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大武汉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五 9月 15, 2023 8:55 pm

苏州就不要想了,苏州工业园这几年最大买卖不是工业是房地产,与欣欣向荣相悖的去工业化。半导体新能源都是都在京九线布局。可以预见,台海危机和中美对峙的主战场会在东南沿海,华东都是一线战场。回顾九十年代由于苏联倒台,让东北陷入孤悬关外,安全环境引发固定资产和资本投入的减少。引发私人资金和人才转移,养肥了北京都市圈,而产业真空部分被华东承接。这一幕在东南也会因为中美脱钩,安全态势恶化的双重叠加下再次出现。这样预期,会愈发强烈。从目前看新的布局看,对于保证京九线还是有信心。如果这个做不到那么三峡,葛洲坝这些也难保。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10月 04, 2023 11:15 pm

本文几乎可以终结“中国大陆第五城”之争,虽然目前可能还有很多人并不赞同,没事儿,让时间来验证,5-10年后自会有一个答案。我喜欢以长周期广视角思考问题,尽可能做到有理有据、逻辑完整并自洽。欢迎朋友们建设性留言探讨。重要提醒:请大家不要只看了标题就开始激动评论,希望大家看完全文,再作评论分享,本文知识密度不逊色我的1.5万字房地产分析文章(旧文《【深度文章·房地产已死】1.5万字讲清楚房地产的没落趋势》),本文可以高屋建瓴帮助大家梳理城市发展、经济区位优势等方面的大格局问题,也可以作为大家(or 子女)未来选择去哪个城市发展的战略参考。说到中国大陆“第五城”(北上广深之后的城市),不同的人自会有不同的看法,每每在互联网谈起这个话题总可以掀起一番激烈的城市攻防战。今天,我将努力全面地给出自己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更好的理解城市发展,同时也欢迎留言讨论。(备注:合规性要求下,下文为节选,全文1.5万字)

1、统一评价标准

1.1. 网络偏颇观点网上很多人评价城市的时候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甚至情绪化怪圈。比如以大学、军工、机场客运流量、地铁人流量、电影票房、汽车保有量、医院等评价一个城市的地位,这就是典型以偏概全,它们只是评价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甚至有些还是非重要因素。比如机场客运流量这种,比较机场客运流量,昆明长水机场就没有输过(19年全国第6名),为什么昆明机场客流量这么高呢?主要还是位置较偏,在没有高铁时候,火车到上海可能两天两夜,这样的条件,要去云南当然首选飞机啊,即便是乘高铁,时间还是长,费用可能和飞机不相上下,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坐飞机呢?成都的机场也有这样的原因,由于四川人口更多、成都还是西南中心城市,所以每年机场客流量高于昆明一些。还有的人喜欢以个人感受评价一个城市,比如去某地旅游出租车司机咋咋地、在某地学习生活过zf以及居民咋咋地、更有甚者喜欢一张图(新闻)走天下。这样的人就陷入了情绪化陷阱,根本无法看清全局。事实上,各个城市都有不好的地方,网上一搜,各种负面新闻,这种个人化的感受最容易得出差之千里的结论。不过,有一点必须承认,中西部在zf治理水平方面还是落后东部沿海的,但是,最近几年中西部的治理水平已经有显著提升,差距已经不是很大。即便是东部沿海,不同的城市治理水平也不同,像上海就明显领先南京、杭州等城市,疫情的管理就是例证!最搞笑的是有人喜欢拿房价的高低评价一个城市地位,这种就是典型文盲。论房价,我国就是世界最发达国家了,全球前十房价城市,我国可以占据半壁江山。房价和城市地位没有直接关系,相反,要是所在地房地产泡沫太大,肯定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在评价第五城之前,我们得定一个合乎事实与逻辑的统一评价标准。

