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中国常规潜艇的设计建造之都

大武汉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是中国常规潜艇的设计建造之都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12月 08, 2022 7:55 pm

033G型潜艇(北约代号:Wuhan-class,译文:武汉级)

033型潜艇(英文:Type 033 Submarine [1] ),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在苏联R级潜艇(英文:Romeo-class submarine)的基础上仿制的柴电动力常规潜艇。在1950年代中苏蜜月期间,苏联提供给中国R级潜艇的设计图纸与建造设备。中国于1963年开始自行建造R级潜艇,编号为033型。
033潜艇采用常规水面线型,艇艏水平舵,双轴双桨推进,在R级潜艇的基础上作出了多项改进,降低航行噪音大约20分贝 [2] 。艇载声呐也从原苏联制型号更改为中国研制的105型,后期又换装613厂生产的H/SQ2-262A型声呐。有一艘033型潜艇经过改装后成为搭载6枚鹰击-82反舰导弹的实验型号,即033G型潜艇(北约代号:Wuhan-class,译文:武汉级)。
1962到1984年间,中国共建造了84艘该型潜艇,并出口到其他国家。20世纪80年代曾出口朝鲜7艘(其中4艘无偿转让)。
中国大部分033型潜艇已经退役或封存,只有几艘作为训练艇还在使用 [2] 。


033型潜艇(英文:Type 033 Submarine)的前身是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末研制的633型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苏联代号:633工程),北约称之为罗密欧级或简称R级潜艇。在当时来说、该型潜艇的设计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是前苏联在二战后设计比较成功的潜艇 [4] 。633型潜艇是苏联于1950年代设计建造,其原型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U型潜艇。在二战末期,苏联获得了数艘XXI型U艇,从而得到了U艇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被应用到Z级潜艇和W级潜艇上,在进一步改进后便衍生出这种R级潜艇 [1] [5-6] 。
1952年4月中旬,海军肖劲光司令员和罗舜初副司令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以商讨《海军订货协定》。1953年初,罗舜初再次赴苏,经几轮谈判,于1953年6月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供应海军装备及在军舰制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李春富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该协定上签字。
苏联R级633型潜艇历史照片
苏联R级633型潜艇历史照片 [7]
《六四协定》规定由苏联向中国转让制造六型舰艇,其中有“613”型潜艇,中国仿制后改称“6603”型(简称:03型潜艇)。西方称此型潜艇为“W”级 [8] 。
1959年2月4日,中国与苏联又签订了《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新技术援助的协定》 [9] (简称:《二四协定》),协定规定由苏联有偿转让“6633”中型鱼雷潜艇(下简称033型)的建造权,提供图纸资料、器材装备,并派遣专家指导 [5] [10] 。1959年5月至1961年3月,中国分8批收到苏联发来的633型图纸,1961年10月,图纸资料翻译复制完毕,代号改为6633型。1960年,该型艇开始中国化修改和国产化工作,至1967年基本完成,并命名为033型,出口型号ES5A型。


在033型潜艇批量生产的同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还开展了加强033型潜艇海上攻击力的改进型设计,即033改型(国内称033G型,而国外将其称为“武汉”级) [28] 。033型潜艇最主要的反舰武器是仿制苏联的老式直航式鱼雷,虽然速度较快,但射程近、命中精度差,潜艇作战时的自身安全很不理想。而此时世界主要海军装备的新型攻击潜艇(无论是常规动力还是核动力)都已具备了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一部分还具备水下发射的能力),从而使潜艇的对海攻击能力有了质的提高。根据中国海军当时所面临的作战任务,中国海军同样需要一种具备发射反舰导弹的新型攻击潜艇。所以说,033G型潜艇的研制是顺应世界常规潜艇这一新的发展趋势的正确决定。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033G并没有采用水下发射技术,而是在033型潜艇的围壳两舷侧的上层建筑内布置了反舰导弹发射筒和相关的液压发射装置。在作战时,潜艇浮出水面后,发射筒通过液压装置升到15度的仰角,即可发射反舰导弹。艇体两侧串列布置了3具发射筒,共有6枚反舰导弹可供使用。艇内仍然可以携带与033型潜艇数量相当的鱼雷,其整体对海攻击能力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强大的 [11] 。
033G型潜艇
033G型潜艇
033G所使用的反舰导弹是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种小型固体反舰导弹“鹰击8”,相对于此前的“上游”系列和“海鹰”系列,“鹰击8”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可掠海飞行的特点,在潜艇上安装的技术难度较小。而且体积小的特点可以最大程度减小艇体线型变化对潜艇航行性能的影响。
033G型潜艇
033G型潜艇 [29]
相对于033型潜艇来说,033G的排水量增加了300多吨(水上排水量1650吨,水下排水量2000吨),潜艇外部增加了反舰导弹发射筒,但也增加了潜艇的航行阻力,因此其航速和机动性较033型潜艇有所降低(水上15节,水下13节)。033G型潜艇的建造工作于1980年在武昌造船厂开工,1983年建成下水,随后于1985年进行了首次海上导弹实弹发射试验获得成功。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又进行了2次实弹发射也均获得成功,艇上装备的新型雷达、火控及射击指挥仪也表现出了稳定的状态。80年代中后期,科研人员又对潜艇采取了一些降噪隔音措施,使潜艇的噪声下降了12分贝,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同时加大了艇上声呐的探测距离。经过进一步完善的033G型潜艇于1986年6月通过了国家的设计定型,其技术性能完全符合当初制定的各项设计指标。
033G并没有建造后续艇,由于该艇发射反舰导弹的方式较为落后,不仅破坏了原033型潜艇良好的流线型艇身,增加了航行阻力和噪声,同时其无法实现水下发射导弹的不足也使其生存能力大为下降。而当时苏联以及欧洲国家所研制的新型潜艇已经实现了反舰导弹水下发射的能力(垂直发射或通过鱼雷管发射),具备很强的攻击隐蔽性和突然性,相对而言,033G的技术已经明显落后,难以适应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潜艇技术发展和海上作战环境的要求 [11] 。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是中国常规潜艇的设计建造之都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12月 08, 2022 8:22 pm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上)
2021-11-13 07:47:16 来源: 小叮当说娱乐 举报
1
分享至
舰艇命名原则——根据1978年11月18日公布,1986年7月8日修订的《海军舰艇命名条例》,1级舰和核潜艇由总参谋部命名,2级和以下级别的舰艇由各舰队司令部命名。巡洋舰以及以上级别军舰命名使用以一级行政区省(区)或词组命名;驱逐舰、护卫舰使用大、中城市命名;核潜艇以“长征”加序号命名;常规鱼雷潜艇以“长城”加序号命名;常规导弹潜艇以“远征”加序号命名;以上名字从该舰所属舰队管辖区中选择。南海舰队为中南和西南地区,东海舰队的辖区华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海舰队的辖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北海舰队】(山东青岛)海上防区为连云港以北的黄海海域和渤海湾。主要任务为保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及警戒周边地区对中国的海上威胁。

【东海舰队】(浙江宁波)海上防区为连云港以南、台湾海峡南端(广东南澳岛至台湾猫鼻头连线)以北的东海全部、一部分黄海海域和一部分南海海域。

【南海舰队】(广东湛江)海上防区为台湾海峡南端的西南方向海域,包括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的防御。

( )内不注明即为服役时间

【航空母舰】

001型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苏联海军元帅级瓦良格号)

(1艘)辽宁16

001型航空母舰辽宁16(苏联1988.12.4下水,2012.9.25)【大连】改造

(改装前)长304米,宽70.5米,吃水11米,满载排水量64000吨,26固定翼飞机+26直升机,(俄罗斯)40参谋+626飞行+1960船员(2626),实际1000余人,自持力45天。

001A型航空母舰

(1艘)山东17

001A型航空母舰山东17(2017.4.26下水)【大连】

舰艇分类——作战舰艇:

1级: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

2级: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大型登陆舰;

3级:大型导弹艇、猎潜艇、扫雷艇、中型登陆舰;

4级:小型导弹艇、鱼雷艇、炮艇、小型扫雷艇;

5级:登陆艇。

【驱逐舰】

956型导弹驱逐舰(现代)【俄罗斯】

(4艘)杭州136 、福州137 、泰州138 、宁波139

956E(现代Ⅱ)导弹驱逐舰杭州136(2000.2.11)【俄罗斯】

956E(现代Ⅱ)导弹驱逐舰福州137(2001.1.16)【俄罗斯】

956EM(现代Ⅲ)导弹驱逐舰泰州138(2006.2.15)【俄罗斯】

956EM(现代Ⅲ)导弹驱逐舰宁波139(2006.11.18)【俄罗斯】

长156.5米,宽17.19米,吃水7.85米,最大排水量8480吨(满载7940吨),296人(25军官+271士兵)。

051型导弹驱逐舰(旅大)

(共建成17艘:105-110;131-134;160-166)

开封109、 大连110、 遵义134 、桂林164、 湛江165 、珠海166

051DT型导弹驱逐舰开封109(1982.12.25)【大连】(1999改装)

051Z型导弹驱逐舰大连110(1984.12.26)【上海中华】(2002改装)

051D型导弹驱逐舰遵义134(1984.12.28)【中华】(2004改装)

051D型导弹驱逐舰桂林164(1987.10.7,2004之前属南海舰队)【广州黄埔】

051型原型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满载排水量3670吨,280人(45军官+235士兵)。

051G1型(旅大Ⅱ)导弹驱逐舰湛江165(1989.12.30)【大连】(2003改装)

051G2型(旅大Ⅲ)导弹驱逐舰珠海166(1991.11.21)【大连】(2003改装)

052G2型长度加至128.6米。

051B型导弹驱逐舰(旅海)

(1艘)深圳167

深圳167(1999.2)【大连】(2014末开始改装)

长153米,宽17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6600吨,230人。

051C型导弹驱逐舰(旅州)

(2艘)沈阳115 、石家庄116

沈阳115(2006.1.1)【大连】

石家庄116(2007.3)【大连】

长165米,宽17.1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7100吨,280人(45军官+235士兵)。

052型导弹驱逐舰(旅沪)

(2艘)哈尔滨112 、青岛113

哈尔滨112(1994.5.8)【上海江南】(2011年进行第二次改装)

青岛113(1996.5.28)【上海江南】(2011年进行第二次改装)

长142.7米,宽15.1米,吃水5.1米,满载排水量4200吨, 270人(40军官+230士兵)。

052B型导弹驱逐舰(旅洋Ⅰ)

(2艘)广州168、 武汉169

广州168(2004.7.15)【江南】

武汉169(2004.12)【江南】

长154米,宽16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5850吨,280人(45军官+235士兵)。

052C型导弹驱逐舰(旅洋Ⅱ)

(6艘)兰州170 、海口171、长春150 、郑州151 、济南152 、西安153

兰州170(2005.10.18)【江南】

长春150(2013.1.31)【江南】

(一)兰州170(2005.10.18)、海口171;(二)长春150(2013.1.31)、郑州151、济南152、西安153【江南】。(一)长154米,宽17米,吃水6.1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一说6150吨),280人;(二)长155.5米,宽17.2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7500吨280人(45军官+235士兵)。

052D型导弹驱逐舰(旅洋Ⅲ)

(多艘)昆明172、 长沙173 、合肥174、 银川175……

昆明172(2014.3.21)【江南】(部分同型号舰由大连制造)

【首型】长155米,宽18米,吃水6.5米,满载排水量7500吨,280人(45军官+235士兵)。

055型导弹驱逐舰(刃海)

(已入列2艘,计划多搜)

