明、地形不熟。 从中伏部队来说:带队的副团长胡庆忠一开始就牺牲了,剩下的副政委龙德昶、副参谋长傅某未能切实掌握部队,造成失去指挥。 从团、师、军工作组来说:团、师主张全团走大路,军工作组却要 2 营去走小路顺便搜剿;战斗触发后,团请示全团回援,师同意,军工作组否决,无奈只派了 1、8 连去接应,结果全部损失。 总而言之,在情况不明的地区让一个分队孤军行动,又没有采取有力的救援措施,是 448 团 2 营失败的主要原因。根本责任在军工作组。战后处理:两个副军长一个撤职一个降职 副政委党内警告。

25,“150 师穿凉鞋上前线”

见 17

26,” 牺牲一个士兵才有三百元补助,牺牲一个军官才五百元补助。”

牺牲抚恤金是按照职务发放的,师职 700、团职 650、营职 600、连排职 550、战士 500,民兵民工 470。如果是病故则减少 100。

1980 年 8 月,又一次性增发抚恤金 300 元。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5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邓小平为何撤销武汉军区?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六 9月 26, 2020 12:58 pm

这场战争的战略目的是很明确的,
1.就是迫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2.交投名状,联美抗苏。

1没有达到, 2达到了。

想达到1是很难的,越军根本不上当,坚决不从柬埔寨撤兵, 越军的战略思想就是迟滞中国进攻,争取时间,等待苏联参战。

中国由于文革期间军队素质下降,武器装备停滞,结果战争打的很糟糕,
没有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战果,被迫撤退。

当时shopping 在战争前访美,就是争取美国支持。
卡特的给了几点意见:
1.美国不会在加入陆地战争直接对抗苏联
2.美国海军保证中国海岸线安全
3. 可以向中国出售武器
4.苏联精锐全在东欧对抗北约, 在远东都是非主力部队, 如果苏联要对中国发动战争,需要准备一个月时间, 建议中国在一个月内结束战争。

结果:中国3周之内,伤亡2万3, 只前进了20公里,没有达到歼灭越军主力的战术目的, 也没有达到迫使越军从柬埔寨抽调兵力的战略目的。
相比,越军3周内解决掉红色高棉,中国从纯军事来讲,打得并不好。





中越战争一直打了好几年,直到1989年,还不断有不同规模的边境冲突。我想题主的意思应该说的是狭义的中越战争,确切的时间应该是1979年2月17日到1979年3月16日在边境爆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

父亲年轻时参军的部队有个别从前线回来的老兵,讲述了一些有关中越战争的故事。

具体的故事都不成章节,大概的意思主要有几点:

1 中国军队战斗力不如越南军队。

2 武器装备在动乱十年中维护不足,可以使用的装备无法想象的少。战争后期的许多炮击用的都是60年代初期生产炮弹。

3 曾经与美军肉搏血战的中国军队不再拥有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

至于中国军队长驱河内,各种突破,战果磊磊,呵呵,这就得看清楚当年解放军的战略战术了,解放军采用两线突进,直取城市的战略,快速行军,几乎打完就走,打到河内示威结束,迅速撤退,就是要告诉苏共和越共,老子不是好惹的,一个星期拿下越南首都,就和玩一样。

听父亲说,解放军刚进北越的时候也是怀柔政策,安抚居民,和谐相处,可越南佬也是游击老美了十几年,全民皆兵,杀解放军个个不眨眼,所以我们也体验了一下三光是个啥感觉,所有曾经援助越南佬的解放车、粮食、物资,统统烧掉,会喘气的,杀掉!当然,在类似事件出现以后,越南军民在被打败以后,也就乖乖把空寨子留给解放军,各自逃命了。

当年美军被越战拖死就是中国这次对越反击的一个反面教材,绝对不在越南佬的地盘多呆,但是在撤军时,东线广西军区方向的撤军还是被敌人打乱了阵脚,被俘获了军旗,番号从此取消,具体是哪个番号我也记不得了。从中也可以看出解放军的作战部队战术素养之低,协同作战能力之低。





一、我们东线部队从广西凭祥进发,同登、支马、禄平、谅山,直线距离三十五公里,一路地雷密布,高山峻峭,部队一般不敢走公路和山路,头几天伤亡人数大,地雷太多有关。

二、全军除炮兵外,不配置钢盔,这也是伤亡多的原因之一。

三、我军连团长都没打过仗,没有实战经验,越军副班长以上全打过仗,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四、我军装备简陋,所用弹药甚至是五十年代的过期弹药,杀伤力减弱,坦克质量很差,有的炮弹不会爆炸,所用武器是半自动步枪,正副班长才配置冲锋枪。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