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大武汉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7月 15, 2020 6:57 pm

知道城市演变史,就知道了城市的来历和它大小的原因,大家看五百年来中国城市,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只是有点微调比如苏州变上海也只是咯了60公里,武汉一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南北最主要官道的中心点和长江的中心点。中国这种大陆国家一直就这样了,变化来至于海权兴起,和海洋贸易,沿海崛起,武汉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可算沿海,如果中国同世界同步进入海权,大家想一想武汉是三百年之内陆总出海口,武汉不是现在这样。从长远来看武汉这种陆权,海权(偏重陆)复合中心,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偶尔有偏差,但很快会历史纠正(改革前30年是中国最特殊时期)。自从海权以来,世界老大都是陆海复合大国,如果想NO1,必然海陆都争,偏重陆。武汉一直在这里,长江没有跑,中国人口分布没变,也还是人口经济中心。所以从回前五是必然的。
附件
huahuairport20230905.jpeg
144128bjw5ns1z1lwll52w.jpg
download.jpg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7月 15, 2020 6:59 pm

未来十年,北上武广深

现在深圳有
吹嘘之言把,过去几年深圳房价带动全国暴涨,各类地产软文都在吹嘘深圳,深圳泡泡
被吹到天上了,现在正好是深圳泡沫撑的最大的时候。深圳那边中小制造业多,几个主
要的大公司都遇到发展障碍了,比如说腾讯今年股价跌40%,未来还会跌,腾讯就一个山
寨软件厂,没什么核心科技,其总裁马化腾的目标就是赚快钱,现在也遇到问题难以解
决了,未来会咋样不好说,过去几年赚钱的游戏被打压,微信已经红利吃完,流量端优
势被今日头条,等等各种兴起的新媒体逐步瓦解,今年锤子的小小子弹短信把腾讯惊
的蛋疼,因为只要出现一个其它新的即时通讯软件流行起来,腾讯就完了。华为中兴遇
到的问题是核心技术突破的问题,这是机会时代后必然遇到的问题,因为特殊原因深圳
过去几十年是中国地区最能抓住机会的城市,而且抓住机会迅速把泡沫放到最大,现在
深圳正是泡沫最大的时期。基础核心科学这个问题短期很难解决的,解决这个核心问题
最有可能还是在上海或者北京,目前最基础的科技大部分都在北京上海,这类核心人才
基本上都是往北京上海培养,并且回国的核心才都是往北京上海去的,全国科学院院士
最多的地方是江苏,最近贸易战被曝光炒的很火爆的千人计划,都是要往北京上海去,
连航母都是在上海造的,上海的重型科技,深圳估计连边都摸不到一点,连华为的芯片
也是在上海研发的,现在中国芯片研发主要在上海。基础科技是内功,突破很慢,是系
统工程,从教育,人才选拔,投资,潜心研发试错创新,是真正爱好科技有悟性天赋的
人长期修炼浸润的结果,需要多年的冷板凳,而不是去赚快钱,但一旦突破就很容易长
期占据优势,硅谷是怎么形成的,大家可能还不知道,那是美国军方基础科技研究民用
的结果,冷战大量的基础科技成果需要找到民用出口,在华尔街资本推动下形成了硅谷
,其内核本质还是基础科技推动的,后来还有有全球一流斯坦福大学。深圳这种一开始
就是中低端赚快钱的城市风格跟基础科技需要的因素正好相反,深圳没有搞核心科技的
潜力目前,深圳想真正成为硅谷,缺少真正的内核,只能算是披着硅谷的皮,其中国硅
谷的称谓可谓是只有其名和皮,没有其实,深圳大部分所谓创新都是很低端的创新,大
部分只能算是创意。其在中国的科技内核目前还是在北京上海去找。

论核心基础科技,虽然中国目前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但是国内基础科技深圳真的是排
不上号,连南京,武汉,甚至西安的基础科技都是比深圳强的,深圳只是搞应用技术和
二次开发山寨很强。深圳地小,只能做个特区吧,随着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深圳的
政策优势会相对降低。医疗和教育水平很低,对教育和医疗重视的真正的核心人才不会
去深圳,真正的人才还是在北京上海的多,去深圳的那些人很难说是核心科技人才,都
是应用型的人才,深圳说是高科技城市,其实很多都是伪科技,山寨而已,二次开发,
赚快钱的,赚快钱的时代要过去了,华为现在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深圳其它以华
为为榜样的其它电子公司都是不用说的,贸易战对深圳影响也是最大,因为深圳贸易出
口占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靠欧美市场活着。现在房价还搞这么高,目前90后还会去深
圳,不过绝大部人都会回去,95后在深圳很难呆的长的,深圳那群山寨老板很难真正吸
引到95后,95后不会像80后70后那么傻,受不了气的,说不定95后会和山寨老板发生冲
突。00后估计去深圳的就少了,到00后比90后少很多人。未来十年深圳山寨模式走不下
去的,会出现大量山寨公司被现实扫出的局面。目前四个一线里面深圳未来前景最不看
好,泡沫严重。

另外中国发展也遇到节点,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方向性趋势是改革开放,以人口红利形成
的制造业外贸出口,和房地产需求形成的地产业,沿海城市成了这几个趋势的得利者,
深圳正好是这个趋势的最好见证,但是过去以人口红利进行的外贸出口模式和房地产经
济已经到了颈瓶,而深圳正好就是借这几个优势发展起来的,深圳这个地方是无数内地
年轻兄弟姐妹的血泪血汗堆积起来的,深圳房价泡沫可谓全国第一。未来中国要成为真
正的强国,必须向内需时代迈进,任何世界霸主都是内需为王,有强大的内需市场。

时代在变化,未来中国真正强大,就是三个方向性趋势,一是内需为王,二是高科技基
础科技突破。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市场开放发展,人民币成为世界强势货币,一带
一路是这其中的一个小因素。