南昌101、拉萨102

南昌101(2020.1.12)【江南】

【首型】长180米,宽23米,满载排水量12500吨,其他数据不详。

根据《海军舰艇命名条例》, 1979年后根据此条例命名的中国海军驱逐舰(舷号1XX),按惯例舷号101~130属于北海舰队,131~159属于东海舰队,160~199属于南海舰队;中国海军常规潜艇(舷号2XX,3XX)及核潜艇(舷号4XX);中国海军护卫舰(舷号5XX)。

【常规动力潜艇】

032型综合试验常规动力潜艇

(1艘)长城201

长92.6米,宽10米,吃水6.85米,水下排水量6628吨,88人。

033G1型反舰导弹试验常规动力潜艇(武汉A)

(1艘)远征51号351

远征51号351(1986.6)【武昌】(苏联R级【罗密欧】改进型)

长76.6米,宽6.7米,吃水5.2米,水下排水量:2100吨,53人(发射飞航式反舰导弹)。

035A/G/B型常规动力潜艇(明)

(共建造23艘)【苏联R级改进型】

A型:352-354(1988-1990,每年1艘,共3艘)、G型:356-363(1990-1996,每年1艘,1995、1996每年各2艘,共8艘);G型:305-308(1998-1999,每年2艘,共4艘)、B型:309-313(2000-2004,每年1艘,共5艘)【武昌、江南】长76米,宽7.6米,吃水5.1米,水下排水量2110吨,57人(12军官+45士兵)。

877EKM型(比目鱼)/636型(华沙之歌)常规动力潜艇(基洛)

(12艘)【俄罗斯】

877EKM型:364(1994.11.15)、365(1995.8.15)【俄罗斯】长72.63米(一说72.8米),宽9.9米,吃水6.3-6.6米,水下排水量3076吨,52人。

636型:366(1997.8.26)、367、368、369、370、371、372(2014.9遇险自救成功记一等功)、373、374、375。

长73.8米(一说74.3米),宽9.9米,吃水6.3-6.6米,水下排水量3126吨,52人。

039/039G型常规动力潜艇(宋)

(多艘)314-316、320-329

039型

039G型

320(039型,仅1艘)(1999.6)【武昌】、321-316;321-329【江南、武昌】长74.9米,宽8.4米,吃水5.3米,水下排水量2250吨,60人(10军官+50士兵)。

039A型常规动力潜艇(元)

(多艘)330-341【江南、武昌】

长77.6米,宽8.4米,吃水5.5米,水下排水量3600吨,65人。

039B型常规动力潜艇(元改)

(不详)

【核动力潜艇】

092型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夏)

(不详)406长征6号甲、乙、丙

长征6号甲406(1983.8.1)、长征6号乙(不详)、长征6号丙(不详)。一说仅长征6号甲1艘【葫芦岛龙港渤海】

长120米,宽10米,吃水8米,水下排水量8000吨,12管(巨浪-1A,3000-4000公里),84人; 21世纪已改装(下图为改进型,两侧排水孔由4排改为2排)。

094型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晋)

(9艘)长征9号409、 长征10号410 、长征11号411 、长征12号412……

长征9号409(2007.3)、长征10号410(2010)、长征11号411(2011)、长征12号412(2012)【渤海】

【推测数据】长135米,宽12.5-13米,水下排水量11500吨,12管(巨浪-2,8000-12000公里,每个弹头3-6个分弹头),120人。

096型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唐)(不详)

【推测数据】长约150米,宽约20米,水下排水量约16000吨,16-24管(巨浪-2或巨浪-3,12000-15000公里,每个弹头5-7个分弹头)【渤海】。

091型攻击型核动力潜艇(汉)

(3艘)长征3号403、长征4号404、长征5号405

长征1号401、长征2号402分别于2000、2005退役。

长征3号403(1984.9)、长征4号404、长征5号405(1990.12)【渤海】

长108米,宽11米,吃水8.5米,水下排水量5000吨,75人。都是在401、402基础上改进制造,上世纪末均已进行改装(下图为改进型,两侧排水孔从首尾一条线变成有间隔的一排方形孔)

093型攻击型核动力潜艇

(2艘)长征7号407 、长征8号408

长征7号407 (2006.12.23)、长征8号408(2007)【渤海】

【推测数据】长103米,宽10.5米,吃水10米,水下排水量6800吨,90人。

093A型攻击型核动力潜艇(商改)

(建造中)

长征13号413、 长征14号414 、长征15号415 、长征16号416

长征13号413(2012)、长征14号414(不详)、长征15号415(不详)、长征16号416(不详)【渤海】

【推测数据】长110米,宽11米,吃水10米,水下排水量大于7200吨,100人。

【护卫舰】

053H型导弹护卫舰(江湖Ⅰ)

(1艘)九江516火力支援舰

九江516火力支援舰(2002.4改装服役)【沪东】

长103.2米,宽10.8米,吃水3.19米,满载排水量1661.5吨,190人。

053H1型导弹护卫舰(江湖Ⅱ)

(10艘)台州533 、金华534、 丹东543 、旅顺544(大连舰艇学院)、临汾545、 韶关553、 昭通555

台州533(1982.6.30)

台州533、金华534、丹东543【沪东】、临汾545、韶关553、昭通555【黄埔】(均已进行过改装);旅顺544(1985.12.24,2005属大连舰艇学院)【沪东】。

长103.22米,宽10.8米,吃水3.05米,满载排水量1960吨,200人(30军官+170士兵)

053H2型导弹护卫舰(江湖Ⅲ)

(1艘)沧州537【沪东】

沧州537(1990.11.17)【沪东】

沧州5372006.7.31之前属东海舰队,原名舟山号。长103.2米,宽10.83米,吃水3.19米,满载排水量1960吨,160人(30军官+130士兵)。

053H1G型导弹护卫舰(江湖V)

(6艘)北海558 、佛山559 、东莞560 、汕头561、 江门562、 肇庆563【黄埔】

北海558(1993.5)

长103.2米,宽10.8米,吃水3.19米,满载排水量1661.5吨,190人(30军官+160士兵)。

053H2G型导弹护卫舰(江卫Ⅰ)

(4艘)安庆539、 淮南540 、淮北541、 铜陵542【沪东】

安庆539(1992.7.1)

长111.7米,宽12.1米,吃水4.8米,满载排水量2250吨,170人(30军官+140士兵)。

053H3型导弹护卫舰(江卫Ⅱ)

(10艘)嘉兴521 、连云港522、 莆田523、 三明524 、洛阳527 、绵阳528 、宜昌564 、葫芦岛565 、怀化566 、襄阳567

嘉兴521(1999.6)、连云港522、莆田523、三明524;洛阳527(2005.9)【沪东】

宜昌564(1999.12)、怀化566、襄阳567(原名襄樊号)、绵阳528、葫芦岛565(原名:1999玉林号;2008三亚号)【黄埔】

长112米,宽12.4米,吃水4.3米,满载排水量2393吨,168人(30军官+138士兵)。

054型导弹护卫舰(江凯Ⅰ)

(2艘)马鞍山525 、温州526【沪东】

马鞍山525(2005.2.18)、温州526(2005.9.26)长132米,宽15米,吃水5米,满载排水量3900吨,190人(30军官+160士兵)。

054A型导弹护卫舰(江凯Ⅱ)

(多艘)舟山529……

舟山529(2008.1.3)

舟山529、常州549、黄冈577、扬州578、荆州532;衡阳568、玉林569、柳州573、三亚574;盐城546、潍坊550等【沪东】

徐州530、益阳548、湘潭531;黄山570、运城571、衡水572、岳阳575;烟台538 、临沂547、大庆576、邯郸579等【黄埔】

长134米,宽15.2米,吃水5米,满载排水量4053吨(一说4200或4400吨),190人(30军官+160士兵)。

056型/056A型(反潜加强型*)轻型近海护卫舰(江岛)

(多艘)

营口581(2013.8.1)

蚌埠582、上饶583 、吉安586、泉州588、三门峡593*、池州505*、无锡507*、黄石502*等【沪东】

株洲594*、宿迁504*;惠州596、钦州597;揭阳587、清远589、曲靖506*等【黄埔】

宿州503;梅州584、百色585、泸州592、潮州595等【武昌】

大同580、营口581、威海590、抚顺591、信阳501等【旅顺辽南】

长88.9米,宽11.14米,吃水4.3米,满载排水量1440吨,60人(替代反潜艇)。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是中国常规潜艇的设计建造之都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一 12月 19, 2022 5:27 am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艇身圆径10米,指挥塔高10米,从潜艇底部龙骨算高20米,长130米,宽10米,吃水10米,水上排水量7000吨,水下排水量8000吨。武昌造船厂已经造出了水下排水量7000吨的常规潜艇,完全可以生产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这种规模的核潜艇,在夏季6月-9月汛期可以轻松过南京桥九江桥到长江口。


Vick Gardner
Former Nuclear Reactor Operator at United States Navy (USN) (1966–1973)Author has 2.7K answers and 963.4K answer views1y
Related
Is the Mississippi River deep enough for a submarine?
“How deep is the Mississippi? While mere inches at the headwaters, the river's depth drops dramatically once you get close to its mouth. The deepest point, at Algiers Point in New Orleans, is about 200 feet.” (twincities.com)

That's plenty of room. My old submarine (she's razor blades now), the USS von Steuben SSBN632 (a “boomer”- missile carrying, patrol-making sub) was ~33´ at the beam, another 30′ or so for the sail, and that made her a little over 60' tall. (periscope depth)

Depth on a sub is measured from the keel. So, at periscope depth, she would be 60 feet deep. DuhDoy

A boomer ought to be able to traverse the Mississippi confidently at a depth of, say, 75?

200 - 75 - 65 = 60′

That leaves 60′ of possible invisibility above her head. And, she would be safe from any river boat's props. Smooth sailin’!


