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含在建)和高架快速路居世界首位,超过深圳香港上海广州

大武汉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武汉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含在建)和高架快速路居世界首位,超过深圳香港上海广州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一 11月 21, 2022 7:48 am

截至2022年12月份,国际上现在通行的摩天楼标准150米+(500英尺加)武汉有350栋商业写字楼和650栋住宅楼在建或已建,建成封顶的150米以上摩天约600栋,其中商业写字楼约250栋,住宅楼约350栋。如果在建或已建一起算,武汉有1000栋建成或在建,肯定世界第一,超过香港(600栋)深圳(900栋,据深圳网友统计,深圳在2019年底有700多栋在建或已建,现在过去了3年,以每年增加30栋计算,深圳在2022年底有800多栋在建或已建,绝对不会超过900栋),是上海(200栋)的5倍。武汉150米+商业写字楼数量超过国际上最老牌的摩天城市纽约(300栋),芝加哥(150栋),和东京(200栋)。

截至2023年6月份,武汉城市快速路共约523公里,其中高架快速路约357公里,隧道约28公里。在建、拟建快速路约70公里。高速公路共732公里(数据为估计值,卫星图测量城市边界不清),在建约25公里,未包括武汉都市圈高速。根据官方交通网2021底数据,武汉城市道路:6303公里,高速739公里,快速路283公里,农村公路里程:14225公里,上海城市道路:5844公里,高速851公里,快速路233公里,农村公路11209公里。也就是说,2021年起,高架快速路总里程武汉超过上海(250公里)广州深圳,居中国首位。

武汉150米-200米商业写字楼在2020年年中大约110栋建成,包括在建的有200栋。在2021年底大约150栋建成,包括在建的有240栋。大约每年增加30栋。武汉150米-200米商业写字楼在2022年底大约180栋建成,其中大武昌片区大约80栋,大汉口片区大约60栋,大汉阳片区大约40栋。如果包括在建的有270栋,其中大武昌片区大约120栋,大汉口片区大约90栋,大汉阳片区大约50栋。此外,武汉还有建成的200米+90栋,其中大汉口片区大约53栋,大武昌片区大约23栋,大汉阳片区大约13栋。在建的200米+200栋,其中大汉口片区大约100栋,大武昌片区大约70栋,大汉阳片区大约30栋。

所以,已建的150米+商业摩天楼的分布是,大武昌片区大约100栋,大汉口片区大约140栋,大汉阳片区大约40栋。150米+商业写字楼包括建成和在建的,大武昌片区大约190栋,大汉口片区大约190栋,大汉阳片区大约80栋。在建的150米+住宅楼中,其中大武昌片区大约260栋,大汉口片区大约230栋,大汉阳片区大约180栋。在建或已建的150米+商业和住宅摩天楼的分布是,大武昌片区大约450栋,大汉口片区大约420栋,大汉阳片区大约260栋。

可见,大武昌和大汉口的150米+商业写字楼和住宅楼基本都是参半的比例,总数也基本一样。大汉口的200米+比例要超过大武昌。大汉阳的150米+商业写字楼和住宅楼基本是1:2的比例,总数是大武昌或大汉口的60%左右。即使单算写字楼单独的大武昌或大汉口已经可以和上海齐平了,如果也算住宅楼,那铁定超过上海了。武汉三城的150米+商业写字楼合计是上海的两倍以上。

据长江日报2017年报道,武汉当时建成和在建的100米加5200栋,其中100-150米5000栋,据同年楚天都市报报道,其中在建的100米加1200栋,那么,2017年武汉建成的100米加就有4000栋了。也就是说,五年前的2017年,武汉百米以上的摩天楼数量就超过了老牌的摩天城市香港(4000栋)。香港摩天楼数量是世界第一的,超过了传统的摩天城市老大纽约,所以,武汉的100米+应该也是世界第一了。根据在广深和武汉常驻过的网友的亲身经历,武汉的摩天感远远超过广深。深圳只有大武昌含青山光谷江夏这么大,而武汉还有汉口加汉阳,起码相当于两个深圳大小。广州大约相当于汉口加汉阳那么大。而武汉还有武昌。

国际上传统摩天楼标准其实是90米+(300英尺加),武汉有90-100米5000栋,以后随着限高令的颁布,主城区的住宅楼不能高过100米,所以武汉以后90-100米的高层住宅会大幅度增长。2014年度《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显示,武汉中心城区内31层也就是90米及以上超高层建筑3000栋,2014年的上海城市年鉴显示,上海城区90米及以上高层建筑1500栋。所以2014年,武汉的90米以上摩天楼的数量就是上海的两倍了。上海在2014年后摩天楼建设基本停滞不前,而武汉则是大规模兴建超高层,所以武汉和上海的差距大幅度加大了。上海讲面子,搞个浦东三大件,630米,号称中国最高,然后不让别的城市建更高的楼。但上海市区90米+只有不到2000栋,城市摩天感比香港纽约深圳差一个数量级,当然也远远不如有一万栋摩天楼建成或在建的武汉了。

2014年度《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显示,武汉中心城区内14层以上多层建筑8000栋,根据emporis网站2022年数据,纽约的high rising 12层以上高层建筑7000栋,所以武汉在2014年的时候多层建筑数量超过了纽约。武汉在2017年的时候多层建筑数量是15000栋,其中包括14层到30层5000栋(2014年数据),90米-100米5000栋(2017年武汉城市年鉴的表格,现在网上找不到了,找到以后再补充;从2011,2012,2013,2014年度《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来看,每年30层9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都是增长1000栋以上,所以,到2017年90米-100米5000栋是可信的。),100米以上5000栋(2017年长江日报数据),上海2014年城市年鉴的数据是16层以上15000栋,所以在2017年的时候武汉的多层HIGH RISING建筑数量已经和上海齐平,但90米以上的建筑数量是上海的5倍。