1.2. 统一标准我们评价城市地位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呢?两个字:经济。对于经济的考察不是单纯停留在GDP有多少,还有重点考察产业布局(尤其是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比如半导体、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医疗、新能源产业、金融等)以及有没有航母级的企业/平台(航母级企业本身就相当于一个超级经济体,其带动配套产业链发展的能量不可估计,尤其是高科技先进制造类的航母级企业,比如阿里之于杭州、华为之余深圳、上汽之余上海等,航母级平台主要指证券交易所、大港口、大枢纽机场等)。什么是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大家可以去看19年末fa改委公布的第一批66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什么是航母级企业/平台?就是一个公司就可以带动所在地整个相关产业链发展,以该公司为核心能够创造千亿级别GDP以及大量稳定就业岗位(优质高薪岗位更好,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其次才是科教文卫、ZZ地位等软硬实力的比拼。论比较科教文卫水平,深圳可能前十都排不进去,但是没人会否定深圳属于一线城市,因为深圳经济强,不仅产业布局没有短板,航母经济体也众多,比如招商银行、华为、中国平安、腾讯、深交所等。重庆之所以敢叫板广州,主要是从GDP总量来看,但是,先不说人均、仅从产业布局以及航母企业方面,重庆并没有优势,广州可能是产业布局以及航母企业/平台最少的一线城市,但是其还是领先重庆,比如广州有南方电网、网易/微信、广汽、南方航空以及白云机场(华南枢纽),广州还有一些著名外企比如保洁等,由于广州期货交易所落户,广州在金融板块没有短板了。广州房地产企业是真的多,但是房地产不属于新兴先进产业啊,目前广州还在经历转型阵痛。综上所述,经济实力以及潜力(分别代表当下和未来)是决定一个城市地位的核心,科教文卫水平是锦上添花。但是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和科教文卫水平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实力强大可以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科教文卫,因此科教文卫也会厉害;反之科教文卫尤其是科教实力如果强大也会创造产业/吸引产业等方式助力经济发展,典型例子比如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中科大之于合肥。

1.3. ZZ地位以及科教文卫软硬实力用处在经济无法拉开差距的前提下,科教文卫的比拼将会很重要。而且由于我国资源分配的特殊性,国有经济占有相当话语权,因此zz地位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原本zz地位较高的城市就是区域中心城市,因此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科教文卫情况本身已经体现了其zz地位高下,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zz地位,因为在未来资源分配过程中,zz地位高的具备较大优势。苏州之所以经常在第五城讨论中被忽视,一方面是缺乏航母级企业,另一方面就是zz地位不足,对应的科教文卫实力和其他省会城市也有差距。虽然苏州GDP总量领先他们2-3000亿,但是并不能形成绝对差距,近些年苏州后面的几个城市与苏州差距在渐渐缩小。经过上面的详细论述,大家对于评价标准没什么异议了吧。结合最近些年我国城市GDP体量比较,中国大陆第五城的候选名单只剩下如下五位,分别是:重庆、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

1.4. 武汉:疫情是短暂的,王者归来之日已近2020年前舆论一般认为武汉是第五城有力竞争者之一,但由于疫情关系,很多朋友pass掉武汉了,这其实不客观。武汉的基本盘还在,只不过因为突然的疫情导致暂时后退,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属于非永久性损失,经过两三年,是完全可以恢复的,比如今年武汉以及湖北的经济恢复情况就不错,虽然距离正常状态还有差距。原本武汉GDP多于杭州同时和成都的GDP差距千亿以内,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武汉还是没有完全恢复。我估计湖北经济2022年就会基本完全恢复了。从疫情后国家对武汉的扶持来看,武汉并没有被冷落,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并没有变化,各种国家级投资还在,为了帮助武汉经济恢复,甚至有补偿性国家投资注入,比如一级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将中国电子云全球总部放在了武汉。这个平台可以算航母级平台了,按照规划将来可以给武汉提供8000个高质量工作岗位,再加上上下游产业链吸引力,经济效益将更加巨大。为何如此?因为疫情这种属于突发事件,就像03年萨斯一样,虽然地方zf应对有很多不足甚至纰漏,但是,由于其突发性,你不能完全甩给zf说其故意不作为。而且武汉为了应对疫情付出了很多,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2、五大城市当前实力比较(重庆、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