USS Von Steuben (SSBN-632), a James Madison-class fleet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was the second ship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y to be named for Bar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Steuben (1730–1794), a Prussian army officer who served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Type Nuclear-powered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Displacement Surfaced: 7,325 long tons (7,443 t) Submerged: 8,251 long tons (8,383 t)[2]
Length 425 ft (130 m)
Beam 33 ft (10 m)
Draft 28 ft 6 in (8.69 m)
Propulsion
1 × S5W PWR[1]
2 geared steam turbines (15,000 shp (11,000 kW)),
1 shaft[2]
Speed
16 knots (30 km/h) surfaced
21 knots (39 km/h) submerged[2]
Test depth 1,300 feet (400 m)[2]
Complement Two crews of 14 officers and 126 enlisted[2]
Armament 16 Polaris A3 or Poseidon C3 or Trident I C4 missiles, 4 × 21 inch (533 mm) torpedo tubes, 12 torpedoes[2]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美国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英文:Lafayette class SSBN [1] ),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是美国继乔治·华盛顿级和伊桑·艾伦级之后的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装备了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潜射弹道导弹,改进了弹道导弹发射指挥系统,可自行选择目标进行攻击;同时改善了艇员居住条件,使用了更加先进的电子设备,提高了小型化和自动化水平。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共建造了31艘,是美国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造数量最多的一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该级潜艇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一直是美国战略核潜艇部队的主力,已全部退役。 [1-9]
中文名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 [16] 外文名Lafayette class SSBN前型/级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次型/级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研制时间1960年-1961年服役时间1963年4月23日定型时间1961年性 质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别 名麦迪逊级/本杰明·富兰克林级研制国家美国
目录
1 发展沿革
▪ 历史背景
▪ 建造沿革
▪ 服役历程
2 技术特点
▪ 艇型结构
▪ 动力系统
▪ 武器系统
▪ 水声系统
▪ 艇电系统
▪ 隐身技术
▪ 改进升级
3 性能数据
4 服役动态
5 该级各艇
6 总体评价
发展沿革 播报
历史背景
“北极星”A1导弹(左)和“北极星”A3导弹(右)
“北极星”A1导弹(左)和“北极星”A3导弹(右)
1959年12月30日,从装载了北极星A1型潜射弹道导弹的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后,“北极星”系列弹道导弹与装备该型导弹的战略核潜艇处于齐头并进、平行发展的状态。美国海军一边加快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北极星”系列各型弹道导弹的研制进度,一边加速战略核潜艇携载平台的建造步伐。在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还处于建造过程中时,“北极星”A2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已经开始,而与之相配套的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伊桑·艾伦级也以超常速度投入连续建造,其第5艘尚未建成服役时,为了尽快在水下战略核威慑方面超过苏联,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建造计划又被提到了日程表上。
1960年9月,美国国防部决定在“北极星”A2潜射弹道导弹的基础上继续研制射程为4600公里的“北极星”A3潜射弹道导弹,而与此同时新型战略核潜艇的设计工作也基本进入尾声,为了纪念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拉斐德侯爵,新型战略核潜艇被命名为拉斐特级 [15] [17] 。1961年美国海军第三代战略核潜艇拉斐特级首艇获准建造,其后6年,美国打造了它冷战时期最庞大的海基核威慑家族,31艘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 [12] [13] [14-15]
建造沿革
拉法耶特级SSBN617水面航行
拉法耶特级SSBN617水面航行
1961年1月17日,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首艇“拉法耶特”号,开工建造,1962年5月8日下水。之后美国打造了它冷战时期最庞大的海基核威慑家族,自1961年至1967年间美国连续建造了31艘该级潜艇,在世界各国海军中也只有苏联的34艘Y级战略核潜艇和43艘D级战略核潜艇(北约称德尔塔级,简称D级)能与之媲美。 [1-3] [4] [6-8] [9]
服役历程
“北极星”A3潜射弹道导弹发射
“北极星”A3潜射弹道导弹发射
1963年4月23日,“拉法耶特”号服役。美国海军在1967年时,总共拥有31艘拉法耶特级、5艘乔治·华盛顿级和5艘伊桑·艾伦级,总共拥有41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携带656枚核弹头,形成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支水下核威慑力量。为了形成全球性的水下核威慑部署,这41艘战略核潜艇被分别部署在4个战略核潜艇中队。其中第14潜艇中队部署12艘,第15潜艇中队部署7艘,第16潜艇中队部署11艘,第18潜艇中队部署9艘。从1967年开始,41艘携带“北极星”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在世界各大海域开始了不间断的作战巡逻活动。
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沿用了美国海军在研制乔治·华盛顿级的初始阶段便已决定采用的两组艇员轮流上艇的制度,以便最大效率地发挥战略核潜艇的海上核威慑作用。每组艇员人数为143名官兵,分别被称为“蓝色组”和“金色组”,每组艇员将在海上从事长达70昼夜的作战巡逻任务。当“蓝色组”完成了70天的海上作战巡逻行动返回港口之后,“蓝色组”和“金色组”艇员大约有15-30天的共同活动时间。在这一期间内,两组艇员共同为潜艇补充给养,为下一次出海从事作战巡逻做好准备。然后,“金色组”艇员登艇,开始执行另外一个70昼夜的海上作战巡逻任务。在一组艇员远赴大洋执行作战训练任务期间,另一组艇员则休假或者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活动。由于采用这种轮流上艇,使拉法耶特级的出海率高达50%以上。另外,在约30年的服役期间,按照美国海军的规定,大约每6年进行一次中修,每次中修时间约为20个月。1986年至1992年,由于美国威力更大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开始建成服役,因此拉法耶特级开始逐步退役,除2艘改为执行非战略使命而继续留用外,其余被封存或拆解。 [3] [4] [6-8] [9]
技术特点 播报
艇型结构
艇型
拉斐特级SSBN624下水
拉斐特级SSBN624下水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采用拉长的水滴型艇体,艇首圆钝,外形与伊桑·艾伦级比较相似,但比华盛顿级和伊桑·艾伦级更长一些,全艇呈十分光顺的流线型。指挥台围壳设在靠近艇首的位置,并装有围壳舵,内部容纳有潜望镜、雷达、无线电天线以及通气管装置等,比乔治·华盛顿级的指挥台围壳更为紧凑。上部建筑从艇艏部开始,在指挥台围壳后形成弹道导弹发射筒的导流罩,然后一直延伸到艇体艉部。艇艉有呈十字形的垂直舵和水平舵,为了加强在北极地区的活动能力,保证潜艇在冰区冰层下进行安全破冰上浮作业时具有足够的强度,与伊桑·艾伦级一样,拉斐特级的上垂直舵比下垂直舵要高。 [1-3] [4-5] [6-8] [9]
舱室
拉斐特级SSBN622
拉斐特级SSBN622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艇体内部基本保持了与伊桑·艾伦级相同的划分,从艏至艉总共分为7个舱室,依次是艏鱼雷舱、指挥舱、导弹舱、第一辅机舱、反应堆舱、第二辅机舱及主机舱。拉斐特级仅在首鱼雷舱和第二辅机舱处采用双壳体结构,另外导弹舱和第一辅机舱之间没有设置耐压隔壁,主压载水舱则布置在首鱼雷舱和第二辅机舱处的舷侧内外壳体之间。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剖面图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剖面图
拉斐特级首鱼雷舱内布置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并设有备用鱼雷架。首鱼雷舱的后部上层是艇员居住舱室区,该舱上部设有逃生舱口,因此该舱还兼作艏部应急逃生舱,在鱼雷装载甲板下是各种液舱。指挥舱内空间被3层甲板分隔成为4层,最上层为导航中心、全艇操纵中心及作战指挥中心等;第二层布置着艇员餐厅、军官会议室和导航控制中心等;第三层布置着士兵舱室、储藏室和盥洗室等,最下层则是蓄电池舱。导弹舱内布置着16枚垂直状态的弹道导弹发射筒,该舱也被3层甲板分隔为4层,在每层甲板相应高度上的导弹发射筒侧壁处均有检测孔,以便艇员对弹道导弹定期检查及相关数据采集,或随时更换出现故障的零部件。
拉斐特级的第一辅机舱内主要布置了用于全艇范围的空调装置,此外还有一个重28吨的陀螺减摇稳定器,它是拉斐特级一个十分重要的设备,作用是在水面和水下航行时消除艇体的摇摆,使潜艇在水下形成一个十分稳定的弹道导弹发射平台,航行状态的稳定可以保证拉斐特级在任何海况和气象条件下一旦接到命令即可执行弹道导弹发射任务。反应堆舱内布置有一座S5W-II型压水堆,反应堆舱的下部包覆着被屏蔽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上部是屏蔽走廊。第二辅机舱和主机舱内分别布置着各种辅机和汽轮机。 [1-3] [4-5] [6-8] [9]
动力系统
拉斐特级SSBN624打开的导弹发射筒
拉斐特级SSBN624打开的导弹发射筒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装备了S5W-Ⅱ型压水堆,功率为2万马力,反应堆一次装料可以航行40万海里,能够连续使用6年。S5W-Ⅱ型压水堆一回路为155个大气压,进出载热剂分别为250℃和280℃,一回路流量为2090吨/小时。该级艇装备了3种推进装置,第一种是主推进装置,它是二级减速齿轮汽轮机组,通过减速齿轮带动直径约4.27米的7叶螺旋桨。利用主推进装置可进行水下高速航行,最高航速可达25节,但是齿轮减速装置和螺旋桨的空泡噪声都比较大。第二种推进装置是一台320马力辅助推进电机,它驱动一个可以旋转360°的小型螺旋桨,在不使用时这个小螺旋桨可以收放到艇内。其主要在主机发生故障或进出港口、停靠码头以及低速航行时使用,低速航行时最高航速4节。第三种推进装置是应急推进装置,这是一台舷侧电机,带动主轴并驱动螺旋桨。 [1-3] [4-5] [6-8] [9]
武器系统
拉斐特级艇内部操作设备
拉斐特级艇内部操作设备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所装备的弹道导弹以及导弹发射指挥装置都有所不同。该级艇前8艘SSBN616至SSBN625装备的是16枚“北极星”A2导弹 [10] ,“北极星”A2最大射程2800千米,导弹滞空飞行时间16分24秒,携带一枚爆炸当量80万吨的热核弹头,圆概率误差927米。从第9艘SSBN626至31艘SSBN659,这23艘装备的是“北极星”A3导弹 [10] ,“北极星”A3最大射程4600千米,可携带3个爆炸当量为20万吨的集束式热核弹头,圆概率误差也为927米。除装备有弹道导弹外,拉斐特级还携载了22枚鱼雷用于自卫,通过位于艇首的4具533毫米水压式鱼雷发射管发射,其中18枚为备用鱼雷。鱼雷以MK37或M/HK45线导反潜鱼雷为主,也可以使用老式的MK14、MK16和新式的MK48鱼雷。
水声系统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装备了对水中目标进行定位并为鱼雷发射指挥提供水中目标坐标数据的AN/BQS-4B主动声呐,以及对水中目标进行探测警戒的AN/BQR-2被动声呐。此外还装备了用于警戒和搜索跟踪的AN/BQR-7被动声呐,采用数字式多波束操纵技术并能同时跟踪5个目标的BQR-21被动探测声呐,用于警戒和探测水面舰艇的BQR-19声呐,BQR-15拖曳线列阵声呐及可为水声对抗提供参数的WLR-8声呐等水声装置 [2-3] [4-5] [6-8] [9] 。
艇电系统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导航系统主要是2套Mk 2型惯性导航系统,一台包括接收天线、无线电接收机和数字式数据处理机的AN/BRN3B型卫星导航接收装置。一套包括“奥米伽”远程导航装置以及“雷迪斯特”高精度近程导航装置的无线电导航系统,此外还有WSC-3型卫星通信系统等。 [1-3] [4-5] [6-8] [9]
隐身技术
拉斐特级SSBN623
拉斐特级SSBN623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设计时,美国海军非常重视核潜艇的的静音能力,因此采用了许多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的静音技术。为了降低水下航行阻力及在水下航行时的流体噪声,各种升降装置在指挥台围壳顶部的开孔均装设了可开闭式挡板,当升降装置收放到指挥台围壳内部并进行水下航行时,挡板即可关闭。拉斐特级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是居住性比乔治·华盛顿级和伊桑·艾伦级有了明显提高和改善。循环通风采用的低压鼓风机在高速运行时,其送风能力为62m³/分钟,低速运行时,送风能力为31m³/分钟。在第一辅机舱内,装备有一台采用溴化锂的主空调装置和一台采用氟利昂的辅助空调装置。利用这两台空调装置,可以使指挥舱内的最高环境温度被控制在29℃左右,相对湿度50%左右。第二辅机舱及主机舱内的最高环境温度则被控制在37℃左右。 [1-3] [4-5] [6-8] [9]
改进升级
“海神”C3潜射弹道导弹