对于行人来说,双向四车道的街道,如果街面上都是80米到100米的楼房,就已经很震撼了;双向八车道的街道,如果街面上都是150米到250米的楼房,即使在10米到20米高的高架路上开车,两边看也很震撼了。300米加大概分布在双向十六车道的街道如北京长安街这种才有震撼行人的视觉效果,如果分布在双向四到八车道的街道,其实优势不比150米+和100米+和90米+明显很多。可以说,150米+和100米+和90米+是城市天际线的骨架,大规模的同等级摩天楼是城市摩天感的最关键组成部分。

就目前视觉感受武昌很不错。武昌高楼没有汉口多但是规划和都市感这几年强了蛮多,武昌这边东湖限高,100+ 150+的还是挺多的,特别是徐东大街,汉街 ,中北路到中南一带,很有都市感,很漂亮,晚上夜景也蛮不错。汉口中心城区在三环内,总面积也不大,比较紧凑,而武昌摊大饼最厉害,往光谷东和江夏北扩展很快。汉口高楼数量远多于武昌和汉阳,但是震撼力远远不够,细节也有待提升。不过,CBD青年路建设大道,还有汉口站出来那一段,非常有都市感,恒隆,越秀金融汇,K11,香港中心。连接宝丰路那一片还有很多楼正在建设,再过5年也会有个更大的提升。

武汉的摩天非常分散,有11个区拥有200米以上摩天,一直没有形成一个非常亮眼的摩天区域。武汉缺一个和陆家嘴珠江新城相比的亮点区,大约5-10年后在二桥的长江两岸可以建成了。官方CBD中有武昌滨江商务区(武昌区主导)、二七滨江商务区(江岸区主导)、汉正街服务区(硚口区主导)均在长江主轴,并且在建项目非常多。大商务区均拥有30栋以上150米摩天,20栋200米摩天,5栋左右300摩天及大量的100米左右摩天。 现在超级央企三峡集团入驻江岸区,武昌滨江也有沿江高铁总部入驻,中北路有碳金融总部入驻,所以二桥一带以后会看着非常发达。

武汉长江大桥一桥一带因为有黄鹤楼,不能建超过100米的摩天楼,所以在往仿古旅游的方向走,户部巷民主路长街大成路一带是民国的建筑风格,昙华林是北欧风格,老武船也在重建长江天地,是老牌港商瑞安,就是汉口和上海的新天地那种风格。汉口沿江大道六国租界已经建设的非常好了,以后还会有资金投入重建江汉路东边的老租界西边的欧式建筑老华埠。汉阳归元寺一带已有港商远洋集团重建楚国风格的高尚商业住宅区。光谷到鄂城一带基本就是按照深圳南山区的模式建设,非常后现代化。汉口的长江新城计划按照园林式低密度海绵城市开发。武汉整个城市以后会有多个很不同建筑风格的区域,非常丰富,在城建这一点看,大约国内没有可比的城市了。

现在国内上海帮还有很大势力,为了保住上海魔都的摩天楼地位,所以住建部搞出来限高法规。但是,第一,这个法规10年20年后又会变动。第二,即使现在规定市区住宅不能超过100米,远城区不超过80米,250米上写字楼申报中央。所以,武汉以后10-20年会出现很多25层75米和30层90米的住宅楼,也会有很多150米到250米的新写字楼。武汉的地基很扎实,不像上海的土很软,而且武汉没有像成都那样的地震。所以武汉建设高楼的制约主要来自于资金的压力和政策的规定,不像上海成都这种先天不足的城市,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发展了。

今后10-20年正好是武汉有国家政策的时候,所以发展会很快,摩天楼建设会更加注重品质,不存粹是高度了。武汉历史人文比上海强不知道多少,一品湖广总督府对七品上海知县衙门没法比。现在中国限制高层住宅,武汉今后10年会向高品质楼发展,10年后武汉的全域摩天会远远超过上海。上海以后会学习东京,精致发展,因为不能发展高楼,地都快陷下去了。终究还是比武汉差一个档次,好比东京比纽约差一个无可逾越档次。

武汉市经信局印发《武汉市工业上楼产业引导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这是《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上楼”的实施方案》后又一份有关“工业上楼”的重要文件。《指南》结合产业实际,明确适宜上楼的产业类型及重点领域。《指南》介绍,武汉“工业上楼”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高端医疗器械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与空天信息、时尚消费等优势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和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未来生物制造、下一代网络、精准医疗等未来产业。工业上楼保证了摩天楼的使用率,武汉以后会持续有大量的摩天楼出现。





-----------------------------------------------------------

2014年武汉地理信息蓝皮书发布 比上年新增高层建筑近1500栋
2015年12月23日 09:32
来源:长江网 作者:王亚欣

昨日发布的2014年度《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显示,与2013年相比,武汉“长大”“长高”了,主城区建设区总面积增加了17.08平方公里,高层建筑增加了1456栋。

截至2014年底,武汉市主城建设区总面积为544.55平方公里,较2013年增加了3.24%,东西湖区、蔡甸区和江夏区近中心城区的部分区域与中心城区建成部分联系更为紧密,显示出新区的活力。

武汉正在“长高”,2014年中心城区内高层建筑(14层及以上)共7893栋,比上年增加1456栋,增加22.62%;31层及以上高层建筑2859 栋,较上年增长了52.48%;41层及以上超高层建筑291栋,较上年增长83.02%。全市已建成的最高建筑仍是位于江岸区的民生银行大楼,楼高68 层,楼顶高325米。

2014年,武汉三环内“三旧”改造全面启动,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其中新增建筑地块中大部分依旧为新增的大型居民小区,其次为高层商业建筑。最明显的是江岸区、汉阳区和洪山区,2014年三城区内新增建筑80%以上皆为高层住宅小区。

与2013年比较,机器荡子、晒湖、水果湖、野芷湖、麦家湖、任凯湖、金湖、杜公湖、银湖、车墩湖10个湖泊水质好转,菱角湖、官莲湖、汤逊湖、武湖、后湖、盘龙湖、硃山湖、严家湖等8个湖泊水质下降。

