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城能否成功?

大武汉
yellowcranetower
帖子: 1119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30 pm

Re: “武鄂黄黄”的历史

帖子 yellowcranetower » 周四 1月 05, 2023 5:45 am

武汉的核心竞争力是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但是,要明白的是,在1937年之前,武汉以下的长江在夏季其实就是海,平均宽度可到3公里,平均水深到50米,当时的汉水在平时可到8米水深,汛期可到20-30米水深。所以,夏朝的国都建造在古汉阳盘龙城。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之所以强大,就是有长江汉水之便利。当时,纪南城郢都之所以胜过汉阳和夏口武昌做楚国国都,一是因为可以把武汉一带的大别山当对付吴越的屏障,二是因为挖了一个古江汉运河,人为的创造了一个汉水和长江的交汇处。后来的汉唐北宋武汉都因为是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而成为漕运的关键节点城市。到南宋,岳飞把他的司令部移到鄂州武昌,也是因为这个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的军事重要性。到元朝,蒙古人发现了鄂州武昌的这个南宋的最关键节点城市,就设立了武昌路,也就是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的中南大区的管辖范围。因为这个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武汉三镇从南宋起就是中国南方商业最发达的城市,直到张之洞来到武汉开始了他的洋务运动,开始了他的京汉铁路的建设,和与之配套的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重工业,武昌各种纺织厂轻工业,还有武昌的各种新式学堂。虽然因为中日二次战争,这些基本都被移到重庆,但1950年代后,毛泽东又在武汉基本重复了张之洞的工业化和集中了中南地区的各种高校研究所。也就是说,武汉现在的各种产业和资源的基础就是这个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带来的长期的积累。
现在的武汉一方面要尽力恢复汉江和长江航运达到清末的水平,还要利用各种高校资源发展高科技产业,所以光谷的建立发展是对的。长远的看,未来商业航天是新的处女地,是通往外太空殖民的交通基础,所以武汉不光要造卫星飞船,还要建立发射基地航天港。这些都可以成为长江新区的产业基础点。
如果武汉抓不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后省政府和各种高端资源移到湖北其他沿江城市也未可知,各种央企总部和央企移到长江沿岸其他城市也未可知。
附件
WuhanFloodZones_2022.jpeg
ChinaCentralAreaCityMap2022.png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鄂黄黄”的历史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1月 12, 2023 3:38 am

国际物流机场能带动的经济可不是新造一个产城能比拟的。但凡中央把某些特定的货物进出口都放到花湖机场,瞬间就能起来了。另外就我从事的大健康产业来说,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围绕花湖机场布局了,因为有些特殊的药实效很短,必须建在机场旁边,另外大健康的利润率还可以,产品通过航空出口完全负担得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光谷是否能辐射已经不是影响成败的主要因素了。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鄂黄黄”的历史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1月 12, 2023 3:39 am

武汉与其他城市不一样,武汉没有明确的市中心,原有的汉口、武昌与汉阳就是三座城市,而新提出来的武汉新城并不是简单的城市辐射发展的逻辑,这是其一;其二是武汉真正的有质量的产业都在光谷中心城或者在向光谷中心转移,其产业之重、布局之深、发展之快,都有能力支撑一座城市的中心建设,若依光谷中心城作为计算中心,以鄂城区作为另外一极,填满中间的空白区域发展出武汉新城,也未尝不可。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鄂黄黄”的历史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1月 12, 2023 3:41 am

把血都输入到光鄂黄黄确实能提升他们,血输到中心城区还不是一样提升大武汉。能把三镇做好就不错了。血输到别处,三镇的发展肯定就会慢些。可能也是没得办法吧,二线城市财力不够,三镇拆迁再规划,麻烦又耗钱,一个关山大道地铁站让11号线二期延迟了一个周期。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鄂黄黄”的历史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1月 12, 2023 5:14 pm

