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古名鄂渚(音主)夏汭(音瑞)沙羡(音夷)江夏夏口鲁口汉口郢城

大武汉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武昌古名夏汭(音瑞)江夏夏口鲁口汉口沙羡(音夷)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四 1月 12, 2023 7:53 pm

鄂岳观察司 专名别称:武昌军。乾元二年(759),初置鄂岳沔三州都团练守捉使司,治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上元元年(760),以岳州改隶荆南节度司。永泰元年(765),更名为鄂岳观察使司,增领岳、蕲、黄三州,凡管五州。建中二年(781),罢领沔州。四年(783),复领沔州。元和元年(806),撤销安黄节度司(亦名奉义军节度司,贞元十一年置),增管安、黄二州;改鄂岳观察司为 武昌军节度司。五年(810),仍旧称鄂岳观察司,管 6 州:鄂、岳、沔、蕲、黄、安,总领 25 县。迄元和八年不变。除鄂、岳2 州之外,其余 4 州在淮南地区。[5] 卷 27《江南道三》,第 643-669 页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四 1月 12, 2023 7:56 pm

武汉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时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吴黄武二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四 1月 12, 2023 8:00 pm

武昌记忆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时间:2021-04-02 17:22

武昌位于长江南岸,即“武汉三镇”之一,现为湖北省政府所在地,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昌”二字作为地名,最早源于今天的鄂州市。魏黄初二年(221年)四月,孙权自公安(在今湖北省公安县县城北郊)迁鄂,取“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县为武昌县,置武昌郡,辖武昌、阳新、沙羡、下雉、柴桑、浔阳等六县,“武昌”这一地名开始出现。

今之武昌,两汉时属江夏郡沙羡县,今之蛇山,古称江夏山。“汉水”在武汉入江,亦称为“夏水”。春秋战国时期,武汉的古地名为夏汭。夏即夏水;汭,水的弯曲处。《左传·昭公四年》: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左传·昭公五年》:蒽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杜预注:汉水曲入江,今夏口也。南北朝齐人刘澄之《荆州记》:夏水入江处,谓之夏汭,盖夏水之尾也。汉末谓之夏口,亦曰汉口,亦曰沔口。沔之下流为汉,夏水亦会,三水共出此口也。

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近江水段构筑土石结构的“夏口城”,方圆仅二三里,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相传“黄鹤楼”即是当时的瞭望哨所。夏口即夏水入江之口,原指汉阳。孙权在大江南岸“城江夏山”后,便将江夏郡治及其“夏口”之地名,一起移到了大江南岸的这座城。

晋人陈寿《三国志》对孙权修筑夏口城的记载很简略:“二年春正月……是月,城江夏山。”江夏山是指黄鹄山,即今天的蛇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云:“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上则游目流川,下则激浪崎岖,实舟人之所艰也。”

武昌,史称之为“夏口”“郢州”“鄂州”“江夏”等。唐代,大江夏地区(包括今天的武昌、青山、洪山、江夏等)即有了“武昌”的称谓。隋开皇九年(589年),朝廷开始改革地方行政机构,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于是废江夏郡,将江夏郡的汝南县改为江夏县,同时,改郢州为鄂州,治所在江夏。唐元和元年(806年),置武昌军节度使,治所设置在建有黄鹤楼的县城中。

元大德五年(1301年),朝廷将“武昌”作为“路”一级行政建制的名称,治所也设置在县城中。武昌路沿袭宋代鄂州所辖七县之地。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改“武昌路”为“武昌府”,“武昌府署”亦设置在江夏县县城中。明、清两代一直未变动。

因唐、宋、元、明、清历代有武昌军、武昌路、武昌府之设,其治所又都设在有黄鹤楼为地标的县城中,于是,“武昌”就逐渐成为“大江夏地区”常用的代名称。最早有李白《送储邕之武昌》诗为证:“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黄鹤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

1913年,因辛亥首义之功,民国政府改武昌县为寿昌县(今属鄂州市),改江夏县为武昌县。1926年,改武昌城区为武昌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武昌县城区置武汉市武昌区。1960年4月,武昌县治迁至纸坊镇。1995年,武昌县改为武汉市江夏区,“武昌”由此而专指武汉市武昌区。因武而昌的悠久历史底蕴与辛亥首义的冲天火光在此交相辉映。 (武汉市地名普查办供稿)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四 1月 12, 2023 8:02 pm

夏汭(春秋战国地名)

春秋楚地。《左传》:昭公四年(前538),“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五年(前537),楚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薳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旧从杜预注释夏为汉水,以魏晋之夏口即今湖北武汉市为夏汭。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五 1月 13, 2023 12:28 am

79 湖广
80 武昌府
81 今府治江夏县为古夏口今名汉口与汉阳府治汉阳县对岸春秋时谓之夏汭昭四年吴伐楚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为汉水入江之处汉受夏水亦通称夏江夏之名取此
82 武昌县为楚之鄂都汉属江夏郡孙权改置武昌县汉阳府
83 府城东南百步有大别山江水迳其南汉水自西北来㑹之亦谓之鲁山乃汉水入江处与武昌府治江夏县对岸葢江自汉阳府城东武昌府城西而㑹于汉水今日之汉口是也
84 汉川县南十里有小别山亦名甑山在府治汉阳县之西北百七十里定四年楚子常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乃呉由西渐东且战且却求间道为归计孔颖达谓小别当在大别之东者误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五 1月 13, 2023 12:37 am

