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港是清朝最大港口,超过上海港:中国最大内贸港,第二大外贸港

大武汉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汉口港是清朝最大港口,超过上海港:中国最大内贸港,第二大外贸港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二 8月 02, 2022 2:57 am

210中国皇家海关报告1909年卷,第13页起。
净出口和净进口是表示本地港口贸易量的真实指标,不包括转口贸易。因为上海是总海
关,所以中国其他港口进出口船只都要到上海登记,不代表真实的上海港的贸易量。
天津港1907-1909年的净出口和净进口总额表格:
1907年
本地出口:17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61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8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97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8年
本地出口:19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36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25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80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9年
本地出口:28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44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27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99百万香港海关两
可以看出,天津港进口远远大于出口,可能是满清皇家对欧美产品需求大。
汉口港1907-1909年的净出口和净进口总额表格:
1907年
本地出口:60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45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0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15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8年
本地出口:68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42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1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20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9年
本地出口:72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38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6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25百万香港海关两
可以看出,汉口港进口略小于出口。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汉口港是清朝最大港口,超过上海港:中国最大内贸港,第二大外贸港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二 8月 02, 2022 2:58 am

207中国皇家海关报告1909年卷,第17页起。
净出口和净进口是表示本地港口贸易量的真实指标,不包括转口贸易。因为上海是总海
关,所以中国其他港口进出口船只都要到上海登记,不代表真实的上海港的贸易量。
上海港1905-1909年的净出口和净进口总额表格:
1905年
本地出口:72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92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3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77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6年
本地出口:79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75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5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69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7年
本地出口:74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46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7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37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8年
本地出口:78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35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25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38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9年
本地出口:93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47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22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61百万香港海关两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汉口港是清朝最大港口,超过上海港:中国最大内贸港,第二大外贸港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二 8月 02, 2022 3:17 am

当时,对外贸易第一名是长江流域的开埠港口,除上海外。约300百万海关两银。
当时,对外贸易第二名是广东广西。约250百万海关两银。
当时,对外贸易第三名是上海港。约200百万海关两银。注意,上海港的出口总额大约
在80-90百万海关两银,和汉口港1910年的出口总额83百万海关两银大体持平。1911年
后上海港的进口总额超过汉口港1910年的水平很多,但不知道1910年的上海港数据如何
。现在中文数据包括复旦大学教授的研究引用的是上海海关的数据,是各地海关总和,
不是上海港自己的单独数据,后来说的上海远远超过第二名汉口,第三名天津,超出5-
10倍,这是上海人自己的吹嘘忽悠。上海港的贸易量和汉口天津很接近,超出后两者,
但是同一级别的。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汉口港是清朝最大港口,超过上海港:中国最大内贸港,第二大外贸港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二 8月 02, 2022 3:20 am

历史数据说明一切,1910年的武汉有多辉煌。这还是对外贸易,中国国内贸易不在海关计算之内,但汉口的国内贸易总量应该是最大的,超过上海。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汉口港是清朝最大港口,超过上海港:中国最大内贸港,第二大外贸港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二 8月 02, 2022 3:31 am

汉口港1914年达到160百万海关两,是上海港1910年的水平。
汉口港1915年达到186百万海关两,是上海港1911-1912年的水平。
汉口港1916年达到202百万海关两,是上海港1913年的水平。
基本相差3年的增长水平。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汉口港是清朝最大港口,超过上海港:中国最大内贸港,第二大外贸港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二 8月 02, 2022 3:39 am

另一期讲上海国际贸易的。文章说是用白银作为计算单位,应该是海关两银,如果是美
元,当时叫金单位。
上海港1913年净进出口贸易总量:154百万海关两银。
上海港1912年净进出口贸易总量:133百万海关两银。
上海港1903年净进出口贸易总量:76百万海关两银。
反映当地地区的进出口能力的净进出口贸易总量,1913年上海港和汉口港差不多,说明
当时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富裕程度差不多。
反映涵盖港口多少的粗进出口贸易总量,上海港比汉口港总量大很多,说明很多中国港
口船只都到上海港转运,包括汉口港天津港。
但是,jaaa一直用净进出口贸易总量作为各地区国贸衡量指标。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汉口港是清朝最大港口,超过上海港:中国最大内贸港,第二大外贸港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9月 14, 2023 7:20 pm