地下管道长度也再次更新。给水类、排水类、电力类、燃气类、热力类、工业类、通讯类和不明管线8大类,总长度为3万公里。其中,通讯管线长度最大,其次为排水管线和电力管线。

据了解,该蓝皮书由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自2007年来每年发布一版。





-----------------------------------------------
武汉长高速度加快31层以上高层建筑一年翻番
2014年12月25日 09:13
来源:长江网-长江日报 作者:熊琳晖 黄师师

武汉不仅在持续长高,而且长高的速度也加快了。昨日,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市测绘研究院发布2014版《武汉地理信息蓝皮书》显示,中心城区31层及以上高层建筑1875栋,较上年的983栋增长了90.74%,几乎翻番。

新版《蓝皮书》统计为2013年。统计显示,2013年武汉继续长大、长高,中心城区范围内14层及以上的高层建筑达6437栋,比上年增长33.96%。

主城建设区指城市中心城区及其周边相邻地区已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统计显示,城市长大了,城市里的建筑也在长高。截至2013年底,武汉中心城区共有房屋建筑476121栋,比上年减少6844栋;而总建筑面积却达40619.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384.72万平方米,增长10.54%。这一增一减反映的是武汉楼层不断增高。

武汉的高楼到底有多少?统计显示,中心城区范围内14层及以上的高层建筑6437栋,比上年增长33.96%。其中,31层及以上高层建筑1875栋,较2012年的983栋增长了90.74%。41层及以上超高层建筑159栋,江汉区、武昌区分布最多,各41栋。新增高层建筑较为集中的区域是汉阳区国博、墨水湖、龙阳湖一带,洪山区岳家嘴以南,以及关山、巡司河、野芷湖、南湖、青菱乡周边区域。像世贸锦绣长江、航天首府、华侨城等都是去年新增的高层建筑。

《蓝皮书》是一部反映上年武汉城市建设与发展变化的工具书,从2007年至今已连续发布8次。


-----------------------------------------------
2013年度地理信息蓝皮书披露武汉主城“长大”13平方公里

发布时间:2014-01-03 08:31
来源:湖北日报

  2日发布的2013年度《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显示,截至2012年底,武汉市主城建设区总面积较上年增加约13平方公里。该蓝皮书由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自2007年来每年发布一版。

  百米高楼新增147栋

  截至2012年底,武汉中心城区内共建有房屋建筑482965栋,比上年减少37860栋,多为矮房子,系旧城、旧厂和城中村改造所致。

  高楼则越来越多。在中心城区,14层以上高层建筑4805栋,较2011年增加455栋,增长10.46%;31层(按每层3米计算,接近百米)以上高层建筑983栋,较2011年增加147栋,增长17.58%;41层以上超高层(通常称“摩天大楼”)86栋,其中,江汉区、武昌区最多,均为20栋。

  中心城区高层建筑主要分布在二环线内。一环内有高层建筑711栋,一环至二环之间有1541栋,二环至三环之间有2252栋。新增高层建筑较为集中的区域为武昌徐东、沙湖一带。

 (汪洋 严晗 姚岚)

-----------------------------------------------
长江商报:武汉发布《地理信息蓝皮书》 列27个“最”

《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由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自2007年来每年发布一版。   

截止到2011年底,武汉中心城区内共建有房屋建筑520825栋。其中,中心城区已建成高层建筑(14层及以上)4350栋,占建筑总数的0.84%,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较2011年增加1352栋,增长率为45.10%。   
各区中,高层建筑占房屋建筑比重最大的是江汉区,为1.69%。高层建筑最多的是洪山区,为1331栋,占该区建筑总数的0.34%。高层建筑增长率最高的是汉阳区,增长率超过100%。   
高层建筑中,31层及以上高层建筑836栋,较2010年的348栋翻了一倍多,增长迅速。   
中心城区高层建筑主要分布在二环线内。一环内有高层建筑665栋,一环至二环之间有1449栋,二环至三环之间有2078栋。   

(彭为 杜斌)

--------------------------------------------
武汉发布地理信息蓝皮书 披露地理数据

  号称“百湖之市”的武汉到底有几多湖泊?武汉三镇的高楼有几多?武汉最东、西、南、北端分别在哪里?昨天,由市国土规划局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有着“武汉地理家谱”之称的《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2011》对外发布,详细披露了武汉的“家底”。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介绍,《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是武汉市按年编研、连续发布的第五部蓝皮书。

  房屋总量:58.56万栋

  截至2010年底,中心城区共有房屋建筑58.56万栋,比上年增加约2.7万栋,增长4.8%;总建筑面积约37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4%。

  武汉城区内高层建筑(14层及以上)共3107栋,比上年增加543栋,全市已建成的最高建筑仍然是民生银行大厦,68层,325米。

  从高层建筑分布区域来看,武昌区数量最多,为705栋;洪山区611栋;江岸区556栋;江汉区341栋;硚口区251栋;汉阳区237栋;东湖高新区225栋;青山区128栋;沌口开发区数量最少,为53栋。

(汪天明 杜斌)

--------------------------------------------
武汉城区31层以上建筑256栋 人均道路面积11平米
2010年12月29日10:53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昨日,2010年《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发布。这是武汉市第四次发布地理信息蓝皮书。

  城区31层以上建筑256栋

  2010版蓝皮书显示,武汉城区14层以上的高楼数量增至2564栋,占武汉城区建筑总数量的0.46%,比2008年增加231栋。高层建筑增长很快,尤其是31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增长更快,2008年有224栋,2009年达256栋。

