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的历史变迁
发表于 : 周六 9月 05, 2020 2:56 pm
汉阳府志卷之一
府县沿革志
唐尧九州,其南为荆。
虞舜十二州,其一荆州,俱荆州地。
夏禹九州,荆及衡阳惟荆州。
导山内方至于大别。
云土、梦作乂。
导水过三滗,至于大别,南人于江。
江、汉朝宗于海,荆州地。
商荆楚地。
周文王之化,被于江汉,作《汉广》之诗。
武王,荆州之川,曰江、汉。
夷王时,楚子熊渠甚得江汉民和,文王熊赀益彊,陵江汉间小
定王三年,楚庄王侣并吞江汉之间荆州地。
春秋郧国地。
鲁定公四年冬,吴伐楚。子常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
战国属楚。楚应天文翼轸分野。
秦属南郡。
汉为江夏邯安陆县地。
桓帝延禧@七年,帝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
①延禧:《后汉书》本纪作“延熹”。
献帝建安三年九月,蜀先主败于长坂,斜趋汉津,与关羽船会, 得济沔,到夏口。
十三年正月,孙权西击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吕蒙枭将 陈就追斩祖,遂屠其城。
三国属魏。魏以文聘为江夏太守,守沔口上石梵。吴军来攻,不 克。权闻丕卒,乃自将来攻。聘坚守。魏欲发兵救之,睿曰:“权习水战,今陆攻者,冀掩其不备也,已与聘相拒,攻守势倍,终不敢久。”
青龙后属吴,始置鲁山县。
吴嘉禾四年,使陆逊、诸葛瑾屯之。曹操赤壁败后,遂与吴、蜀三分 荆州,北境属魏,西属蜀,东南属吴。今境在荆州东。
孙皓都武昌,司马炎分兵攻皓,胡奋出夏口。夏口,何尚之云@:“在 荆江之中,与汉口正对。”旧志有胡奋祠,当时分兵当经此,故后人立祠。
司马炎以羊祜都督荆州军事,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晋初为江夏郡沌阳县。郡治炖阳在上昶城,今失其处。后更置安陆 县。自上昶移临嶂山,即今城头山,仍为郡治。《一统志》《通志》、赵《志》皆载,欠明。按汉郡江夏有安陆县,晋沿革与汉同,而不载沌阳。似初置沌阳废安陆,后复置安陆废沌阳也。
太安二年,义阳蛮张昌聚党为乱,江、沔间起兵应之。
永嘉六年,陶侃为荆州刺史,镇沔口。
愍帝建兴三年,杜曾据汉沔。豫章太守周访率兵击曾,进至沛 阳,曾大溃。
安帝元兴三年十月,刘毅等攻桓振,进至夏口。振遣孟山图据鲁 山城,桓仙客守偃月垒。毅等攻拔之,擒山图、仙客。
宋,沌阳县属江夏郡。
① 蒙冲:古代战船名。《后汉书祢衡传》:“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李贤注引《释名》:“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
② 何尚之云:按:尚,原讹“向”,今改。
齐,沌阳县属江夏郡。
和帝辛巳,萧衍既克嘉湖,孙乐祖以鲁山城降衍,筑汉口城以守
鲁山
梁,沌阳县属江夏郡。
大宝二年,王僧辩兵至汉口,攻鲁山,擒贼将支化仁。王琳与 陈人战,悉众诣沌口,大败陈人侯安都、周文肓等,擒周铁虎,杀之
西魏改魏安郡,兼置江州。寻改郡曰汉川。
陈光大元年,吴明彻与梁华皎、周卫公直战于沌口,明彻遂袭周 河州,执其刺史裴宽。
后周置甑山县,今甑山下。废江州,属复州。
隋开皇八年,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伐陈。陈以周罗喉督军拒 之
十七年,置县汉津,属复州。后改复州为沔州,即今沔阳。武德四年置 沔州,始在今治。