“海神”C3潜射弹道导弹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开始建造后,从第十艘SSBN627“詹姆斯·麦迪逊”号起至第十九艘,做了若干修改,于是有资料称这十艘为“麦迪逊”级,但是美国官方仍将之归类为拉斐特级。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前两批19艘服役后,在使用中发现了问题,即齿轮减速装置和螺旋桨的空泡噪声都比较大,特别是在高速航行时,主机系统的噪声更高,甚至对在主机舱值班艇员的听力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从拉斐特级第20艘SSBN640“富兰克林”号开始,对后续12艘核潜艇的减速装置和主机基座进行了改进设计,降低了主机系统噪声。
拉斐特级SSBN657进行“三叉戟”C4导弹发射
拉斐特级SSBN657进行“三叉戟”C4导弹发射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在拥有656枚海基核导弹威慑能力的同时,还计划着如何能装载更多、威力更大的核弹头,再加上当时反弹道导弹武器的出现,因此美国决定改进原有的潜射弹道导弹。在对携带突防装置和不携带突防装置的单弹头和多弹头对目标的攻击能力对比研究之后,最终决定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方案来对“北极星”A3导弹进行改进和提高。1965年1月,美国海军把这种改进后的导弹正式命名为“海神”C3型,经过3年的努力,1968年8月16日,“海神”C3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并获得成功。1970年8月3日,拉斐特级中经过改装的SSBN627“麦迪逊”号成功地进行了“海神”C3的水下发射试验。之后从1970年开始,经过7年时间,31艘拉斐特级全部换装了新型导弹。“海神”C3最大射程4630千米,可以携带6-10个爆炸当量为4万吨的分导式核弹头,圆概率误差为450米。由于装备了分导式弹头,大幅度提高了潜射导弹的突防性能,增加了拉斐特战略核潜艇的远程核打击能力。
在对拉斐特级进行改换装的同时,美国于1971年12月正式开展研制三叉戟导弹系统,以便在未来适当时机取代“海神”C3。1977年三叉戟I型(C4)研制成功,自1978年9月24日至1982年12月10日,美国海军用了4年多时间,对拉斐特级后期建造的12艘核潜艇换装了三叉戟Ⅰ弹道导弹,由于之前对这12艘核潜艇已经进行过大的改装,因此这12艘又被美国称作本杰明·富兰克林级。三叉戟Ⅰ的最大射程为7400千米,可以携带8个爆炸当量为10万吨的分导式核弹头,圆概率误差为230-500米,其与核潜艇有机结合,构成一种效能更高、生存能力更强、具有更大威慑能力的战略武器系统。 [1-3] [4] [6-8] [9]
性能数据 播报
艇体参数
艇长
129.5米
艇宽
10.1米
吃水
9.6米 [10]
水上排水量
6650吨(轻载)
7350吨
水下排水量
8250吨
航速
20节(水上)
25-30节(水下)
潜深
300米
自持力
90天
续航力
反应堆一次装料可连续使用6年,可航行40万海里
艇员编制
134人(军官14名)
动力系统
传动
单轴单桨,7叶螺旋桨
动力装置
1座S5W-Ⅱ型压水堆
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万马力
辅助推进电机
应急推进电机
艇电武装
鱼雷
艇首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2枚鱼雷
MK14或MK16鱼雷
MK37或MK45线导反潜鱼雷,MK48线导反潜鱼雷
雷达
AN/BPS-11/15平面搜索雷达1部
声呐
AN/BQS-4B主动声呐1部,用于攻击定位
AN/BQR-2被动声呐1部,用于探测警戒
AN/BQR-7被动声呐1部,用于警戒和搜索跟踪
BQR-21被动探测声呐1部,用于被动探测
BQR-19航行声呐1部,用于警戒和探测水面舰艇
BQR-15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1部
WLR-8声呐1部,提供水声对抗数据
综合系统
Mk 2惯性导航系统2套
AN/BRN3B卫星导航接收装置统1套
WSC-3卫星通信系统
“奥米伽”远程导航装置
“雷迪斯特”高精度近程导航装置
无线电导航系统1套 [1-3] [4-5] [6] [8] [9] [7]
服役动态 播报
拉斐特级SSBN625水面发射“北极星”A2导弹
拉斐特级SSBN625水面发射“北极星”A2导弹
1980年代末,SSBN626“丹尼尔·韦伯斯特”号和SSBN635“萨姆·雷伯恩”号被改装为水上核动力推进训练平台,用于培训核潜艇艇员,为了具有更大的艇内培训空间,导弹发射筒全部被拆除。
1986年3月13日,SSBN636“格林”号在爱尔兰海触底,造成方向舵损坏及后压载水舱破损,时候不得不提前退役并最终被拆毁。 [11]
1989年8月31日,SSBN619“安德鲁·杰克”号被改装成系泊训练潜艇。
1994年,SSBN642“卡米哈米哈”号和SSBN645“詹姆斯·K·波尔克”号在美国玛尔岛海军造船厂被改装成输送“海豹”突击队员的特种输送潜艇,因此被转为攻击核潜艇序列,每艘可以输送67名“海豹”突击队员及其使用的装备,指挥台围壳后面的上甲板处,可以携带两个“干式甲板掩蔽舱”,使潜艇在水下状态亦可保证突击队员进出潜艇。 [1-3] [4] [6] [8] [9] [7]
该级各艇 播报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各艇概况
序号
艇号
艇名
建造厂家
开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退役日期
现状
1
SSBN616
拉斐特
通用电船
1961.1.17
1962.5.8
1963.4.23
1991.8.12
-
2
SSBN617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通用电船
1961.6.26
1962.8.18
1963.6.27
1993.6.27
1992.10.1封存
3
SSBN619
安德鲁·杰克
玛尔岛海军造船厂
1961.4.26
1962.9.15
1963.7.3
1989.9.6
1989.8.31改装
4
SSBN620
约翰·亚当斯
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
1961.5.19
1963.1.12
1964.5.12
1988.9.14
-
5
SSBN622
詹姆斯·门罗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61.7.31
1962.8.4
1963.12.7
1990.6.23
1990.9.25拆除
6
SSBN623
内森·黑尔
通用电船
1961.10.26
1963.1.12
1963.11.23
1986.11.3
1987.1.31拆除
7
SSBN624
伍德罗·威尔逊
玛尔岛海军造船厂
1961.9.13
1963.2.22
1963.12.27
1994.9.1
1993.11封存
8
SSBN625
亨利·克莱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61.10.23
1962.11.30
1964.2.20
1990.11.6
1990.11.6拆除
9
SSBN626
丹尼尔·韦伯斯特
通用电船
1961.12.28
1963.4.27
1964.4.9
1990.8.30
改装
10
SSBN627
詹姆斯·麦迪逊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62.3.5
1963.3.15
1964.7.28
1992.2.17
-
11
SSBN628
特库姆塞
通用电船
1962.6.1
1963.6.22
1964.5.29
1993.7.23
1993.2.15封存
12
SSBN629
丹尼尔·布恩
玛尔岛海军造船厂
1962.2.6
1963.6.22
1964.4.23
1993
1993.10封存
13
SSBN630
约翰·C·卡尔霍恩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62.6.4
1963.6.22
1964.9.15
1994.10.1
-
14
SSBN631
尤利塞斯·S·格兰特
通用电船
1962.8.18
1963.11.2
1964.7.17
1992.2.14
-
15
SSBN632
冯斯托本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62.9.4
1963.10.18
1964.9.30
1993
1993.7封存
16
SSBN633
卡西米尔·普拉斯基
通用电船
1963.1.12
1964.2.1
1964.8.14
1993
1993.10封存
17
SSBN634
斯通沃尔·杰克逊
玛尔岛海军造船厂
1962.7.4
1963.11.30
1964.8.26
1995.2.9
1994.9封存
18
SSBN635
萨姆·雷伯恩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62.12.3
1963.12.20
1964.12.2
1989.8.28
改装
19
SSBN636
纳萨尼尔·格林
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
1962.5.21
1964.5.12
1964.10.19
1986.12.12
1987.1.31拆除
20
SSBN640
本杰明·富兰克林
通用电船
1963.5.25
1964.10.5
1965.10.22
1993.11.23
1993.4.1封存
21
SSBN641
西蒙·博利瓦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63.4.17
1964.8.22
1965.10.29
1994.9
-
22
SSBN642
卡米哈米哈
玛尔岛海军造船厂
1963.5.2
1965.1.16
1965.10.10
2001.8
1992.8改装
23
SSBN643
乔治·班克罗夫特
通用电船
1963.8.24
1965.3.20
1966.1.22
1993.9.21
1993.3.1封存
24
SSBN644
刘易斯·克拉克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63.7.29
1964.11.21
1965.11.22
1992.6.27
-
25
SSBN645
詹姆斯·K·波尔克
通用电船
1963.11.23
1965.5.22
1969.10.11
1999.2.16
1994改装
26
SSBN654
乔治·C·马歇尔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64.3.2
1965.5.21
1966.4.29
1992.9.24
-
27
SSBN655
亨利·L·斯廷森
通用电船
1964.4.4
1965.11.13
1966.8.20
1993.5.5
1992.11.2封存
28
SSBN656
乔治·华盛顿·卡佛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64.8.24
1965.8.14
1966.6.15
1993.3.18
1992.11.2封存
29
SSBN657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
通用电船
1964.12.5
1966.4.23
1966.12.3
1993.9.2
1992.2.1封存
30
SSBN658
玛丽安诺·C·瓦利约
玛尔岛海军造船厂
1964.7.7
1965.10.23
1966.12.16
1995
-
31
SSBN659
威尔·罗杰斯
通用电船
1965.3.20
1966.7.21
1967.4.1
1993.4.12
1992.11.2封存
参考资料 [1-3] [4] [6] [8] [9] [7]
总体评价 播报
1963年肯尼迪总统观看SSBN619发射“北极星”导弹
1963年肯尼迪总统观看SSBN619发射“北极星”导弹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海军二战后建造批量最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它的成功建造以及后来换装“北极星”A3、“海神”C3和“三叉戟”I导弹,不仅证明了水下发射导弹技术可以与潜艇总体以及核动力装置等方面的设计获得同步发展,而且表明潜艇装备的弹道导弹和发射筒的兼容性方面的研制工作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为世界各国海军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作为“北极星”计划的中坚,拉斐特级在美国的战略方针中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二次战略核打击能力,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生存能力的、有效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和政治家们的瞩目,“北极星”导弹与拉斐特级的有机结合形成的水下战略武器发射平台,不仅在现代武器系统领域中展现了巨大的科技进步,而且对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战略政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12张)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建造的标准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它的设计与建造技术,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拉斐特级的设计原则以及总体布置形式,对英国和法国的战略核潜艇的设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苏联海军战略核潜艇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对世界各国战略核潜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英、法、苏20世纪70年代以后建造的战略核潜艇,几乎全部都以拉斐特级为母型,其基本结构与总体布置均与拉斐特级有着惊人的相似。拉斐特级以前的乔治·华盛顿级和伊桑·艾伦级,其设计的主要着眼点是解决弹道导弹与核潜艇的有机结合问题。在进行拉斐特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和改进核潜艇的居住性,美国海军根据人机学方面的原则,制订了潜艇内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标准,这也成为英国和法国战略核潜艇居住性的重要设计依据。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在美国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传承作用。该级艇的全部建成,表明美国海军“北极星”计划的完成。“三叉戟”I导弹研制成功后,美国海军把拉斐特级作为其发射平台,从而为“三叉戟”II和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2] [13] [15] (《现代舰船》《美国海军潜艇设计特点及质量控制》《舰船知识》 评)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是中国常规潜艇的设计建造之都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一 12月 19, 2022 5:49 am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长160米,宽20米,最大吃水9米,水面以上高度不超过30米,可以沿着密西西比河到圣路易斯内河港。中国的052D导弹驱逐舰有一些苏联设计的影子,普遍低于欧美的舰船,全高应该不超过30米,吃水6米,水面以上高度大概在24左右。2010年,三峡大坝开始蓄水后,南京桥冬季枯水期净空可达36米。可见,052D导弹驱逐舰可以在冬季枯水期12月-2月减载到达武汉港。中国的055导弹驱逐舰全高应该不超过36米,吃水8米,水面以上高度大概在28米左右。055导弹驱逐舰也可以在冬季枯水期12月-2月减载到达武汉港。也就是说,武昌造船厂可以造055导弹驱逐舰,冬季枯水期下水,自航到长江口。