本人武汉建城历史稍有一点点研究,在这里针对“武汉在长江边是偶然的,而不是必须的条件,是当时开放码头的时候,鸦片战争洋人选了汉口这里,仅此而已。”做一定的回答。说武汉,一般有两个词绕不开,一个是“九省通衢”,另一个是“东方芝加哥”,现如今很多人称呼武汉往往只会用这两个词中的一个,但其实这两个词恰恰反映的是汉口开埠前后的城市状态。武汉这边有明确建城历史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那是东吴在龟蛇两山设置过军事要塞。由此为起点,武汉地区在随后发展中因长江汉水的交汇逐渐形成繁荣的港口和贸易市集。举个例子,在武昌这边白沙洲这里,曾有一个兴于唐,盛于宋的大市集,名为南市,曾有很多活跃于那个时候的文人对这里进行进行过创作,如今可以作为一定的参考。几笔描写大场景的有晚唐女诗人鱼玄机,她在《江行》诗中提到: “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9月17日更新)这里插一句,为何我会认为“鹦鹉洲前户万家”这句是在说南市。其实除了后续陆游的“泊鹦鹉州前南市堤下”,在今天的武昌这边还有一个地名叫“鲇鱼套”,就在如今的鹦鹉洲大桥旁,1966年毛主席游长江时还问过开船的小战士鲇鱼套在哪的问题。根据武汉地方史料记载,古代南市的范围就是从鲇鱼套开始的,而这也能够大致对应上古鹦鹉洲在武昌边长江大桥到鹦鹉洲大桥之间的范围内。因此我认为鱼玄机所看到的“鹦鹉洲前户万家”很有可能就是南市。除了她之外,像李白、孟浩然,崔颢等唐代著名诗人曾多次来到武昌这里,创作了一系列关于长江、黄鹤楼、鹦鹉洲等等的诗篇,但对城市描写不算多,所以这里只提一嘴。到宋代,对于这里贸易的繁荣景象的诗文就多了,比如陆游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时,就写过对鄂州的见闻:“食时至鄂州,泊税务亭,贾船客舫,不可胜计,衔尾不绝者数里。自京口以西,皆不及......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以及“由江滨堤上还船,民居市肆,数里不绝。其间复有巷陌,往来憧憧如织。盖四方商贾所集,而蜀人为多。”除了陆游外,范成大也同样写过对这时武汉地区繁荣的文字:“至鄂渚,泊鹦鹉州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闭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从这些文字描述中,就能看到武汉地区在古代就因为发达水运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市集和码头。而真正奠定武汉在封建时代地位的,则是在明朝。在明代,湖广地区需要向京城缴纳漕粮。万历元年(1573年),明朝规定湖广之衡、永、荆、岳、长沙诸产粮郡漕粮由城陵矶改到汉口交兑,汉口成为了湖广漕粮的储存和起运中心。同时,因生产力的发展,江汉平原大量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湖广地区粮食迅速增产,两湖的稻谷不仅能满足本区域的城镇,还大量输往长江下游手工业发达的江浙地区,以致“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都变为了“湖广熟,天下足”。湖广向来食用淮盐。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朝颁行“纲法”,实行商人按限定额、口岸运销淮盐的转输制度。在纲法规定下,原本江苏仪征所出产的淮南纲盐,应该在武昌金沙洲集中并转运至湖北各县。但由于金沙洲难停运盐巨舟,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全部改到汉口卸船,每年分销淮盐4亿斤,汉口也成了“楚商行盐”总口岸。(9月17日更新)这里再插一句,金沙洲在哪?金沙洲其实离鲇鱼套不远。金沙洲大约是在元末明初出现在武昌城外,在明朝是比较重要的港口,随着慢慢淤积后和古白沙洲一起成为了武昌这边的陆地。而现在武昌三环线的白沙洲,其实和古代白沙洲没有任何关系。金沙洲还留下了一个地名,名为“八铺街”,在清光绪九年(1883年)《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上可以看到金沙洲西至鲇鱼套,而如今八铺街路和鲇鱼套路则是连在一起的。这些主要商品的转运、交易带动了其他各种产品的贸易,使人口大量聚集,汉口迅速发展,超过其他历史更长的城市,成为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市场。于是在清初,有人称汉口为"天下四聚"之一。有一句描述汉口的重要区位优势的话,是这样说的:"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唯汉口耳"。