大业初,改汉津曰汉阳。以汉阳、甑山二县属沔阳郡。
十一年十一月,城父朱灿聚众转掠荆、沔,所过无噍类。
唐武德四年,平朱灿,改甑山曰汉川,今功山下。寻以沔阳郡之汉 阳、汉川置沔州自临嶂徙今治。汉阳郡。汉武、元魏俱置汉阳郡,在今秦州。后周、隋、五代周俱置沔州,今沔阳州。宋改兴州为沔州,今略阳县。
天宝元年,改汉阳郡曰沔阳郡。
乾元初,复为沔州。
建中二年,州废,四年复置。
宝历二年,牛僧孺奏废沔州,以汉阳、汉川入鄂州,属淮南道。 五代属吴,杨行密称吴。后属南唐,俱淮南地。
周世宗显德五年,平淮南,与江南画为界,割汉川隶安州,今德 安府。以汉阳县置军。
宋初仍为军,统县二。汉阳、汉川。后改汉川曰义川。今刘家隔。
太平兴国二年,避太宗讳,改义川曰汉川,属汉阳军。后周改汉中 郡为汉川郡,今汉中府。
熙宁四年,废汉阳军为汉阳县,省汉川为镇,并其地入县,属鄂 州。
元祐元年@,复为军。
崇宁七年,徙德安府治临嶂山。
靖康二年,金人入寇,其徒祝进等为盗,犯复州,摄德安守陈规 战破之@。是时汉阳军属复州。
建炎四年五月,授陈规德安府复州汉阳军知军。
绍兴元年,盗曹成陷汉阳。二年,岳飞追成,败之。
三年,以王躞为荆南府岳、鄂、潭、鼎、澧、黄州、汉阳军制置 使,次鄂州。
四年五月,以岳飞兼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七月,岳 飞使王贵、张宪复邓、唐州信阳军,襄汉悉平。飞移师次德安,军声大振。是时府治在临嶂山,军属府。
五年八月,改军为镇,使兼知县事,寻复汉川县。
六年三月,以岳飞为京西湖北宣抚副使,屯鄂州。
七年二月,以岳飞为湖北京西宣抚使,进拜太尉,以王德、郦琼 兵隶之。
七年闰十月,从岳飞请,复为军。以通判鄂州孔成知军事。
开禧丙寅,金人围安陆,再犯景陵,逼汉阳。民逃江南。摄军 事曹彦约访土豪许离、赵观、党仲昇,使拒守南河,虏以不犯。
开庆元年九月,蒙古忽必烈围鄂州。十月,以贾似道为右丞相兼
① 元祐元年:按:祐,原讹“佑”,今改。
② 摄德安守陈规战破之:按:陈,原讹“刘”,据《宋史^陈规传》正。
③ 景陵:今湖北天门的古称,亦作“竟陵”。
枢密使,军汉阳,援鄂。
咸淳十年十二月,伯颜至蔡店,遣人观汉口形胜,乃进围汉阳。 夏贵移兵援之。伯颜自汉口开坝,引船人沦河,转沙芜口达江。知汉阳军王仪以城降伯颜。
兀仍为军。统县如宋。
至元十四年,升为散府。其年行中书省迀于湖南,以鄂州设湖北 道宣慰司,府隶之。
十八年五月,行中书省迀治鄂州,宣慰司徙治汉阳。
十九年八月,罢宣慰司,以府隶行中书省。
19
至正十二年正月,天完伪主徐寿辉遣伪将丁普郎、徐明远陷汉 阳。威顺王及平章政事和尚等并遁去。王子报恩奴等,与元帅阿思蓝载其妃妾水陆并进。寿辉遣伪将倪文俊追之,报恩奴等至汉川鸡鸣汉,水浅,文俊用火筏烧船,报恩奴等死。寿辉遂据汉阳,都之。
十七年,倪文俊谋杀寿辉,寿辉自汉阳奔黄州。
十九年,伪将陈友谅迎寿辉徙都江州,袭杀寿辉采石,僭国号曰 汉,遂有汉阳,戍于西隅。及寇江西,与我师战于鄱阳。友谅射死,子理自立,退据武昌,仍僭伪号。我高皇躬率六师,驻跸汉阳。时古城颓圮,乃城汉阳,东征武昌,擒理,湖南北皆降。
国初,仍为府,统县如元。属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
洪武九年五月,革府,以二县隶武昌府。十三年,复府如故。 《汉川志》云十三年复为府,诸志皆云其年复。今按九年五月革,奏勘往复,当以十三年为是。
洪武初,调武昌卫右、后二千户所官军守御。
正德二年,汉川盗丘仁、周銮,景陵盗杨清起周陂乾滩乡镇,知 府蔡钦以城垣单薄,筑其门以守。
正德六年夏五月,流盗刘六、刘七往来江上,自汉口来犯东门。
通判徐弼集木为架,登城哨守,适当路遣土舍张贵率兵来救,战于沙 岸。盗大败,刘六死江中,寻获其尸。