jay314271
OP
·
7 yr. ago
·
edited 7 yr. ago
OP here. Surely someone here works the lower/mid Mississippi river? What's the max draft for the river up around Street Louis? Is it really 8 - 9 feet (at 0 LWRP?)

The reason I'm asking is because in The Last Ship TV show a DDG-51 Navy vessel (draft 30-31 ft - heck ~28ft cause she's super low on fuel/munitions) cruises up to STL and anchors by the Arch. The 2 bridges just down river have 88 / 92 ft clearance.




收藏0
0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1991年服役的美国防空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英语: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 [1] ,一般简称为伯克级驱逐舰,英语:Burke Class Destroyer),为美国海军主力。
本级舰以宙斯盾战斗系统SPY-1D被动相控阵(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结合MK-41垂直发射系统,将舰队防空视为主要作战任务,是世界上最先配备四面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伯克级掀起了世界防空驱逐舰发展的新篇章,尔后世界各国发展的新锐防空驱逐舰无一例外都借鉴了伯克级的设计思想,同时伯克级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融合新兴技术,伯克级分为Flight Ⅰ/ⅠA(21艘)、Flight Ⅱ(7艘)、Flight ⅡA(40艘)等多种构型,现役共计68艘,仍在建造,使得伯克级成为世界上最新锐、最先进、战斗力最为全面的驱逐舰,也是世界上建造数量最多的现役驱逐舰。
本级舰以首舰阿利·伯克号命名,阿利.伯克号得名于美国海军的二战英雄阿利·艾伯特·伯克上将,上将在伯克号服役典礼上说:“此舰为战而生,你们拥有的是世上最好的战舰!”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3日,根据美国海军协会网站(USNI)的报道,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CVN-68)离开圣迭戈海军基地,将前往西太平洋地区进行年度部署。 [48]
中文名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外文名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前型/级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次型/级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服役时间1991年7月4日(首艘)定型时间1989年9月16日(I型)国 家美国 [2] 建造数量计划98艘,已完成68艘单舰造价18.43亿美元(DDG114-116)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目录
1 发展沿革
▪ 研制背景
▪ 计划重启
▪ 概要确定
▪ 合约设计
▪ 合约建造
2 FlightⅠ
▪ 基本设计
▪ 船电设计
▪ 武装设计
▪ 动力设计
▪ 隐身设计
▪ 损管设计
3 FlightⅡ
4 FlightⅡA
▪ 发展计划
▪ 舰体设计
▪ 武装设计
▪ 船电设计
▪ 防护设计
5 Flight Ⅲ
▪ 发展计划
▪ 设计展望
▪ 海上试验
6 性能数据
7 该级各舰
8 服役动态
▪ 科尔号遇袭
▪ 伊拉克战争
▪ 马汉号枪案
▪ 相撞事件
9 衍生型号
▪ 日本
▪ 韩国
▪ 澳大利亚
发展沿革 播报
研制背景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雏形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美国海军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研制的宙斯盾水面战斗系统的基础上研制一款五千吨级驱逐舰,旨在作为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补充并替换1960~1964年完成23艘查尔斯·亚当斯级驱逐舰,成为未来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新骨干,这一计划被称为DD-X; [3] 不过由于当时的卡特政府认为美国海军的主要战略任务是防御来自北大西洋的苏联潜艇,对带有攻势思想且价格昂贵的航母与两栖攻击舰,卡特政府持排斥态度。因此,卡特政府任内拒绝购买新航母,这也连带使航母护航舰队的规模受到影响,DD-X计划发展缓慢。
计划重启
查尔斯·亚当斯级驱逐舰
查尔斯·亚当斯级驱逐舰
80年代后,形势的变化使得美国海军可以建造更大的水面舰艇。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美国开始扩大海军建设投入,积极推行“海上计划2000”攻势理论(即前进战略),加上国会对海军以“经费导向”发展的佩里级护卫舰非常不满,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更明确表示不支持经济性重于性能的造舰设计。以上诸多有利因素,都使得DDGX能拥有更合理充裕的设计条件。 [4] 1981年2月,新任海军部长莱曼(John Lehman),制订了著名的“600艘舰艇”大海军计划,这一计划下美国海军防空舰艇的缺口业已显现,如果美国海军不能在80年代中期开始推出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则之后随着现役老舰退役,舰队护航兵力将出现空白期,DD-X计划开始全速发展。 [5]
概要确定
DDG-51的早期设计
DDG-51的早期设计
新驱逐舰的设计由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负责,1982年2月,设计概要确定:新驱逐舰排水量为8500吨,水线长度142m,水线宽18.89m,持续航速29.6节,最大航速30.7节,航速20节时续航力4900海里,进一步降低航速时可获得5350海里的续航力;战斗系统、航速/续航力、生存性、居住性与未来发展充裕度都被提高为优先需求。这个方案经过水面战副作战部长、海军军备司令与NAVSEA司令审核后,上呈给海军作战部长海沃德;最后海沃德于1982年3月26日正式批准此方案,同时将DDGX更名为DDG-51,代表此计划的概念已经确立。 [6]
合约设计
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1983预算年度里,DDG-51的初步设计终告完成。由于将排水量限制在8000吨以内根本不切实际,因此在1983年5月进入合约设计阶段时,将DDG-51排水量基准放宽到8370吨;直到1984年合约设计阶段将近完成时,莱曼还是让英格尔斯厂提出一个采用斯普鲁恩斯级舰体的备案。 [7-8] 1984年,美国海军在1985年度预算中列入首艘DDG-51的细节设计与建造经费,总计11.2亿美元,并计划在1987~1992年陆续订购后续28艘。1985年,DDG-51正式进入细节设计阶段。 [9]
合约建造
首舰DDG-51阿利伯克号
首舰DDG-51阿利伯克号
共有巴斯钢铁、英格尔斯和托德太平洋等三家船厂竞标DDG-51首舰的建造合约。1985年4月2日,美国海军与BIW厂建造首舰DDG-51的建造合约,原订于1986年7月开工,1989年10月服役。但由于BIW厂发生劳资纠纷与罢工事件,首舰直到1988年12月才安放龙骨,1989年9月16日下水,由前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伯克的夫人命名为阿利·伯克号(USS Arleigh Burke DDG-51),并在1991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进入美国海军服役。从此揭开这种二战后美国建造数量最多、构成当今美国海军水面舰队核心的新型驱逐舰服役经历。 [10]
麦坎贝尔号DDG-85
麦坎贝尔号DDG-85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融合新兴技术现役伯克级分为Flight Ⅰ/ⅠA(21艘)Flight Ⅱ(7艘)Flight ⅡA(34艘)多种构型,以下分而叙之: [11]
FlightⅠ 播报
FlightⅠA巴里号DDG-52
FlightⅠA巴里号DDG-52
伯克级首舰伯克号为Flight 1。伯克号的建造工作于1985预算年度执行,而第二、三号舰(DDG-52、53)的建造排在1987预算年度开始,有近两年时间做进一步设计修改。因此从二号舰巴里号(USS Barry DDG-52)起,进行了简单修改,称为Flight 1A,主要是修改直升机甲板布置,以改善为直升机重新挂载鱼雷、声呐浮标的作业效率,同时充实了直升机整补设备,以提高航空后勤支持作业能力。相较于伯克号,从巴里号起的Flight 1A,排水量稍有变化。 [12]
基本设计
FlightⅠA保罗·琼斯号DDG-53
FlightⅠA保罗·琼斯号DDG-53
伯克级与斯普鲁恩斯级一样采用大型化舰体,但长度低于后者。伯克级采用美国戴维·泰勒海军船舰研发中心在70年代开发的新船型,着重于提高耐海能力,拥有宽水线面,长度较短而宽度增加,长宽比减少,这种设计能减小纵摇力矩,改善耐波性并增加甲板面积,但是这种较为短粗的舰体在流体力学上不利于高速航行。因此,伯克级加速到30节所需功率比提康德罗加级增加25%,续航力也低于提康德罗加级、斯普鲁恩斯级。从后期Flight 1A开始,所有伯克级改用提高功率的LM-2500-30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达到105000轴马力。 [13]
船电设计
FlightⅠA威尔伯号DDG-54
FlightⅠA威尔伯号DDG-54
伯克级DDG-51~67使用的为Baseline4,DDG-68~71采用的版本则为Baseline5.1/5.2。主要雷达系统方面,伯克级采用新一代SPY-1D相控阵雷达,拥有比前一代SPY-1A/B更先进的技术,成本、重量与体积都较前者减少。四面SPY-1D相控阵天线都安装在艏楼结构上,共用单一的雷达发射机。为了不影响后方SPY-1D的搜索范围,伯克级的两个纵列式烟囱、后部照射雷达与MK-15 CIWS都沿着纵贯舰身中央的轴线,以阶梯状依次安装。基于节省成本,伯克级的宙斯盾系统经过简化,例如UYK-43计算机总数由CG-47舰宙斯盾系统的7台减为5台,全舰只安装3部照射雷达。
武装设计
DDG-56约翰·麦凯恩号
DDG-56约翰·麦凯恩号
伯克级主武装为舰上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载弹量为90枚(八联装发射器十二组,舰身前部安装四组,后方八组,前、后各有一组八联装发射器中相邻三管的空间被用来安装一具再装填用起重机)。MK-41的海上再装填起重机只能装填标准SM-2导弹,对于更重的战斧导弹就无能为力。此外,同样为了降低造价,伯克Flight 1/1A/2的舰尾只有直升机甲板而无机库。伯克级Flight 1/1A/2具有经过改进的SQQ-89(V)4/6反潜作战系统,包含SQS-53C舰首声呐、SQR-19线列阵声呐以及SQQ-28直升机数据链,以及MK-116Mod7反潜火控系统等。 [14]
动力设计
DDG-57米切尔号
DDG-57米切尔号
伯克级仍然使用4台GE的LM2500燃气轮机作为主要动力系统,不过提高了功率使其宽粗的舰体仍拥有30节以上的最高航速。发电机方面,伯克级采用3台艾利森(Allison)501-K34燃气轮机发电机(SSGTG),持续功率2500千瓦;舰上电力供应系统为60赫兹交流电,采用辐射式配线架构。最初美国海军打算在伯克级上安装一套使用Rankin循环的余热回收系统(RACER),由于首批DDG-51已经没有多余空间,所以美国海军稍后决定从第八艘伯克级起修改设计并加装RACER系统,但后来还是完全放弃此系统,仍采用COGAG全燃推进。 [15]
隐身设计
DDG-59拉塞尔号
DDG-59拉塞尔号
伯克级是第一艘采用隐身设计的美国军舰。伯克级的上层结构向内倾斜收缩以降低RCS,舰体一些的垂直表面涂有雷达吸收涂料,但是仍然有许多造型比较复杂的结构,甲板上的各种装备也没有加以隐藏或采取其它隐身措施。伯克级使用新型倾斜式铝合金桅杆取代格子桅杆,可降低船舰的雷达截面积。除了雷达隐身外,伯克级也在抑制红外线信号方面下了功夫,烟囱内设有喷射气冷装置,让高热废气先与外界冷空气混合降温再排出,烟囱顶部废气出口设有能屏壁烟囱内热气管道的装置,而舰上几个温度较高的部位也以隔热材料加以屏壁。噪音抑制方面,伯克级舰底设有气泡幕噪音抑制系统,能掩蔽舰体与推进系统产生的噪音。 [16]
损管设计
DDG-60汉密尔顿号
DDG-60汉密尔顿号
伯克级的设计中强调舰体承受攻击的能力,而不像以往的美国军舰单靠舰上武装来提供防卫能力。伯克级除了烟囱采用铝合金材料之外,舰体与船楼都以钢材建造,是二战后美国海军第一种采用钢制船楼的驱逐舰。本级舰重要部位使用凯芙拉装甲保护,防护能力相当于76mm钢板。为了增加防火能力,伯克级禁止使用木材、易燃窗帘或橡皮地毯等装潢设施,各建材广泛以防燃剂进行处理,电缆绝缘层采用天然和硅树脂橡胶并加上玻璃纤维编织的保护层,以增加耐火能力。伯克级全舰划分为四个独立的集体核生化防护区,各区都能独自进行气密加压,可防止外界受污染的空气侵入,舱室内并拥有完善的消防喷水设备。 [17]
FlightⅡ 播报
DDG-72马汉号
DDG-72马汉号
1986年8月6日,美国海军舰艇特性与改进委员会(SCIB)就提出后续伯克级的批次升级计划,称为Flight 2,打算引入三军通用的联合战术数据分配系统(JTIDS,即Link-16数据链系统,通过此大型作战管理网络,陆、海空军各不同单位便可有效进行协同作战)、标准SM-2 Block IV舰空导弹(RIM-156A Block IV)、经过改进具备主动电子对抗能力的SLQ-32A(V)3电子战系统、配合战斧巡航导弹标定地平线外目标所需的TADIX-B数据链、用于协助战斧导弹标定目标的SRS-1无线电战斗测向系统等新装备。此阶段的宙斯盾系统称为Baseline 5,而Flight 2的满载排水量也增至九千吨以上。