也有详细论证汉口对周边影响之广的文字记录:"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南(皖赣)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 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熊伯龙,因汉口连通上下的地理位置,首次提出汉口为“九省通衢”的说法,之后,乾隆《大清一统志》将汉口称为“往来要道,居民填溢,商贾辐辏,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繁荣的汉口,吸引了大量来自外国的旅行者们。他们留下的文字记录,也成了我们观察过去汉口的重要途径。初到汉口,武汉三镇独有的“滚滚长江穿城而过,龟蛇二山隔江相对”之势让人震撼。美国《纽约时报》记者T.W.K在新闻特写《在大清国的心脏旅行——扬子江游记》中,提到他曾看到的美景:“前天日落时分,我去登山,在山上逗留至夜幕低垂。脚下是滔滔的江水,滚滚流向海洋。在扬子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我能遥远地追寻到江水那弯弯银丝般斜穿过绿色平原的缕缕痕迹。往西望去,是夕阳光芒照耀下的重重山峦,低低的天空中飘浮着金色和紫色的云彩。往南看,则是炊烟袅袅的山村,再往前便是高墙矗立的武昌城了。”当时的汉口从汉水至长江沿岸约20里无遮蔽地带,停泊的全是首尾相连的船只。从武昌和汉阳看过去,似乎就是固定的一大片。对于这一景象,T.W.K是这样写的:“……汉口是清帝国中部一个非常大的贸易中心。据说原来汉口附近的江面上飘满各式各样的船只,非常稠密。一个人去散步,可以从这条船的甲板上跨到另一条船的甲板,然后一条船一条船的走下去,连续走几个小时也不会掉进水里。而眼下,我被告知,港口里停泊的船已远不如以前那么多。然而我仍看见江面上各式船舶的桅杆如森林一般密集。”除了景美船多,汉口的商店也是旅行者们观察的对象。W·阿瑟·考纳比在他所著的《漫游华中》写道∶“有些商店确实好。在英格兰你几乎看不到比这更高级的门面……一些商店装有光滑的百叶窗;许许多多的窗子都面对大街敞开着,经过时瞥一眼,我们就能看到商店里许多的货物和顾客。”而因商业所形成的汹涌人流也为到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胡克神父写于《中华帝国旅行记》中:“异常的喧闹……在汉口的各个角落,到处熙熙攘攘,人群是这样的拥挤,以至于要想穿过他们中间寻觅去路必须费很大的劲。”但即便面对汹涌的人流,人们对汉口市容市貌依然感觉不错。劳伦斯•奥利芬特在《1857—1859额尔金伯爵出使中国、日本纪行》写道:“汉口的街道比我在清帝国任何其他城市所看到的都要好。街道铺得很好,像波斯、埃及城市一样,街道上面用席子覆盖着,但仍然足够宽,显得明亮而舒适。”30年后的1887年,一位署名为“新来者”的人写信给《北华捷报》说:“即便考虑到汉口街上的拥挤,它给我的印象还是非常干净的”,并推测说那些抱怨中国城市肮脏的人,一定“非常不了解伦敦”。总而言之,以水运之便,集散周边商品,联通上下游诸省,这使得汉口在开埠前,就成为“九省通衢”,这样看来,你觉得码头对于武汉来说重不重要呢?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汉口港是清朝最大港口,超过上海港:中国最大内贸港,第二大外贸港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9月 14, 2023 7:23 pm

1.江汉关博物馆:《江汉朝宗:武汉城市现代化历程展览解读》,武汉出版社,2016年。

2.湖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贸易》,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92年。

3.硚口区地方志办公室编:《汉正街与汉口城市》,武汉出版社 , 2017年。

4.【美】罗威廉著/江溶、鲁西奇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5.刘晓航:《大汉口 东方茶叶港》,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15年。

6.樊枫:《老武汉·新武汉》,河北美术出版社 , 2018年。

7.姚伟钧,任晓飞:《老武汉的商业民俗》,《武汉文史资料》,2007年第11期。

8.张珊珊:《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以主要出口商品为中心》, 2007年。

9. 廖力贤:《武汉三镇商业中心的形成与变迁》,《武汉文史资料》,1997 年第4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