十三年,左都御史陈金以汉阳一府统二县,仅二十余里,欲增州 县以全府治,奏以沔阳来属,添设府同知一员。知州李濂奏罢州,革||同知。
十四年,以巡抚都御史秦金奏,于刘家隔设捕盗通判。寻改通判 为汉川县县丞,驻刘家隔。
嘉靖三年,右所致仕千户朱凤奏修里城,该工部尚书赵璜等题覆 修今里城。
十五等年,复除同知、捕盗通判。
二十三年,吏部查已罢属沔阳,改县丞,题准后不铨除。
朱衣曰:予志沿革,而以争战屠陷诸事兼志焉,或疑以不类, 叹曰:嗟乎,兹予岂得己者哉!夫自阡陌开而郡县兴,此损彼益,封界莫定,府、州、军、郡、县、镇,时代不同,索之故土而无证,稽之往籍而或遗,不志则缺,志亦一切例也。思惟古先哲王君国子民,畀以岳牧,取之有制,用之有时,守法信度,绝意侈荡。以此上下相安,民老死而不敢变,至易姓终运,莫由知兵,何其幸也!汤武之师奉若天道,三苗、有扈举庸天讨,何尝有逞私启衅,各相雄长,营苇人命,肝脑土地,如春秋、战国、秦汉以后之事哉!故兼志者,予甚不得己之心也。
夫人君奉天以求吏,吏奉君以效职,成盛治而安小民,凡以此 尔,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乱亡相寻,而沿革著矣。古人有言:“不见其形,愿察其景。”故争战屠陷,其形之已往者乎!而沿革者,其景之可察者也。后之吏于土者,缘志以创往,谨始以虑终,以古岳牧为必可法,以盛治安民为必可期,以春秋、战
①菅苹人命:视人命如草芥。
国、秦汉以后之事为必可忧,朽索六马①日兢兢焉而不敢忽,是固 察景之意也。苟以不敢忽之心,成吾兼志之意。以二帝三王之治,贝台我父母之邦之人。以灵长有道之福,赞我圣祖神孙永命之业,言虽不类,庸何伤?
①朽索六马:语出《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 马。”比喻临事虑危,时存戒惧。
府县沿革志
唐尧九州,其南为荆。
虞舜十二州,其一荆州,俱荆州地。
夏禹九州,荆及衡阳惟荆州。
导山内方至于大别。
云土、梦作乂。
导水过三滗,至于大别,南人于江。
江、汉朝宗于海,荆州地。
商荆楚地。
周文王之化,被于江汉,作《汉广》之诗。
武王,荆州之川,曰江、汉。
夷王时,楚子熊渠甚得江汉民和,文王熊赀益彊,陵江汉间小
定王三年,楚庄王侣并吞江汉之间荆州地。
春秋郧国地。
鲁定公四年冬,吴伐楚。子常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
战国属楚。楚应天文翼轸分野。
秦属南郡。
汉为江夏邯安陆县地。
桓帝延禧@七年,帝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
①延禧:《后汉书》本纪作“延熹”。
献帝建安三年九月,蜀先主败于长坂,斜趋汉津,与关羽船会, 得济沔,到夏口。
十三年正月,孙权西击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吕蒙枭将 陈就追斩祖,遂屠其城。
三国属魏。魏以文聘为江夏太守,守沔口上石梵。吴军来攻,不 克。权闻丕卒,乃自将来攻。聘坚守。魏欲发兵救之,睿曰:“权习水战,今陆攻者,冀掩其不备也,已与聘相拒,攻守势倍,终不敢久。”
青龙后属吴,始置鲁山县。
吴嘉禾四年,使陆逊、诸葛瑾屯之。曹操赤壁败后,遂与吴、蜀三分 荆州,北境属魏,西属蜀,东南属吴。今境在荆州东。
孙皓都武昌,司马炎分兵攻皓,胡奋出夏口。夏口,何尚之云@:“在 荆江之中,与汉口正对。”旧志有胡奋祠,当时分兵当经此,故后人立祠。