DDG-78波特号
DDG-78波特号
1986年10月31日,新上任的海军作战部长(CNO)特罗斯特(Carlisle Trost)批准了伯克级Flight 2方案,从1990至1991预算年度进行细节设计。第一艘伯克Flight 2是1992预算年度开始建造的第22号舰马汉号(USS Mahan DDG-72),宙斯盾系统版本为Baseline 5.3。不过从第18至21号舰(DDG-68~71)便率先应用部分Flight 2的改进项目,其宙斯盾系统版本为Baseline 5.1/5.2。伯克Flight 2总共有7艘(DDG-72~78)。 [18]
FlightⅡA 播报
发展计划
DDG-79奥斯卡·奥斯汀号
DDG-79奥斯卡·奥斯汀号
1991年4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CNO)凯尔索(Frank B Kelso II)下令展开的驱逐舰改型研究(Destroyer Variant,DDV)计划,以伯克级的基本技术为基础,发展后续的驱逐舰。DDV吸取海湾战争的经验,并且将成本控制在能够生产足够数量的范围内。 [19] DDV计划最终选定一种的规格比伯克级FlightⅡ稍大,拥有直升机库与96管VLS,但由于维持原本伯克级的长船楼构型、舰尾直升机甲板低了一阶,因此造价可以接受,最具有成本效益。排定在1994预算年度建造的伯克级第29号舰奥斯卡·奥斯汀号(USS Oscar Austin DDG-79),便成为第一艘伯克Flight 2A。 [20]
舰体设计
DDG-80罗斯福号
DDG-80罗斯福号
伯克Flight 2A虽以DDV为基础,但在细节设计时仍引进若干变更。首先,伯克Flight 2A延续了DDV配置舰尾机库的概念,但将二号烟囱与机库结构之间的缝隙取消,使机库直接与烟囱结构末端连接在一起,如此能进一步扩大上层结构容积;而原本设在机库与二号烟囱之间的鱼叉导弹被取消。其次,原本DDV的近程防空完全改用ESSM舰空导弹,故取消了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及其安装基座;然而实际上,由于ESSM的研发进度赶不上,故伯克Flight 2A保留了舰桥前方与机库结构上方(靠近照射雷达处)的密集阵基座(DDG-79~84仍装有密集阵武器系统)。 [21]
DDG-100基德号
DDG-100基德号
由于后方增设机库,伯克Flight 2A朝后的两部SPY-1D相控阵雷达抬高约2.4m,以弥补机库对下方搜索角度造成的影响;为了配合天线升高,舰上SPY-1D相控阵雷达的发射机与天线也分开于上、下两层甲板,中间通过曲折的导波管传递射频能量,而这种新开发出来的分置方式也被西班牙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使用。伯克Flight 2A的满载排水量由Flight 2的9030吨增至9300吨左右,并增加了包含4名军官与14名士官的直升机组员,使总编制人数达到380人。为了因应增设机库后而占用的舰面甲板空间,伯克Flight 2A的舰体垂线间长度(LBP)比先前伯克Flight 1/2增加约1.524米,使直升机甲板面积维持与伯克Flight 1/2相同的水平。
DDG-85麦坎贝尔号
DDG-85麦坎贝尔号
从麦坎贝尔号(USS McCampbell DDG-85)开始,取消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从穆斯汀号(USS Mustin DDG-89)起,Flight 2A的舰体设计进行了若干修改,烟囱改用造型更简洁的埋入式设计,顶端排气筒缩至烟囱结构内,使得上层结构外型更为平整,减少了雷达截面积。从平可尼号(USS Pinckney DDG-91)开始,原本位于烟囱两侧船舷甲板的三联装MK-32鱼雷发射器便移至机库顶部垂直发射器的两侧,以拉近与鱼雷库之间的距离,解决了早期伯克Flight 2A不易进行鱼雷再装填的问题。 [22]
武装设计
DDG-91平克尼号
DDG-91平克尼号
伯克Flight 2A配置两组MK-41 VLS,舰首仍维持四组八联装,而后部八组八联装VLS则位于机库结构的02甲板。这样的容弹量与伯克Flight 1/2同级,但由于Flight 2A撤除了原本首尾各一的再装填模块,因此实际可用的发射管数比伯克Flight 1/2多六管,达到96管。由于这种再装填起重机的最大起重能力为2吨,只能进行标准SM-2舰空导弹与VLA反潜火箭的再装填,对于更重的战斧导弹无能为力。实际操作经验显示海面上航行中的导弹再装填作业有相当困难性,因此,伯克Flight2A遂把这两组实用性不高的再装填用起重机撤除,再多装六个发射管。而伯克Flight 2A这种前32、后64管的构型,称为MK-41 Mod 7。 [22]
DDG-89玛斯廷号
DDG-89玛斯廷号
近防方面,删除密集阵武器系统、改用ESSM舰空导弹,一方面是简化舰上的配置,当时美国海军质疑射程短、威力有限且一次只能对付一个目标的机炮CIWS,能否有效对付新一代反舰导弹,认为射程较长、威力相对较大、能主动追击目标且可同时发射多枚的新一代短程舰空导弹例如海麻雀ESSM,才是未来反导自卫的趋势。不过由于ESSM的开发时程赶不上伯克Flight 2A的服役,因此伯克Flight 2A仍保留前、后各一的密集阵系统安装平台,以增加一种选择。依照计划,前六艘Flight 2A(DDG-79~84)装备MK-15 Block 1B改进型密集阵系统,从DDG-85起,各舰下水与完工进行海试时,都没有装备密集阵系统。 [23]
DDG-92拉森号
DDG-92拉森号
Flight 2A仍继续使用SQS-53C舰首声呐,SQR-19线列阵声呐则由于成本控制而删除。原Flight 1/2的鱼雷管位于舰尾01甲板垂直发射器两侧,而Flight 2A增设机库之后,后方VLS提高到02甲板,而此一甲板面积显得拥挤,因此两座MK-32鱼雷发射器被挪到二号烟囱两侧的甲板,位于海上补给作业区与小艇挂架之间;然而,Flight 2A的鱼雷库仍在直升机库前方甲板上,与鱼雷发射器相距太远且高出整整一层甲板,也不可能设置任何再装填辅助机构,这导致鱼雷再装填必须依赖麻烦、费时且危险性高的远距离人工搬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平克尼号(DDG-91)开始又把鱼雷发射器移到机库顶部垂直发射器的两侧,拉近与鱼雷库的距离。 [24]
DDG-83霍华德号
DDG-83霍华德号
从小罗斯福号(USS Roosevelt DDG-80)起,伯克Flight 2A换装炮管加长且具有隐身型炮塔的MK-45 Mod4 127mm/62倍径舰炮,可发射射程117公里的EX-171增程GPS制导炮弹(ERGM)攻击陆上目标,换装SH-60R反潜直升机,并预计换装LASM对地标准导弹(遭到取消)、NFCS等。 [25] 从麦坎贝尔号(USS McCampbell DDG-85)开始,伯克Flight 2A的舰炮火控系统引入了美国科尔摩根(Kollmorgen)MK-46 Mod1光电火控系统,由CIC的AN/UYQ-70显控台控制,能监视海面、全天候识别不明目标并控制火炮进行攻击。 [26]
船电设计
DDG-92莫穆森号
DDG-92莫穆森号
战斗系统方面,伯克Flight 2A的宙斯盾版本从Baseline 6起跳,主要变革在于首次大规模引进商规组件(即UYQ-70开放架构先进显控台与同系列计算机台等)、光纤局域网络等;同时,由于搭载SH-60B反潜直升机,反潜作战系统也改成包含LAMPS III的SQQ-89(V)10(不含SQR-19线列阵声呐),其SQS-53C声呐增加了水雷探测能力。DDG-79~84使用的宙斯盾系统为Baseline 6.1,DDG-85~87使用Baseline 6.2,DDG-88~90则为Baseline 6.3;从Baseline6.3起,增加协同作战能力(CEC)与反弹道导弹(TBMD)能力,兼容海军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NAD)的SM-2 Block 4A。 [27]
DDG-88普雷布尔号
DDG-88普雷布尔号
从平克尼号(DDG-91)开始的伯克Flight 2A则迈入宙斯盾Baseline 7,全面导入全分布式系统架构,并完全以商规的UYQ-70显控系列取代旧有的UYK-43/44军规计算机,并纳入海军全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NTW)的SM-3高空反弹道导弹的运用能力。DDG-91~102使用的宙斯盾系统为Baseline7.1,其软件由既有软件转换而来,或者以仿真的方式在新硬件上执行;DDG-103~112使用的宙斯盾系统为Baseline7.2,改用为全分散架构撰写的新版软件。使用Baseline7版宙斯盾系统(DDG-92起)的伯克级将启用新一代MK-50/54轻型鱼雷、换装提升ECCM能力与陆地上空侦测能力的SPY-1D(V)相控阵雷达、将TBMD能力与CEC整合。 [27]
DDG-93钟云号
DDG-93钟云号
Baseline 7.2的改进项目包括具有双波束能力的改进型SPY-1D(V)相控阵雷达、改进MK-41垂直发射系统、海军水面火力支援(Naval Surface Fire Support,NSFS)能力(包含新增两门MK-38 25mm遥控舰炮)、改进型MK-99舰空导弹火控系统以及SQQ-89A(V)15改进型综合反潜作战系统(含声呐系统的改进)等等。2002年,美国海军宣布展开一项伯克级驱逐舰升级计划,包括对已完成的伯克Flight 2A(DDG-79~90,当时DDG-91、92、93刚开工建造)的改进与规格统一,以及针对较早建造的伯克Flight 1/2(DDG-51~78)升级。升级之后的伯克级将具备反弹道导弹(TBMD)能力。
防护设计
DDG-86舒普号
DDG-86舒普号
伯克Flight 2A对于中弹后的生存能力进行改进(包括防护设计与损管系统)。在被动防护设计方面,伯克Flight 2A增加了5个强化防爆隔舱,能减缓反舰导弹爆炸时带来的超压破坏;其中四个防爆隔舱围绕在主机舱区周围,为动力系统提供更好的保护。由于增设机库导致舰体重心明显上升,连带减损了舰体倾斜时的复原力,因此伯克Flight 2A针对涵盖3/4舰体长度的水下船壳进行加厚,一方面压低重心作为补偿,同时也改善了水线以下的抗爆震防护能力,并强化舰体大梁承受弯曲的能力。不过为了控制成本,伯克Flight 2A取消了原本四个整体核生化防护区中的区域四(涵盖舰尾发电机舱),这使全舰抵抗空中核爆超压的能力有所降低。 [28]
DDG-87马森号
DDG-87马森号
损管方面,伯克Flight 2A以一套全新的综合生存管理系统(Integrated Surviv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ISMS)来取代原本的旧式损管修复控制台;新的ISMS采用商规加固计算机科技,在损管中心、舰桥与作战指挥中心都设有工作站,使损管作业时舰桥、作战指挥中心与损管中心的通信联系更为迅速可靠,都能监看全舰整体损害与控制状况;同时,这套系统还附带损管决策支持软件,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损管策略、损管资源管理与舰体稳定性计算等,大幅提升损管工作的效率。 [28]
Flight Ⅲ 播报
Flight Ⅲ
发展计划
伯克级Flight Ⅲ想象图
伯克级Flight Ⅲ想象图
2008年8月,美国海军发言人克雷·道斯(Lt.Clay Doss)公开表示建议增购八艘改进型伯克级作为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大幅减产的替代方案 。根据2009年4月6日新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Robert Gates)提交的国防预算报告,DDG-1000只建造三艘,并全部由通用BIW厂承造,其余不足的数量则通过增购伯克级来弥补(数量未定)。为了弥补诺格Ingalls厂退出承造DDG-1000行列的损失,美国海军打算将首批增购伯克级的订单交给诺格。依照美国海军的计划,在2010年年度订购首艘新伯克级(DDG-113,由诺格Ingalls建造),并在2011年度再订购两艘。由于通货膨胀,这些第三批次伯克级的单价将达到二十多亿美元。 [29]
DDG-113配置变化
DDG-113配置变化
2010年初公布的美国海军2011预算年度造舰计划中,对于新造的第三批次伯克级(Flight 3)有若干叙述,其细节设计可能进行大幅度的变更,包括扩大排水量、重新设计上层结构,并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例如应用部分DDG-1000的阶段性成果。根据2010年上半年的消息,第三批次伯克级将以新开发的空中与导弹防御雷达(AMDR)的新型SPY-6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来取代原有的SPY-1D,其天线直径将达4.27m,超过现有SPY-1D天线的3.66m。AMDR分为S波段与X波段部分,其中X波段系统据信将是SPY-3,兼具射控机能,将取代现行SPG-62照射雷达。 [30]
设计展望
2012年公布的Fight 3舰岛CG
2012年公布的Fight 3舰岛CG
由于新一代用于侦测弹道导弹的相控阵雷达需要更大的电力输出,伯克级现有的3台2500千瓦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将无法满足要求。为此,美国海军希望第三批次伯克能采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以提高燃料效率与供电能力,而另一种比较保守的选项则是以现有供电系统为基础,再加装第4台2500千瓦燃气轮机发电机。武器方面,第三批次伯克级的VLS数量可能会比原先减少(预留原空间以便必要时将发射管数扩充回去),以节省成本,毕竟伯克Flight 2A高达96管弹位已经大幅超出现阶段可能的任务需求。 [31]
伯克级Fight 3模型
伯克级Fight 3模型
依照美国海军的计划,新造伯克级将逐次采用前述的先进技术。在2010至2011预算年度编列的三艘新伯克(DDG-113~115)仍沿用Flight 2A的舰体与轮机规格,相关作战系统的软件则更换为最新版本,包括换装新开发的AN/SQR-20综合多功能线列阵声呐系统(MFTA)以及配套的AN/SQQ-89A(V)15水下战系统。而在2012预算年度建造的六艘改进型伯克Flight 2A(DDG-116~121)则开始采用若干DDG-1000的技术,包括全新的电力供应系统与发电机。而首批真正的伯克Flight 3(DDG-125~)则从2017预算年度开始编列,将装备AMDR多功能S/X波段相控阵雷达系统。 [32]
2018年9月27日授予了2018~2022财年采购合同:英格尔斯和巴斯钢铁造船厂各获得6艘和4艘伯克Ⅲ的订单,巴斯钢铁还在2018年12月21日,获得了国会额外授予的1艘伯克Ⅲ的订单,伯克Ⅲ总订单量达到11艘。 [33]