武汉和鄂州合并的概率应该不大,我觉得省里和市里的考虑还是有区别的,省里是考虑让武汉的部分资源外溢到整个城市圈带动整个圈子发展,市里是考虑尽量把资源留在武汉,继续做强做大,毕竟家里还有新洲黄陂这些没吃饱的小兄弟。从“先富带动后富”的角度分析,省里觉得当前已经到了要让武汉带动周边“后富”的时候,但市里觉得当前自己还不够富,要集中资源实现“先更富”。所以大家能看到市里会积极搞长江新城,省里会积极搞光谷和光谷东,长江新城搞好了,黄陂新洲受益最大,光谷和光谷东搞好了,能激活鄂州,进而辐射鄂州对面的黄石和黄冈两大地级市。目前来看,整个发展是朝着省里设想的路线在走,长江新城发展一般般,但光谷的影响力已经扩散到鄂州,一旦光谷东版块真正成熟,鄂州和光谷将会深度融合,所以光谷与鄂州的融合不是结果而是开端,促进黄石黄冈两市与武汉深度交流、实现协同发展才是省里最终想看到的结果,实际上光谷的外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比如地处黄冈的“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宣告成立,未来光谷越来越多的资源会向鄂东三市转移。回到这个问题本身,首先市里是肯定想要鄂州的,吞了鄂州,武汉在与成都、南京等城市的竞争中更有底气,但市里向省里要鄂州,省里大概率不会答应,市里拿了鄂州,鄂州就成了武汉一个普通的远郊区,鄂州的作用仅限于为武汉堆城市竞争力指标,但留着鄂州就可以继续做大光谷,甚至把光谷的影响扩张到整个鄂东,这个想象空间就太大了,所以鄂州这张牌给了武汉,那就是一对9变成三个9,留着自己用那就是7、8、10、J中间加个9,这是散牌变顺子的王牌。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鄂黄黄”的历史

帖子 hankowbund » 周四 1月 12, 2023 5:20 pm

历史上,武汉武昌府(武昌区)、江夏县(江夏区/江夏郡)、鄂州市多次合并!武汉武昌府和鄂州市的“武昌”“鄂州”两名多次互换使用。武汉和鄂州本质上,历史渊源极深,史书可查。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中国,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改郢州为鄂州,置江夏郡,其郡、州、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称。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江夏郡,江夏为江夏县和鄂州的治所。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唐玄宗开元年间(713—41年),江夏划归江南西道。唐代中期,鄂州(今武昌)为贡赋转运中心,设有武昌军节度使。宰相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兼武昌军节度使,将江夏土城扩建为砖结构城垣,区境从此兼有武昌之称。

北宋时期,江夏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南宋初年,荆湖北路军事中心由江陵移至鄂州,宋将岳飞曾镇守在此。元代设湖广行省,置鄂州路(后改为武昌路),下辖7县,江夏是湖广行省、武昌路和江夏县的治所,为行省级大区域行政中心。从此,包括区境在内的今武汉市江南部分正式有了武昌这个地名。

明代朱元璋攻克武昌,设置湖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随后又设置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所任巡抚、总督和总兵也多驻武昌;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武昌(今鄂州市)9县1州。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郭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布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上设湖广总督。湖北布政司下辖包括武昌府在内的8府,武昌城仍为各级衙门荟萃之地。自三国至清朝,武昌城垣不断扩大,区境地域亦相应扩大,但始终在江夏县辖域内,常与江夏并称。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鄂黄黄”的历史

帖子 hankowbund » 周五 1月 13, 2023 12:53 am

历史上,武汉武昌府(武昌区)、江夏县(江夏区/江夏郡)、鄂州市多次合并!武汉武昌府和鄂州市的“武昌”“鄂州”两名多次互换使用。武汉和鄂州本质上,历史渊源极深,史书可查。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中国,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改郢州为鄂州,置江夏郡,其郡、州、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称。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江夏郡,江夏为江夏县和鄂州的治所。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唐玄宗开元年间(713—41年),江夏划归江南西道。唐代中期,鄂州(今武昌)为贡赋转运中心,设有武昌军节度使。宰相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兼武昌军节度使,将江夏土城扩建为砖结构城垣,区境从此兼有武昌之称。

北宋时期,江夏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南宋初年,荆湖北路军事中心由江陵移至鄂州,宋将岳飞曾镇守在此。元代设湖广行省,置鄂州路(后改为武昌路),下辖7县,江夏是湖广行省、武昌路和江夏县的治所,为行省级大区域行政中心。从此,包括区境在内的今武汉市江南部分正式有了武昌这个地名。

明代朱元璋攻克武昌,设置湖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随后又设置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所任巡抚、总督和总兵也多驻武昌;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武昌(今鄂州市)9县1州。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郭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布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上设湖广总督。湖北布政司下辖包括武昌府在内的8府,武昌城仍为各级衙门荟萃之地。自三国至清朝,武昌城垣不断扩大,区境地域亦相应扩大,但始终在江夏县辖域内,常与江夏并称。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鄂黄黄”的历史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9月 06, 2023 8:53 pm