  从密集度来看,城区大部分高层建筑都集中在二环线范围内。全市已建成的最高建筑是位于建设大道与新华路交会处的民生银行大楼,高68层,楼顶高325米。

  高房子武昌最多 矮房子洪山最多

  武昌区高层建筑有653栋,占武汉城区高层建筑总数量的25.47%,居城区之首。接下来分别是洪山区476栋、江岸区451栋、江汉区311栋、硚口区217栋、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80栋、汉阳区129栋、青山区103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44栋。各城区中,高层建筑占该区房屋建筑比重最大的是江汉区。

  高层建筑在逐年增加,与之相反的是低层建筑在减少。截至2009年底,已建成的低层建筑(1-3层)475490栋,占建筑总数的85.10%,比2008年下降0.55个百分点。各区中,低层建筑占该区建筑比重最大的是洪山区,占91.25%,占比最小的是江汉区,为70.26%。

  (长江日报 瞿凌云 杜斌)


---------------------------------------------
武汉长高:23年来高楼数增135倍
武昌区高楼最多 光谷沌口增长最快
发布时间:2010-12-29 04:22
来源:

楚天金报讯 武汉的高楼,最高纪录不断刷新,人们见证着这个城市一天天长高。但多高才算高楼?武汉又有多少高楼?武汉高楼最多的地方在哪里……武汉市国土规划局、武汉市勘测设计院昨日发布的2010年《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给出答案。

10层算不算高楼,不算!《蓝皮书》规定,1-3层为低层建筑,4-8层为多层建筑,9-13层为小高层建筑,14层及以上的建筑才称得上是高层。

截至2009年底,武汉城区范围内已建成的低层建筑有47.5万栋,占建筑总数量的85%,比2008年下降了0.55个百分点,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多层、小高层、高层建筑数量则不断增多。其中,高层建筑有 2564栋,而1986年时,武汉城区高层建筑只有19栋,短短23年,增长了近135倍。

从长江二桥上看,汉口的高楼明显多于武昌,但具体到每个区时,高楼最多的则是武昌区。

截至2009年,高楼分布为:武昌区653栋,位居第一;洪山区476栋,位居第二;江岸区有451栋,位居第三。其余依次为,江汉区311栋、硚口区217栋、光谷180栋、汉阳区129栋、青山区103栋。高楼最少的是沌口开发区。

从高楼数量增速来看,增长最快的是沌口,其次是光谷。(记者梅丹 通讯员杜斌)


-----------------------------------------
“蓝皮书”描绘武汉20年巨变

  汉网消息(记者 黄峰 通讯员 何孝齐杜斌)20年前,武汉最高的楼是24层的晴川饭店,高88.6米;20年后,则是位于汉口新华路的69层民生银行,高284.4米。

  全国第一部地理信息蓝皮书——《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日前首发,通过对2006年与1986年武汉地理信息的纵向比较,反映出大武汉20年来的大变迁。

  ■城市建设区扩大一倍

  1986年,武汉城市建设区为234.94平方公里,2006年为455.06平方公里。主要增加了以住宅为主的后湖片区、吴家山和金银湖地区,还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开发区。

  ■高楼由19栋增加到1187栋

  1986年,中心城区房屋277040栋,其中,高层建筑(14层以上)仅19栋;2006年,中心城区房屋为514261栋,高层建筑1187栋。

  ■城区有160座山 洪山蚂蚁峰最高

  1986年,武汉中心城区山体98座;2006年,因为统计范围扩大,中心城区山体变为160座。

  目前,中心城区最高的山,是洪山蚂蚁峰,海拔177.70米。中心城区100米以上的山体,都在洪山区内。

  ■城区湖泊减少17个 相当于消失两个东湖

  1986年,中心城区有湖泊71个,总面积7205公顷;2006年,中心城区湖泊54个,面积6122公顷。减少的17个湖泊面积,相当于两个东湖。

  ■公园由20个增至45个

  1986年,中心城区有各类公园20个;2006年,增加到45个,总面积达到1599.61万平方米,相当于160个洪山广场。





---------------------------------------------------------------------------

武汉刷新天际线速度加快 1183栋超高层建筑在建
发布时间:2017-06-22 16:38:19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当新一轮红日升起,武汉绿地中心已站在460米的崭新高度俯瞰长江。武汉从此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重塑时空新坐标,以更加挺拔的身姿演绎大城复兴,加速迈向国际大舞台。

以武汉绿地中心为代表的一批超高建筑,正在规划、建设中,长江主轴沿线将启动和续建200米以上高楼39栋。这39栋高楼分属6大片区,分别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汉正街中央商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青山滨江商务区、汉阳归元片区和四新国博片区。

武汉天际线的刷新速度,越来越快,当年的地标,已相继隐没在城市高楼群中。据悉,目前武汉在建的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有1183栋,而3年前只有291栋。

摩天高楼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活力最显性的指标。上海、北京、重庆、武汉等核心城市,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最大限度利用土地、最大引力聚集世界一流企业入驻,最大马力引领当地经济腾飞。

在武汉的辐射带动下,宜昌、襄阳的天际线也在竞相“长”高。中建三局投资规划的宜昌之星将超300米,把宜昌城市第一高度拔高一倍以上。襄阳东津世纪城商业广场拟建2栋200米的超高层建筑,成为襄阳新高度。