先说一:内需为王,这个显然国家已经定位长江经济带,中国的腰部地区,腰壮则体强
,未来长江经济带会顺势崛起,这个以高铁为主要连接纽带,现在正在打造沿江高铁,
这里面的武汉和长三角占据绝佳地理位置的地区会高速发展。显然武汉等中部地区会崛
起,你打开中国地图,就是个弱智儿也知道在武汉这个地方发展内需最佳,未来武汉高
铁4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地区和绝大部分人口。当然长三角地理也是绝好,广东搞粤港澳
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地图上很小的,显然不如长三角的大湾区,上海背靠的是整个长
江和苏浙,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面向世界。长三角会取代过去深圳有的优势。现在深圳
唯一的优势还是政策优势,但是随着深化改革,内陆地区的官员也不是傻子,会顺势改
革抢夺优势。随着武汉重庆成都杭州南京西安等二线重地的崛起,显然深圳这个移民城
市的人口会大量回流,过去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去深圳最多的地区未来会人口回流,
现在一旦人口回流就很难再去深圳了,是深圳人口最高峰期,现在很多80后还在死磕深
圳,深圳阶层已经固化,死磕深圳还不如去新一线城市抢先占据位置,但是95左右的人
很灵活了,对深圳没有任何感情的,反向新趋势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回去,这个是大趋势
,做投资的人都知道,新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我们做外汇的知道这个原理。我们
做外汇的,我们很多客户是深圳那边的老板,现在很多都在开始选择回到中部,有些较
大的全国分部多的公司都把年会选择在武汉开,这样节省成本,节省时间,这个更能从
细节进一步说明问题。

再说二:高科技突破,这个上面已经说过了,国家会集中精力在北京上海突破,不会分
散精力,核心人才依然都是在北京上海,真正的核心人才不是通过钱能买到的,深圳有
钱你能买到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人才吗,显然不可能,深圳也诞生不了这样的人才,杨
振宁回国也是去北京。主导这个世界发展的还是基础科技突破。深圳是应用型,北上的
高科技突破后可以拿到深圳去应用赚钱,但深圳去突破基础高科技这个就很难,深圳没
有这份天赋,深圳天赋是应用赚快钱,其内核还是电子制造业或者电子制造服务业。

最后说三:金融方面,金融市场是经济的核心,“外汇市场”又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未
来主要目标就是RMB在外汇市场成为强势核心货币,任何国家成为世界真正强国的标志
就是本国货币的崛起。过去伴随日不落帝国的是英镑的全球霸权地位,英镑霸权在“外
汇市场”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二战后布林顿森林会议在“外汇市场”被美元霸权取代
,美元霸权是其全球霸权的标志,美元霸权也支撑着美国的经济金融和科技发展,美元
霸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形成美元霸权后,过去几十年发动的所有战争都是为了美
元,朝鲜越南战争主要对付威胁其美元霸权的苏联,失败后不得不转向和平演变方式,
打南联盟主要为了打击刚刚诞生的欧元,打伊拉克和阿富汗主要为了在中东地区维护石
油美元。当然我们中国要真正成为强国,RMB要在全球外汇市场成为强势核心货币之一
,目前在外汇市场目前全球有7个主要货币,美元是核心,是霸权地位,另外欧元,日
元,英镑三个是主要强势货币,加元,瑞郎,澳元,纽元等跟随核心或者强势货币成为
四个重要货币,另外黄金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个主要货币。RMB首先要成为类似欧元地位
的货币,长远来看成为和美元对等或者超过美元的霸权货币。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心主
要在伦敦,纽约,东京三个地区,巴黎,新加坡,香港等算是重要地区,但是RMB要崛
起必须要出现和伦敦纽约东京对等的交易中心,这个地区显然是中央主导下的上海,深
圳离这个差的太远了,只是在一带一路占点的地区性优势,这个优势还要跟着香港取得
的。上海会在中央的主导下成为和纽约,伦敦东京对等的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金融
方面深圳会被北京上海甩的更远。

这三个方向是中国未来的大趋势,未来城市的发展都是围绕这三个趋势来进行的,能顺
着这三个趋势的城市和地区会成为新的中心,北京上海还是第一第二,这个是长期发展
的结果,其历史经济科技文化厚重,骨骼粗壮,内力雄厚,地位核心无法取代,还是中
国的泰山北斗,未来三个趋势上依然占据优势,其主导地位并非深圳能望其项背的。未
来内需为王即将崛起的一线城市,武汉,重庆,杭州,江浙地区,会打破过去广东深圳
那边既有的优势。最有可能的格局是北上武广深重杭。当然深圳那边会在一带一路的方
向发展,其对应的目标是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在这些地区想办法占据制造产业链
优势不会取代就好,因为在美国等支持下东南亚印度等地制造业开始发力了,广东深圳
等地要保住这个地位。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7月 15, 2020 6:59 pm

从央企、国企数量看谁才是国家真正的宠儿?北上武广4城上榜

1949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企(在这里说明一下,国企包括央企,央视是国企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存在。)都是我国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坚力量;虽然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企和外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国企依旧是我国经济中的主要框架,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正是因为国企的重要性,因此一个城市国企数量的多少,可以看出该城市在国家战略中定位的高低,国企数量越多,战略定位就越高,反之就越高!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全国主要城市的国企和央企数据各是多少?看看谁才是国家真正的宠儿?

全国各大城市中,国企数量最多的当然是首都北京,国企数量高达369家,不愧被人们称之为国企的大本营;北京不仅仅是国企全国第一,央企数量也多达68家,同样是高居全国第一,作为首都,这先天优势其他地方是没法比拟的。魔都上海以358年国企位居全国第二,略低于北京,但是央企数量只有北京的一半不到,这差距马上就看出来了。中部中心城市武汉以327家国企排名第三,央企数量为25家。南京国企数量为314家,位居全国第四,央企数量为20家;华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广州国企数量位居第五,国企数量312家,央企数量21家。

而西南中心城市成都的国企数量位居第六,达到了285家,央企数量为18家;直辖市天津国企数量276家,央企数量23家,位居全国第七;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国企263家,央企21家,位居全国第八。而东北的计划单列市大连以199家国企数量位居第九,央企数量为14家;计划单列市青岛国企183家,央企数量18家,位居全国第十。辽宁省会沈阳以国企117家,央企16家位居全国十一位。而剩下的厦门、宁波、长沙、深圳、苏州、杭州、西安、无锡和郑州国企数量分列十二到二十名,这9个城市的国企数量均在60至100家之间。

上面看了国企数量,接着再看看各城市国企的营业收入各是多少?18年北京国企营业总收入为75.65万亿,依旧高居全国第一;上海18年国企营业收入为63万亿,武汉18年国企营业收入57.21万亿,分别排第二、三名。而广州、天津、南京、重庆、成都、青岛、深圳和大连分别排第第四到十一名,18年营业收入在30万亿至38万亿之间。郑州、沈阳、厦门、无锡、宁波、长沙、苏州、西安和杭州排名十二至二十,除杭州18年国企营业收入仅18.02万亿以外,其他都在20—30万亿之间。

再看看各个城市国企的职工人数。全国国企职工人数最多的还是北京和上海,分别是254万和251万,吓死人,抵得上一个大城市的人口了。武汉和广州也相差不大,分别是205万和210万人;而天津、重庆、成都三市国企在职职工人数都是190多万人,相差不大;而南京市和深圳国企职工人数分别是128万和125万,与上面几个城市比少了不少。剩下的十一个城市国企职工人数都在100万以下,最少的是副省级城市厦门,仅有24万人。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职工人数,想想不仅仅是经济产值,光是消费对于地方的经济拉动有多?