武鄂黄黄构建八大城市组团


日前,湖北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正式发布《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明确,规划多中心组团式城镇用地布局,沿江环湖构建武汉新城组团、武昌组团、汉口组团、汉阳组团、汤逊湖组团、鄂州主城组团、黄冈主城组团、黄石—大冶组团(含黄石新港)8大城市组团。

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

“武鄂黄黄”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区,包括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个城市。2021年武鄂黄黄常住人口约2300万人,占武汉都市圈的68%,占全省的近40%;地区生产总值约2.3万亿元,占武汉都市圈的77%,占全省的4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是全省水平的1.17倍;建设用地地均生产总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道72.7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64个百分点。

武鄂黄黄产业协作水平不断提升,以“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武鄂黄黄是全国重要的智力密集区,普通高校和“两院”院士数量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加快推进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武汉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对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大纲》指出,以武汉新城、花湖国际货运枢纽和武鄂黄黄核心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即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国家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专业性金融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到2025年,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水平大幅提升,“一江两屏、南湖北河、沿江布局、湖城相依”的山水城格局更加稳固,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镇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更加协调,武鄂黄黄核心区多中心组团式城镇格局初步形成,空间潜力进一步释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都市圈“3045”时空联系(邻近组团中心之间30分钟可达,汉口、汉阳和武昌三组团至鄂黄黄组团,武汉新城至天河机场45分钟可达)目标初步实现。

沿江环湖构建武汉新城等8大城市组团

《大纲》明确,规划多中心组团式城镇用地布局,沿江环湖构建武汉新城组团、武昌组团、汉口组团、汉阳组团、汤逊湖组团、鄂州主城组团、黄冈主城组团、黄石—大冶组团(含黄石新港)8大城市组团。

武汉新城组团:含中心片区、光谷片区、葛华片区、花山片区、龙泉山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滨湖半岛片区,位于武汉、鄂州两地交界处,东至鄂咸高速,南至梁子湖,西至京广铁路,北至长江南岸,总面积719平方公里。

武昌组团:西起长江,南、北、东3个方向以三环线为界,总面积182平方公里。

汉口组团:东起长江,西至东西湖区新沟,南起汉江,北至天河机场、京汉铁路客专线,总面积531平方公里。

汉阳组团:东起长江,西至蔡甸蔡甸街、常福,北起汉江,南至汉南纱帽,总面积379平方公里。

汤逊湖组团:西起长江,东至武广铁路客专线,北起三环线和汤逊湖南岸,南至武汉绕城高速,总面积240平方公里。

鄂州主城组团:北起长江,南至武汉黄石城际铁路,西起鄂州北站,东至花湖机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

黄冈主城组团:西、南以长江为界,北至武汉黄冈城际铁路,东至巴水,总面积172平方公里。

黄石——大冶组团(含黄石新港):北起黄石长江大桥西,南至大冶湖,西起大广高速西侧黄石临空区(远期向保安湖片区拓展),东至黄石新港,总面积450平方公里。

《大纲》指出,武汉新城突出高端商务、高效能科创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的城市功能,有效疏解武汉中心城区过密人口,优化武汉空间结构,带动武鄂黄黄同城化发展。总体定位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武汉新城要打造世界级科创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

以花湖机场建设为契机提升武鄂黄黄城市功能



△2022年7月17日11时36分,一架顺丰航空波音767-300全货机在鄂州花湖机场腾空而起,这是花湖机场的货机首航。记者任勇 摄

《大纲》明确,花湖机场总体定位为世界级航空物流枢纽。加快开辟航空国际(地区)航线,提高与国内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的通达性,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打造“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核心支点,建成世界级航空物流新枢纽。

以花湖机场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鄂州、黄冈、黄石城市功能,坚持产城融合,处理好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培育发展鄂州、黄冈、黄石三大临空产业片区,构筑全国临空经济发展新高地。

支持鄂州打造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鄂州葛店开发区和武汉新城统一规划、整体实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支持黄冈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能级,有序发展商贸物流、航空配套服务等产业,重点承接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产业,打造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

支持黄石提升城市功能,发挥黄石新港航运优势,加强与武汉港口合作、与花湖机场协同,完善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共同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产业,打造都市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构建武汉和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

《大纲》提出,在现有交通体系的基础上,以武汉新城为中心,构建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重要交通系统,着重提升8大组团间的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

区域内规划4条高铁,分别是既有的京广高铁、“十四五”规划建设的沿江高铁、京九高铁、福银高铁。

在近期开工建设已入规项目的基础上,规划新增武汉枢纽直通线东延线(南湖东——葛店南),在武黄高速南侧设武汉新城站,通过既有武冈城际,介入京九西通道。总长约38千米,预计投资145亿元。