高处风景,楚地独好。放眼全国,武汉绿地中心原本规划的606米方案重新设计后升为636米,超过目前632米的最高楼上海中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从整体上看,武汉的天际线高度在华中乃至全国也排在前列。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朱泽
附件
Wuhan-Highway-Summary-2023.jpeg
Wuhan-Highway-Summary-2023-2.jpg
Wuhan-HighSpeedBridgeRoad-InConstruction-2023.jpg
Wuhan-HighSpeedBridgeRoad-Summary-2023.jpg
200+ranking.jpeg
Wuhan_150M+_202212_08.jpeg
Wuhan_150M+_202212_07.jpeg
Wuhan_150M+_202212_06.jpeg
Wuhan_150M+_202212_05.jpeg
Wuhan_150M+_202212_04.jpeg
Wuhan_150M+_202212_03.jpeg
Wuhan_150M+_202212_02.jpeg
Wuhan_150M+_202212_01.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11.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10.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09.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08.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07.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06.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05.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04.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03.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02.jpeg
WuhanSkyscraper_Residential_150meter+_202212_01.jpeg
WuhanSkyscraper_150-199meter_202212_06.jpeg
WuhanSkyscraper_150-199meter_202212_05.jpeg
WuhanSkyscraper_150-199meter_202212_04.jpeg
WuhanSkyscraper_150-199meter_202212_03.jpeg
WuhanSkyscraper_150-199meter_202212_02.jpeg
WuhanSkyscraper_150-199meter_202212_01.jpeg
Wuhan200meterplus_20221230_05.jpeg
Wuhan200meterplus_20221230_04.jpeg
Wuhan200meterplus_20221230_03.jpeg
Wuhan200meterplus_20221230_02.jpeg
Wuhan200meterplus_20221230_01.jpeg
WuhanCityStatisticsBook2020.pdf
(12.08 MiB) 下载 216 次
WuhanSkyscraperMap200+_2018.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200_202010.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200+_202201.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1.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2.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3.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4.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5.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6.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7.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8.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9.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10.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Condo_202201_11.jpeg
WuhanSkyscraperTotal150-200_202201.jpeg
wuhancbdtotal202207.jpeg
wuhancbdtotal202207-2.jpeg
200meter+buildingcityranking2022.jpeg
ShanghaiHighRisingBuildingAmount2013.jpg
ShanghaiSkyscraperToal2014.png
WuhanSkyscraper_2017_100+_5000.jpg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150米加摩天楼数量世界第一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一 11月 21, 2022 8:00 am

中国的顶级城市如武汉,广州,上海,深圳等,香港除外,有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城建的设计,建筑工艺,建材质量,都不够顶级,所以10年看着新,20年后看着就是危房的感觉。而且很多大楼都是一个设计,涂色也很单一。而纽约芝加哥伦敦东京巴黎这些西方顶级城市的城建不论新旧老楼都是100年看着还可以的那种,设计风格各不相同,涂色也不同,很丰富多彩;二是中国顶级城市路上的行人,看着素质很多都不行,还不如1990年代大城市生长的那批人,很多是下面的小县城农村买了大城市的房上来的。这些人的整体素质要提高到如东京街道上行人的整体水平,那得几代人的时间,还得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的福利基金帮助他们的教育医疗休闲等,才可以实现的。所以中国仍然任重道远。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含在建)居世界第一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11月 23, 2022 5:21 am

武汉城市道路:6303公里,高速739公里,快速路283公里,农村公路里程:14225公里,上海城市道路:5844公里,高速851公里,快速路233公里,农村公路11209公里……这数据来源官方交通网2021底。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含在建)居世界第一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11月 23, 2022 6:33 pm