鲁口夏口也沙羡也晋以武昌名郡通典所谓鄂州也庾亮南楼正在此而伯厚以为在武昌县则沿旧说也春秋曰夏汭自后汉末曰夏口亦名鲁口呉録黄祖为江夏太守始于沙羡音夷置屯山简自襄奔夏口庾翼为荆州治夏口刘毅以为夏口二州之中请刘道规镇之六年自临鄣徙镇夏口城据黄鹄矶晋地理志沙羡夏口对沔口呉黄武二年城沙羡通典曰即鄂州刘表传注夏口即鄂宋武平义宣分为郢州镇夏口隋复为鄂州夏本江之沱自江陵东南流东过华容云杜入沔谓之堵口冬竭夏流总合襄汉至鲁山东入岷江曰沔口今曰汉口江南即江夏黄鹤楼今武昌府治也沙羡宋之鄂州而武昌县为故东鄂晋有鄂县是也伯厚因此遂曰庾亮南楼非鄂也岂孙呉巳城沙羡而庾镇尚不居要地耶凡都督必居形胜之地一语可断唐武徳中以此地称武昌军节度而晋书庾翼为荆州治夏口自黄祖屯此知为兵冲要地岂建节反取山僻邑耶前人注解牵泥旧名而考究家承之实不然也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五 1月 13, 2023 12:41 am

孙黄沙羡之役

吴录载策表曰:"臣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刘表遣将助祖,并来趣臣。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身跨马栎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获其妻息男女七人,斩虎、韩晞已下二万馀级,其赴水溺者一万馀口,船六千馀艘,财物山积。虽表未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而祖家属部曲,扫地无馀,表孤特之虏,成鬼行尸。诚皆圣朝神武远振,臣讨有罪,得效微勤。" [2]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昌古名夏汭(音瑞)江夏夏口鲁口汉口沙羡(音夷)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五 1月 13, 2023 12:44 am

沙羡县是江夏郡14县之一,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和今武汉江夏区地面,当时都是沙羡县的范围。公元前350年(周显王十九年),楚宣王熊良夫(前369年—前340年在位)在此地设置沙羡(音yi )县于涂口(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作为县治。西汉时,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将秦置的南郡,更名为临江郡,五年复旧。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从南郡中又划出竟陵县以东的那一部分土地,设置江夏郡,下辖14县, 郡治就设在西陵县(今武汉新洲区西), 武汉武昌地面为鄂县,汉阳当时属石阳县,它们同属江夏郡,这才是该县建县之始。不过另外,也有一说,认为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为其建县之始,治涂口(今湖北武昌金口),属江夏郡。
东汉末,孙策大败黄祖于此。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吴太平二年(257年)沙羡侯降魏,沙羡县废。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沙羡县。晋太康初复置,移治夏口(今武汉市武昌)。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 废入沙阳,改沙羡县为汝南县,仍治涂口,属江夏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县治迁至郢城(今武昌)。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昌古名夏汭(音瑞)江夏夏口鲁口汉口沙羡(音夷)郢城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五 1月 13, 2023 12:52 am

历史上,武汉武昌府(武昌区)、江夏县(江夏区/江夏郡)、鄂州市多次合并!武汉武昌府和鄂州市的“武昌”“鄂州”两名多次互换使用。武汉和鄂州本质上,历史渊源极深,史书可查。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中国,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改郢州为鄂州,置江夏郡,其郡、州、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称。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江夏郡,江夏为江夏县和鄂州的治所。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唐玄宗开元年间(713—41年),江夏划归江南西道。唐代中期,鄂州(今武昌)为贡赋转运中心,设有武昌军节度使。宰相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兼武昌军节度使,将江夏土城扩建为砖结构城垣,区境从此兼有武昌之称。

北宋时期,江夏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南宋初年,荆湖北路军事中心由江陵移至鄂州,宋将岳飞曾镇守在此。元代设湖广行省,置鄂州路(后改为武昌路),下辖7县,江夏是湖广行省、武昌路和江夏县的治所,为行省级大区域行政中心。从此,包括区境在内的今武汉市江南部分正式有了武昌这个地名。

明代朱元璋攻克武昌,设置湖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随后又设置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所任巡抚、总督和总兵也多驻武昌;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武昌(今鄂州市)9县1州。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郭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布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上设湖广总督。湖北布政司下辖包括武昌府在内的8府,武昌城仍为各级衙门荟萃之地。自三国至清朝,武昌城垣不断扩大,区境地域亦相应扩大,但始终在江夏县辖域内,常与江夏并称。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武昌古名鄂渚(音主)夏汭(音瑞)沙羡(音夷)江夏夏口鲁口汉口郢城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三 5月 10, 2023 11:03 pm

春秋楚地。《左传》昭公四年(前538):“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五年,楚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薳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杜预注释夏为汉水,以魏晋之夏口即今湖北武汉市为夏汭。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