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古名鄂渚(音主)夏汭(音瑞)沙羡(音夷)江夏夏口鲁口汉口郢城

大武汉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武昌古名鄂渚(音主)夏汭(音瑞)沙羡(音夷)江夏夏口鲁口汉口郢城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三 5月 10, 2023 11:05 pm

汭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相入也。从水从内,内亦聲。而銳切

『說文解字注』
(汭)水相入皃。皃各本作也。今依玉篇、廣韵正。上下文皆水皃。則皃字是也。水相入皃者、汭之本義也。周禮職方之汭、卽漢志右扶風汧縣之芮。水名也。大雅之汭、亦作芮。毛云。水厓也。鄭云。汭之言內也。尚書嬀汭、渭汭。某氏釋爲水北。雒汭。某氏釋爲雒入河處。左傳漢汭、渭汭、雒汭、滑汭。杜氏或云水內也、或云水之隈曲曰汭。大意與大雅鄭箋相近。鄭箋之言云者、謂汭卽內也。凡云某之言某、皆在轉注假借閒。从水內。與枘同意。內亦聲。而銳切。十五部。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武昌古名鄂渚(音主)夏汭(音瑞)沙羡(音夷)江夏夏口鲁口汉口郢城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三 5月 10, 2023 11:06 pm

汭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汭·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唐韻】而銳切【集韻】【韻會】【正韻】儒稅切,𠀤音芮。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雝州,其川涇汭。【註】汭在豳地。

又【說文】水相入貌。一曰小水入大水也。

又水內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傳】汭,水之內也。通作芮。【詩·大雅】芮鞫之卽。【箋】水內曰芮,水外曰鞫。

又水北也。【書·禹貢】涇屬渭汭。【傳】水北曰汭。【疏】涇水南入渭,而名爲渭汭,知水北曰汭。

又【五子之歌】徯于洛之汭。【正義】待于洛水之北。

又水之隈曲爲汭。【左傳】稱淮水之曲曰淮汭,漢水之曲曰夏汭,滑水之曲曰滑汭。

又沙邊曰沙汭。【木華·海賦】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水北也。義同。【江淹·擬古詩】昨發赤亭渚,今宿浦陽汭。方作雲峰異,豈伊千里別。

又他昆切,音暾。與涒通。詳七畫涒字註。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武昌古名鄂渚(音主)夏汭(音瑞)沙羡(音夷)江夏夏口鲁口汉口郢城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三 5月 10, 2023 11:06 pm

【左傳】稱淮水之曲曰淮汭,漢水之曲曰夏汭,滑水之曲曰滑汭。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武昌古名鄂渚(音主)夏汭(音瑞)沙羡(音夷)江夏夏口鲁口汉口郢城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三 5月 10, 2023 11:07 pm

汭 國語辭典
汭ㄖㄨㄟˋruì

河水彎曲的地方或兩條河會合之處。《說文解字·水部》:「汭,水相入貌。」《書經·禹貢》:「浮于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于渭汭。」

水邊。《文選·木華·海賦》:「若乃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綾羅被光於螺蚌之節。」

河川名:➊ ​ 位於大陸地區山西省永濟縣境內,西流注入黃河。➋ ​ 大陸地區涇水支流,至甘肅省涇川縣流入涇水。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武昌古名鄂渚(音主)夏汭(音瑞)沙羡(音夷)江夏夏口鲁口汉口郢城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三 5月 10, 2023 11:07 pm

◎ 汭 ruì

〈名〉

(1) 兩條水流匯合處 [confluence of streams]

汭,水相入也。——《說文》

氂降二女於嬀汭。——《書·堯典》。注:“水所入曰汭。”

令尹子常以舟師及 沙汭而還。——《左傳·昭公二七年》

(2) 河流、湖泊的彎處 [river bends]

館於洛汭。——《左傳·昭公元年》

虢公敗戎於 渭汭。——《左傳》。 杜預注:“水之隈曲曰汭。”

