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渡桥旧话

大武汉
回复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六渡桥旧话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二 8月 18, 2020 4:44 am

六渡桥是汉口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段之一。这里既有大商场六渡桥百货公司,也有六渡桥邮政局、六渡桥医院、二路电车六渡桥站以及六渡桥文化用品商店、六渡桥印刷厂、六渡桥小学、武汉市乡镇企业六渡桥经理部等等。人们常问:既然这一带有这么多单位用六渡桥命名,怎么看不到桥的踪影呢?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汉口历史上的玉带河说起。

历史上汉口镇的地势是南高北低。除了西南临汉水、东南滨长江之外,在镇后还有“水涨千重浪,水退满湖荒”的后湖等一片湖区。清代诗人曾经用“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泽国舟为市,人家竹起楼”及“汉河前贯大江环,后面平湖百里宽”等诗句,描绘当年汉口镇的水乡风貌。每到夏秋水涨,汉口镇的四面都被大水包围。明崇祯八年(1635)以前,汉口镇只有前面的汉水堤和长江堤。为了防御后湖水患,汉阳府通判袁焻在镇后(今长堤街一线)修起了一道长堤。由于筑堤要大量取土,堤外取土的遗址就成为排除渍水的处所,加上汉水由硚口注入,因而形成了一道长渠,沿着今长堤街与东堤街,流经10余里,到今海员俱乐部附近(旧名堤口)入长江。人们因渠水逶迤如带,名之为玉带河。随后在河上陆续建起了30多座木桥和石桥,六渡桥就是这众多桥梁中的一座。

清嘉道之际(1820年前后),硚口外泥沙淤积日高,玉带河逐渐淤塞。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京汉铁路通车,汉口镇的市廛向北大面积发展,六渡桥一带相继填平成市,桥也随之湮没了。六渡桥虽早已湮没,但这桥的名称却作为地名一直流传下来。对于这种名存实亡的现象,地名学称之为“虚地”。直到现在,群众仍把江汉区中山大道中段与三民路交汇处及其附近一带,泛称六渡桥。它已成为约定俗成的区片名称。

50多年前,有人曾就这桥的名称作过调查,结果发现这桥有“陆渡桥”、“六度桥”、“六渡桥”、“六道桥”、“绿豆桥”和“六斗桥”等六种写法,每个名称都有它的来由。

为什么叫“陆渡桥”呢?有人说这是根据玉带河上所有桥梁修建的先后排定的,这种说法不可信。《续汉阳县志》明确提到:玉带河上最早出现的是宏膺桥,其次是喻义桥,再次是九如桥,万寿桥、陆渡桥和广益桥等等。如果按这些桥修建的先后顺序来看,陆渡桥分明位列第五,怎么说它第六呢?(“陆”为“六”的大写。)再说在它前后修建的两座桥,都没有叫伍渡桥、柒渡桥,为什么唯独这桥要用序数来命名呢?显然说不通。

曾经有些人把这座桥叫“六道桥”,说玉带河上所有的桥,按排列顺序,它刚好是第六道。这说法不知起于何年,也不足信。据文献记载,原玉带河上有32座桥,自西往东数,这座桥是第25道;从东向西数,它是第8道。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添建“迁善”、“归仁”两桥,再由西朝东数,这桥是第28道;从东往西数,它又是第7道了。所谓这桥是第6道之说,纯系牵强附会。

还有人说前进一路的路口,有条巷子叫六桥坊,说明这座桥是因此坊得名。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说法。因为六渡桥湮没多年后,才有六桥坊这条巷子,显然是坊因桥名,绝不是桥以坊称。

另有一种说法,这座桥之所以叫六度桥,是由于附近有个六度庵而得名。正如玉皇桥、广益桥、三元桥的命名,是因为邻近有玉皇阁、广益祠和三元殿的缘故。对照清末民初汉口的地图来看,这种说法较为可信。至于后来又出现六渡桥的写法,其原因可能是:度与渡虽然字义有出入,但其字音相同。既然有始作俑者,把六度桥讹写为六渡桥,其他的人也未深究,以讹传讹,沿用至今。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这座桥又称绿豆桥和六斗桥,与民间传说有关。

相传从前桥边有大片的绿豆地。因为绿豆的售价比大米高,种绿豆的人忍痛将绿豆全部卖掉买米,借以养家活命。当时这里有首民谣:“裁缝穿的衣裳破,木匠冇得板凳坐。莫看种的绿豆多,冇得绿豆熬汤喝。”热天喝绿豆汤,用来防暑降温,是汉口民间的老习惯。这首民谣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穷人的苦况。

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这里原来没有桥,一个贫苦老汉的独生儿子替雇主做工,夜黑涉水回家,不料河水暴涨,昏黑不辨深浅,不慎跌倒水中淹死。老汉悲痛欲绝,他想到别人有子孙,不能让别人再遭这种不幸,决心募捐修桥。他的精神感动众人,不到半个时辰,就收到六斗米。接着有很多人捐钱捐木料,居然把桥修好了。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就叫它叫六斗桥。

历史上的六渡桥究竟在哪里?40年代,有老人说:它是在中山大道以南,长堤街以北的三民路。可是这种说法太笼统了。因为三民路全长286米,而六渡桥的跨度不过只有10余米,人们无法从这种介绍确定这座桥到底是在三民路的南端、北端或者中间一段。

60年代,有种流行的提法:认为这座桥位于现在三民路的德华酒楼与会宾酒楼之间。它虽然在北边排除了从德华酒楼到中山大道的这一小截路;在南边排除了从会宾酒楼到长堤街的这一小截路,但是两座酒楼之间的距离仍然相当长,还是没有把桥的具体位置说清楚。

根据近几年新发现的资料来看,原六渡桥应该在会宾酒楼以南,长堤街以北,位于三民路西侧的江汉区百货公司门前。虽然这和60年代的说法不一致,但经过研究,却与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相吻合。

“小桥尽处临荒冢,月冷黄昏淡淡风。”清末的六渡桥一带,一边是东倒西歪的几户竹篱茅舍,一边是棺木暂厝其间的肖家垸义冢。然而,历史在前进,城市建设在发展,如今的六渡桥,已经是商店林立,车水人潮,旧貌换新颜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