而在这20个大城市中,国企、央企最终的综合得分来看,北京、上海和武汉综合得分都在90分以上,位居前三;广州、天津、南京、重庆、成都、青岛都在80分以上,分别排第四到第九位,第十是大连。深圳、沈阳、厦门、宁波、长沙、苏州、杭州、西安、无锡、郑州分列综合得分第十一名到二十名。北上武广4个城市可谓是真正的国家宠儿,在国家的战略定位中稳居前四,历来都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城市;其次则是天津、南京、重庆和成都4个城市。在我国最重要的这20个战略城市中,除了4个直辖市外,还有12个副省级城市,另外有长沙、郑州2个省会城市,以及苏州与无锡2个地级城市;这20个城市是我国战略发展重心,在国家城镇体系中举足轻重。而遗憾的是还有3个副省级城市并没有列入20强,它们就是东北的哈尔滨、长春,以及山东省会济南。
附件
file67.png
file67.png (266.81 KiB) 查看 5338 次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7月 15, 2020 7:02 pm

郑州最大的麻烦,是太依赖于富士康。

2018年,郑州市进出口总额615亿美元,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当中排名第四。其中富士康旗下企业出口318.3亿美元,占郑州市出口总额82.5%。

9年前富士康落地郑州后,带来了一大批相关或配套企业入驻,使得今天的郑州,聚集了华为、中兴、天宇、创维、oppo、酷派、魅族等上百家终端智能制造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就此成为郑州最大的经济支柱之一。有数据显示,全球每7部手机中就有1部来自郑州。

富士康是郑州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也是这一条生产链上最重要的一环。但富士康之于郑州,与阿里巴巴之于杭州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因为阿里巴巴不会离开杭州,富士康却可以离开郑州。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郭老板最看重的其实是低廉的制造成本,包括关税成本、劳动力成本、政府优惠政策等。哪里有洼地,郭老板就会到哪里去,跑得比谁都快。

郑州对于富士康只是一个生意场所。当年富士康从深圳搬过来的,现在也可以随时搬到中国以外的地方进行生产。

前阵子大国博弈硝烟四起的时候,郭老板就表示过,若苹果有需要转移供应链,富士康可以迅速行动。所以,富士康是否会跑路,取决于贸易、关税、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没有超过临界点。

郑州将龙头产业命系一家,这样做的风险是很高的。这一点,与台湾省何其相似。

二十年前,台湾是亚洲四小龙之首,科技实力全面碾压大陆。如今能够吊打大陆的领域已所剩不多,集成电路是最为突出的一个,其在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实力不凡。

集成电路算是台湾最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了。这里有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制造商台积电,有全球第一大电子代工制造商鸿海。然而,整个台湾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上极为脆弱,因为单凭美国一家公司就能卡住命门——

一家台积电的营收,能占台湾制造业产值的20%(2016年数据);一家台积电的市值,能占台湾股票市场近20%的权重。而台积电最大客户是苹果,鸿海主要客户也是苹果。苹果销量一波动,整个台湾股市都要抖三抖。

作为一个典型的“浅碟子经济体”,台湾受制于有限的市场、资源、土地,很依赖于外部经济。一旦全球大环境下行,经济就容易遭受重创。

自2019年开始,郑州变得特别有底气,其GDP破万亿,人口破千万,让它激动地官宣:“请叫我特大城市”。

但是基于这样一种风险,郑州能够走多远?

这几年,郑州发展迅猛,很大一个原因是它搞起了房地产生意。

2016年至2018年,按照房地产开发投资/GDP去计算房地产依赖度,郑州每一年都名列前茅,排在全国第三~第五名,比所有的网红城市杭州、成都、合肥、武汉都要高。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每年都有大量务工人员洗脚上田,来到省会郑州。城中村是他们最好的落脚城市,有时候一个村常住人口可以超过一个县城。

不过,“一天不挖沟,不叫郑州”。郑州在城建上大拆大建,全市一年可以拆掉100多个村,拆除建筑垃圾量1亿多吨,差不多可以填满一个阳澄湖。

仅仅用4年时间,郑州四环内大约175个城中村全部拆迁完毕。市区内几乎见不到一个城中村。那种包子铺热气腾腾、电线杆眼花缭乱的人间烟火气,彻底消失。

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隆声,几十万郑漂散落四方。以至于有人控诉说,在没有城中村的郑州,活的像条无家可归的狗。

在你黄局长看来,郑州的拆迁速度简直惊为天人!如果是在法制环境、契约精神良好的深圳,别说100多个了,一年能拆掉一个村都算是顶呱呱的政绩了。

这种秒杀所有珠三角城市的速度,依靠的是权力的绝对俯冲。只是自上而下地强势推动,难免会诞生一些“血与泪”的人间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

目前,郑州的城中村改造接近终章。由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模式,没办法继续高歌猛进了。

接下来,郑州的房地产文章,只能靠自然涌入的城镇化人口。这座魔幻现实主义城市的经济轴心,势必要逐渐回归到由原有的产业结构支撑。

在产业方面,郑州极难超越武汉。

说来也巧,两个城市的前两大支柱产业,都是汽车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但不管是量还是质,郑州都比不上武汉。

武汉汽车装备制造业的龙头是东风汽车集团,该公司位列世界500强第82名。围绕着东风,武汉聚集了法、日、美、自主四大车系、五大整车企业。2018年武汉生产了170万辆汽车,占全国6%,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

郑州本土培育的汽车龙头是宇通集团,专业生产客车,其耕耘垂直的、非大众的领域,必然抵不过东风。郑州汽车业的重要成员还有郑州日产,但后者本身就是东风汽车的控股公司,追溯起来还是武汉给与的养分。