远期规划对福银高铁和京九高铁进行延伸补强。一是福银高铁补强工程。新建武汉新城站—黄石白沙铺,长约75千米,预计投资140亿元;黄石白沙铺—南昌,长约170千米,预计投资340亿元,实现福银高铁高标准(时速350km/h)全线贯通。二是京九高铁南延经花湖机场至黄石,长约43千米,预计投资90亿元,提升花湖机场战略投送能力。

在城市快轨系统方面,构建2条时速140-160km的高速轨道,形成“鱼”形骨架网络,在武汉新城核心实现交叉,支撑都市圈实现“3045”时空联系目标。

高速轨道一:武冈市域(郊)铁路+13号线。一是新建武冈市域(郊)铁路,里程约64千米,预计投资288亿元;二是新建轨道13号线,里程约65千米,预计投资650亿元。

高速轨道二:武黄城际市域化改造+19号线+10号线。一是武黄城际市域化改造及新建铁路引入花湖机场,里程约15千米,预计投资25亿元;二是轨道19号线,一期武汉站至高新二路在建,里程约23.3千米,预计投资161.2亿元,规划新建二期高新二路至武汉新城,里程约12.4千米,预计投资64.5亿元;三是轨道10号线,一期武汉站至汉口站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里程约17.8千米,预计投资156.3亿元,规划建设二期汉口站至沌口,里程约28.8千米,预计投资230.4亿元。

为切实提升8大组团间人员、要素流通效率,规划建设“三横三纵”快速道路系统。

“三横”之北通道贯穿武汉新城组团光谷片区、中心片区,经吴楚大道联通鄂州主城组团,到达花湖机场,连接203省道沿江经过黄石—大冶组团北部至黄石新港;南通道利用凤莲大道(武阳高速辅道)贯穿武汉新城南部、龙泉山片区、梧桐湖片区,经锦冶公路联通保安湖片区、黄石临空片区,连接钟山大道穿过大冶湖新区至黄石新港;中通道为未来规划建设通道,通过武黄高速城市快速路改造西连高新三路,东接348省道到达花湖机场。

“三纵”之中,“纵一”利用创业大道贯穿武汉新城葛华片区,链接257省道联通武汉新城中心片区、红莲湖片区;“纵二”贯穿黄冈主城组团,经鄂黄大桥连接鄂州主城组团,南向通过106国道接锦冶公路,联通黄石临空片区、黄石—大冶组团;“纵三”利用燕矶大桥连接黄冈主城组团和鄂州主城组团,向南经过花湖机场西侧连接201省道,贯穿黄石—大冶组团接入钟山大道。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鄂黄黄”的历史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9月 06, 2023 8:57 pm

武汉向东,鄂州向西,两市携手武鄂新城能够开出艳丽的花朵吗
邓眼看世界
邓眼看世界

武鄂新城(武汉新城)是《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提出的武鄂黄黄(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城市中心,它是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武汉新城规划面积约719平方公里;管控范围拓展至环梁子湖区域,管控规划面积约1689平方公里。将规划建设新城中心片区、光谷片区、葛华片区、花山片区、龙泉山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滨湖半岛片区共八大片区,目前武汉新城在今年初已经正式启动建设。

武汉新城的八大片区的其中三大片区葛华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在鄂州境内, 其他五大片区在武汉境内。新城中心片区,打造中央商务区和科技服务中心,全面提升高端要素、核心功能、规模人口的集聚能力,重点发展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数字经济、科技服务等功能;光谷片区和葛华片区,打造高端制造业及科技创新的综合性片区,建设高精尖产业承载地和技术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未来产业先导区。


而龙泉山片区、滨湖半岛片区、红莲湖片区、花山片区、梧桐湖片区等,更加强化特色功能集聚,分别打造科学研究承载区和文化旅游休闲区、国际会客厅和数字创意宜居区、健康智慧宜居区和科教文化宜居区。武汉新城规划“七横七纵”骨架路网系统,“七横”由右岸大道、武鄂高速、森林大道、高新大道、凤莲大道等和武阳高速组成,“七纵”由光谷二路、光谷六路、绕城高速、未来三路、创业大道和鄂咸高速等组成。

根据规划,武汉新城将承担引领科技自立自强、构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中心、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内循环关键节点,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城等。计划到到2035年,武汉新城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高水平的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全面建成。