2.1. 经济总量和“两个人均”对比下表为五大城市的主要数据,从GDP总量来看,重庆遥遥领先,成都第二,2020年因为疫情关系,杭州暂时超过了武汉,但是之前武汉是高于杭州的,而且,武汉估计最迟明年上半年就可以重新超过杭州。按照19年数据,除了重庆,另外四个城市的GDP总量几乎成等差数列排列,公差是1000亿GDP,比如武汉少成都约1000亿、杭州少武汉约1000亿,南京则少杭州1000亿。为什么重庆GDP遥遥领先还是不能服众占据第五城呢?看看城市面积以及人口就知道了,因为重庆市面积太大了,面积上相当于一个省,人口也相当于一个小省,如果算人均GDP,那么重庆市就不占优了。但是,我们必须指出,重庆市大是因为山区多,山区经济发展落后,因此自然人均低,如果只算“主要城市区”,我认为重庆市GDP大概率和成都/武汉差不多。我曾经看过一张图(如下图示),是一位朋友以19年经济数据计算出的中国主要城市主城区GDP排名(主城区定义看图下备注),主城区的划分存在较大争议,但是这样的思维还是可取的。因为不同城市的面积、以及地理形貌差别较大,城市融合度也不一样,因此不分具体情况比较容易得出不准确结论。比如真实杭州的面积比成都大,但是实际上杭州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平原仅占26.4%(平原面积44.5百平方公里),而成都平原占比较大,平原占40.1%(平原面积57.3百平方公里),实际容易发展的平原面积成都大于杭州,所以这种抓住城市主要区域对比的思维是正确的。【人均GDP来看】,南京最高,武汉和杭州差别很小,位居第二阶梯,武汉经济发展完全回归正常后人均GDP可能会略微超过杭州;重庆和成都差距也较小(6600元),这里不得不佩服重庆,重庆市就是个大山区(重庆平原和山地分别占比3.74%和75.33%,平原面积仅约31百平方公里,几乎仅是成都一半),贫困地区更多,就这样人均GDP几乎和成都打平了。重庆直辖市的意义就在于带动重庆山地经济发展,可以说重庆做到了(此处应有掌声)。人均GDP方面,杭州/武汉与南京的差距远小于成都/重庆与杭州/武汉的差距(大约一半)。【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来看,杭州/南京第一集团,领先武汉/成都将近20000元,重庆又落后武汉/成都将近10000元。单纯比较GDP、人均GDP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亦即“两个人均”),其实并不能说明哪个城市明显领先,非得说一个顺序,我认为杭州第一、南京/武汉其次,然后是成都/重庆。理由就是南京在两个人均方面并不明显强于杭州,但是杭州GDP领先南京一千多亿。南京在两个人均领先于武汉,但是正常GDP来说,武汉可能领先南京2000多亿(比如19年),因此把这两个放一起较合适。成都GDP总量正常情况下并不会明显领先武汉,千亿以内,15年武汉甚至GDP总量大于成都,16年成都合并简阳后就在总量开始超过武汉了,但是在人均GDP方面,成都和重庆明显落后武汉,可支配收入也有较小差距。

2.2. 核心经济指标:工业增加值(增加值比产值含金量高,工业增加值是GDP组成部分)在经济数据这方面,我特别看重工业增加值这一块,因为,工业是将劳动转化为商品/产品的核心,现代社会工业是价值制造的源点,消费等行业是依附于工业的。一个国家没有工业必然空心化,一旦遇到全球性危机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国家就会陷入危机,比如本次疫情。欧美由于将一些产业链搬到低成本的地方,导致本地医药医疗物资短缺。工业对于一个城市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把制造能力转化为财富、带动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制造出的商品/产品可以卖到其他地方,给本地换来财富,尤其是高附加值的工业,给所在地的财富累积效应是很强的。不仅如此,工业可以给社会提供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记住是稳定的就业岗位,比如疫情期间,武汉消费基本暂停了,很多门店关闭(其他城市类似),但是,武汉的制造工厂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对应的工作比较稳定。因此,我个人认为在经济数据方面,工业增加值最重要。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互联网和金融(属于第三产业)也可以远距离获取其他地区的财富,因此这两个行业对于所在地来说也很重要,几乎和工业是同等重要的。比如美国互联网公司和华尔街收割全球过程中,他们并不需要在全球各国大量派驻人员,就可以源源不断赚取财富。由上表所知,工业增加值方面,重庆遥遥领先,其次是武汉(参考19年数据),成都作为其中GDP第二的城市,工业增加值居然落后于南京和杭州。然后再考虑互联网和金融,那么,由于杭州互联网很强大,因此可以说在这互联网方面杭州是远远领先其他四个城市。金融方面,下表对于人数多的更有利,因为居民存款巨大,目前杭州也是排在第一(杭州人数不占优势但是排行第一,含金量很足),武汉暂时最末。但是,这样的局势很可能会被扭转,理由很简单:武汉是其中唯一拥有国际级金融平台的城市。“中碳登”落户武汉了,武汉的中碳登是资金汇集地。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旧文《【城市风云系列】武汉完全可以作为一只终生持有的“股票”!》未来这几个城市,武汉在金融板块大概率会甩开其他城市,因为国际级金融平台辐射是很强的,尤其是碳权交易这样极具想象力和空间的板块。在工业和互联网+金融方面,杭州和重庆位于前列,其他三个差不多(各有优势),不过未来得益于“中碳登”,武汉在金融方面会逐步上升。