为什么内地城市大楼均限高在33层百米以下?
隐约记得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这么个标题。由于相对久远了,因此,也没留下或是搞丢了具体链接。
以下是本人在悟空问答上的回答,纯属个人“片面”见解,欢迎提出不同的意见!
大楼限高在33层的论点,已经讲了许多,均属内地城市特点的标准。富豪们: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最不讲钱的文化。企业不靠钱来解决问题,是企业的最高境界。
开门见山:原因有5,
1是城建的设计能力搭勿够。
2是城建的开发理念有差异。
3是建筑的技术掌控能力还搭不够超高层,视为冒风险。
4是与行政的协调能力、与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能力,是件烦人的事,换言就是城市刚刚脱离城镇的级别,行政的执行能力和公共设施的差强人意还是粗放的初级阶段。
5是城市的经济实力,还无力无奈,展不开拳脚。(10年前,你要让下只角的穷区,建造高层住宅楼,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你要让他们建造超高层大楼,几乎是天方夜谭,只能委交瑞安、世茂了)
记得中远两湾城还在图纸的论证阶段,有位政协代表实地考察了苏州河边上的这么个地块,强烈反对中远两湾城有4栋44层的超高大楼。如今,中远两湾城,被曾经的政协某一刀砍下去,远远望过去,象个平顶城,也属于上海32层高层大楼最多的小区城,总体观赏的感觉是平淡无奇,缺乏城市的辨识度、方向感和活力,它的知名度只有普陀人感觉十分了得。据悉,中远两湾城由于物业管理的乏力,一度群租漫延得不可收拾。
还记得陆家嘴金融城南边,香港世茂集团在那里建造了酷似联排的190米的超高层豪宅,绿化覆盖率约达70%,还评了个什么住宅建筑金奖?如果世茂滨江花园不建造,陆家嘴金融城的南边就是空空荡荡一大片,一直延伸到世博园区;现在世茂滨江花园是陆家嘴天际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却遭到本土建筑专家的调侃和反对。
本土建筑专家还讥讽苏州河边上的高楼,再这么造下去,将会变成臭水沟了。直到如今,华侨城更是变本加厉,在苏州河最闹猛的滨河段,建造起3栋45-50层的超高豪宅。自此,苏州河这一块的高空,有了在本土人看来是十分有看头的苏河湾天际线。
世博园区浦西岸边,早已竖立起150米以上的超高商住综合大楼,叫什么来着,哦,好象叫港城1号,奶白的颜色在浦西世博沿岸,几近是鹤立鸡群,给世博园区浦西段那平顶头般的景象,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观活力。我还以为世博会结束后,这里将象香港那样,建造起几十栋港城N号的超高大楼,让更多的市民拥有滨江视觉感受的居住大楼,犹如香港岛、九龙半岛那样,让更多的市民拥有滨海的景观居楼。也给滨江营造起亮丽的城市轮廓天际。当下,虽然大手笔45公里滨江全面贯通,但是,游客均要从内陆以远的地方,才能来到滨江游览,游览的空间,全无陆家嘴的景象,四处多半是空空荡荡,只有花花草草,一条漫步道,一条骑行道,游客在树木中呆呆的时间,不会很长,因为是没什么看头,至多比郊区的乡镇稍有点看头,不值得路途遥遥来此累游。
香港瑞安集团在虹口建造的瑞虹新城,推出的最初规划,都被本土规划部门做了限高,最终属“照顾”性质,批准建造到35层的高度,面积浩大至1-5期。香港地产为何傻到起用体育规划师来测算,他们难道不知道要追逐利润?
梁振英在特首卸任前,接受记者采访,展望香港未来的城市建设,他是这么说的:未来香港的住宅建设,仍以超高建筑为主,当然在区域开发的前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研讨论证,为的是安全、效率和品质;故此,香港市民对未来的前景,要持有耐心(大意)。
我还记得,香港的地产,比之内地的地产,在追逐利润最大化方面,更是有过之。他们极力建造更超高的50-60层的住宅大楼,结果在调查研讨论证阶段,被适度的压低控高下来,所以,香港的住宅大楼,过去多半在120-190米的区间,将来估计在120-160米区间。
香港地产为什么偏好超高层?(其实,内地的高楼大厦,有较大部分也系港地的构思作品,只是被行政的“创新”所收了、休了而已)原因有5:
1是超高层能使大楼品质大幅提高,包括电梯的品质。钢筋、水泥、桩基、用水、排水、电力、燃气、通讯等设施的标准,各种装配件、装饰件的标准等,包括抗震、抗台风、抗暴雨、防火、隔音等,都要达到国际级别,这是不容含糊的,要工匠到极致。
所以,香港很少听到有超高层火灾,很少听到一场台风暴雨后,马路水漫金山的情况,很少听到由于什么物业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捉襟见肘,而一茬一茬的换。这在内地一线城市,均有发生,如80米以下的静安公寓大楼火灾,从下烧到楼顶;如莲花小高层的俯卧撑。在上海的超高层住宅大楼,如瑞虹新城、世茂滨江花园,这么多年以来,没发生过火灾,少有电梯“哐啷、哐啷”时不时要罢工的烦忧。
2是几栋联排超高大楼,能聚集起万千居民,使用地铁的效率大为提高,站点大为减少,地铁或轻轨的延误大为减少,抵达时间大为精准(内地一线的地铁,由于摊铺型的居住低层建设,车站自然也要下饺子般地布点,一条地铁线10多个站是习以为常,上下班高疯时,人挤人的前胸贴后背,延误是正常,准时是意外,高峰过后的平时,呈现的是“站可罗雀”,地铁长期处亏损)。
由于香港的超高居楼集聚着万千居民,居楼与居楼、居楼与商业、居楼与学校、医院之间,有能力建造遮阳挡雨的连廊,楼下有能力建造全方位服务功能的多层超长的裙楼,以及多层的空中环形停车裙楼,使得居民的生活、工作圈,优化到就近在楼下,至多是隔街5分钟的范围;因此,香港的住宅超高大楼,很少有内地一线的空置率。反观内地一线的普遍大楼,楼底很少有服务设施的裙楼,购物都要跑出以远的商场、菜场,求助于街边散布的小商小贩。
3是香港地产的建造技术,在内地地产看来是冒险的“恼”头的麻烦工程,在香港地产看来是善常的,独门的建造技巧,他们是善常把最高等级的钢筋水泥,烹调出最具建筑“美味”的顶厨大餐,更适合香港乃至全国地少人多的城建国情。内地一线80米以下的大楼,虽然上海有近3万栋之巨,但是,它们是“不显山不露头”尴里不尴尬的被遗忘的大楼,其中的小高层,楼下均是“供销社”升级版的商店,满街临证或无证的小商小贩尽显他们的八仙过海能耐;大楼底下的台阶、墙面,到处喷漆着黑色广告。7层以下的老公房,更是如此,老年化后上下楼是个大问题,电梯安装遭遇较大的痛堵点,26万栋老公房散落在全市3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戏称为内地一线别墅的“提升”版,是城市被遗忘的七角八落。记得虹口公园大门口边上的窄街内的老公房,曾经发生过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只得用非常规的方法灭火?小结,类似80米以下的大楼,乃至7层以下的老公房,建造得再怎么天文数字般的多,对城市景观,对建筑的游览阅读,几乎没有多少贡献,无人问津。相反,阿拉陆家嘴的“区区里个”3件套,却是口口相传,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口碑,这也彰显出超高大厦,对一个区域,对一座城市,对一个国家,所衍生出另外一种意义的价值和魅力。
4是香港居民乐得居住在高层空间,特别是香港的公屋制,有条件得到公屋的居民,有3次轮询的机会,如果这次轮询没有10层以上的机会,他们宁愿放弃,等待到第2次轮询。原因是雾霾往往喜好在10层以下的空间巡游祸害。楼层越高,电梯品质和钢筋水泥的标号越高,服务设施会所功能越齐全,楼顶花园、楼层球场、泳池越齐备,空中视野越开阔,空气越清爽,往后不住了,越能卖个好价钱。50层以上就是豪宅了;40层以下属于普通一般般的档次了,各种品质指标都相对“缩水”。香港的太平绅士(董事长),喜好在最顶层办公,归家后喜好待在半山的别墅里。
5是超高层的衍生副产是营造城市的立体感,景观层次绝对区分于全球其它城市,有种“趾高气扬”的气势,香港虽已步入到相当老年的城市,但是,城市的第一印象更年轻、更活力、更蒸蒸日上。这与超高大楼围绕着滨海建造,大有关系,让更多的港民和全球的富豪居客,拥有更多空中的海景房,这属港式的以人为本。
6是香港地产深知城市的物以稀为贵,作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钢筋水泥不是累赘,而要把它变为与其它城市的不一样,不仅要留出70%的漫山遍野的绿植,而且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即改善的居住的品质,又塑造出直插天际的城市天际。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全球有千千万,面排山倒海的摩天大楼城市,第一是东半球的香港,第二是西半球的纽约,属地球上的稀罕景物,这就是物以稀为贵,难怪内地的富豪都以拥有香港的大楼为傲骄,外企总部在香港,不是一整栋一整栋的租,就是一整栋一整栋“唯我独尊”的建,进而是一整层一整层的买下,倒逼香港行政一再地调整新的控楼政策;全国知名强企,都慕名来港上市。内地一线,现在至多是一层层的出租,少有独建持有的?港地在一线的地标是个例外。
记得小时候,偶经当时的徐家汇,在现时万体馆的位置,突然冒出了一排排12层的高楼,过去是乡村般的风貌,顿时感到阿拉大上海很国际化了。还有就是读中学放学回家,看到当时10多层的曲阳新村,一排排的延伸好几个街区,惊叹阿拉上海真正国际大都市的时代已经来临。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含在建)居世界第一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11月 23, 2022 6:59 pm