在2019年4月的美国海军水面舰队联盟年会上,伯克级驱逐舰项目负责人凯西·莫顿披露了伯克级项目整体的进度,他指出:自伯克级重启以来,目前已有4艘伯克级驱逐舰交付,10艘在建,12艘授予合同。 [33]
海上试验
驶离英格尔斯造船厂开始海上试验的DDG-125“杰克·H·卢
驶离英格尔斯造船厂开始海上试验的DDG-125“杰克·H·卢 [49]
2022年12月12号,美国海军第75艘“阿利·伯克”级,也是首艘Flight Ⅲ批次“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DDG-125“杰克·H·卢卡斯”号(USS Jack H.Lucas,简称“卢卡斯”号)从英格尔斯造船厂出发进行首次海上试验(alpha sea trials)。 [49]
性能数据 播报
基本参数
舰长
FlightⅠ/ⅠA/Ⅱ:153.77米,FlightⅡA:155.29米
舷宽
20.4米
吃水
6.3米
排水量
FlightⅠ(DDG-51):标准6624吨,满载8315吨
FlightⅠA(DDG-52~71):标准6731吨,满载8850吨
FlightⅡ(DDG-72~78):标准6914吨,满载9033吨
FlightⅡA(DDG-79~124,127):满载9238吨
FlightⅢ(DDG-125~126,128~):满载约9558吨
动力
4×LM-2500燃气涡轮/100000轴马力
Flight 1A后期起,改用四具LM-2500-30燃气涡轮,总功率105000马力
双轴CRP 双舵
航速
31节
续航力
4200海里(20节)
乘员
Flight1/2:337(军官22,士官兵315)
Flight2A:380(军官32,士官兵348)
船电系统
主雷达
1×AN/SPY-1D/(V) 3D相控阵雷达系统(4×固定式阵列天线) (装备于DDG-51~121)
1×AMDR-S相控阵雷达系统(4×固定式阵列天线) (装备于DDG-123~)
辅雷达
1×AN/SPS-67(V)3平面搜索雷达
——
1×AN/SPS-64(V)9航海雷达 (装备于DDG-51~86)
——
1×Decca Bridge Master E航海雷达 (DDG-87起装备)
火控
3×AN/SPG-62照射雷达
——
1×AN/SPQ-9B X波段对空/对海追踪雷达(DDG-118起。DDG-123起SPQ-9B与AMDR-S雷达由同一控制器控制)
——
1×MK-46 Mod0(DDG-51~84)/Mod1(DDG-85~)光电航空仪
声纳
1×AN/SQS-53C舰首声纳
——
1×AN/SQR-19拖曳阵列声纳 (Flight1/2)
对抗
1×AN/SLQ-32(V)3电子战系统
——
6×MK-36 Mod6干扰弹发射器
——
1×AN/SLQ-25鱼雷对抗系统
——
1×Prairie Masker气泡幕噪音抑制系统
——
1×AN/WLD-1遥控猎雷载具(DDG-91~96)
作战系统
宙斯盾(Aegis)作战系统
舰载武装
舰炮
1×MK-45五英寸54倍径舰炮(DDG-51~80)
——
1×MK-45五英寸62倍径舰炮(DDG-81~)
导弹
12×八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前四后八),装弹量:Flight1/2:前29枚后61枚,Flight2A:前32枚后64枚,可装填标准SM-2防空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火箭助飞鱼雷(VLA),Flight 2A可装填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导弹(DDG-82起)
——
2×四联装MK-141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 (Flight1/2,后续舰直接取消)
近防
2×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 DDG-51~83)/1或交由海麻雀ESSM(DDG-84后续舰)
——
2×MK-38 Mod1 25mm机炮
——
4×M-2勃朗宁12.7mm机枪
——
2×MK-38 Mod2 25mm遥控机炮系统(GWS) (DDG-104~112)
鱼雷
2×三联装324mm MK-32鱼雷发射装置
舰载机
Flight1/2:无
Flight2A:2×LAMPS-3 SH-60B反潜直升机
该级各舰 播报
舰名
番号
建造
下水
服役
状态
Ⅰ型
阿利·伯克号
DDG-51
巴斯钢铁厂
1989年9月16日
1991年7月4日
现役
巴里号
DDG-52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1年6月8日
1992年12月12日
现役
约翰·保罗·琼斯号
DDG-53
巴斯钢铁厂
1991年10月26日
1993年12月18日
现役
柯蒂斯·威尔伯号
DDG-54
巴斯钢铁厂
1992年5月16日
1994年3月19日
现役
斯托特号
DDG-55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2年10月16日
1994年8月13日
现役
约翰·麦凯恩号
DDG-56
巴斯钢铁厂
1992年9月26日
1994年7月2日
现役
米切尔号
DDG-57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3年5月7日
1994年12月10日
现役
拉布恩号
DDG-58
巴斯钢铁厂
1993年2月20日
1995年3月18日
现役
拉塞尔号
DDG-59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4年10月20日
1995年5月20日
现役
保罗·汉密尔顿号
DDG-60
巴斯钢铁厂
1993年7月24日
1995年5月27日
现役
拉梅奇号
DDG-61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4年2月11日
1995年7月22日
现役
菲茨杰拉德号
DDG-62
巴斯钢铁厂
1994年1月29日
1995年10月14日
现役
史塔森号
DDG-63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4年7月17日
1995年10月21日
现役
卡尼号
DDG-64
巴斯钢铁厂
1994年7月23日
1996年4月13日
现役
本福尔德号
DDG-65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4年11月9日
1996年3月30日
现役
冈萨雷斯号
DDG-66
巴斯钢铁厂
1995年2月18日
1996年10月12日
现役
科尔号
DDG-67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5年2月10日
1996年6月8日
现役
沙利文号
DDG-68
巴斯钢铁厂
1995年8月12日
1997年4月19日
现役
米利厄斯号
DDG-69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5年8月1日
1996年11月23日
现役
霍珀号
DDG-70
巴斯钢铁厂
1996年1月6日
1997年9月6日
现役
罗斯号
DDG-71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6年3月22日
1997年6月28日
现役
Ⅱ型
马汉号
DDG-72
巴斯钢铁厂
1996年6月29日
1998年2月2日
现役
迪凯特号
DDG-73
巴斯钢铁厂
1996年11月10日
1998年8月29日
现役
麦克福尔号
DDG-74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7年1月18日
1998年4月25日
现役
唐纳德·库克号
DDG-75
巴斯钢铁厂
1997年5月3日
1998年12月4日
现役
希金斯号
DDG-76
巴斯钢铁厂
1997年10月4日
1999年4月24日
现役
奥凯恩号
DDG-77
巴斯钢铁厂
1998年3月28日
1999年10月23日
现役
波特号
DDG-78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7年11月12日
1999年3月20日
现役
ⅡA型:54倍径舰炮改版
奥斯卡·奥斯汀号
DDG-79
巴斯钢铁厂
1998年11月7日
2000年8月19日
现役
罗斯福号
DDG-80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9年1月10日
2000年10月14日
现役
ⅡA型:62倍径舰炮改版
温斯顿·丘吉尔号
DDG-81
巴斯钢铁厂
1999年4月17日
2001年3月10日
现役
拉森号
DDG-82
英戈尔斯造船厂
1999年10月16日
2001年4月21日
现役
霍华德号
DDG-83
巴斯钢铁厂
1999年11月20日
2001年10月20日
现役
巴尔克利号
DDG-84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0年6月21日
2001年12月8日
现役
ⅡA型:5"/62无近防炮改版
麦坎贝尔号
DDG-85
巴斯钢铁厂
2000年7月2日
2002年8月17日
现役
肖普号
DDG-86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0年11月22日
2002年6月22日
现役
梅森号
DDG-87
巴斯钢铁厂
2001年6月23日
2003年4月12日
现役
普雷贝尔号
DDG-88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1年6月1日
2002年11月9日
现役
马斯廷号
DDG-89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1年12月12日
2003年7月26日
现役
查菲号
DDG-90
巴斯钢铁厂
2002年11月2日
2003年10月18日
现役
平克尼号
DDG-91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2年6月26日
2004年5月29日
现役
莫姆森号
DDG-92
巴斯钢铁厂
2003年7月19日
2004年9月18日
现役
钟云号 [2]
DDG-93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2年12月15日
2004年9月18日
现役
保罗·尼采号
DDG-94
巴斯钢铁厂
2004年4月3日
2005年3月5日
现役 [34]
詹姆斯·威廉斯号
DDG-95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3年6月25日
2004年12月11日
现役
班布里奇号
DDG-96
巴斯钢铁厂
2004年11月13日
2005年11月12日
现役
哈尔西号
DDG-97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4年1月9日
2005年7月30日
现役
福里斯特·舍曼号
DDG-98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4年10月2日
2006年1月28日
现役
法拉格特号
DDG-99
巴斯钢铁厂
2005年7月23日
2006年6月10日
现役
基德号
DDG-100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5年1月22日
2007年6月9日
现役
格里德利号
DDG-101
巴斯钢铁厂
2005年12月28日
2007年2月10日
现役
桑普森号
DDG-102
巴斯钢铁厂
2006年9月16日
2007年11月3日
现役
特鲁斯顿号
DDG-103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7年6月2日
2009年4月25日
现役
斯特雷特号
DDG-104
巴斯钢铁厂
2007年5月19日
2008年8月9日
现役
杜威号
DDG-105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8年1月26日
2010年3月6日
现役
史托戴尔号
DDG-106
巴斯钢铁厂
2008年2月24日
2009年4月18日
现役
格雷夫利号
DDG-107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9年3月30日
2010年11月20日
现役
韦恩·E·迈耶号
DDG-108
巴斯钢铁厂
2008年10月18日
2009年10月10日
现役
贾森·邓汉号
DDG-109
巴斯钢铁厂
2009年8月1日
2010年11月13日
现役
威廉·P·劳伦斯号
DDG-110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09年12月15日
2011年6月4日
现役
斯普鲁恩斯号
DDG-111
巴斯钢铁厂
2010年6月6日
2011年10月1日
现役
迈克尔·墨菲号
DDG-112
巴斯钢铁厂
2011年5月7日
2012年10月6日
现役
ⅡA型:重新启动
约翰·芬号
DDG-113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15年3月28日
2017年7月15日
现役
拉尔夫·约翰逊号 [46]
DDG-114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15年12月12日
2018年3月24日
现役
拉斐尔·比拉达号
DDG-115
巴斯钢铁厂
2015年10月31日
2017年7月29日
现役
汤马士·哈德拿号
DDG-116
巴斯钢铁厂
2015年11月16日
2018年12月1日
现役
保罗·伊格内修斯号
DDG-117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16年11月12日
2019年7月28日
现役
丹尼尔·井上号
DDG-118
巴斯钢铁厂
2019年6月
——
建造中
德尔波特·布莱克号
DDG-119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17年9月8日
2020年4月24日
现役 [35]
卡尔·莱文号
DDG-120
巴斯钢铁厂
——
——
建造中
弗兰克·E·彼得森号
DDG-121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18年7月13日
2021年11月30日
现役 [47]
约翰·巴斯隆号
DDG-122
巴斯钢铁厂