2.3. 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民营经济这方面,毫无疑问,杭州遥遥领先,不管是广度还是精度都一骑绝尘。武汉和南京由于是传统区域中心城市,国营经济布局较多,所以一直是国营经济占主导。重庆民营经济占比这么高可能因为是“全省关系”,如果仅算主城区,很可能会下降10%以上。对于武汉和南京来说,民营经济占比小不代表民营经济不强,因为全国前500强企业来看,武汉(13个)位居中西部首位,20年数目和重庆市并列第一。可以这么说,武汉的民营经济只是相对于国营经济弱,原因是国有经济太强了,比如东风汽车、武钢,这种大型国营企业,他们会挤压同类民营企业市场。而且,我不认为国营经济就不好,国营经济其实是最好的压舱石,在收入上国营经济在所在地位于中上是没问题的。大家别被互联网、金融、华为等的薪资水平带偏了,他们属于少数优秀的公司,即便是互联网,也要看公司,小厂也不一定比国营经济综合收入高。我国绝大部分行业的薪资是比不过国营企业的,而且国有企业基本上包吃住,大城市打拼的人应该知道房租和日常吃饭开销的压力。再者,国营经济一般布局在国家重要经济版块上,有资源扶持,因此,不用担心经济周期,稳定性是有保障的。千亿营收企业名单方面,武汉也仅次于杭州,没办法,杭州靠的就是民营经济走进中国前10城市行列的。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阐述清楚,民营经济不能作为评价城市水平的指标,因为国营经济其实含金量也很足,尤其是我国国营经济管理水平也在提升。还有就是从民营企业500强来看,武汉也在中西部名列前茅。国营经济本身代表了国家看好这个城市,所以大力投资才造成国营经济很强的。上海头部企业其实也是国营经济,比如上汽、宝武钢铁、交通银行、中国船舶、中国海运、太保等。上述内容最重要的指标是GDP总量、两个人均(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增加值+互联网+金融。基于目前数据,我给出的五大城市排名如下:杭州、武汉、(重庆/成都/南京并列)。好了,上面基本上是已经存在的事实,但是,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展望未来的过程中有多少资本。下面才是五大城市未来发展前景展望,到底谁将成为“第五城”呢?

3、五大城市未来前景展望一个城市未来如何发展,最重要的标准无疑是产业布局,尤其是我国当下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因此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尤为重要。另外,城市的良好发展需要航母级企业或者平台支撑,航母级平台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可能具有战略左右,其所附带的经济效应是1000亿GDP起步(最好的例子是阿里巴巴之于杭州)。由于产业布局和发展与科研实密切相关,因此城市的科研实力也是评价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子比如中科大/中科院之于合肥。再次复述一下:什么是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大家可以去看19年末fa改委公布的第一批66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什么是航母级企业/平台?就是一个公司就可以带动所在地整个相关产业链发展,以该公司为核心能够创造千亿级别GDP以及大量稳定就业岗位(优质高薪岗位更好,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下表为五大城市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和航母级公司/平台的汇总,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是国家公布的,应该没有异议;航母级企业/平台是我自己调查汇总的,欢迎补充,请务必记住航母级公司/平台的标准是以该公司为核心能够创造千亿级别GDP。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和航母级公司/平台就代表一个城市发展的未来前景。

3.1. 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12月末,国家fa改委公布了我国第一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其目的在于通过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能够强化相关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和集聚。66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产业分布可以看出,国家热切希望我国生物医药快速成长,这其实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实。66个产业集群分布在44个城市,北京、上海、武汉分别有四个产业进入名单,成为新兴产业集群最多的城市。需要强调一下,入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城市是因为已经有这样的产业布局所以才被入选的,而不是说国家要从零开始扶持对应的城市发展相应的产业。比如武汉已经有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武汉新工、华星光电、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等企业所以才获得“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器件”国家战略产业集群的。也就是说,对于入选了的城市和产业说明了在国家层面已经承认了所在城市在相应的产业拥有集群优势,这是一种国家肯定。正因为国家公布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代表了一种认可,这就表明,入选的项目越多,所在城市的产业布局越优秀。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有的城市在某个产业具备了优势但是并没有入选,可能是基于平衡原因,比如北京上海智能制造和材料结构也很强,但是他们并没有入选。仅从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来看,武汉和其他四个城市已经拉开了明显差距,武汉有4个产业集群得到国家认可,成都和杭州有2个,重庆一个,南京暂无。每一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都代表了千亿级别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集群效应,基本上只会越来越强。这一轮比拼,武汉已经胜出了,其次是杭州和成都,重庆,南京。就产业布局,武汉可能还有其他领域也领先其他城市,比如武汉还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这个基地是武汉市zf和航天科工集团等单位联合打造的,航天产业是肯定要入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武汉这个已经预备好了。