郑州的电子信息龙头是富士康,关键词为手机制造,“代工”色彩浓。武汉的电子信息产业,关键词为半导体,拥有长飞光纤、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新兴高科技公司。

恒大研究院的任泽平指出,长江存储基本代表了国内存储芯片的最高水平;华星光电主攻中小尺寸显示屏,代表世界可量产显示技术最高水平;长飞光纤的光纤、光缆及光纤预制棒三大主营业务问鼎世界第一。

在大国博弈中,中国要想不被“卡脖子”,一定会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优势,扶持新兴的前沿科技。武汉以“光谷”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比之郑州更代表了科技的前进方向,必然会得到国家层面的更多关心,其产业发展就更有后劲,更有延伸空间。这一块内容,我接下来还会详说。

此外,武汉和郑州都是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城市,两个地方的国有经济强弱,有国家布局、历史惯性和城市地位的因素影响,如果比拼这个有失公平,我们可以看一下市场自发成长的民营经济。

2017年,郑州民营企业前19强的营收共2171亿元,武汉为6321亿元。郑州仅为武汉的1/3。

当然,企业营收存在市场波动,双方所处行业的周期不同,规模也会时大时小。关键是郑州的产业结构、产业集群的层次,有没有比武汉好。如果产业前景可观,落后就只是暂时的、短期的,放长远来看完全有机会弯道超车。

遗憾的是,郑州在这方面的潜力不算特别大。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郑州前19强民营企业当中,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公司占了6个,换句话说,有三分之一是搞房地产生意的。食品相关行业占了4个,五分之一是卖农副食品的。

而武汉这边,关键词除了建筑业之外,还有医药业。武汉民营经济最强的板块,其实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医药业。另外武汉还有金融、能源、电子公司进入榜单。比之郑州,武汉民营经济的头部阵营更有现代化色彩。

所以,郑州在民营经济上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规模”上。

武汉这座城市极具特色,它是中国逐步走向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最具有“东亚模式”气质的城市。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武汉市完成进出口总额 2146亿元,其中出口额为1272亿元,这个水平,跟广东一个四五线城市江门差不多(1123亿元)。

其实,武汉完全有条件做到沿海城市的水准。作为九省通衢,武汉遏住千里黄金水道长江的咽喉,运输网络发达。而20世纪后半叶,集装箱引起了航运物流的标准化革命,使得工厂不必为了节省成本而集聚在沿海地区,内陆也得到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会。

但是,郑州的出口依存度可以达到25%,排名全国第十六位,跟郑州的GDP排序几乎一样。而武汉的出口依存度却只有8.5%,远远落后于其他特大城市。从这个数据看,武汉是一座非常内向型的城市。

历史上的武汉,可不是这样。

自清末洋务运动以后,武汉的工商业不断繁荣。民国期间,武汉是中国第三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史料记载,作为中国5个通商口岸之一,汉口港的国内外出口船只一度接近万艘。其商贾云集,舳舻千里。

曾经的武汉,对外进出口贸易额长期位居全国第二。为什么今天的武汉,变得如此内向?

原因,就在于武汉经历过计划经济的洗礼之后,越来越习惯和受益于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自上而下注入势能。

不管是上世纪的“中国钢城”,还是21世纪的 “中国车都”,武汉在中国工业版图上的重镇地位,背后都有行政力量的重要作用。

权力深刻塑造了武汉的城市性格,也定调了武汉的发展轨迹。

第一。在中部六大省会中,唯有武汉被赋予副省级城市地位,行政级别高,虹吸效应、黑洞效应也更强。

像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从宜昌搬过来的,东风从十堰搬来,中国三江航天集团从孝感搬来……

06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所所长秦尊文调查发现,湖北全省163家上市后备企业中,95%计划近年内将总部迁至武汉。无怪乎有人说,“穷全湖北之物力,成大武汉之威名”。

第二,它造就了武汉 “国强民弱”的经济结构。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武汉前15强企业当中,国有企业占了80%。

两个因素注定了武汉只会走上内向型的发展道路。一则海外风险大,不愿意出去。国有资产本身是保守型的,极度追求稳定;二则国内有市场,不想出去。依靠国有经济的优势地位,日子过得还可以,在国内有人接盘,没有动力出海开疆辟土。你想一下,潮汕帮为什么能垄断东南亚多个国家的富豪榜?这个跟潮汕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向内无开拓空间,只好向外扩张。

“东亚模式”托起了武汉,其实是有好有坏。

坏的地方是,经济活力有些僵化,比不上深圳、杭州。好的地方在于,追赶速度很快,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正在进一步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深化自贸区实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取消诸多领域股权比例限制。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化后,中国的本土产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

举个例子,贸易摩擦打响之后,特斯拉“超级工厂”马上就被允许独资落地上海浦东,预计今年底投产Model 3。以后特斯拉的中低端产品不用交关税,就能直接在国内市场销售,它的到来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在这种情况,国家意志必然会出手,去扶持体制内的创新力量,它有这个路径依赖。而且市场经济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失灵的时候,尤其是在投资大,回收慢、风险高的高精尖产业,民营资本并不愿意进入。如果没有国家意志的大力引导和扶持,几乎不存在弯道超车的先例。

纵观二战后的产业史,日本的存储器、韩国的液晶面板、中国台湾的芯片制造,之所以能够其打败先发国家挤占高科技领域,就是因为有行政力量的强力介入和干预。这种“东亚模式”,是后发国家/地区成功追赶世界最前沿水平的关键密码。

而武汉布局于光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等行业的公司,恰好有很多都是国企。在“中国制造”崛起过程中肯定是最受益的。

尽管河南省不管是GDP,还是人口,都要强过湖北省。不过,郑州要追上武汉,极难极难。

因为武汉比郑州厉害的地方,不是同样的产业武汉更“大”,而是同样的产业武汉更“新”。

就像我上文说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武汉能拿到更多资源:来自国开行的长期低息贷款,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各大部委的支持,中央的关照……

今天全球的技术更新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对基于旧技术的产业形成毁灭性的颠覆。

《光变》一书提及,在CRT显像管技术时代,中国曾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通过购买技术转让、合资的方式,建立起全球规模最大的彩色电视工业,价值链95%在本土生成。2007年液晶显示器技术兴起后,中国彩色电视机工业被杀得片甲不留,八大彩管厂纷纷萎缩倒闭,价值链的80%又再度转移到国外,中国沦为加工厂,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所以,只有布局下一代产业,城市才有未来。对武汉是这样,对中国也是这样。