建造中
莉娜·H·萨特克利夫·希格比号
DDG-123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19年6月

建造中
哈维·C·巴纳姆号
DDG-124
巴斯钢铁厂


建造中
帕特里克·加拉格尔”号
DDG-127
巴斯钢铁厂


建造中
Ⅲ型
杰克·H·卢卡斯号
DDG-125
英戈尔斯造船厂
2022年12月

海上试验
路易斯·威尔逊”号
DDG-126
巴斯钢铁厂


建造中

DDG-128



授予合同

DDG-129



授予合同

DDG-130



授予合同

DDG-131



授予合同

DDG-132



授予合同

DDG-133



授予合同

DDG-134



授予合同

DDG-135



授予合同

DDG-136



授予合同

DDG-137



授予合同

DDG-138



授予合同
参考资料 [33] [36] [49]
服役动态 播报
科尔号遇袭
遇袭之后的科尔号
遇袭之后的科尔号
2000年10月12日,当地时间中午时分,隶属于大西洋舰队的科尔号奉命赴海湾地区,参加海上拦截行动,正当停泊在亚丁港准备补充燃料时,2名恐怖分子驾驶1艘装满炸药的小型橡皮艇全速冲向科尔号,并撞在左舷中部的水线部位,将左舷炸开了一个长12米,宽4米的大洞,大量海水从破口处涌入舰内,致使军舰向左倾斜最大达40度,动力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经过抢修后,部分受损系统重新开始工作,军舰也恢复了平衡,但导致舰上17名水兵死亡,30多人受伤。直到2002年4月19日,修整一新的科尔号在诺福克再次服役。 [37]
伊拉克战争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战斗群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战斗群
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伯克级尚未服役,因此没能奔赴沙场一展身手,2003年3月20日至5月1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部队继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又一次对伊拉克宣战。12艘伯克级姊妹舰随美国海军6个航母战斗群参加了战争,它们是星座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中的米利厄斯号和希金斯号;杜鲁门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中的米切尔号、唐纳德·库克号和奥斯卡·奥斯汀号;林肯号航空母舰战斗所辖的保罗·汉密尔顿号;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战斗群的阿利·伯克号、波特号和温斯顿·丘吉尔号;小鹰号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柯蒂斯·威勃和约翰·麦凯恩号;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中的菲茨杰拉德号。 [38]
米里厄斯号发射战斧
米里厄斯号发射战斧
2003年3月20日,米利厄斯号、唐纳德·库克号以及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2艘洛杉矶级潜艇向伊拉克发射了45枚“战斧”巡航导弹,对伊拉克发起了首轮攻击,正式拉开了战争的序幕,有效地打击了伊拉克的战略和战术目标,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38]
马汉号枪案
码头停泊中的马汉号
码头停泊中的马汉号
2014年3月24日晚,停泊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一号码头的马汉号驱逐舰发生枪击案,一名民事人员携带武器在马汉号驱逐舰上开火,枪手准备袭击一名马汉号上的女官,一名正在值夜班的士兵保护了她但自己被击中,枪手被随后赶来的海军安全部队击毙,这名海军士兵却不治身亡,事后这名士兵被授予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勋章。 [39]
相撞事件
严重受损的波特号右舷
严重受损的波特号右舷
2005年8月22日,温斯顿·丘吉尔号和麦克福尔号在杰克逊维尔附近沿海进行训练时,发生相撞事故,麦克福尔号的船头被撞出了一个小洞,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40]
2017年6月美国海军“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17日在日本附近海域与菲律宾籍货船相撞,造成7人死亡,包括舰长在内三人受伤。 [41]
2012年8月12日夜间,正在霍尔木兹海峡航行的波特号驱逐舰与日本籍油轮MVOtowasan相撞,波特号右舷被撞开一个3米×3米的大口子,日籍油轮也严重受损,所幸的是并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42] 但美国海军为了修理波特号需要花费70万美元,2012年10月12日,波特号修理完毕重返入役。 [43]
衍生型号 播报
日本
金刚级驱逐舰
金刚级驱逐舰
除了美国本身使用伯克级之外,日本在80年代获得美国技术转移,自行设计建造了四艘配备宙斯盾系统(Baseline4/5)的金刚级驱逐舰,成为美国以外第一个拥有宙斯盾舰艇的国家。金刚级的舰体设计完全出自日本之手,不过整体布局明显参照自伯克Flight 1,当然两者在细节上有许多不同,且金刚级的排水量更大些。后续伯克Flight 2A的设计也深深地影响了日本。日本在2000年度便计划建造二艘改进型“宙斯盾”舰艇,这就是日后的爱宕级驱逐舰。爱宕级的舰体发展自金刚级,加装了直升机库,战斗系统升级为“宙斯盾”Baseline 7.1,其基本设计理念与伯克Flight 2A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44]
韩国
世宗大王级驱逐舰
世宗大王级驱逐舰
韩国在本世纪初期开发的KDX-3大型防空驱逐舰,于2002年决定采用美制“宙斯盾”系统。KDX-3世宗大王级驱逐舰是韩国建造的第一种宙斯盾驱逐舰,在美国的直接技术协助之下,KDX-3几乎等于伯克Flight 2A的韩国放大修改版本。KDX-3的舰体长度比伯克Flight 2A增加8m左右,武装配备更丰富,满载排水量达到10300吨左右,不像美国伯克Flight 2A为了大量建造,必须严格地控制成本,KDX-3是韩国最高档的舰艇,因此设计上允许更大的舰体与更多的装备,不像伯克Flight 2A做出很多妥协与牺牲。 [45]
澳大利亚
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
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
伯克级Flight2A在本世纪初期与西班牙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英国45型驱逐舰、德国萨克森级护卫舰等设计一同角逐澳大利亚防空作战驱逐舰(Air Warfare Destroyer,AWD)。2004年8月,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宣布采用宙斯盾Baseline7系统/SPY-1D(V)相控阵雷达作为AWD的防空系统。舰体方面,萨克森级护卫舰与45型驱逐舰改型率先出局,配备宙斯盾系统的改型伯克级(Envolved DDG)与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进入最后决选,2007年6月底,澳大利亚正式选择了西班牙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方案。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是中国常规潜艇的设计建造之都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12月 21, 2022 6:30 am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是国家授权投资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中船重工712研究所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之滨,是中央在汉单位。组建于1963年4月,是我国唯一从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及化学电源研制的专业研究所,主要承担我国多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及其配套装置、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及化学电源的研究、开发、设计、试验和制造,是我国船舶综合电力技术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基地。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2研究所化学电源事业部共有员工300余人,下设7个专业技术研究室和6个管理服务部门,科技产业平台为水中装备动力公司。专业范围为:军民品化学电源、电池管理系统、新技术与新材料的研发、设计。产业发展方向为:舰船动力电池、鱼雷动力电池、水中装备动力装置及其他化学电源的总成、制造及服务。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是中国常规潜艇的设计建造之都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12月 21, 2022 6:47 am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融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控制于一身,以舰船作战指挥系统为主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开发应用为目标的国家重点研究所。主要从事大型系统集成与控制、 计算机加固技术、容错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与软件工程、图形图像处理、工业过程控制、印制电路等专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长期的科研开发实践为七O九所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全所1千余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超过60%,硕、博士学位人员约占科研人员总数的40%,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人,有4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本所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个硕士点,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全部二级学科专业。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我所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建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专业授权点并建立了该专业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所现有硕、博士生导师共21人。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汉东湖之滨,地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中心地带,周边聚集了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等2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毗邻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及鲁巷广场购物中心、武汉热线、光谷书城及多家银行等商业、服务业,区内即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不乏方便的消费服务。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是中国常规潜艇的设计建造之都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12月 21, 2022 6:50 am

七二二所创建于1968年,是国家重点国防科研所。是军事网络通信和舰船通信总体单位,在我国国防信息化装备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处九省通衢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所区位于风景秀丽的东湖和汤逊湖畔。现有职工2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9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500余人。拥有一批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的专家。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