3.2. 航母级公司和平台什么是航母级企业/平台?就是一个公司就可以带动所在地整个相关产业链发展,以该公司为核心能够创造千亿级别GDP以及大量稳定就业岗位。典型航母级公司和平台举例:96家一级央企(永远不要低估央企能量)、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上汽,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上海机场(不仅客流高,货运吞吐量也一骑绝尘)、上海港口(包括洋山港)等。基于上述标准,我汇总了上述五大城市的航母级公司和平台,如有疏漏,欢迎补充。其中武汉最多,三个一级央企(东风、三峡和信科)总部位于武汉,其次鄂州花湖机场+顺丰组合绝对是物流大平台,然后还有国家级金融平台“中碳登”(这张牌是另外四个城市没有的)。然后是杭州有2个航母级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和吉利汽车,阿里巴巴是超大型航母级公司,吉利虽然到处开枝散叶建厂,但是总部还是属于杭州。重庆和成都各有1个,成都的东方电气是一级央企,不过这个和武汉信科一样,整体规模还不算很大,还达不到航母级企业标准,但是由于是一级央企,我还是算进去了。南京目前还没有航母级企业或者平台,苏宁原本有机会,但是其现在自身难保。2020年重庆汽车整体产量达158万辆同比增长12.7%2020年重庆的GDP为25003亿元,汽车产业贡献占比14.69%。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以沌口为核心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贡献了武汉市四分之一的GDP,而汽车产业贡献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80%的GDP,也就是说,汽车产业贡献了武汉市GDP的20%以上,成为武汉市GDP占比最大的单一行业。在航母级公司和平台方面,武汉也几乎一骑绝尘,刚刚落户武汉的长江三峡是巨型央企,还是新能源行业的央企,这无疑给武汉的新能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江三峡一回湖北就给湖北砸下3000亿投资。目前就杭州可以比拼一下,因为阿里巴巴足够庞大,但是,目前国家遏制资本无序扩张、整治互联网平台经济,整治蚂蚁金服业务,可以说,阿里巴巴高速发展和扩张的路子走到头了,因为国家治理,蚂蚁集团规模被限制住了,而且,我认为杭州可能留不住蚂蚁集团,因为杭州在金融方面没有优势。综合考虑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和航母级公司和平台,武汉已经具备相当的潜力,目前就杭州具备和武汉中期竞争第五城。在重庆、成都和南京还没有吸引到两家航母级企业或者平台之前,5-10年大概率被武汉拉开差距。目前鄂州花湖机场还没开始运营,22年末正式发挥功力;而长江三峡刚刚落户武汉,巨额投资才刚刚开始,央企中国信科虽然规模尚小,但是适于新兴信息科技行业,未来发展值得期待。中碳登和长江三峡集团的前景分析详见旧文《【城市风云系列】武汉完全可以作为一只终生持有的“股票”!》。鄂州花湖机场(顺丰机场)和顺丰战略组合,带给武汉的GDP贡献绝对可以达到千亿级别。(后面还会展开分析)湖北鄂州正在建设的货运机场(花湖机场)由顺丰与湖北省出资共建,是全球第四个、也是亚洲和我国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未来将与北上广深等综合性枢纽机场共同组成航空货运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规划布局。花湖机场完全运营之后,顺丰总部必然搬迁到武汉!2016年顺丰副总裁屠蔚曾说,联邦快递超级枢纽贡献了孟菲斯地区30%以上的GDP。(联邦快递(FedEx)是孟菲斯最大的雇主,拥有32,000名员工,孟菲斯的GDP目前超过720亿美元,约合4680亿元GDP) 如今,在孟菲斯机场周边,融合了科研、加工制造、仓储、物流以及商务等产业增值链。比如,美国眼库中心以及对时效性运输相当高的医药企业、IT企业等。 同样,UPS总部所在地路易斯维尔,也衍生出各类综合服务产业。如国家级儿童流感疫苗中心、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福特汽车配件中心、乳制品企业、珠宝企业、手机制造企业等。