司马炎以羊祜都督荆州军事,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晋初为江夏郡沌阳县。郡治炖阳在上昶城,今失其处。后更置安陆 县。自上昶移临嶂山,即今城头山,仍为郡治。《一统志》《通志》、赵《志》皆载,欠明。按汉郡江夏有安陆县,晋沿革与汉同,而不载沌阳。似初置沌阳废安陆,后复置安陆废沌阳也。
太安二年,义阳蛮张昌聚党为乱,江、沔间起兵应之。
永嘉六年,陶侃为荆州刺史,镇沔口。
愍帝建兴三年,杜曾据汉沔。豫章太守周访率兵击曾,进至沛 阳,曾大溃。
安帝元兴三年十月,刘毅等攻桓振,进至夏口。振遣孟山图据鲁 山城,桓仙客守偃月垒。毅等攻拔之,擒山图、仙客。
宋,沌阳县属江夏郡。
① 蒙冲:古代战船名。《后汉书祢衡传》:“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李贤注引《释名》:“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
② 何尚之云:按:尚,原讹“向”,今改。
齐,沌阳县属江夏郡。
和帝辛巳,萧衍既克嘉湖,孙乐祖以鲁山城降衍,筑汉口城以守
鲁山
梁,沌阳县属江夏郡。
大宝二年,王僧辩兵至汉口,攻鲁山,擒贼将支化仁。王琳与 陈人战,悉众诣沌口,大败陈人侯安都、周文肓等,擒周铁虎,杀之
西魏改魏安郡,兼置江州。寻改郡曰汉川。
陈光大元年,吴明彻与梁华皎、周卫公直战于沌口,明彻遂袭周 河州,执其刺史裴宽。
后周置甑山县,今甑山下。废江州,属复州。
隋开皇八年,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伐陈。陈以周罗喉督军拒 之
十七年,置县汉津,属复州。后改复州为沔州,即今沔阳。武德四年置 沔州,始在今治。
大业初,改汉津曰汉阳。以汉阳、甑山二县属沔阳郡。
十一年十一月,城父朱灿聚众转掠荆、沔,所过无噍类。
唐武德四年,平朱灿,改甑山曰汉川,今功山下。寻以沔阳郡之汉 阳、汉川置沔州自临嶂徙今治。汉阳郡。汉武、元魏俱置汉阳郡,在今秦州。后周、隋、五代周俱置沔州,今沔阳州。宋改兴州为沔州,今略阳县。
天宝元年,改汉阳郡曰沔阳郡。
乾元初,复为沔州。
建中二年,州废,四年复置。
宝历二年,牛僧孺奏废沔州,以汉阳、汉川入鄂州,属淮南道。 五代属吴,杨行密称吴。后属南唐,俱淮南地。
周世宗显德五年,平淮南,与江南画为界,割汉川隶安州,今德 安府。以汉阳县置军。
宋初仍为军,统县二。汉阳、汉川。后改汉川曰义川。今刘家隔。
太平兴国二年,避太宗讳,改义川曰汉川,属汉阳军。后周改汉中 郡为汉川郡,今汉中府。
熙宁四年,废汉阳军为汉阳县,省汉川为镇,并其地入县,属鄂 州。
元祐元年@,复为军。
崇宁七年,徙德安府治临嶂山。
靖康二年,金人入寇,其徒祝进等为盗,犯复州,摄德安守陈规 战破之@。是时汉阳军属复州。
建炎四年五月,授陈规德安府复州汉阳军知军。
绍兴元年,盗曹成陷汉阳。二年,岳飞追成,败之。
三年,以王躞为荆南府岳、鄂、潭、鼎、澧、黄州、汉阳军制置 使,次鄂州。
四年五月,以岳飞兼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七月,岳 飞使王贵、张宪复邓、唐州信阳军,襄汉悉平。飞移师次德安,军声大振。是时府治在临嶂山,军属府。
五年八月,改军为镇,使兼知县事,寻复汉川县。
六年三月,以岳飞为京西湖北宣抚副使,屯鄂州。
七年二月,以岳飞为湖北京西宣抚使,进拜太尉,以王德、郦琼 兵隶之。
七年闰十月,从岳飞请,复为军。以通判鄂州孔成知军事。
开禧丙寅,金人围安陆,再犯景陵,逼汉阳。民逃江南。摄军 事曹彦约访土豪许离、赵观、党仲昇,使拒守南河,虏以不犯。
开庆元年九月,蒙古忽必烈围鄂州。十月,以贾似道为右丞相兼
① 元祐元年:按:祐,原讹“佑”,今改。
② 摄德安守陈规战破之:按:陈,原讹“刘”,据《宋史^陈规传》正。