Emporis high-rise standard: A high-rise building is a structure whose architectural height is between 35 and 100 meters. A structure is automatically listed as a high-rise when it has a minimum of 12 floors, whether or not the height is known. If it has fewer than 40 floors and the height is unknown, it is also classified automatically as a high-rise. The list below does not contain "low-rises" nor "Skyscrapers". These are the totals for the amount of buildings in between that. To search for your city just go to the Emporis site and add that city to the search field. The list is by city proper, all cities with at least 100 high-rises: New York City: 6,786 buildings (300 sq mi) Chicago: 1,404 buildings (234 sq mi) Los Angeles: 668 buildings (469 sq mi) Houston, TX: 591 buildings (640 sq mi) Washington D.C.: 503 buildings (61 sq mi) Philadelphia: 475 buildings (134 sq mi) San Francisco: 455 buildings (46 sq mi) Honolulu: 443 buildings (102 sq mi) Miami, FL: 443 buildings (36 sq mi) Boston: 374 buildings (48 sq mi) Dallas, TX: 347 buildings (385 sq mi) Atlanta, GA: 337 buildings (132 sq mi) Seattle: 321 buildings (83 sq mi) Minneapolis: 295 buildings (55 sq mi) Arlington, VA: 292 buildings (28 sq mi) Denver: 283 buildings (154 sq mi) Detroit: 248 buildings (139 sq mi) St. Louis, Missouri: 247 buildings (62 sq mi) Fort Lauderdale, FL: 240 buildings (31 sq mi) Austin: 230 buildings (319 sq mi) Baltimore: 218 buildings (81 sq mi) San Diego: 212 buildings (325 sq mi) Nashville: 190 buildings (504 sq mi) Portland: 189 buildings (133 sq mi) Kansas City: 186 buildings (314 sq mi) Miami Beach, FL: 177 buildings (7 sq mi) Jersey City, NJ: 176 buildings (15 sq mi) Newark, NJ: 172 buildings (24 sq mi) Pittsburgh: 172 buildings (56 sq mi) Tampa, FL: 161 buildings (108 sq mi) Cincinnati, OH: 168 buildings (78 sq mi) Cleveland, OH: 164 buildings (77 sq mi) Milwaukee: 163 buildings (96 sq mi) Orlando: 163 buildings (67 sq mi) Indianapolis: 161 buildings (361 sq mi) Charlotte, NC: 158 buildings (307 sq mi) Las Vegas, NV: 141 buildings (131 sq mi) New Orleans: 129 buildings (181 sq mi) Phoenix: 119 buildings (518 sq mi) San Antonio, TX: 113 buildings (333 sq mi) West Palm Beach, FL: 107 buildings (49 sq mi) Oakland, CA: 104 buildings (56 sq mi) Columbus, OH: 100 buildings (220 sq mi)


Here's the number of highrises per square mile in each city above:
25.29 Miami Beach 22.62 New York 12.31 Miami 11.73 Jersey City 10.42 Arlington 9.89 San Francisco 8.25 Washington DC 7.79 Boston 7.74 Ft. Lauderdale 7.17 Newark 6.00 Chicago 5.36 Minneapolis 4.34 Honolulu 3.98 St. Louis 3.87 Seattle 3.54 Philadelphia 3.07 Pittsburgh 2.69 Baltimore 2.55 Atlanta 2.43 Orlando 2.18 West Palm Beach 2.15 Cincinnati 2.13 Cleveland 1.86 Oakland 1.84 Denver 1.78 Detroit 1.70 Milwaukee 1.49 Tampa 1.42 Los Angeles 1.42 Portland 1.08 Las Vegas 0.92 Houston 0.90 Dallas 0.72 Austin 0.71 New Orleans 0.65 San Diego 0.59 Kansas City 0.51 Charlotte 0.45 Columbus 0.45 Indianapolis 0.38 Nashville 0.34 San Antonio 0.23 Phoenix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含在建)居世界第一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11月 23, 2022 7:04 pm

Walk-up -- are a building without an elevator. Low-rise buildings – typically four or fewer floors. Mid-rise buildings -- are defined as buildings that have between 5 to 12 floors. High-rise buildings -- are defined as buildings that have 13 floors or above. Skyscrapers -- are buildings with over 40 floors and ar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high-rise category. 150 m (492 ft). Supertall building -- is an occupied "supertall" structure higher than 300 m (984 ft). Megatall building -- (taller than 600 m (1,969 ft).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含在建)居世界第一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11月 24, 2022 12:18 pm

消防规范卡100m,超过100m消防提升一个级别。结构专业卡140m和170m,武汉估计有上千栋140m(约46层)的超高层住宅,如果统计100米以上建筑,武汉绝对世界前列,国内无对手,因为140m左右的住宅太多了,这些年新建的绝大多数小区都有这种高度的住宅。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含在建)居世界第一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11月 24, 2022 8:54 pm