3.3. 科教比拼

3.3.1. 科研院所与大学综合比较谈到科教实力比拼,有些人会局限于比较大学,但是大学只代表一部分科教实力,在我国,科研实力较强的还有中科院,高等教育方面可以比大学,科研比较厉害的还不能忽视军工院所。以上五个城市:中科院方面:南京、武汉和成都一档,因为他们都有中科院分院(总数12个),重庆和杭州差不多,以上没有细分中科院系所,估计差别也不大,欢迎细致的朋友补充。军工院所方面:省略大学方面:南京和武汉一档,两者差距很小,然后是杭州和成都,最后重庆。一个浙大根本比不赢南京和武汉的大学,因为这两个城市的大学是一支军队,他们都有2所985和超过(包含)5所211。南京现在略微领先武汉,10分制下8.7和8.5的差别。关于大学比拼方面,主要城市研究生数量可能具有较强参考意义,因为招收研究生具有一定的门槛,研究生不仅是高校科研主力(主要博士生)也是城市高质量人才代表。下表是19年数据,可以看出武汉和南京差不多,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杭州的研究生超过一半是浙大贡献度,2020年浙江研究生共有37563人。现在优秀的大学在使劲扩大研究生招生,基本上排名靠前的大学每年研究生招生数量大于本科生。总体而言在大学方面,南京和武汉一档,杭州和成都一档,最后是重庆。当然还可以比较各城市教育部A类学科的数目,最后下来还是这样的排名。有人可能觉得武大华科是巨无霸大学,每年高考招生约7000,南大等学校仅是其一半,所以比规模不公平。但是,武大和华科高考分数线可不低(我比较排斥比大学拿高考分数线说事,这是典型外行思维,持有这种观点绝大部分不是高中生,就是刚读大学的雏,因为分数线与地域位置及其经济水平关系很大,真正实力看人才储备和科研成果),但是招生规模一倍于你但还能保证分数线质量,已经说明问题。还有可以去调查一下武大华科升学率,不管是境内升学还是境外升学情况,都还算不错,如此大的规模还有这么高的升学率,本身就很了不起,而且每年出国深造的学生在人数是并不少于前面的大学,去国外Top50大学深造的人数虽然比不了清北华五,但是也还算可观。为什么我认为规模大不算坏事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规模大相当于备选人才(校友)够多,顶尖人才的出现概率一定的情况下,规模越大更容易摇中顶尖人才,比如雷军、张小龙这样的。而且从深造和就业率方面,这两个巨无霸培养的本科生质量还可以。

3.3.2. 国家级大科研平台对比上表有个每10万人大专以上人口数据,这一个其实不是关键数据,因为乘以人口总数后五个城市总体上大专及以上人口总数差不多,地区发展过程中,人才都是较集中的,按照每10万人多少人才比较没有意义。对于人才来说,摊大饼不合适,因为1个超级精英人才远比10000个只有学历的人重要。其实超级精英人才很难鉴别,好的观察指标就是看各个城市国家级科研平台就知道了,含金量最高的是一个头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只有四个城市有,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合肥,深圳有钱,最近几年砸钱提高科教实力。中科大以及中科院研究所对于合肥的重要性就在科教这个版块体现得淋漓尽致,合肥要感谢有中科大(当初那位领导太有先见之明了,值得合肥人永远铭记),还有讯飞也是中科大走出来的,合肥获得3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其中之一的人工智能集群可以说完全得益于中科大。这个头衔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包含了数个国家实验室(全国20个【正式获批6个,剩余14个暂未转正】,最近上海、北京、深圳又获批了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全国38个)他们专门研究国际上最前沿的科学问题,这种超顶级科研平台顶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和资源不是一个级别),对于一个大学来说,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很难了,何况这种国家大科学装置了,注意地方zf预先建设的大科学不算,上面都是国家正式下文件的装置。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只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据各大榜单华科是中国大学前十守门员,建议大家看大学榜单参考软科,这个相对靠谱),但是,华科有3个国际大科学装置或者基础设施,分别是: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中的14之一)以及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PS:拿华科举例有些私心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华科较典型,正是因为华科有这么多优质家底,我非常看好其未来发展,建议不去北上以及南大上大学的家长/朋友可以优先考虑送孩子/朋友去华科求学)。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总共58个(未来肯定还会扩张的),大部分属于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少部分高校,城市来看,除去北京,最好的是合肥,今天评比的5大城市中,武汉有4个,南京2个,成都2个,重庆和杭州暂无。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最重要的就是科研创新性,也许一个重大的科学创新成果就可以给一个城市带去巨大的经济效益。大科学装置在学术科研人才吸引力上是最强的、也更容易产出优秀人才,大科学装置代表了一个城市或者地区未来很大一部分的科研创新实力。3.3.3. 其他指标但是,仅靠国家大科学装置评价科研实力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大科学装置也是一方面,有些城市虽然没有国家这样的设施,但是,地方自己的资金也可以打造大科学装置,比如深圳。而且,优秀大学的科研实力也非同小可,有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力也不亚于一个大科学装置。还要从每年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这个一般科研成果周期跨度很长,时效性缺点儿)国家三大奖(自然科学【偏基础科学科研】、技术方面、科技进步【后两种偏产业应用】)、新增院士等看出科研实力。下表为十三五期间各大高校获得国家三大奖一等奖的结果。全职院士(包括2021年最新数据)方面南京大约110位、武汉大约90位、杭州大约40位、成都大约30位、重庆大约15位。大家知道北京多少吗?超过1000位。为什么是“大约”,因为院士经常有调动以及有生老病死。科教来看南京和武汉是第一梯队的,杭州和成都第二梯队,然后是重庆。