③ 景陵:今湖北天门的古称,亦作“竟陵”。
枢密使,军汉阳,援鄂。
咸淳十年十二月,伯颜至蔡店,遣人观汉口形胜,乃进围汉阳。 夏贵移兵援之。伯颜自汉口开坝,引船人沦河,转沙芜口达江。知汉阳军王仪以城降伯颜。
兀仍为军。统县如宋。
至元十四年,升为散府。其年行中书省迀于湖南,以鄂州设湖北 道宣慰司,府隶之。
十八年五月,行中书省迀治鄂州,宣慰司徙治汉阳。
十九年八月,罢宣慰司,以府隶行中书省。
19
至正十二年正月,天完伪主徐寿辉遣伪将丁普郎、徐明远陷汉 阳。威顺王及平章政事和尚等并遁去。王子报恩奴等,与元帅阿思蓝载其妃妾水陆并进。寿辉遣伪将倪文俊追之,报恩奴等至汉川鸡鸣汉,水浅,文俊用火筏烧船,报恩奴等死。寿辉遂据汉阳,都之。
十七年,倪文俊谋杀寿辉,寿辉自汉阳奔黄州。
十九年,伪将陈友谅迎寿辉徙都江州,袭杀寿辉采石,僭国号曰 汉,遂有汉阳,戍于西隅。及寇江西,与我师战于鄱阳。友谅射死,子理自立,退据武昌,仍僭伪号。我高皇躬率六师,驻跸汉阳。时古城颓圮,乃城汉阳,东征武昌,擒理,湖南北皆降。
国初,仍为府,统县如元。属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
洪武九年五月,革府,以二县隶武昌府。十三年,复府如故。 《汉川志》云十三年复为府,诸志皆云其年复。今按九年五月革,奏勘往复,当以十三年为是。
洪武初,调武昌卫右、后二千户所官军守御。
正德二年,汉川盗丘仁、周銮,景陵盗杨清起周陂乾滩乡镇,知 府蔡钦以城垣单薄,筑其门以守。
正德六年夏五月,流盗刘六、刘七往来江上,自汉口来犯东门。
通判徐弼集木为架,登城哨守,适当路遣土舍张贵率兵来救,战于沙 岸。盗大败,刘六死江中,寻获其尸。
十三年,左都御史陈金以汉阳一府统二县,仅二十余里,欲增州 县以全府治,奏以沔阳来属,添设府同知一员。知州李濂奏罢州,革||同知。
十四年,以巡抚都御史秦金奏,于刘家隔设捕盗通判。寻改通判 为汉川县县丞,驻刘家隔。
嘉靖三年,右所致仕千户朱凤奏修里城,该工部尚书赵璜等题覆 修今里城。
十五等年,复除同知、捕盗通判。
二十三年,吏部查已罢属沔阳,改县丞,题准后不铨除。
朱衣曰:予志沿革,而以争战屠陷诸事兼志焉,或疑以不类, 叹曰:嗟乎,兹予岂得己者哉!夫自阡陌开而郡县兴,此损彼益,封界莫定,府、州、军、郡、县、镇,时代不同,索之故土而无证,稽之往籍而或遗,不志则缺,志亦一切例也。思惟古先哲王君国子民,畀以岳牧,取之有制,用之有时,守法信度,绝意侈荡。以此上下相安,民老死而不敢变,至易姓终运,莫由知兵,何其幸也!汤武之师奉若天道,三苗、有扈举庸天讨,何尝有逞私启衅,各相雄长,营苇人命,肝脑土地,如春秋、战国、秦汉以后之事哉!故兼志者,予甚不得己之心也。
夫人君奉天以求吏,吏奉君以效职,成盛治而安小民,凡以此 尔,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乱亡相寻,而沿革著矣。古人有言:“不见其形,愿察其景。”故争战屠陷,其形之已往者乎!而沿革者,其景之可察者也。后之吏于土者,缘志以创往,谨始以虑终,以古岳牧为必可法,以盛治安民为必可期,以春秋、战
①菅苹人命:视人命如草芥。
国、秦汉以后之事为必可忧,朽索六马①日兢兢焉而不敢忽,是固 察景之意也。苟以不敢忽之心,成吾兼志之意。以二帝三王之治,贝台我父母之邦之人。以灵长有道之福,赞我圣祖神孙永命之业,言虽不类,庸何伤?
①朽索六马:语出《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 马。”比喻临事虑危,时存戒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