在这场中部崛起的大戏中,长沙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得到的政策不如武汉;合肥的体量只有武汉一半,要填上这个沟壑还需要很长时间。太原、南昌就更不用说了。

至少未来十年内,武汉作为中部龙头的地位,不可动摇。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7月 15, 2020 7:03 pm

就我现在观察,很难说武汉不是未来的一线城市,理由如下:

(1)交通区位,武汉的水陆空交通均拥有极大优势。水,武汉在我国最大河流长江和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交接点,航运价值自不必说。陆,目前武汉市最重要的铁路中心,铁路发送旅客人次、货运量都是全国第一,远超第二名广州,武汉现在拥有三个大火车站。空,武汉正好处于北京(华北人口中心)—广州(华南人口中心),成都(华西人口中心)—上海(华东人口中心)航线的中心,未来也理应成为亚特兰大那样的重要的空港。除了武汉,很难找出水陆空交通三中心交于一点的城市。

(2)水资源意味着人口。武汉水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城市,也是世界上超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中水资源最多的城市,离南水北调的中心丹江口水库也是很近(如果没有丹江口水库的南水北调,京津很可能因为水资源不足而承载不起那么多的人口)。有这样的水资源,再发展个两三千万人口根本不带怕的。

(3)教育、科研实力强。武汉不仅是中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武汉有84所高校,120万学生,平均九个人里有一个大学生,这个数据在广州(中国第二)则是113万,北京则是89万,上海则是66万,东京都会区则是74万,纽约都会区则是59万。据我调查,武汉2个985,7个211高校留在武汉的就业率不低于30%,虽然留在武汉的比例并不太高,但是也是优质人才的输送。武汉的人才储备、科研实力基本不是问题。

(4)武汉经济腹地极为广阔,离我国主要一线城市有距离。江汉平原本就巨大、人口众多,加上湖南、江西的平原也基本联通江汉平原,所以武汉在华中地区的腹地很是广阔。而且按照经验和区域经济理论,世界其他国家的一线城市并不扎堆,而是很分散的,就美国的三个一线城市纽约(东北老区)、洛杉矶(南加州)、芝加哥(五大湖区)来说,三个都不是很靠近的城市。打个比方,上海就是我国的纽约,广州就是我国的洛杉矶,芝加哥是哪一个呢?我觉得很可能是武汉。目前华北有一个一线城市,华东有一个一线城市,华南有三个一线城市,华中迟早会有,这一个城市最好的选择就是武汉。当然,经济腹地人口众多的西南也迟早会有这样的一个城市——成都,我很看好成都发展成为未来的一线或者1.5线城市,起码远超其他二线城市。

(5)武汉历史上极强。在改革开放前,武汉已经是长达数百年一线城市。明代农业中心由长江下游向中游转移,由“苏湖熟,天下足”(此处指的是湖州、太湖)变成“湖广熟,天下足”(此处湖指的是洞庭湖)。加上明代汉江改道,汉江北部的芦苇滩逐渐发展为工商业城镇,汉口横空出世(这里面也包含汉阳为何叫汉阳而不是汉阴的原因),汉口凭借江汉合流、江海通津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长江中游最重要港口,在明末位列天下“四大名镇”之首,当时(明末)是和帝都北京并驾齐驱的一线城市,史料记载“(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物,皆由此焉转输”。

随着李自成进京后,北京GG。清代初期苏州得以长足发展,所以直到晚晴太平天国攻入苏州以前,全国也只有汉口和苏州两个所谓的“一线城市”。太平天国军队入侵苏州后,苏南商人纷纷逃往上海,苏州GG,上海崛起,此时的一线城市是上海和汉口。我想说什么呢?纵观历史,数百年来,汉口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地位从未变过。如果城市是男人的话,汉口是最持久的那一个。

汉口开埠后,武汉对外贸易量占到全国十分之一,当时的武汉还是“海洋城市”(下方(1)使得武汉变成“内陆城市”)。汉口直到1937年前也是在上海之后、天津之前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外国人称为“东方芝加哥”,并且在世界十大超级城市的评选中(没记错的话,这是美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上海、武汉双双上榜。当时国人对汉口的评价为“驾乎津门,直逼沪上”。1937年天津超过武汉,方才形成“沪津汉”的一线城市格局。这一格局,一直保持到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先富带后富,给我都往东南沿海搞”,武汉GG。

不利因素

(1)航运优势在巨型轮船处很难发挥。武汉虽然是长江和最大支流汉江的交接点,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航运枢纽,但是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净空高度24米,万吨海轮是过不去的,致命的是,这条大桥的修建,导致南京上游几乎所有的大桥净空高度都修成24米(因为你下游这个24米过不去,上游再修60米也没啥用啊),长江在南京上游的航运优势遭到极大削弱。武汉也随着这个大桥的建立,由“海洋城市”变成了“内陆城市”。

对比一下,上海长江大桥却有70米之高,可以容纳万吨海轮来往,从这个层面说,长江只是南京—上海段海轮的俱乐部(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前三的大港口),和南京上游无关。不过1957年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净空高度18米,导致武汉上游的大桥都修成18米,也降低了武汉上游航运价值(不过话说回来,武汉上游荆江非常危险,本就航运价值有限)。不排除这些矮桥未来拆除的可能性。

(2)城建或者环境。

武汉留不住人才,主要是武汉现在环境的确一般。很多人将武汉称为“全国最大的县城”,实属是改革开放前期城市建设的遗债。武汉市内密布很多风光秀丽的湖、山,本来应该拥有一流的好环境,现在却难比国内好的环境的城市,如杭州。

然而据我所知,武汉并非一开始就如此,一些名人的回忆录和当时的记载都指明武汉在清朝、民国时期湖泊污染很少,东湖水也是清澈见底。具体什么时候湖泊受到污染,我觉得应该是建国后对武汉布置了很多重工业造成的结果,同时填湖也造成了湖泊面积极速流失。

其实对武汉的湖泊的水质现在已经在全力改善,我经常去的东湖水已经很不错了。我做一个大胆的估计,30年后武汉应该能利用好自身现存的300多处湖泊(民国时期将近1000处)和数百处山,成为一个拥有一流环境的城市。