4、医疗卫生服务比较医疗卫生比较从医院数、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来看,武汉也不算差,各项指标均衡。其实这种比人均意义不大,对于医疗卫生,最重要的是比精英(其实任何事物的比拼都是精英决定成败),因为只有所在地精英医院多,居民才不至于去其他城市求医。每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表《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前10强医院中,一般上海有3家,北京和武汉各有2家,成都、广州和西安各1家。整个榜单的100家医院中,北上广最多,其次武汉、西安、重庆和杭州各有5家入围,成都、南京各有4家,天津、沈阳、长沙和济南则各有3家入围。医疗卫生方面,武汉基本上算是中部中心,仅次于北上广。疫情期间,国家还加大了武汉医疗卫生投资,比如在武汉设立国家医学中心。医疗卫生方面,在这五大城市里面,武汉基本上名列前茅。

5、总结:地理位置注定一切综上所述,基于前述标准——经济实力以及潜力(分别代表当下和未来)是决定一个城市地位的核心,科教文卫水平是锦上添花。在经济无法拉开差距的前提下,科教文卫的比拼将会很重要。而且由于我国资源分配的特殊性,国有经济占有相当话语权,因此zz地位也是很重要的。目前从经济总量、“两个人均”(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航母经济来看,五城中的杭州稍稍领先一丢丢。阿里给杭州的加成太重要了,全方位带动杭州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这块,杭州是一线配置,仅次于北京和深圳。但是,杭州并没有和后面的城市拉开差距,并不能稳定在第五城。成都还不够成为第五城,成都可能还不及重庆,理由很简单:“两个人均”(尤其是人均GDP)成都居然不能拉开和重庆的差距,要知道重庆可是背负了那么多贫困地区及其人口,成都作为吸纳四川优质产业和人口还有大片平原的城市,在人口比重庆少1200万的情况下(主要少的是贫困地区人口),你不能在“两个人均”拉开差距是无法让人信服你更强的。还有重要一点,成都工业有的虚弱,五城里面工业增加值最少,我前面说过,工业是创造价值的,成都最近几年有些脱实向虚,没有强大的工业是无法支撑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的,要是不改变,未来后劲会乏力。武汉和南京目前也不是第五城,武汉刚刚遭受重创,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南京则是在经济方面就弱于杭州,自然不是第五城。未来呢?对于城市发展,我比较赞同地理位置决定论,世界上主要城市经济发展的好坏基本上与地理环境的优劣成正相关。交通便利、气候优越的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比如沿江沿海、江河入海口、国际贸易关键航道等,纽约、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等都是这样的。这五个城市里面,位置都很好,要是非得分个高下,还是武汉最好。武汉铁路到北上广深、成都、西安等主要大城市5小时高铁,不仅如此,武汉还有长江黄金水道,目前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也在快速上升;航空方面有全货运机场花湖机场。杭州和南京的尴尬在于距离上海太近,资源被上海拢集,其实以长三角经济体量,完全可以支撑两个一线城市,而且这个一线城市本最大可能在江苏(上海辐射江苏更强),如果把南京zz资源给苏州,我相信苏州就是无可置疑的Top5大陆城市。但是,江苏太分散了,南京位置实话实说距离上海有点远,上海外溢的资源被苏锡常吃干抹净了,流到南京没多少,现在,南京基本上算是在和合肥玩“双城记”,苏锡常和南通等肯定和上海发展,即便江苏要提升省会首位度,南京也难集中资源,省内依旧会竞争,南京还不一定竞争得过,比如在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方面,苏州、常州和徐州各有一个,南京一个没有。杭州则是原本zz地位定位就低南京一层,杭州是完全靠自己争气进入到第五城讨论的,本身位置也优越,长三角啊。重庆和成都位置逊色于武汉,重庆山城,成都困于四川盆地,本身还没有大河流经过。重庆和成都是竞争合作关系,川渝支撑不了两个同等规模的“第五城”城市,最新国wu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来看,重庆定位还是要稍稍高出成都的。成都现在的问题是还没有发挥辐射作用,现在还是在不断吸绵阳德阳等小兄弟的优质产业,而不是反哺,武汉现在反哺襄阳/宜昌等城市可是效果显著的。