超高房屋的质量本身并没有问题,地基打的又深又牢。但是给排水是个无解的天坑,本身国内这方面施工质量就差,超高管道和设备的使用和压力损耗非常大,再随着年数的增长,管道,设备老化,后期维修,保养费用会越来越大,再加上物业维保的局限性。10年内就会开始出大问题,15年后给排水管道和设备都基本废了,物业公司是不会接盘的,这时候早就赚够撤退了。

超高层最大的问题是电梯,超过10年感觉都有点不太靠谱了。住54楼表示上下电梯得1分半。西斯莱48层,电梯坏了或者停电了,楼上的业主就在群里发疯了,好在3梯3户,但是不看好电梯能一直正常个10年20年,停车位也不够,开发商停车位是1:0.78小区停车紧张的要命,高层小区按照国内物业的管理水平,过个10年20年都是隐患。

家住顶楼34楼,前几年还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几年周边盖楼像种树一样。起步就比我这边高,现在已有将地处“盆地”的危机感。

居45层 风景太好了,以前居7楼完全不能比。

住九龙仓月玺41楼,感觉非常爽,层高3.15米,南北通透,楼间距最远有195米,夏天风吹的很爽。现在视野很开阔,好像五里墩在建的华润悦府和万科金域国际都有65层的,到时候会受到影响。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含在建)居世界第一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11月 24, 2022 8:57 pm

其实大概看一下国内的200+住宅的话,会发现大部分品质还都不错,毕竟当开发商把住宅搞到200+的高度时,就不得不考虑外观了,否则自己都会觉得掉价吧。所以我认为大家还是应该给超高层住宅更多的宽容为好。我不是说所有住宅都必须走超高路线,但每个特大城市最终多少都会有几座200+或相近高度的住宅的,以满足城市建设和住房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在地价越来越高开发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何况,退一步说,哪怕他搞得外立面不满意,作为200+建筑也肯定会纳入政府着眼整体效果的视线中,那么未来就有可能进行外立面改造。住宅的外立面改造可是比写字楼方便多了,换个角度也就更有期待感了不是么。
香港住宅楼40层起跳,200米左右的比比皆是。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汉150米以上摩天楼数量(含在建)居世界第一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五 11月 25, 2022 5:23 am

武汉生态地理环境与城市规划建设的联系

概况

武汉是一座地处江汉平原的山水城市,城区被长江、汉水以及众多的大小湖泊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其城市规划和建设大多都是遵循沿江、沿湖的分布和走向,同时也会综合参考地质、风向、人口分布和点状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项目等方面。

地质

在之前的帖子里已较为详细地说明了武汉的地质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简单地说,汉口的地质条件较武昌和汉阳更有利于城市基建。

长江沿岸某些小范围的易塌陷地区,最好就是规划为公园绿化带,比如武昌白沙洲规划的江滩公园。

风向

这是武汉的风向玫瑰图:

武汉的主要风向是春夏季以东南、西南风为主,秋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全年以东北风为主。风向对城市的规划建设有巨大的影响。

风向对机场建设的影响

了解一个城市的主要风向,从地图上看这个城市的机场跑道方向就知道了,因为风向对飞机的起降有很大的影响:
1、 飞机起飞阶段是最耗油的,逆风起飞可以提高升力;
2、 逆风降落也可以增加阻力,减少滑跑距离;
3、 更重要的原因是起飞和降落阶段,侧风的大小对飞机的安全有很大影响。

机场跑道方向和城市的主风向一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侧风对飞机安全的影响,同时提高飞机的燃油效率。

结合城市主风向、跑道朝向分析就可以规划出飞机的主要进出港的航道,再结合分析主城区高楼密集区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天河机场的位置是最适合武汉的。

至于武汉新机场的位置会在哪里,现在你有答案了吗?

风向对大型工业项目选址的影响

武汉的乙烯工程项目的位置在洪山区焦沙路,这个位置地质条件稳定,不仅方便运输,同时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其对主城区的影响也是最小的:主风向为东北,次风向西南,主风向上有东湖风景区和花山生态区可以作为隔离带。

武钢当年的选址同样遵循了这个道理。当年武汉的主城区面积还不大,位于青山的武钢对主城区环境的影响并不大。随着武汉主城区的扩大,武钢对武汉新城区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政府政策、企业效益、行业整合的多方面影响,武钢逐渐淡出了武汉人的视野也是必然。

这也是为什么武汉的重工业地带会选在这个区域了,综合考虑主要风向和武汉人口密集的主城区位置,这是最合适的选择。

从左至右分别为:长航青山船厂、武汉石油化工厂、武钢、国电青山热电厂,最远处还可以看到石化八十万吨乙烯工程和阳逻电厂,压顶的乌云加上林立的烟囱最适合表达这种冰冷压抑的工业感觉。

这也是部分解释了青山滨江和阳逻在和谌家矶的长江新城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原因了。

我们也感谢东湖周边的绿化带作为绿肺对武汉的贡献。

风向、地理环境对主城各区域的影响

为啥武汉的顶级豪宅在汉口滨江?

汉口滨江西南朝向长江,暂且先不谈区位和学区,仅从户型看,做成阳台朝南面向长江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景观视野和充足的日晒,同时南面而来的江风较小且舒适,通透性佳;朝北面向内陆,秋冬季节的东北风对房屋居住性的影响也较小。

武昌滨江西北朝向长江,户型如果阳台南向内陆,可以获得充足日晒,但那还叫江景房吗?如果阳台北向长江,你可以想象一下秋冬季从大江之上吹来的凛冽寒风……

自古以来,汉口滨江都是较好的居住区域,这也是为啥历史上的租界区在汉口滨江的部分原因。仅从地理位置、风向角度来分析,汉口滨江更适合作为高端居住区和高端商务区。

风向、点状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武汉火电厂、垃圾焚烧厂明细表:

其中,结合风向分析,锅顶山垃圾焚烧厂对周边尤其西南方向的地区有较大影响。
其他就不一一在地图上表明了。

其他
弃置的垃圾填埋场大部分都规划了公园项目,园博园、北洋湖公园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