2023年7月初,武汉新城至亚洲第一座货运机场以及4E级国际机场的花湖机场快速路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高新五路、人民西路、葛店大道等对接道路葛店境内已经完成“硬联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武汉新城建设正快马加鞭、如火如荼,武汉新城已经从规划上蓝图上迈入启航建设的快车道。特别是市民们关心的新城红莲湖片区的未来学校也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一部分企业园区与商业体今年年内也将投入使用。

在武鄂新城的武汉片区,上个月有10个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包括武汉新城市民中心、武汉新城国际会议会展中心、武汉新城青年社区、科技金融总部一期、筑芯创研空间、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空间、世界地质博物馆、长岭山体育中心、中央公园、未来公园等10个功能配套提质项目,总投资300亿元。武鄂新城作为武汉都市圈发展的核心版块与样板板块,在各个方面的合力下,是一定会开出艳丽芬芳的花朵的!

hankowbund
帖子: 740
注册时间: 周二 7月 14, 2020 5:28 pm

Re: “武鄂黄黄”的历史

帖子 hankowbund » 周三 9月 06, 2023 9:03 pm

武汉竟然想再造一个“新武汉”!

就在近日,武汉宣布,为了推进武鄂黄黄一体化,将在光谷东和鄂州交界处建设“武汉新城”。



怪哉,“长江新城”尚未起势,“武汉新城”又接踵而至,武汉到底想干什么?武汉新城又有什么特别?起势急且重!








武汉新城,确实很特别,意义极重大。



先看定位

印发的《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明确“武汉新城总体定位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这意味着这里将承担吸纳鄂州,黄石,黄冈,融为一体的重任,说白了,未来这里将成为光谷,鄂州,黄石,黄冈的城市中心。



再看目标

大纲里,明确表示,武汉新城将突出高端商务服务、高效能科创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的城市功能,有效疏解武汉中心城区过密人口,优化武汉空间结构, 带动武鄂黄黄同城化发展。



提纲挈领,一句话:

建设武汉新城将达到怎样的目的?



有三点

1,建设武汉新城是疏解武汉中心城区高密度人口的有效手段。

2,建设武汉新城将实质把鄂州土地和机场收为己用,拓展光谷发展的腹地,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3,建设武汉新城,是发展武汉都市圈唯一可行的方向,并完美符合上面的政策导向。





为什么只有武汉新城才是疏解武汉中心城区高密人口的解药?



原因是产业,2021年光谷GDP突破2400亿元、同比增长16.8%,占武汉GDP的13.6%;

2022年,光谷GDP为2800亿,占武汉GDP暴涨到14.5%。



可以这么说,在产业上,光谷是武汉唯一的“光”。



为什么过去武汉在疏解人口上不尽如人意?

原因不难猜测,一方面是武汉为了捏合三镇,需要把大量资源投入到三镇的几何中心(滨江),导致需要在老城中心拆迁更新,拆旧建新唯一法宝就是抬高容积率,最后导致人口密度节节升高,甚至江汉区和硚口区人口密度堪比上海静安区。



另一方面不排除利益原因,原因无非是相关利益方都聚集在中心城区,自然希望把资源全注入到中心城区,开发远城区更多是一种卖地的方式,而不是疏解人口的目的。



还有最重要的是,武汉过去建设的新城,没有很好的匹配产业,也没有很好的公共服务资源,导致出现很多睡城,形成了在睡城居住,赶去中心城区工作的尴尬情形,反而加剧了城市的拥堵。










所以武汉这些年,在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疏解人口方面进展缓慢,要想满足上面要求的“城市瘦身,降密,” 必须要更高质量发展新城区。



而武汉东部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里产业发达,更容易形成高质量的产城融合的新城。



武鄂黄黄一体化,同城化为什么如此重要?



不劳凯叔多费口舌,武汉吞并鄂州之心,人尽皆知。

甚至前两年,各群里关于武鄂行政区划调整广为流传,大家都应该看得出来,在当下的政策环境下,行政区划调整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上面明确要求避免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无序扩张。








那么怎样做,才能既符合“大城市瘦身”,又能起到兼并鄂州的作用呢?

答案呼之欲出:推进武汉都市圈,正好上面比较支持新型城镇化,支持都市圈的发展,以都市圈发展之名,行兼并鄂州之实,完美符合政策。



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

武汉新城能成功吗?

武汉新城能成为武鄂黄黄的中心吗?

武汉新城能成为“新武汉”吗?