位置有多重要,霍尼韦尔这个案例可以得到启示,2020年5月19日,霍尼韦尔在武汉启动其新兴市场中国总部项目,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林世伟说:最初选择武汉,是考虑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人才储备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可以这么说,武汉发展如此,最根源就是自己地理位置优越,也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国家才敢投资、资本才敢投资,科教文卫聚集才会发展得几无短板。有人喜欢杠说:没有短板就都是短板。这就搞笑了,武汉的没短板是10分制下各个板块武汉分值是8.0-8.5,而不是都是3.0-3.5这样的全是短板。武汉现在各方面配置比较均衡,唯一就是缺一个航母级互联网公司总部。要是可以在北京去非首都功能过程中把小米总部邀请回武汉,武汉的配置就一点弱点都没有了。不然就寄希望于本土互联网突然爆发了。目前武汉相较于另外4个城市,独一无二优势两个:国家级金融平台中碳登、顺丰机场+铁路/公路+阳逻港组合成的“水陆空”一体化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其他城市或许还可以邀请一级央企总部入住,或者是自身发展起来几个航母级企业,但是,几乎没可能打造全货运机场,和获得国家级金融平台了。随着国家践行大内需战略以及武汉区位优势、科教文卫优势发酵,会有更多的产业/企业入驻武汉,到时候,武汉的高薪岗位和常住人口规模会稳步提升。不仅如此,武汉的薪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到时候会有更多武汉毕业的大学生选择留在武汉发展。过去武汉大学生外流严重,最主要是武汉消化不了那么多大学生,武汉有百万大学生,平均每年毕业大学生约25万,武汉过去的体量显然是消化不了这么多大学生的,不然武汉常住人口得很吓人,现在已经有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武汉大学生选择留在武汉发展。综上所述,未来最可能成为第五城的是武汉,目前杭州领先一点点,但是随着中碳登、央企和顺丰机场深入运营,以及武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5-10年武汉将逐步超越并和其他城市拉开一个固定距离。对于城市发展趋势,地理位置早就决定了一切。要不是选了上海,我一定选择在武汉安居乐业。正如我曾经所言:如果把武汉作为一只股票,那么武汉值得你终生持有!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85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日 2月 04, 2024 4:45 pm

武汉一直在世界顶级城市名单里待了近1000年,从顶级城市下滑到前十城市后几位,也才40年左右,这算个啥事,而有些最近30年才靠点政策冒头的城市,不知有什么底气拉踩大武汉,有些地方的人鼠目寸光,目光浅短,那就静待武汉归位吧。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五百年来中国顶级城市其实一直就没什么变化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2月 15, 2024 11:21 pm

2023年市州GDP收集楼
1、湖北:总量55803.63,增量2068.71,名义3.85%,实际6%,占比100%
2、武汉:总量20011.65,增量1145.22,名义6.07%,实际5.7%,占比35.86%

补充内容 (2024-1-30 08:57):
3、咸宁:总量1819.23,增量-56.34,名义-3%,实际1.6%
4、恩施:总量1481.29,增量1.48,名义0.12%
5、鄂州:总量1266.03,增量79.09,名义5.64%


补充内容 (2024-1-31 08:25):
6、荆州:总量3151.49,增量1420.88,名义4.75%,实际6.4%
7、荆门:总量2272.3,增量71.34,名义3.24%,实际6.7%

补充内容 (2024-1-31 21:29):
更正:荆州增量142.88,多打了一个“0”

补充内容 (2024-2-2 10:00):
8、天门:总量712.17,增量-17.88,名义-2.45%

补充内容 (2024-2-3 08:41):
9、潜江:总量904.92,增量18.27,名义2.06%

补充内容 (2024-2-4 14:47):
10、黄冈:总量2884.68,增量136.78,名义4.9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