另外,武汉的“四大火炉”帽子可以摘掉了,其实武汉并不比其他沿长江城市热多少,论热度前四是排不进去的(四大火炉应该是之前的说法了)。世界范围来看,同纬度带武汉也不比东京热多少,这当然不是我说的,我读过一个民国时期住在汉口租界的日本人内田左和吉写过一本武汉巷史中提到的这一点。

(3)政策,改革开放后武汉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这直接导致武汉跌出一线城市的位次,什么时候能改变并不知道。如果单纯市场发展,没有“给政策”因素的话,武汉应该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他规划武汉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只不过,那个时候是民国的前期,武汉还是第二大城市。

然而就目前中部来看,武汉毫无疑问一统天下。有潜力发展成为一线城市的,天津、南京、杭州可惜离北京、上海太近。成都、重庆的发展我非常看好,但是交通、区位、水资源、教育科研等我仍然觉得和武汉相比有一点点的劣势。毫无疑问,武汉基本没有明显短板,是未来一线城市的有力角逐者。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7月 15, 2020 7:05 pm

上海没有资格到武汉面前叫板了。10年前一条窄窄的黄浦江就可以把上海人阻断在浦西一隅,任农村化的浦东寂寞荒芜。即使在今天绝大多数的上海人仍然拥挤在浦西这个弹丸之地,浦东除了陆家嘴有几座高楼之外,整个还是缺少商业的气氛。在三镇同样商业繁华、同样历史悠久的大武汉面前,上海还怎敢奢谈“大气”二字?

武汉是别人在帮他吹,是孙中山,是美国人。但不幸的是在国内,在目前武汉确实是被有些人死死的压着,什么上海帮呀,什么核心呀什么的,武汉曾经7次和上海以及其他一些城市争取交易所之类的地方设置权,次次失败,凭什么呀?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7月 15, 2020 7:08 pm

前天又来武汉了,说几句,武汉什么时候成为一线城市,如果从GDP和房价、收入方面看,至少得20年,但有些方面,它已是一线城市,有些方面,三五年,也能成为一线城市。

先从城市建设上说,为了见证很多人在网上骂的“大县城”,上上个月,我来武汉沿着三环跑了一圈,当时我写文章说武汉的三环一点也不输北京的四环。上个月,我又来武汉,从汉口的解放大道到武昌光谷,再从华科大走东湖过长江二桥到汉口江滩,当时我写了篇文章说武汉乱,市区的老建筑多,还有到处是工地档板。

昨天,我又从武汉“市民之家”过“金桥”、二七长江大桥经东湖隧道到“光谷青年城”,走了近一个小时,沿途高楼密度完全是一线城市,也没看到一个破建筑,而且那个气派比任何城市都要大气,当我驶上二七大桥,放眼两岸高楼林立,不禁自豪感油然而生,有哪个城市的市中心有如此大如此多的桥梁?有如此壮阔的江面?车行入东湖隧道,忘记了记时,在里面走了很久,我还对朋友说,武汉真牛逼!能在市中心的湖底挖这么长的隧道,我到过的世界其它城市,国内国外,绝无仅有!就我走的这段路,不是繁华的汉口武昌地段,只是武汉的一角,确实很大气。

如果再有人骂武汉是“大县城”,那我就骂你不是瞎子就是痴呆,或者是羡慕嫉妒恨,小气!武汉也是中国的城市,还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城市,我是感到自豪,以后有底气敢邀请国外的生意伙计到武汉看看!

我今天还查了个资料,最新《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公布,华顿研究院和经济日报联手,通过GDP,教育、科研与医疗,交通完善与达通,城建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这五大方面列出中国城市前20强。武汉在榜单内以总分451分超越成都的449分,仅次于北上广深,坐上内地第五城。

还有,武汉在2018年全球摩天大楼(150m)数量城市排名,力压“北上广”位居世界第五。从侧面佐证武汉部分实力。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到武汉不象大城市呢?这里我说三个原因:

一是武汉是老牌大城市,民国时就有100多万人,老建筑多,改革开放后又停滞了二十多年,拆迁改造需要时间和金钱,只能逐步来。

二是武汉是由长江汉江隔开的,城市建筑多而散,它的摩天大楼总数世界第五,但人们感觉不到,太分散了。

三是武汉的窗口规划的太差,很多人是坐火车路过武汉,想看看大武汉究竟什么样,但铁路沿线都是些低矮破建筑,让人大失所望。还有窗口如三大火车站,别人出站中转看看,车站周边都谈不上气派。还有不少游客兴冲冲上黄鹤楼,不仅楼是个现代货,上去看到的长江两岸新楼夹旧楼,不协调,由于黄鹤楼周边限高,不能档住游客视野,这样黄鹤楼周边不许有现代化摩天建筑,况且你在黄鹤楼上是从高处向低处向远处看,肯定感觉不到大气。坐飞机的人都知道,飞机在城市上空盘旋时,你从窗口看到的建筑都很低矮。

如果从科教医疗,产业实力,区位交通,人均GDP(和上海持平)等,完全不输一线城市。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说武汉人穷,这是不客观的,收入与房价有很大关系,香港比深圳富,收入高,但香港的支出特别是房价房租,比深圳高,压力大。同样,深圳的收入比武汉高,但深圳的房价是武汉的三倍,(均价54000和18000),深圳的收入是不是都比武汉高三倍呢?我看今年评的内地十大幸福城市,武汉居首。说明武汉市民对城市的认可。我昨天专门和武汉的亲戚还有两个在武汉的大学教书的同学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他们对现状都还满意,有住房,有房出租,有工资,物价也不高。如果把房价涨到一线城市水平,他们卖套房就是千万在手了。

这次来武汉还有个小任务,河南的朋友托我打听武汉光谷的房子,早些时让做中介的亲戚留意,他大前天发图片说有个盘很合适,200万110平。我顺便帮朋友看看,毕竟能省掉茶水费之类的。私事,本不该说出来,大家也别找我打听武汉光谷房子,我有时候写房价,但不介于具体房子,我不是卖房子的。

总之,武汉要成为一线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市民若对生活满意,无所谓几线城市,那是人造概念。明年军运会,很多现在不了解武汉的人就会真正认识武汉。

武汉如果把窗口建设好,把长江主轴上的规划加快落实,一定能挤进城市的第一方阵,因为它的先天条件是别的城市无法比的。如果你驱车市中心,上面是湖下面是长长的隧道,如果你驱车市中心,浩浩长江上的近十座长江大桥,你没有感觉,那你不是弱智就是伪中国人,连无数老外看了武汉的大江大湖都竖起大拇指!