(3) 水濱 [bank]

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水汭,令半濟而擊之,利。——《孫子》。唐· 杜牧注:“水內乃汭也,誤爲內耳。”

(4) 水流之北 [north of a River]

弱水既西,涇屬 渭汭。——《書·禹貢》。 孔傳:“水北曰汭。”

(5) 水名 [Rui River]

(6) 在山西省永濟縣境。西流注於黃河,傳說即舜納二妃處

(7) 在江西鉛山縣境,爲上饒江支流

(8) 涇水支流,發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南,至甘肅涇川縣流入涇水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武昌古名鄂渚(音主)夏汭(音瑞)沙羡(音夷)江夏夏口鲁口汉口郢城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三 5月 10, 2023 11:19 pm

武昌记忆


武昌位于长江南岸,即“武汉三镇”之一,现为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昌”二字作为地名,最早源于今天的鄂州市。魏黄初二年(221年)四月,孙权自公安(在今湖北省公安县县城北郊)迁鄂,取“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县为武昌县,置武昌郡,辖武昌、阳新、沙羡、下雉、柴桑、浔阳等六县,“武昌”这一地名开始出现。

今之武昌,两汉时属江夏郡沙羡县,今之蛇山,古称江夏山。“汉水”在武汉入江,亦称为“夏水”。春秋战国时期,武汉的古地名为夏汭。夏即夏水;汭,水的弯曲处。《左传·昭公四年》: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左传·昭公五年》:蒽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杜预注:汉水曲入江,今夏口也。南北朝齐人刘澄之《荆州记》:夏水入江处,谓之夏汭,盖夏水之尾也。汉末谓之夏口,亦曰汉口,亦曰沔口。沔之下流为汉,夏水亦会,三水共出此口也。

武昌最早兴建城垣,始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近江水段构筑土石结构的“夏口城”,方圆仅二三里,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相传“黄鹤楼”即是当时的瞭望哨所。夏口即夏水入江之口,原指汉阳。孙权在大江南岸“城江夏山”后,便将江夏郡治及其“夏口”之地名,一起移到了大江南岸的这座新城。

晋人陈寿《三国志》对孙权修筑夏口城的记载很简略:“二年春正月……是月,城江夏山。”江夏山是指黄鹄山,即今天的蛇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云:“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上则游目流川,下则激浪崎岖,实舟人之所艰也。”

武昌,史称之为“夏口”“郢州”“鄂州”“江夏”等。唐代,大江夏地区(包括今天的武昌、青山、洪山、江夏等)即有了“武昌”的称谓。隋开皇九年(589年),朝廷开始改革地方行政机构,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于是废江夏郡,将江夏郡的汝南县改为江夏县,同时,改郢州为鄂州,治所在江夏。唐元和元年(806年),置武昌军节度使,治所设置在建有黄鹤楼的县城中。

元大德五年(1301年),朝廷将“武昌”作为“路”一级行政建制的名称,治所也设置在县城中。武昌路沿袭宋代鄂州所辖七县之地。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改“武昌路”为“武昌府”,“武昌府署”亦设置在江夏县县城中。明、清两代一直未变动。

因唐、宋、元、明、清历代有武昌军、武昌路、武昌府之设,其治所又都设在有黄鹤楼为地标的县城中,于是,“武昌”就逐渐成为“大江夏地区”常用的代名称。最早有李白《送储邕之武昌》诗为证:“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黄鹤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

1913年,因辛亥首义之功,民国政府改武昌县为寿昌县(今属鄂州市),改江夏县为武昌县。1926年,改武昌城区为武昌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武昌县城区置武汉市武昌区。1960年4月,武昌县治迁至纸坊镇。1995年,武昌县改为武汉市江夏区,“武昌”由此而专指武汉市武昌区。因武而昌的悠久历史底蕴与辛亥首义的冲天火光在此交相辉映。 (武汉市地名普查办供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