凯叔向来是保守,克制,谦虚的表达者,我审慎的回答:

大概率,武汉新城可以部分成功,但很有可能不达预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做梦的时候,总是很美好,规划的时候也总是很宏伟,但落在现实中,总是不尽如人意,何况这是武汉!



武汉过去操盘的各种新城,鲜有成功,以至于每次武汉规划一个新城,立刻被本地人说成“眼子”。



但,凯叔以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武汉新城面临的困难太多了,鉴于武汉过去的表现,我很难对此很乐观,我只能谨慎乐观。



也许你会问还没开始呢?凯叔你怎么就说困难多呢?

那是因为,前车之鉴太多了,武汉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城市,西安早在20年前就计划这么干了,西咸新区就是武汉新城的前车之鉴,西安当初遇到的困难,武汉怕是也很难避免。












2002年,陕西省提出了“西咸一体化”的构想,就和武汉当下关于“武鄂黄黄一体化”的构想如出一辙。西咸新区800多平方公里,和武汉新城面积相当。



西安在推进都市圈发展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向西发展融合咸阳,原因和武汉融合鄂州也非常相似,首先是咸阳有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西安咸阳机场”,而鄂州呢,正好有亚洲最大的货运机场。










其次,西安产业最发达的区域就是西部的西安高新,当然房价也是相当的高,2022年西安高新GDP预计高达3000亿,超过武汉光谷200亿,西安高新在西安的地位就相当于光谷在武汉的地位。



而西安高新继续向西发展,就可抵达咸阳,建设用地可以规划连成片,不受阻隔,产业也可以连片发展,融入咸阳对双方都有好处。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西咸新区应运而生,并且很快获得国家支持,2015年9月上旬,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西咸新区终于成为国家新区!










为了支持西咸新区的发展,西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定位上,直接把西咸新区拔高到“新西安”的位置,更是把西咸新区的主轴定位成西安的新中心。










除了在定位上的无限拔高,把西咸新区与西安等量齐观,还在财力上付出巨大代价。

西咸新区由于其超然的行政层级,财政体系直接对接省厅,区域税收不与西安和咸阳进行分成,省上可能还会有税收返还,支持力度可 见一斑。








在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西咸新区竟然是西安高新的2.4倍,你们理解到这是上面意思吗?这意味着陕西对西咸新区的财政支持远大于西安高新。

你可以理解为,要达到西咸新区这种支持力度,湖北对“武汉新城”的投入需要是对光谷投入的2.4倍,你觉得湖北能做到吗?








在债务规模上,也能明显看出陕西对西咸新区的偏爱,西咸新区有息债务竟然和西安高新等量齐观,要知道西安高新GDP可是高达3000亿,几乎是西咸新区的4-5倍。



那么西安对西咸新区的重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不需要我再多赘述,那么重点来了,在此等重视之下,西咸新区发展的怎么样了?达到预期了吗?



很遗憾!

落差极大!










这是当年的预期目标,预期在2020年GDP达到1700亿,人口236万人。



2021年西咸新区2021年GDP为652.78亿,是2020年目标的38%,人口目标也远未达成,仅仅为2020年目标的55%左右。



西咸新区除了发展目标不达预期,在实际发展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简单总结一下包括不限于以下几点:

1,西咸新区5大新城组团,各属于不同的行政区,有属于咸阳的,有属于西安的,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职权和事权的不平衡,导致相互掣肘,管理上出现了混乱;

2,西安和咸阳在西咸新区上的利益并不完全相同,咸阳主城在西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被吸附,弱化的现象,所以在一些需要对方配合的建设上,未必就那么顺畅。

3,产业发展难度很大,人口导入很缓慢,西安高新选择既要发展高新三期又要发展软件新城,大量高端产业被西安高新吸附,西咸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所以请各位回答我几个问题:

1,武汉对武汉新城能做到像西安对西咸这样不计成本的重视吗?

2,武汉能避免西安建设西咸的难点吗?

3,武汉新城有国家新区政策加持吗?



当然,客观的说,虽然西咸新区发展远不如预期,但毕竟是国家新区,在西安如此重视之下,比过去的状态显然强太多,不及预期,但进步明显。



对武汉新城,我个人的看法也是如此,虽然很可能不及预期,也很难真的做到新武汉的地步,但对比过去一定进步明显。



总体来说,对于光谷也好,对于鄂州也好,有政策,有支持总归是好事,但看到西咸的前车之鉴,也希望各位冷静,武鄂黄黄一体化注定是一场漫长的征途,等具体规划出来,看看具体资金投入,再做判断也不迟。

回复