话不多说,我现在就在武汉光谷青年城后面的荷兰风情园写这篇文章,美女太多,晃来晃去有点影响。武汉成为一线城市需要多久,不会很久。也许国内有部分人不承认,但世界认可就行!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7月 15, 2020 7:10 pm

大武汉能不能够成为一线城市?不能嘴上说,得具体分析。

一、首先要明白,一线城市这个提法是怎么来的,一线城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标准。

一线城市是媒体和专家在分析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时给出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至今没有出处,一线城市不是国家权威部门公布划定的。

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

媒体和专家分析城市是否为一线,主要分析城市的地位,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

二、其次,我们再来分析大武汉能不能成为一线城市。先说够一线城市的方面:

1.从政治地位上说,武汉够一线,武汉是副省级城市,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超大城市。这够一线。

2.从交通区位上说,武汉发达的海陆空公交通,无可比拟的居中区位,武汉也够一线。

3.从科技创新能力来说,由于光谷的崛起,64000多家企业,每天诞生60家高科技企业。还有国家网安基地,存储器基地,商业航天基地,等等,武汉也够一线。

4.从高等教育实力来说,武汉拥有仅次于北京的高校数量(83所),有全国最多的在校大学生(120.3万),率先在全国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局,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武汉教育也够一线。

5.从产业来说,武汉产业结构完整,产品门类齐全,产业转型已初步成功,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国有企业如武船武重等重显实力,武钢获得新生,芯屏网端将形成万亿产业,下一代汽车及零部件和智能制造也将形成万亿产业。从产业上说,武汉也够一线。

6.武汉的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是够一线城市的。在国内,武汉是老牌工业大市,也是唯一能与上海冠以“大”的城市,被孙中山先生定义为犹如东方的之芝加哥。由于近代汉口开埠早,租界林立,商贾云集,到今天安理会几大常任理事国都在武汉有领事馆,英法印等国领导人今年都相继来汉。

7.武汉的潜力是足以支撑武汉成为一线城市的,其优势是21世纪最缺的水资源和人才资源,武汉都不缺,武汉居中,面向全国,只要武汉发展好了,全国的人才都会聚集于此。

以上几点是武汉够一线城市的实力,但武汉在以下几方面还欠缺:

1.城市规划

武汉城市规划零乱,由于长江汉江穿城,流经线路长,形成两江三镇,城市没有一个中心,各区各自为阵,新老建筑交叉,没有都市的气派,只有县城的感觉。如果把武汉的高大上建筑沿长江排列,那武汉的气派秒杀全国许多大城市,根本不输广州深圳。所以陈一新书记提出的建设长江主轴,打造亮点区块,正是切中了武汉的短板。希望武汉早日落实沿江200多栋2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2.城市人口规模

武汉的人口近1100万,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还有几百上千万的人口差距。

3.金融实力

武汉的金融实力与北上广深不在一个层次,虽然武汉是华中金融中心,但金融实力,金融总部,金融创新等都需要很大提升。

4.辐射及带动力

武汉地处中部,周边500公里内无同等规模城市,这个位置有利的是没有城市对武汉形成虹吸,不利的是武汉没有帮手,形不成大规模的吸引力,形不成城市群效应。郑州长沙同处中部,它们也是各自为战,并不接受武汉的辐射,说白了,它们要挑战老大的权威,因为小弟长大了,该另立门户了。

5.经济实力

最重要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武汉的经济实力与北上广深差距太大。2017武汉GDP与上海比差近17000亿,与广州也有8000亿的差距。这个差距十年八年很难追上。

但也不是没希望做一线城市。

一是武汉要保持持续的高增长,迫近与天津重庆苏州的差距,今年上半年武汉的GDP增速为8.2%,要长期保持这种势头。还要看2017年武汉签约的25000多亿投资的到位情况,目前看是不错的,还要看长江存储、华星光电、武汉天马等大手笔投资的效益情况,几家独角兽能不能冒出个大家伙等等,武汉的新经济新民营经济潜力还是巨大的,国企如东风汽车、中建三局、武汉中烟等如果国企能发威,武汉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二是武汉应该扩张,增加武汉的人口储备和经济增长点。武汉有近四十年没扩张,而这期间国内很多城市都是扩张做大的。象重庆成都苏州,不是靠扩张,它们都在武汉后面。

说了这么多,武汉是有实力和希望成为一线城市的。北上武广深不是企业家随便喊出来的,假以时日,武汉不仅能成为一线城市,而且能成为国际大都市。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7月 15, 2020 7:10 pm

参考以前的经验,武汉成为新一线将大大加速,甚至进逼一线城市。疫情历来是经济大爆发,城市崛起的契机,疫情可以淘汰一部分竞争力弱身体差的人,也可以重组社会机制,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在现代社会还能起到曝光率提高,吸收各地资源和援助的神奇作用。

中世纪的大瘟疫就是欧洲文艺复兴大航海宗教革命一大诱因,带来了欧洲的巨大发展。

参考下1988上海甲肝和2003北京非典吧。

1988年,上海爆发甲肝疫情,30万人生病,数目比这次的武汉还多,也出现了各地害怕上海人,不买上海产品的情况。1988年,其实也是上海这个东方之珠100年来几乎最暗淡的时刻,上海开埠以来因为其位置的重要,一直都是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而1949年后,上海也一直是中国的工业中心,上海的上海造是一代人的品牌记忆和优质的代名词。大白兔奶糖,凤凰自行车,百雀羚的化妆品,都是那个时代最时髦商品,称得上一代人的LV。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在80年代大规模的崛起,深圳珠三角在外来投资的拉动下,大规模的崛起,上海的地位远不如以前了,而上海的污染老工业的转型困难都困扰着上海。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中心的地位不断受到南方新兴经济特区挑战,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从1978年的7.48%降为1990年的4.19%。1988年之后,上海的浦东开放就提上日程,当年的上海,浦东就是一片农村,很多人说宁要浦西一张穿,也不要浦东的一间房。如何让外部投资本地企业,甚至本地人愿意去浦东发展,考验着当时的领导人智慧。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随着大量外资企业进驻了中国,上海成为桥头堡浦东成为中国的开放高地,东方明珠再一次绽放光芒,大量的外国企业的进驻和本土企业的崛起,上海人的腰包富裕了,现在上海人如果在上海工作十年以上的,因为经济发展带来的房价效应,家产5百万应该是最起码的水平。

03年非典的疫情,是北京百年难见的灾难。 肆虐横行南方几省市的非典疫情,开始由南向北肆无忌惮的急速扩张和蔓延,像巨大的猛兽一样,不断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大有防不可及、势不可挡的趋势,中国民众如临大敌,人心惶惶,岌岌可危。当时的北京和88年的上海一样也受到了外地人的一些异样对待,北京周边的城市抵制北京人、北京车,廊坊当时挖了一个二三十米那么宽、十几米深的深坑,车子根本开不进去。北京出去的人都要到地方隔离,作为首都人民的北京人也感受了某种不一样的感受。和上海一样,北京在2003年之后也走上了发展的高速火车。北京可以说一直以来都不算中国的经济中心,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一直都在上海和南方。80年代的北京,对深圳上海的经济条件和收入,都是很羡慕的。03年之后因为加入WTO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在03年开启了快车道。而作为中国国企核心所在地的北京,也走上了狂飙突进。北京的几大国家企业,很快就变成了世界顶级的大企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保障。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工商银行,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基本很快都变成了所在行业的世界老大。北京的世界五百强大规模的出现,到现在成了世界五百强最多的城市,完爆了第二名。北京的互联网企业和高科技创业独角兽企业也是突飞猛进,是全世界独角兽公司最多的城市,百度,京东,360,小米,滴滴等高科技企业在北京这块土地上得以发展壮大。而北京的房价也在这波大发展中真正体现了他的价值,每个经历过03年非典的北京人或者北京外地打工者,只要在北京买了房子,现在家产应该基本都在500万以上,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2003年对于北京,就像1988年之于上海,也变成了北京发展的转折点,是北京大规模崛起的先声。

现在的武汉其实也算是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武汉从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游的核心城市,民国时期的绝对一线城市的商埠,后来建国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后来在60年代因为某些事情开始边缘化,一直处于长期的衰落中,一直到满城挖市长开始启动大规模的基建,才扭转这个态势。这次武汉疫情,只要武汉人民坚持住,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支持下,最终战胜疫情,一定也会变成武汉崛起中部崛起的契机。武汉的产业完整度在中国可能仅次于上海,除了飞机产业没有,其他的产业布局都非常先进。从钢铁到造船,从汽车到芯片,武汉都是中国的重镇。武汉长江存储是中国芯片产业布局储存的核心工厂,未来投产会大规模的创造大量的利润和高薪就业机会,武汉的京东方,小米,华为等布局,武汉光谷的光学产业发展,武汉布局的电力电子,机床产业,武汉的二汽的技术积累,都是未来武汉发展的依靠。

人其实最怕的不是陷入麻烦,而是被人遗忘,当年的川东地区是全国最穷地方之一,但是根本没有谁知道,后来三峡工程一起来,争议非常之多,全国全世界的目光吸引过来了,重庆直辖之后这些地方统一划入了重庆直辖市,每个地方都有了高速和铁路,很多以前在深山的县城村镇都融入了全国的大市场,经济大规模发展,以前川东是四川的包袱,结果现在重庆的县普遍比四川一般的县要好不少。其实90年代跟川东地区一样穷的地方全国很多不过是因为川东地区陷入了三峡的争议才让各种资源注入了这里。又比如大凉山的悬崖村,这样的穷村子中国肯定还有很多很多,不过是因为被记者曝光了,结果全国都关注到了这里,然后就是政府出钱修钢架桥,然后各种游客去旅游打卡消费,一下子各种资源涌入,反而促进了当地的发展。武汉这次的曝光度可以说已经在国际上超过了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这样的效果恐怕满城挖市长做梦都想不到,以后武汉吸收资源一定非常的方便。

武汉还有两个优势是88年上海和03年北京没有的,首先是武汉在过去若干年大规模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武汉的基础设施水平已经是世界顶级,去过武汉的人都会惊叹于武汉城建的疯狂和现代化。东湖,长江江岸,武汉关,光谷等等地区都毫不逊色淮海路和西单国贸,武汉的阮成发市长也被人笑称是满城挖,长期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之下,迸发出来的红利是非常可观的。而武汉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又是不可取代的重要,是中国最重要的中心交通枢纽之一,周边各省都要经过武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外贸向内需的转型,武汉作为中国内陆交通的核心区域,一定会有大量的物流和资金流的在这里交汇,恢复历史上九省通衢的地位。祝福武汉,这波顶过去了,未来一定是一片光明的,疫情过去了,武汉光谷和长江边的房子可以入手抄底了。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7月 15, 2020 10:07 pm

现在武昌的发展势头远超汉口,身为汉口长大的,十几年前去武昌,觉得武昌过了司门口,和中南基本没什么商圈,当时的司门口商圈完全不能和汉口江汉路商圈比,(虽然现在也比不上)中南也比不了中山公园也就是武广商圈,(中南比不上中山公园商圈商业品牌齐全度,但是街道管理水平整洁度比中山公园强太多)但这十几年武昌的商业圈可以说翻天覆地,徐东、汉街、街道口、光谷,虽然汉口也新发展了唐家墩,武汉天地,以及宜家、永旺这些但总体而言规模没有武昌快。商业一直是汉口的强项,现在来看在品牌数量上汉口领先,但发展规模和速度来看并不乐观。

谈到房地产业由于武昌光谷地区大量高科技术公司在此落户,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庞大人口,进一步带动光谷地区的房地产繁荣,而二桥下的徐东大街沿线,中北路沿线,有的因为城中村改造,有的因为大型国企搬迁腾出大量土地,加上道路的扩容和便捷的交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相对于汉口类似同样地段由于开发较早和部分道路改造滞后目前已经落后。汉口近十年发展最快是后湖地区,桥口古田地区发展也较快,相比光谷的腹地还是较慢。

金融业一直是汉口另一个优势,由于武昌这边金融业服务发展也分走不少公司区域总部。现在的武昌不仅仅拥有汉口的那些产业,还有汉口没有的大量高校,现状是汉口优势已经不明显或者可以说没有什么优势。好在地铁方面汉口还是超过武昌的,未来的几年汉口应该会加快速度,毕竟汉口还有很多可以改造的旧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